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故事】運河邊上的名吃——「兩打勺、豆腐湯」

2020-12-22 澎湃新聞

【運河故事】運河邊上的名吃——「兩打勺、豆腐湯」

2020-10-15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郭華堂 方志清河

出清河縣城沿「清渡」公裡東行15公裡有個古老的村落――渡口驛,蜿蜒曲折的運河在村中穿過。因處冀、魯之交,在建國初期劃歸兩省,現在河西邊的是河北省清河縣渡口驛(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直河修堤,村子又整體西搬),河東邊的是山東省夏津縣渡口驛。此地在明朝以前就是「驛站」(古時專供傳遞文書者或來往官吏中途住宿、補給、換馬的處所)。原名牛口驛(名字的來歷已無考),明清時期規定70裡一驛站,從此處往北的驛站是甲馬營,往南的驛站是臨清。後來為了方便運河兩邊的行人,又增設了渡口,清朝末年改為渡口驛。

在渡口驛村及其周邊的村子,過紅、白喜事的時候,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就是「兩打勺、豆腐湯」「豆腐湯」類似於清河縣地方名吃「大鍋菜」,同樣是用大鐵鍋,下面以木柴燒火燉製而成,但是因所用原料的不同又有自己獨特的風味。上面飄著翠綠的芫荽或韭菜(隨季節而定),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下面是嫩白細膩的豆腐塊,再澆上一點「明油」。吃上一口,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那時候的驛站、渡口近似於現在的車站,南來北往的商旅,東去西渡的鄉民都在此匯集,人口流動頻繁。行船時間又不固定,人們有時候為了趕船而吃不上飯,「豆腐湯」以它的香味濃鬱,方便快捷(提前燉好,不用等,坐下就吃,),經濟實惠(一碗菜,兩個饃)受到人們的喜愛。後來逐漸走上了村裡的紅、白喜事的宴席。

「豆腐湯」的做法,首先是原料,選用本地的純滷水豆腐,豬五花肉,再就是甜麵醬。據村裡老人口述,在清朝時期,運河沿岸就有家家做醬的習俗,大部分以做甜麵醬為主,春秋季做醬(夏天雨水多,冬天日照短),選用磨小麥的後面出的黑麵粉(後面出的含麩皮多,容易出黴菌絲)兌水和面,不放酵母直接做成死面饅頭(有死面和發麵之分,放酵母發開再蒸的是發麵的),上鍋蒸熟,然後切片蓋上青麻(茼麻)葉,放入盆中使其黴變,待長出紅、白、綠相間的醭(bu,菌絲)時放於太陽下曬乾。再把曬乾的饅頭片碾碎置於瓷盆或缸中,添加適量花椒熬製過的水浸泡,缸口用棉紗布蓋上(防蒼蠅生蛆)置於陽光下暴曬,俗稱曬醬。曬醬時需要每天攪拌,使其上下發酵均勻。否則,上面的一層變紅了,下面的還是黃色。待醬完全變成醬紅色後,在裡面撒上適當的鹽即可食用。

豆腐用的是本地的純滷水豆腐(現在做的石膏及內脂豆腐都出不了這個味),小時候我們家每年春節前都自己做豆腐。選用上好黃豆,手選乾淨後用清水泡上,幾個小時後豆子泡開用拐子石磨開始磨漿(現在做豆腐都用電動磨漿機了),磨好後用棉布包開始濾漿去除渣子,把細膩的漿水放入鍋中煮熟,為了防止沸騰上溢,有時候加點棉油或者一直盯著,用瓢(一種舀水的工具)揚湯。等到熟透之後舀入缸中,加入滷水(滷水要適量,這是個技術活,放多了豆腐苦,放少了出的豆腐少還不成型),開始用長柄勺子往上泛(把勺子頭放到缸底,慢慢上提,二十公分再下放,如此重複讓豆花上泛),看見豆花跟疙瘩湯差不多了蓋上蓋子悶一會兒。然後舀豆花放到豆腐模具裡,模具為木板做成,約40公分見方,8公分厚,裡面鋪上薄棉布,把近成型的豆花舀入模具中加滿,用餘下的布角蓋在上面,放點重物壓上瀝出水分,到此豆腐就做好了。

做好「豆腐湯」最重要的技術是炸醬,也是第一步驟。先在鍋裡放油,倒入自家的甜麵醬(現在都不做醬了,買的以天津出的最好,醬色黑紅,香味好)一直用鏟子翻炒,等到把醬都炸透,香味飄出(這個火候一般人掌握不了,我也只看見炸過幾次),鍋裡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把醬稀釋,把上面的油撇出來,再把醬盛出來備用。鍋裡重新放油,放入花椒、茴香等肉料炸出香味後撈出,然後放入白糖化掉炸成金黃色,把五花肉(切片)放到裡面翻炒,都掛色後加入清水,炸好的醬(適量,多了苦)、蔥、姜、蒜等燉熟。另起一口鍋放油,加蔥、姜、蒜炒出香味放入清水和炸醬(適量),把豆腐切成2~3公分左右的方塊,大師傅一手託豆腐,一手拿刀,先平著在豆腐中間片開,然後自上而下順兩刀,橫兩刀切開放入鍋中燒開。這樣的豆腐不怕久燉(不散不碎),時間越長越入味、越好吃。到開飯時,大師傅拿勺子一勺豆腐、一勺肉,然後撒上芫荽或韭菜,澆上點「明油」(提前熬製好的棉油),一碗香噴噴的「豆腐湯」擺在你面前,讓你胃口打開,食慾大增。

「豆腐湯」得以流傳和發展,是跟它的靈活、機動分不開的,無論以前在驛站、渡口擺攤,還是現在的紅、白喜事,根據生活條件,豆腐和肉的多少隨意搭配,唯一不變的是口味,不管肉多肉少,香味不變。事大事小都過的風光體面,錢多點少點都可以吃飽喝好。「一碗豆腐湯,兩個熱饅頭」,寄予了運河人對本土鄉情的濃濃情誼,也是運河人民風淳樸的具體體現,這也正符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原標題:《【運河故事】運河邊上的名吃——「兩打勺、豆腐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傳承學習運河精神,三萬餘「河小青」 保護運河在行動
    邱凌 攝通訊員 團團 記者 邱凌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全市各界青年中引起熱烈反響,廣大青年紛紛表示將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指引,為保護大運河貢獻青春力量。
  • 以運河為名 依運河而生 運河新城將成樓市新熱點
    由此,關於運河的時代開啟了嶄新的篇章,它在為逐水而居、因水而興的中華民族灌輸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之外,也滋生了一個以運河為名、依運河而生的新興板塊。        住在杭州網記者也沿運河河脈一路向北,走過繁華喧囂的武林,途經成熟富饒的橋西,來到這個以運河為名、依運河而生的新興板塊,通過實地探訪、規劃研讀,以期了解運河新城未來的生長姿態。
  •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唱響「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11月30日-12月2日,中央電視臺4套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連續聚焦常州,播出《古韻常州 運河詩情》《運河變遷
  • 大唐帝國啟示錄:成也運河,敗也運河!
    大唐帝國啟示錄:成也運河,敗也運河!從一方面來說,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在楊廣的一生之中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他的這些行程都離不開大運河。但是除此之外,隋煬帝修建大運河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並不是為了自己遊玩而是國家的千年大計。
  • 運河第一香,國內唯一供奉監齋菩薩的寺廟
    這座橋是運河南端的標誌夜遊運河是一種體驗,晨遊運河就當是晨練吧。其實去年的八月的一個早上曾經在這裡徒步了兩個小時。於是把這兩次的感受集中來寫。換上運動服,與輝打車直接到達運河廣場。這裡也是杭州拱墅區委區政府的所在地,與之相對的地方建了一座運河博物館。
  • 往事袁術墓故事與運河邊的村莊
    此前曾有一說地處安徽淮南的嚴氏孤堆,不過並未獲得考古學術界確證,也有清代文獻記載稱在江蘇寶應的運河邊。  由山東畫報出版社新出版的《高灣史記:一個運河村莊裡的時代流變》以大運河畔的江蘇寶應小村莊高灣為典型特例,描繪出了一幅中國農村生活裂變與鄉村倫理解構的長卷,其中就有關於袁術墓在寶應發現的傳說與記載。澎湃新聞特選刊其中《袁術墓的故事》一文。
  • 跑跑卡丁車手遊龍之運河怎麼跑 雙手為你奉上龍之運河跑法攻略
    跑跑卡丁車手遊龍之運河怎麼跑 雙手為你奉上龍之運河跑法攻略時間:2020-01-06 19:40   來源:7230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跑跑卡丁車手遊龍之運河怎麼跑 雙手為你奉上龍之運河跑法攻略 跑跑卡丁車手遊裡,龍之運河是新賽季的一個主題賽道,關於這個地圖的跑法技巧玩家們都是很好奇
  • 掌故|運河上的江湖
    這回,單說說那京杭大運河(以下簡稱運河)上的江湖。 北起北京南迄杭州,運河縱貫京、冀、魯、蘇、浙,全長1800公裡,乃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裡程最長的運河。 提到長城,必說始皇;說起運河,皆雲隋煬。其實那運河上的人物,攘攘熙熙,熙熙攘攘。
  • 攜手《江南百景圖》團隊打造運河南宣傳片,其中藏了哪些運河元素?
    作為今年現象級的一款遊戲,《江南百景圖》在今年10月份更新杭州府地圖後,遊戲中的運河元素給玩家們留下深刻印象。近日,拱墅區攜手《江南百景圖》製作公司再推《運河南端是江南》宣傳片,便於玩家們更深入地了解運河文化。
  • 運河邊的廉政故事:剛正不阿的張鵬翮
    剛正不阿的張鵬翮清/朝/第/一/清/官/水/利/專/家運河邊的廉政故事來源:運河南
  • 用地圖描繪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山東運河光緒年間《山東運河全圖》
    《山東運河全圖》圖文並茂地展現了清代光緒年間山東運河錯綜複雜的水道狀況。圖幅繪製精美、註記豐富,地圖中能清晰的看到脈絡貫通的運道、支渠、河流、湖泊、閘壩以及詳細文字註記。
  • 這位高郵攝影家拍攝大運河60多年 用鏡頭講述揚州運河故事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連續拍攝大運河60多年,記錄下運河以及城市的變遷。央視《遠方的家》攝製組在揚州高郵拍攝時,專程前去拜訪張元奇,聽他講運河的故事。運河邊有個水泥廠,水泥廠的煙囪是附近最高的建築,張元奇冒險爬上了煙囪,「爬上去以後,我感覺好得不得了,後來一年四季都要上去拍攝。」因為張元奇的執著,現在人們能夠欣賞到了同一角度、在不同季節和不同年代運河發生的變化:既有獨行的風帆船,也有幾十米長的船隊;雪中的運河肅穆,晚霞中的運河絢麗。張元奇用他最擅長的方式,留下了這些寶貴的記憶。
  • 【運河故事】「舉人的鬍子——燎了」的來歷和傳說
    【運河故事】「舉人的鬍子——燎了」的來歷和傳說 2020-07-06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習近平講故事)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近年來,經過清理違建、水系疏浚等整治,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習近平沿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習近平在碼頭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 揚州漆器大師創作 「運河明珠」系列作品
    本報訊 (通訊員 揚工美 記者 肖為) 為了傳承和弘揚運河文化,近日,由揚州漆器廠工藝大師們創作的以運河沿線北京市通州區、山東省濟寧市、江蘇省揚州市、浙江省湖州市等18個城市代表景點為題材的平磨螺鈿工藝「運河明珠」系列作品驚豔亮相。
  • 運河新城能成為「下一個橋西」嗎?
    實際上,在杭州的眾多置業板塊中,運河新城的存在感並不強,雖然板塊規劃中的配套十分吸引眼球,不少人也都等著它「舊城換新顏」,但由於過去幾年開發速度不快,板塊界面沒有明顯起色,加上新房缺乏,使得運河新城並沒有成為杭州主城熱門的主流置業板塊。不過,從上河公元的首開中籤率來看,還是有不少人對運河新城的未來藍圖充滿信心,也有業內人士將它看作是「下一個橋西」。
  • 運河上街的運河南創意市集上,穿著制服的城管員擺起「地攤」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徐坤杭州拱墅區運河上街有一處「地攤夜市」,讓城市有了煙火氣,隨之也產生一些「地攤病」:垃圾亂丟亂放,餐飲攤位地面及周邊區域油汙滿地,電子廣告聲的噪音汙染等問題比較突出,煙火氣中透著不文明的味道
  • 黃金水道巴拿馬運河,法國人修了一半,最後落入美國之手的
    這是指一種專門設計適合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的大型船隻。這些船隻的船寬和吃水受到巴拿馬運河船閘閘室的嚴格限制,越來越多的船隻在建造時精確的匹配巴拿馬運河船閘的限制,以便在適應巴拿馬運河的航道的前提下運送儘量多的貨物。
  • 《唐宋帝國與運河》:一條關係著帝國興衰的大運河
    經濟史壇推祭酒,雄才碩學兩超群。"其代表作《唐宋帝國與運河》則被學界譽為「千古不刊之作」。眾所周知,隋唐大運河是隋煬帝為了到江都玩樂方便而開通的,大運河竣工後,隋煬帝更是三下江南,花費巨大,勞民傷財。然而,或許連隋煬帝自己也想不到的是,這條運河雖在他手中開通,卻讓後世——唐、宋時期的百姓受益。
  • 北海道觀光名所66選之小樽圈,有《情書》裡的運河還有黃金岬
    了解日本,就點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小樽運河,小樽代表的人氣觀光景點名勝古蹟作者/飄雪作為北海道開拓的門戶而發展起來的「小樽港」高效搬運貨物建造的全長約140米的運河。保留著當時風貌的運河沿岸的石造倉庫群。乘坐運河遊輪和人力車可以從不同角度遊覽小樽這座詩情畫意的小城。運河的煤氣燈亮著的黃昏景色仿佛讓人置身於電影《情書》的場景。冬季北海道的代表性活動之一「小樽雪光之路」的舉辦期間,沿著運河排列著很多裝在雪和冰容器裡的蠟燭。光線搖曳的樣子很浪漫。我來了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