翻越21座雪山!川藏兵站部運輸編隊將過冬物資運抵雪域邊關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川藏兵站部運輸編隊翻越21座雪山——

過冬物資運抵雪域邊關

■郭 宏

上圖:車隊翻越雪山。郭 宏攝

12月初,隨著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最後一臺運輸車返回營區,今冬高原邊防所需物資已全部補給到位。

今年以來,該部機動數千公裡,將部隊拉到海拔4500多米高原,並3次更換演練場地,錘鍊官兵支援保障能力。

完成駐訓演練任務返回營區,這批運輸車載著米、面、油、罐頭等過冬物資,從成都出發,幾個車隊交替往返於川藏線,共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將物資運抵多個邊防點位。

雖然近年來川藏公路通行條件改善,但受高原惡劣天候影響,不少路段依然險象環生,官兵絲毫不敢大意。「覺巴山是川藏線上『卡脖子』路段,一邊山體凸出,一邊是百米懸崖,山頂隨時可能有碎石滾落。特別是車輛會車時,一側輪胎靠近沒有護欄的懸崖邊,這對我們的心理素質和駕駛技能都是極大考驗。」駕駛員陸鵬說。

車行川藏線,處理突發情況已是家常便飯。在海拔5130米的東達山頂,電臺裡傳來運輸車爆胎的情況通報,駕駛員迅速靠邊停車,官兵立即前出搶修。

受自然災害影響,一些路段正在修整。為了趕時間,凌晨6時,天色未亮,官兵就從宿營兵站出發,翻越與兵站海拔落差近3000米的業拉山,經過被稱為「天路72道拐」的「之」字形斜坡路段,沿途道路險峻,官兵沉著應對,平安闖關。

一路翻山越嶺,一路爬坡過坎。官兵歷時2個多月,行程近萬公裡,終於趕在隆冬來臨前,將最後一批過冬物資運抵哨所。

近年來,該部上百次全員全裝安全完成運輸任務。有著16年駕齡的陳勇,已經記不清自己在這條路上跑了多少個來回。「車行川藏線,難說再見。高原汽車兵的擔當就在這一道道車轍中。」退役返鄉之際,陳勇眼噙熱淚,戀戀不捨。

西藏軍區傾力解決一線部隊冬季保障難題

讓高原駐訓點位過冬無憂

解放軍報訊 林賢川、記者馬三成報導:入冬以來,為確保高原駐訓點位冬季保障無憂,西藏軍區黨委深入邊防一線調研官兵需求,分類制訂方案、研究解決措施、嚴格檢查督導,推進解決部隊在用電、飲水、取暖、吸氧、保健、如廁等方面存在的難題。

去年初,為進一步提升西藏軍區基礎建設水平,解決高原一線以及青藏線、川藏線部隊面臨的困難,西藏軍區黨委決定利用兩年時間,解決全區部隊營區存在的「六難」問題。截至目前,一線固定營區「六難」問題基本清零。從今冬起,他們總結經驗,著力推進解決高原駐訓點位、「小散遠」單位保障難題。

針對大雪封山後邊防哨所面臨的保障難題,西藏軍區創新舉措,利用太陽能供暖供熱系統、新能源貨櫃營房、多能源互補示範系統等新技術,解決高原駐訓點位在取暖、熱水供給方面的難題。他們還協調將駐訓點位用電難題納入國家電網整體規劃,持續推進建設。在優化官兵服務保障方面,他們統一為駐訓點位安裝制氧裝置,與駐地醫院籤訂衛生服務協議,確保一線官兵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診療服務;探索部隊醫護人員「集中進修、派出保障」模式,確保每個點位有一名軍醫伴隨保障。

為統一建設標準、確保服務質量,西藏軍區黨委根據特殊環境、邊防任務和官兵需求,制訂完善各級保障力量建設標準、能力指標、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他們科學修訂取暖發電用油、物資器材更新、高原營房建設等標準指標,從制度層面統一標準,提升保障能力。他們還嚴格督導落實,從細節入手確保施工質量。前不久,某邊防團為駐訓一線配發一批淨水設備,該團領導帶著技術人員走進哨所,逐個點位講解使用保養方法。

相關焦點

  • 川藏兵站部運輸編隊翻越21座雪山——過冬物資運抵雪域邊關
    車隊翻越雪山。郭宏攝12月初,隨著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最後一臺運輸車返回營區,今冬高原邊防所需物資已全部補給到位。今年以來,該部機動數千公裡,將部隊拉到海拔4500多米高原,並3次更換演練場地,錘鍊官兵支援保障能力。完成駐訓演練任務返回營區,這批運輸車載著米、面、油、罐頭等過冬物資,從成都出發,幾個車隊交替往返於川藏線,共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將物資運抵多個邊防點位。
  • 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天路沿途設課堂
    寒冬時節,雪花飛舞,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官兵執行進藏物資運輸任務,數百臺運輸車行駛在蜿蜒的天路上。抵達海拔近4500米的邦達兵站,官兵就地休整。「理論學習在基層」教員羅濱顏見縫插針展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一張張展現天路變遷的圖片、一段段反映藏區群眾幸福生活的視頻、一組組記錄高原兵站升級改造的數據……川藏公路及沿線營盤近年來的發展巨變,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官兵眼前。「通麥排龍十三公裡半,昔日素有川藏天險之稱,彎多路窄、依山傍崖,險關重重。
  • 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藉助地方發展推動自身建設
    11月9日,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召開基層建設形勢分析會。主持人開宗明義,首先傳達習主席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共識,振奮精神。  喜訊連著契機——鐵路公路聯運、沿線設庫倉儲等全新保障模式同步開啟規劃探索。  1954年,川藏兵站部與川藏公路相伴而生,擔負著保障過往部隊休整食宿、為邊防部隊運輸物資等重大任務。
  • 「溫州車神」蔡凱將騎行挑戰川藏極限 翻越14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
    參加諸暨馬拉松自行車騎行大會(簡稱「馬自騎」)獲得的獎牌  4月14日,8天川藏極限挑戰賽四川成都高原預選賽,蔡凱奪得冠軍。這是他在騎行翻越皚皚白雪覆蓋的夾金山時所攝。  溫州網訊 在蒼南龍港工作的26歲小夥子蔡凱即將代表溫州參加第五屆國際自行車8天川藏極限挑戰賽,8天時間內從成都騎至拉薩,途中翻越14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騎行約2160公裡,而且沒有任何補給和後勤保障。這是該賽事創辦以來,溫州第一次有選手參加,而且三場預選賽均奪冠的蔡凱很有可能奪得挑戰賽的冠軍。
  • 向長眠於雪山的英烈致敬
    這是一次跨越千裡的視頻連線高原與內地,千言與萬語那些訴不盡的追思在這一刻,通過電波匯聚以往每逢清明時節川藏兵站部某高原大站官兵官兵們擦拭著老班長的墓碑視頻那頭,烈屬何語嫣淚如雨下「爸爸,現在我已經成為了一名護士,上個月,我還主動報名參加抗擊疫情救援……」20年前的春天告別出生才2個多月的女兒老班長何春光駕駛運輸車
  • 紅軍長徵翻越第一座雪山,地形複雜空氣少,鳥都飛不過去
    雪山早已成為最純淨的區域,它常年被積雪覆蓋。當地居民早已習慣山上厚厚的積雪,而遊客來忍受不了雪山的嚴寒。儘管當地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是雪山附近的居民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飲食。居民每天都會在雪山附近放牧,他們會感受到雪山的巨大變化。
  • 青藏線上的十八個兵站
    二 ○○六年七月一日,第一批乘客將乘火車抵達拉薩。當世人驚嘆這一發生在中國的奇蹟的時候,曾經在另一條青藏線戰鬥過的軍人更是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遙望西南,他們似乎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1954年,解放軍工程部隊將全長1937公裡的青藏公路獻給了剛成立不久的共和國,一筆抹去了西藏不通公路的歷史。
  • 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組織高海拔應急綜合保障演練
    近日,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在海拔4000多米的崑崙山腳下,組織應急綜合保障演練。此次演練,按照聯合作戰要求,編組應急保障力量模塊,對接任務部隊需求,在檢驗各單元作戰指揮協同水平的同時,促進部隊在全天候、全地域、全要素模塊化應急綜合保障能力提升。
  • 林芝桃花映神山,雪域聖地的一次心靈奇旅
    藏著人們幸福生活的密碼「問:你將如何度過這一生?第1天成都-雅安-雅江我們出發啦,從成雅高速轉雅康高速,翻越折多山埡口(4298米),進入藏東高原。途中的景點有瀘定橋、「攝影家的天堂「新都橋,晚上住懸崖上的城市雅江。
  • 順豐速遞:運輸物資不舍晝夜,正常收派不停歇。
    除全貨機運輸外,順豐速運國際也全力承運來自海外組織、企業和中國企業及個人發往國內的醫療防疫物資,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順豐開通「成田=武漢」、「仁川=北京」等航線,海外網絡與國內優勢網絡不分日夜緊密聯通使得物資快速運抵,同時在防疫物資「綠色通道」和聯檢單位下,實現通關「即時」。
  • 勇擔責任,抗擊疫情—海航集團運輸保障180餘噸醫療物資馳援一線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漢等地發生以來,海航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發揮航空運輸主業優勢,勇擔企業社會責任,旗下航空公司開通「綠色通道」,助力來自境外民間組織捐贈的醫療物資馳援疫區。截至2月3日,海航旗下航空公司運送醫療救援物資180餘噸,緊急支援武漢、重慶、長沙、海口等地。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海航旗下航空公司多措並舉,以「一刻也不耽誤」的精神受理各方物資運輸需要。
  • 論戰略運輸能力,印軍拿什麼抗衡解放軍
    即使中印關係緩和,在重要的營地,各種戰備物資也是長期、足量儲備的,這些工作都是國防建設的一部分。此外,重要的道路還有兵站和武警部隊做保障。解放軍除了有各種高機動的戰術卡車作為物資輸送車,還有猛士越野車和「山貓」8輪全地形車,這些車輛都能夠保證解放軍在崎嶇的地形上機動。但是,如果留心冬季解放軍邊關巡邏的報導,我們就會發現,一旦大雪封山、封路,漫長的冬季來臨,前哨的物資保障將會變得很困難。
  • 川藏線上的兵站能勾起你多少回憶?
    ★更多精彩盡在微信公眾號:歲月之味在川藏線上,有數十個兵站,主要擔負接待過往汽車兵的衣食住行,你都住過哪些兵站?能勾起你多少的回憶?隨著川藏線沿線的大力改造,有多個兵站從此消失,你可曾記得它原來的模樣?在這條線上,有些兵站駐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嚴寒高原,他們工作條件艱苦,文化生活枯燥。兵站人仍然能以站為家,以站為榮。如果把內地空氣中的含氧量比作100%,高原的含氧量是70%,不足海平面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坐著不動,也相當於內地負重20公斤幹體力活。
  • 信長星拜會交通運輸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12月14日至15日,省委副書記、省長信長星在京拜會交通運輸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分別與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座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傑翔,副省長匡湧分別參加並匯報相關工作。  信長星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王建軍書記對交通運輸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長期以來給予青海的幫助支持表示感謝。
  • 情系邊關:守衛「西北第一哨」
    文圖 | 徐明遠本期推出「陸軍邊海防哨所巡禮 」(13):《情系邊關:守衛「西北第一哨」》這裡是西北之北「西北第一哨」白哈巴邊防連如坐落在雲端的哨所,守衛在中哈、中俄邊境上,守衛著一座座天邊的界碑。連隊最遠的巡邏點位騎馬往返要走8天7夜,守防任務異常繁重。連隊防區的中哈邊境1號界碑位於沙剛沙拉山深處,方圓百裡荒無人煙,距離白哈巴邊防連145公裡,沿途要蹚過5條激流、翻越7座達坂、穿過10多道山嶺,山險水惡,地形複雜,對官兵的體能和騎術有著極高要求。
  • 騎行青藏第15天:唐古拉山兵站-唐古拉山-安多 135公裡
    作者:大石2020.7.29,7.31行者路書編號:839257騎行青藏第15天:唐古拉山兵站-唐古拉山-安多 135公裡今天騎行了135公裡,翻越了兩座5000米高山(海拔5238 我們從第9天西大灘海拔4100開始,第10天不凍泉4606米,第11天五道梁4623米,第12天沱沱河保護站4723米,第13天唐古拉山鎮4543米,第14天雁石坪4712米,第15天唐古拉山兵站4858米,連續7天的高海拔騎行和住宿,實際上這一路騎過來,我們「皮實」的肺早已適應缺氧的狀況,已經適應高原反應。
  • 「齊」心「魯」力|煙臺港航公安啟動「綠色通道」保障防疫物資運輸
    &nbsp&nbsp&nbsp&nbsp2月4日夜,一輛載有防疫物資的貨車乘渤海瑪珠輪由大連抵達煙臺港,煙臺市港航公安局乘務警察支隊乘警積極協助船方為該車輛上下船開闢綠色通道,安排警車引導該車輛快速出港,為防疫物資及時運抵武漢爭取時間。
  • 中國援助印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首批物資運抵雅加達
    3月26日晚,印尼政府工作人員在雅加達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清點中國政府援助物資(人民網記者 徐偉 攝)人民網雅加達3月26日電(記者徐偉)3月26日晚,中國政府援助印尼政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首批醫療物資順利運抵該國首都雅加達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
  • 中國援助斯洛維尼亞抗疫物資運抵盧布爾雅那
    當地時間5月1日晚,中國政府援助斯洛維尼亞的抗疫醫療物資運抵盧布爾雅那的約熱·普奇尼克機場。本批援助醫療物資包括口罩、隔離服、護目鏡和手套等,包裝箱上張貼著中斯兩國國旗,並寫有中斯文「心相連 共抗疫」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