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地是一個被保護得極好的古村落,有中國傳統意境之美。初見時就覺得,在這裡做任何建築,都要非常謹慎。
傘形屋頂是設計的一個重點。它的雙坡形狀和位置,是對傳統屋頂的轉譯,也得以跟保留下來的老馬頭牆產生關係。此外,屋面的一個細節是,四角的槽鋼既有結構牽拉的作用,也是能讓雨水最終匯聚到中心的雨水槽,再現『四水歸堂』的傳統。墨西哥作家奧克塔裡帕斯曾說,『要成為真正的現代,我們必須與自己的過去達成和解』,這也是書店這個項目努力想做到的。
前日,廈地書店獲選2019新時代杯『年度最美書店』。然後我看到音樂人鍾立風寫的一段很有意思的話,『這個房子猶如一個神秘飛行物,降落稻田中央。因著一句詩行,一曲音樂,一次次起航。』」
——華黎
△鳥瞰 卓育興
設計單位跡·建築事務所(TAO)
項目地點福建屏南廈地村
建築面積397.3平方米
施工時間2019.7-2019.10
先鋒廈地水田書店位於福建屏南廈地古村村落北側,被一片水田環繞。建築的前身是一座荒廢已久的當地民居,在建築師到來時僅保留著三面完整的夯土老牆和殘破的院牆。
△村落
△ 村落及夯土牆建築原貌
△書店遠景 陳顥
△水田中的書店 陳顥
基於對場地歷史以及村落整體景觀的尊重,新建部分基本隱匿於老牆之內,從外面看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殘存的老牆被視為容器,包裹了混凝土和鋼結構建造的新建築,形成當代與傳統的對話。
△場地分析草圖 華黎
△ 建成後鳥瞰 卓育興
△1比25建築模型跡·建築事務所
在內部,兩面折線形的混凝土牆成為新的結構主體,兩層樓板由此向兩翼懸挑展開,在角部與夯土牆銜接,給予老牆結構穩定,邊緣處則與老牆脫開讓光從天窗進入內部。
△長剖面模型 跡·建築事務所
△短剖面模型跡·建築事務所
△入口庭院 陳顥
△入口處 陳顥
△ 通向二層樓梯 陳顥
土牆與混凝土牆之間形成封閉內向的書店陳列空間,兩面混凝土牆之間界定了建築內部尺度最大的空間——小劇場,成為在狹小空間之後意外發現的驚喜。
△ 一層閱讀區 陳顥
△集會空間 陳顥
△二層閱讀區 陳顥
最西端的懸挑體量成為從老牆的包裹中唯一的溢出部分,這裡形成三面向外的咖啡廳空間,在此感受村落和水田的風景。
△書店全景 陳顥
△咖啡廳 陳顥
在建築最中心,一根鋼柱穿透混凝土結構並在其上支撐起一個傘型屋頂,其位置和形式暗示了已消失的老宅屋頂;傘下的遮蔽空間提供了陰涼和遠眺的場所,猶如田野中升起的一個涼亭。傘形屋面結構懸挑,荷載經主梁傳遞至唯一的鋼柱,使重力匯集於房子的形心。四角的槽鋼將屋頂拉住以保持其側向穩定,雨水通過槽鋼流到向內傾斜的混凝土屋面再流回中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四水歸堂。
△中心柱草圖 華黎
△傘型屋頂草圖 華黎
△軸測爆炸拆解圖跡·建築事務所
△中心柱 陳顥
△二層中心空間 陳顥
△ 傘型結構 陳顥
△ 屋頂夾層平臺與傘形結構 陳顥
△ 屋頂夾層平臺 華黎
△ 屋頂夾層平臺與傘形結構 陳顥
△ 屋頂夾層平臺 陳顥
光從頂部天窗進入,穿過折線形樓板與夯土牆之間的縫隙,在某些時刻,充分描繪夯土牆的滄桑。混凝土以屏南本地碳化松木為模板,木紋混凝土粗野而細膩,與古老斑駁的夯土牆形成新材與舊物的對話。
△光影下的夯土牆 陳顥
△樓板與夯土牆之間的縫隙 陳顥
設計圖紙及模型▽
△各層平面圖跡·建築事務所
△剖面圖跡·建築事務所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先鋒廈地水田書店
業主:先鋒書店
項目地點:福建屏南廈地村
項目功能:書店、咖啡廳
設計單位:跡·建築事務所(TAO)
主持建築師:華黎
設計團隊:華黎、慄若昕、翟冬媛、程相舉
結構工程師:馬智剛、張歲平
機電設計:呂建軍及kcalin卡林機電設計 - 李鑫、趙紫瑞、李偉
施工團隊:卓益久、鄭家亮、甘臻勤、鄭德部、鄭忠春、鄭德侶等當地工匠
建築面積:397.3平方米
結構體系: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
設計時間:2019.3-2019.6
施工時間:2019.7-2019.10
攝影:陳顥、卓育興
視覺/ 李茜雅校對/ 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