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都知道這些兵馬俑是秦始皇死後陪葬用的,但是民間或者一些小說的流傳是秦始皇想要在死後,到陰間也要一統天下,其實不然,那秦始皇為何要這麼做呢?
先來說說秦朝當時的人殉制度,殷商時期,王公貴族死後,就要有活人陪葬。誰來陪葬由死前的主人最終定奪,最大的墓穴中發現陪葬者多達5000人,在秦朝之前因人殉制度被活埋的人,不完全統計也過千萬餘人了。周朝時曾下令移除人殉制度,但是在春秋時期,這一制度又死灰復燃。
當時是封建奴隸制社會,奴隸的人和物,都是無條件屬於主人的,主人不在了,自然生者不能獨存。秦國一統六國之後,廢除了這一人殉制度,但是很多人反對秦始皇的做法,表面上不敢抗爭,但實際上人殉的行為時有發生。嬴政腦洞大開,才想到用兵馬俑代替。於是,動用能工巧匠打造兵馬俑。看過兵馬俑的人,都知道,幾乎每個兵馬俑的造型都是不一樣的,很多也大為不解。
很多人都知道兵馬俑的頭部是按照畫師提供的畫像雕刻而成,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奴隸遍布全國,他請畫師把需要殉葬者的畫像全部畫出來給工匠,工匠們按照畫像打造不同的兵馬俑。
根據《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墓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大將章邯負責監工修建,這一幹就是將近40年。所以在數量上,成為了史上之最,考古學家先後發現了4處大大小小的兵馬俑坑,兵馬俑數量過萬,每個陶勇的身高都超過了1.8米。其中武士陶勇的數量佔據90%以上,女眷工人的陶勇甚少。
也許這就是許多人認為秦始皇不僅要統一人間,還要染指其它神魔鬼怪這些傳說吧。而實際上奴隸社會的終止,很多學者都認為是到秦朝,重要的標誌就是廢除了活人殉葬的制度,從而開始了封建社會慢慢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