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這樣做便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他人羨慕的對象

2020-12-24 青史通鑑

尼採:這樣做便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他人羨慕的對象

尼採

尼採和叔本華,是世界現代哲學史上特立獨行的兩位非凡哲學家。尼採的哲學在很大的程度上繼承了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叔本華認為「世界是我的意志」,尼採則提出「權力意志是人生的本質」。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提出了非理性主義哲學觀點,他還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尼採則被公認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因為尼採的哲學深受叔本華影響,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叔本華」。

叔本華哲學對後世哲學的影響,也許超過了我們的想像,除了尼採之外,馮特、維根斯坦、弗洛伊德等許多哲學領域、心理學領域的「大家」都深受叔本華思想的影響,弗洛伊德則直接承認他所開創的心理學上的許多新理論、新觀點,其實都是首先由叔本華所發現的,叔本華從哲學的高度雄辯地發現了「意志」,而弗洛伊德則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了人的許多行動基於「力比多」而非是理性。

叔本華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下,尼採的哲學有利於逐步進入現代的中國進行反傳統、反封建禮教,因而我國曾經多次掀起了「尼採熱」,尼採對中國的影響非比尋常。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識中心」,尼採那反對一些傳統禮教、傳統道德倫理的思想,確實和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五四鬥士」的精神動力源泉之一。魯迅被稱為「中國的尼採」,正是因為魯迅深受尼採思想的影響,他的《狂人日記》就是從尼採「狂人」形象中得到啟示而創作出來的,魯迅從《彷徨》到《吶喊》的心路歷程,也和尼採的思想「高度契合」「同頻共振」。

尼採反對傳統道德倫理,反對傳統禮教,強調人的價值,因而認為我們都需要追尋自己的理想並實現它。關於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尼採強調說:了解自己真實的內心,接受自己,承認自己,熱愛自己,試著調整自己的行動,能夠逐步實現你自己的理想,成為他人羨慕的對象。

「了解自己真實的內心」,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東西能夠讓自己感覺開心、充實、幸福?實際上,這就是以「我們每一個人的標準」,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世界,而不是從世俗的角度看待世界。世俗所謂高官、金錢、榮譽等等,僅僅是世俗認為有其價值,或許對於某些人來說,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價值,官職的高低我也會覺得無所謂,堆積如山的金錢或許對我沒有用處。那麼,什麼是自己感興趣的?擁有什麼能夠讓自己幸福?這就需要我們逐步體會,逐步發現。在我們的行動當中,發現某個事情對自己特別有價值,在做某事的時候能夠讓自己充實、幸福,那麼,我們就發現了幸福的奧秘之所在,去追求能夠讓自己感覺快樂的東西吧!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作家必須寫作,畫家必須繪畫,歌唱家必須唱歌。因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會感覺很幸福。

「了解自己真實內心」之後,我們需要「試著調整自己的行動」。比如先是寫作,如果寫作不能讓你開心,你就繪畫或者做其他的,一直到發現能夠「取悅」自己的行動為止,發現了自己真正所需要的、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之後,再更加積極行動起來,逐步達至自己的理想目標。

尼採的這小段話,可謂字字珠璣、一字萬金。如果我們閱讀這段話,最初的感覺是沒有什麼奇特的,但是認真思索起來,其中所包含的真理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領悟的,如果我們領悟了尼採這段話中所包含的真理並積極行動起來,無疑,我們的人生將會更加幸福。

相關焦點

  • 尼採的「在世人中間」,與薩特的「他人即地獄」,思想家的對話
    ——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薩特說「他人即是地獄」,個體的自由意志,總會有意無意地趨向群體的選擇,若不如此,個體就有被孤立和異化的危險,為了避免與別人格格不入,個體就讓度出一部分自由,以求得外在的一份安寧。 當內心卻會在夜深人靜之時,對自己進行審判,無論裁決結果如何,自己都是輸的一方。
  • 不會羨慕別人,會努力活成自己最理想的星座模樣,看看誰?
    如果我們得到這樣的東西,我們會立刻對下一件事產生幻想。什麼時候結束。雖然要活出你理想的外表並不容易,但這六個星座確實已經實現了。誰在那兒?獅子座只要獅子座對某件事感興趣,就一定要努力爭取勝利,他們想活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可以說他們現在一無所獲,但這無關緊要。
  • 我不希望成為神聖的人,甚至於寧可做個怪物 | 尼採誕辰120周年
    例如三大悲劇家,到了第三個尤裡披底斯,他的作品中初期尚能保持原始悲劇的精神,但已漸形平凡而開始衰退了。蘇格拉底以後,熱情被凍結(變成有光而無熱),狄奧尼索斯的精神消失了,只剩阿波羅精神也逐漸衰落,由是創造力頓形萎縮,從此希臘開天闢地的精神便喪失殆盡了。希臘文化乃變成既非理性清明的世界,也非陶然醉意的世界;在哲學上成為平凡的蘇格拉底世界,在藝術上成為淺薄的喜劇。
  • 不羨慕他人!請珍視自己所擁有的!
    其實,你的不快樂,大多數都是源於一直在羨慕他人的生活。她似乎都不用為生活發愁的樣子,閒來無事便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甚是瀟灑和自在。回頭再看看自己,廚房的湯還在煨著,洗衣機的衣服還未晾起,被玩具弄雜亂的客廳還未規整,還得時不時關注熟睡中的周歲寶寶是否醒來,好做準備只要一聲啼哭便能衝到床前。你每日都這樣忙碌著,連出趟家門也純粹為了購置生活用品,還都是著急忙慌的那種。
  • 尼採名言警句55則
    57、 最好的作者,是那羞於成為作家的人。 ——尼採 《人性,太人性的》 58、 當某一動物, 某一種族或某一個體失去其他種種本能時,當它選擇以及當它偏愛對它不利的東西時,便稱它為墮落。60、同情他人是把他人當作弱者而使他人感到羞愧。對所愛的人,應鍛鍊他,使他提高,這才是真正的愛。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61、要填飽肚子,是人不能那麼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22、你應當永遠做第一名,凌駕於他人之上:你的爭強好勝的靈魂,除了愛你的朋友,不應愛其他任何人。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23、"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蟲、石頭一齊吞下肚,但卻毫不噁心,這種人是最幸福的。」
  • 尼採:人一生中會經歷的三種精神變化
    原因二:我們逃避選擇的自由,是因為從潛意識來說,我們並不想為自己負責任。哲學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這本書中說:「給我自由嗎?千萬不要給我自由!因為隨著自由而來的是要負責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後就自己做選擇,選擇之後就做我自己,但是我做不起啊!」你可能會覺得這怎麼可能,我很想要自由啊。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但強者與弱者的劃分帶有明顯的對立性,尼採剛剛否定了基督教的偽世界,馬上就親手建立了一個新的對立世界。他不相信感性的體驗,他認為之前的哲學家忽略了事物的偶然性和變化性,忽略了事物發展的過程以及利用語言來混淆視聽。只是對於理性,並不能像尼採一樣通通打死,這樣就會過猶不及,因為理性同樣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
  • 福柯管電子監控,尼採做HR:這是一家不太正常的公司
    所謂善惡普世價值觀純粹是杜撰的;善惡普世價值觀不是創建的,而是從譜系意義上形成的,在《道德譜系學》中,尼採認為這種價值觀是歷史中的某個階段、由掌權的人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人的。這難道不是「企業倫理」的最好定義嗎?總經理顧問:馬基雅維利 馬基雅維利知道權力為何物。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我們才會看到「生命」,而且它不僅僅是保存生命這樣簡單,而是在生命不斷增長的同時使生命彰顯出更大的價值,創造自己的同時超越自我,所以尼採用權利意志論代替了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這才是尼採對於強力意志的理解,他不贊同消極的人生態度,而且在無法改變的既定人生面前,建立一種最大限度發揮自我能動性和訴諸行動的「實踐哲學」。
  • 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
    出生在農村的我,也曾夢想做個明星,作家,官員……直到現在,發現自己夢想如何遙遠!出身不由己,後天白費力!時常一個人微醺!時常一個人自語!時常一個人嘆息!時常一個人哭泣!年輕的朋友,哪個沒有懷才不遇?感覺自己的能力與收入不成正比?感覺升職加薪的人不如你?咱來談談理想吧!何謂理想?有道理的想法叫理想!沒有道理的想法是幻想!比如我要登上這座山,我就拼命的爬,爬到了頂峰!沒人說這是理想,只能說這是目標!何謂目標,百分之九十能實現的叫目標!
  • 尼採:「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就這樣,他每天看著自己的母親從早忙到晚,但是對生活卻毫無怨言,面對小明,媽媽更總是臉帶笑容,只要是孩子過得好好的,就感到非常的滿足。即便是遇到了許多不幸,媽媽仍然抱著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所以自從爸爸去世後,小明就立志對自己說,將來一定要給媽媽很好的一個生活,讓她安享晚年。
  • 尼採:真正厲害的強者,絕對要有這樣的經歷
    尼採:真正厲害的強者,絕對要有這樣的經歷尼採強調生命意志是世界的主宰,認為世界的本體就是生命意志。他反對傳統道德,認為傳統道德有違自然。尼採還強調強力意志,認為強力意志是最高的價值標尺,雖然我們的人生是短暫的,但是只要我們創造意志,以強力的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那麼就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在此提出上,尼採提出了「超人哲學」,尼採所謂「超人」也就是「精神上的強者」。
  • 成為理想的自己很難嗎?其實做好這三步就可以實現
    換言之,你完全有可能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而如何做到,不妨從三個步驟入手行動起來~ Step 01:關注收穫,而非差距 首先是要區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 通常而言,人會極其重視當下的自己和自我認知,以明確得不可思議的方式斷言自我,比如「我性格內向」、「我不擅長與人交往」等。
  • 尼採「振聾發聵」的6句話,令人恍然大悟
    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對尼採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尼採反對長篇大論的說教和論證,通常是有感而發,然後針對某個問題,採用類似於警言和格言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論點。這有點類似於《論語》中,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了,用簡短的話來表明自己的觀點。
  • 尼採:生前被女人所毀,死後被納粹所毀
    德國也有這麼一位思想家,他的思想內容本來與納粹沒有任何的糾葛,但經過他人的誤導之後,卻被貼上了納粹的標籤,這個人就是德國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尼採出身在一個牧師家庭,由於父親和弟弟早死的緣故,尼採的家族到了他這一代就只剩他一個男性親人。
  • 豆瓣8.8《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本受崔健等人熱捧的哲學書
    尼採說,有人認為,沒有阻力的人生才是自由的。其實恰恰相反。「自由存在於克服阻力的過程之中;沒有阻力,即沒有自由;阻力越大,自由也越大;阻力一旦被克服,自由便結束,需要新的阻力實現新的自由。」沒有阻力的人生,就是擺脫了一切的責任感,這樣的自由,讓人感到的不是輕鬆愉快,只有空虛和迷茫。
  • 尼採的厲害:相比叔本華,思想覺悟選擇相信尼採,生活才有奔頭
    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完全擊中尼採的思想認識,因此在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中,尼採仿佛找到了一位知己,這位哲人的思想,正是他一直以來的認識。因此,叔本華哲學思想中的宣揚的觀點,尼採是可以有更深體會的,是贊同之下有深究的。而尼採的可貴之處,就是沒有一味地沉入叔本華的悲觀之河,他以自己的獨特認識將叔本華的悲觀思想推向了陽光的一面。
  • 尼採:什麼是有個性的人?
    尼採:什麼是有個性的人?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有的人喜歡有個性的人,而有的人不喜歡有個性的人,他們喜歡沒有個性、千篇一律的人。即便是在官場上,有的人還是喜歡有個性的官員。但無論如何,人們作為芸芸眾生之一,大部分的人是沒有個性的,有個性的人、個性鮮明的總歸是少數,但是普通大眾卻都是像是從一個模子塑造出來的,他們缺乏鮮明個性,似乎沒有什麼大的缺點,同時也沒有什麼大的優點,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構成了人類社會成員的大多數。有的人在做自我介紹時說:「我的優點是沒有缺點,我的缺點是沒有有點。」像這樣的人,就是沒有個性的人。
  • 尼採是自然主義者嗎?
    於是海特認為,雖然把尼採與自然主義聯繫起來不能說是全錯,但在論證尼採是自然主義者的同時,研究者卻需要提供許多限定性條款來避免指責,這些逃避指責的附加性條款如此之多,以至於常常會超出了研究的必要性而成為一種惡。因此,與其用自然主義這樣的標籤來定義尼採,倒不如通過研究其哲學特色來豐富尼採。海特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依此來為尼採撕掉「自然主義者」這個標籤,卻未免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