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軍評:承上啟下的2020 解放軍會有何新變化?

2020-12-05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讓全國人民都沒能過好年,但本周,我們還是告別了2020年代的第一個春節。對於進入2020年代的解放軍來講,新的一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落實到具體裝備上,今年解放軍既要練兵備戰,讓各個軍種熟悉剛剛列裝的三代裝備;也要鋪開列裝2010年代研究的第四代裝備,摸索新裝備帶來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戰法,為30年代推進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任務打好基礎。本周的軍評將「預言」一下今年解放軍在裝備方面的一些動態。

2000年來的「三個階段」

要討論今年解放軍的動向,我們還要從「20年來解放軍都做了什麼」說起。新世紀以後,解放軍的軍事建設根據內外形勢,大體經歷了三個特色鮮明的周期。

第一個周期是2000年到2008年的臨戰周期,這一時期,解放軍的特點是為了可能的祖國統一軍事鬥爭,快速研發、採購和列裝鋪開了一批二代裝備和三代裝備。這些裝備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於成熟技術,縮短研製、生產、採購周期,以便儘快列裝,幫助解放軍一線部隊獲得壓倒臺獨分裂勢力的裝備,使其在關鍵時刻具備「使用武力」的能力。

解放軍在這一時期「快速」列裝了05系列兩棲裝甲車族、96A主戰坦克、04式步兵戰車、039型常規潛艇、053H3和054型護衛艦、基洛級潛艇、殲-10A、殲-11B戰機、東風15B/C等新一代裝備。這其中不少裝備,例如96A型坦克、武直-9裝直升機和053H3護衛艦的技術水平還屬於「二代半」;這一時期列裝備軍隊的三代裝備,例如05式兩棲車族和2007年緊急入列人民空軍的殲-11B戰機,為了儘早裝備部隊也不得不「捨棄」部分先進功能。

建國60周年大閱兵,可以看做是第一個軍事周期的集中成果匯報展示

雖然這些為了潛在戰爭緊急列裝部隊的裝備在性能方面「差強人意」,但是相較仍大量服役的一代裝備,這些新裝備畢竟有了質的飛躍。由於採購規模大,這些為了應對臺海危機而緊急採購的裝備成為了目前我軍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陸軍為例,目前列裝陸軍的4000餘輛坦克中,有60%以上是2000年以後採購的96式或96A式主戰坦克。而空軍則列裝了包括殲-8F、殲-10A、蘇-30MKK、殲轟-7A等一系列具有應急戰備色彩的三代機或者二代半飛機。

進入2010年代早期,解放軍裝備建設進入了第二個周期。由於預想中的「節點2008」隨著臺灣當局的「政黨輪替」沒有到來,2008年以後,內外形勢的變化使得解放軍有了相對寬鬆的內外環境。在軍事建設上,解放軍不僅研發完善了一批三代裝備,還根據「裝備一代、預研一代」的思想,預研了一批四代裝備。

這一時期,第二炮兵「殺手鐧」武器,例如東風-21D、長劍-10、東風-26等飛彈相繼服役;空軍方面則以差不多每年一百架的速度裝備了約500架三代機,「雖遲但到」地構建起了媲美其他軍事強國的空軍三代機隊;以轟-6K為核心的遠程航空兵部隊和以空警-2000預警機為代表的支援機群的發展,使得我國空軍在「攻防兼備」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陸軍定型了大量下一代戰場機械化裝備,包括99A在內的「土豪旅」的八大件信息化裝備和陸航旅的武裝直升機也是在這一時期定型的;海軍則開始為後續的「大建」定型下水了052D型驅逐艦、071型兩棲登陸艦等。

這些三代裝備的換裝定型,讓解放軍「改頭換面」,在主力部隊的裝備水平上追平了西方發達國家,並在多個方向上建立起對周邊軍事集團的技術優勢,在部分領域甚至獲得了壓制強敵的手段,也為後來2015年以後至關重要的「軍改」以及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打下物質基礎。

2015年的九三閱兵是第二周期的成果集中匯報展示,這一時期,「殺手鐧」武器集中亮相 圖源:新華社

2015年舉行的九三閱兵,可以看做是第二個軍事建設周期的集中匯報展示。而2015年開始全面推進的軍改以及隨後建設發展的新質戰鬥力則可以看做是第三個周期的開始。

進入第三個周期以後,得益於此前「裝備一代,預研一代」的長期規劃,一系列下一代戰場裝備,如055艦、殲-20、下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厚積薄發。除了武器裝備穩步推進以外,解放軍先是在「軍改」中建立起適合未來信息化戰爭的上層架構,隨後各個軍種在第三代武器的推動下也開始推進內部的體制編制改革。2019年的建國70周年閱兵則是一次第二個周期跨步到第三個周期的「承上啟下」的匯報。海軍、空軍、火箭軍在本次閱兵中展示了大量下一代戰場系統,以及部隊架構重塑後的面貌。很多新一代,或者說第四代的戰場系統集中亮相,很多相關系統,甚至是強敵在短時間內也難以企及的。

很多四代裝備,是強敵也難以企及的 圖源:央視

2020年,解放軍要幹什麼

梳理完解放軍過去20年的軍事發展,不難看出2020年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的意義所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要「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力爭在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第二步則是在2035年推進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任務。我們在前20年,用兩個軍事建設周期基本能完成了原先計劃的第一步目標,而2020年,解放軍各個軍種將開始大量列裝新一代戰場系統,為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國防現代化目標打好基礎。

首先是陸軍方面,對於2020年的解放軍陸軍而言,落實2017年「脖子以下」軍改帶來的合成化改革成果,進一步推進陸軍信息化、機械化、合成化建設無疑是這一時期的重點。反映在裝備上,則是重型旅、中型旅和輕高機旅成體系的大規模換裝。

在網上討論中大家經常戲稱陸軍「沒錢」,不過玩笑歸玩笑,現實情況是,當前的陸軍依託較為寬裕的軍費以及各平臺日趨成熟的優勢,正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採購和大換裝。即使按照公開露面的新裝備推算,陸軍每年採購的機械化裝備已達四位數。在陸軍突擊力量的核心——重型旅建設上,在2019年,陸軍為三個旅——82集團軍某旅、78集團軍某旅和81集團軍某旅換裝了以99A式坦克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化裝備,讓他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土豪旅」。

合成某旅換裝99A坦克,這個旅比較有意思的圖就是這張「三代同堂」圖:軍網英文

值得一提的是,陸軍的「新裝備」替換的已經不再是「五對輪」,而是「六對輪」。陸軍現在的機械化裝備主力,是以1996年以後購買的第二代半和第三代主戰裝備為主,僅有個位數的合成旅和裝甲團還在使用20世紀90年代以前遺留的一代或一代改進型裝備。

2020年的陸軍無疑將保持2019年的換裝速度,在重點方向繼續普及新一代戰場裝備。可以推算,隨著臺海形勢走向又一個「四年周期」,我軍今年換裝的重點,可能是負責臺海地區戰備工作的南部戰區和東部戰區的各個單位。這意味著除了99A和直10、直20等重點三代半裝備以外,陸軍今年還要大規模列裝在2018年以後摸索成形的、具有信息化時代新理論基礎的機械化裝備。隨著15式輕型坦克的列裝,南部戰區和西部戰區甚至東部戰區的一些重型旅今年也許會成建制接受新裝備;同時第三代裝甲猛士的採購量激增,陸軍實驗性打造的第一支由三代裝甲猛士構建的輕型高機動旅也有可能會在今年亮相。

當然還有對臺一線的合成旅也要換裝 圖源:國防軍事早報

除了地面突擊力量,陸軍今年另外一個重點依然是陸航力量。在去年閱兵中高調亮相的直-20直升機在2019年前就已經加入我軍某空突旅和陸航某旅兩個單位。目前,所有陸軍陸航旅都對10噸級的直-20突擊運輸直升機有著極為迫切而巨大的需求,隨著直-20系列產量不斷提升,從今年起,陸軍航空兵部隊將進入直-20的高速換裝期。

除了地面突擊力量以外,成建制換裝的新型370毫米模塊化箱式火箭炮、新型無人機、電子戰系統等等一批具有新質作戰力量也是一個看點。這些「戰區級」的武器。對於陸軍的高級指戰員們來講可能更加重要——畢竟有了它們,才最能保證陸軍在新時代有效的「全域作戰」。

直-20今年會普及到第三個單位 圖源:軍事報導

在空軍方面,對於解放軍空軍來講,2020年最大的事情,無疑是殲-20的全面鋪開。在看了好幾年飛訓某團殲-20、殲-16、殲-10C混編的畫面後,中國空軍在2019年終於迎來了第一個全面換裝殲-20的作戰部隊——王海大隊所在旅。從公開信息來看,該旅至少已經列裝了兩個大隊殲-20戰機。隨著作戰旅正式列裝殲-20戰機,我軍的四代機,已經擺脫了「試訓」的性質,走上一線部隊執行戰備勤務,成為維護我國空天安全的重要精銳力量。

解放軍目前擁有4個大隊的殲-20 圖源:中國空軍

在國防壓力日益嚴峻的2020年,承擔空天安全重任的空軍,無疑需要在一線部隊前向部署更多四代機,應對不同方向的空防壓力。這樣也使得人民空軍列裝了比想像中更多使用俄制發動機的殲-20。從這個角度來講,王海大隊所在旅列裝殲-20戰機的意義,無疑和他們的前輩在1992年接收蘇-27SK戰機是一樣的。

不過2020年的中國航空工業早已是今非昔比。去年大量照片證明,裝備國產「太行」改進型新批次殲-20戰機已經在成都某地密集試飛,即將在今年交付我軍第二支殲-20部隊。裝備新型「太行」發動機的殲-20,發電量和推力都會有所增加,更有助於空軍發揮這款戰機的戰鬥力。面對強敵一如既往帶來的空防壓力,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第二支殲-20部隊,可能會是另一個重點戰略方向的主力航空兵部隊。

國發版殲-20即將入列 圖源:酒色財氣呂洞賓

對於部隊來講,第二支殲-20部隊的意義,可能會比第一支殲-20部隊的意義更大一些。儘管這種能給部隊帶來「震撼」的四代機部隊「越多越好」,但作為一款先進複雜的技術兵器,殲-20生成戰鬥力的時間無疑要比老式三代機要長的多。從之前獲得發動機產量有關的信息來看,20年代前中期,殲-20將步入穩步量產階段。第二支部隊的建設好壞,將直接影響後續部隊的接裝工作。

在海軍方面,去年海軍先後下水10條驅逐艦,打破世界紀錄,蟬聯世界第一,令人鼓舞。但軍艦終究是用來開的,不是用來看的。海軍今年的任務,需要在大量軍艦湧入各個戰區海軍前,探索熟悉新一代大中型軍艦的戰鬥力生成模式。

055艦首艦官兵擔負著探索新裝備新戰法的艱巨任務 圖源:央廣軍事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當前海軍的狀態是三代艦052D型驅逐艦的編制逐漸補齊,同時四代艦055型驅逐艦即將大量服役。作為我軍高精尖技術的集合體,055型驅逐艦擁有更加強大、更加全面的作戰能力,是海軍未來走向藍海爭奪制海權的主要力量。裝備提升了,對人的要求也愈發提高,055艦服役以後,接裝驅逐艦支隊需要抽調大量精幹人員轉隸上艦。的和殲-20不同的是,海軍沒有飛訓團這樣的單位,各個支隊的官兵一旦上艦,必須從零開始,摸索更加複雜的軍艦以及探索新技術條件下現代化海戰的戰役戰法,壓力很大。

此外,第一支部隊對於四代艦的摸索,將直接影響後續各支隊接收055艦後的戰鬥力生成模式,通常情況下,當前我海軍主力艦艇,從下水到服役的時間約為900多天。以「南京」艦為例,155「南京」艦2017年下水,去年4月入列東部戰區海軍某驅逐支隊。隨後11月份赴西太平洋參加遠海訓練。這意味著2018、2019年密集下水的三代驅逐艦和四代驅逐艦會「扎堆」在2021、2022年服役。海軍能否在今年打好後續055型的基礎,我們拭目以待,也許,在今年055艦的遠海訓練中,就可以初見端倪。

除了055艦以外,人民海軍還需要熟悉雙航母時代的海軍運作規律。解放軍擁有兩艘具備實戰化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這使得我國一躍成為「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有航母戰鬥群」的國家。如何使得我國能在需要航母時用上航母,將會是海軍今年的重點。同時,航母戰鬥群作為一種既具有軍事意義又具有政治意義的軍事存在,我們也可以關注今年航母戰鬥群的遠洋航行訓練會激起什麼樣的反應。

遼寧艦和055同框,時間不等人,海軍必須儘快熟悉兩種新艦的戰鬥力生成模式,才能維護祖國海疆 圖源:微博@社會主義新青年

在2019年的大閱兵中,火箭軍無疑成為主角。我軍新一代中近程對地攻擊力量,使用高超音速戰鬥部,即將在未來取代現役的東風-11和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的東風-17彈道飛彈一度造成了「技術奇襲」的效果。

對於火箭軍這支較為神秘的力量,外界知之甚少,我們也無從談起今年哪個基地哪個發射旅會適應新的高超音速飛彈系統。但核常兼備的火箭軍,自2010年代以來,長期處於「擴軍」狀態,編制不斷擴大。在2017年以後火箭軍和陸軍一樣經歷了的編制體制改革,新的體制下讓火箭軍更加靈活,適應「戰區」這一編制,這一點,可能會在今年的一系列聯合作戰演習中出反映出來。

此外,我們也可以關注火箭軍公開的實戰演訓活動。去年,火箭軍應對嚴峻的國防壓力,高調亮相了又一支裝備東風-21D的中導旅,以及某支裝備東風-26的部隊,並試射了多型戰略核飛彈,傳遞出重要的政治軍事信號。今年的火箭軍,毫無疑問將接收更多在2019年大閱兵中亮相的主戰裝備。我們可以期待的是,如果國際局勢變化,火箭軍的各個新飛彈部隊,可能會通過公開或者不公開的試射方式,傳遞政治軍事信號,阻止某些國家和勢力軍事冒險的野心。

東風-26實彈試射 圖源:軍事報導

春節過完,對於中國人來講,新的一年也就正式開始了。觀察者網也將繼續在新的一年裡報導分析解放軍的諸多變化。儘管當前世界局勢風雲變化,但有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那就是一年過後,解放軍肯定能在「決勝之年」,為人民再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焦點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承上啟下的2020 解放軍會有什麼新變化?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讓全國人民都沒能過好年,但本周,我們還是告別了2020年代的第一個春節。對於進入2020年代的解放軍來講,新的一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這些裝備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於成熟技術,縮短研製、生產、採購周期,以便儘快列裝,幫助解放軍一線部隊獲得壓倒臺獨分裂勢力的裝備,使其在關鍵時刻具備「使用武力」的能力。 解放軍在這一時期「快速」列裝了05系列兩棲裝甲車族、96A主戰坦克、04式步兵戰車、039型常規潛艇、053H3和054型護衛艦、基洛級潛艇、殲-10A、殲-11B戰機、東風15B/C等新一代裝備。
  • 解放軍今年會有什麼新變化:這些武器將加速換裝
    (原標題:解放軍今年會有什麼新變化:這些武器將加速換裝)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新時代的「鐵甲精兵」
    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對於新時代的中國軍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更加體會到「坦克兩項」這一國際軍事比賽項目對於新時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獨特意義;與此同時,在海峽對岸的中國臺灣地區,圍繞如何提升臺灣軍隊所謂的「可用戰力」,上上下下又展開了一輪新的調整。
  • 何新大師:西方人是如何偽造自己的歷史的?
    英法列強在鴉片戰爭前夕通過通靈術,預言大清國在未來的一個世紀裡,將成為世界一極,西方秩序的挑戰者。在這一過程中,位於巴爾幹半島南段的貧瘠土地因為出土了較早的原始人類遺蹟和後到的腓尼基人墓葬,而被西歐蠻夷奉為自己的文化搖籃和心之故鄉。比如說德國的中二發燒友、希臘神話痴迷者海因裡希-施裡曼發現的所謂的「阿伽門農的墳墓」是地中海東部早期常見的墓葬形式——豎井墓,這種墓葬來自腓尼基人。經測試,古墓年代約在公元前16世紀,邁錫尼墓地主人的族屬正是腓尼基人。
  • 一周軍評|統一,與你的嘴炮無關
    這個模型從藝術角度說做得很克制,細節豐富——當然了除了有熟悉臺灣情況的朋友說一眼看過去首先感覺是——真實的臺灣街頭沒這麼多分體式空調,作者似乎是把新北當做大陸縣城來想像了……相反的, 周末前北京模型展上一件99A坦克開上新北市街頭的模型作品,反而引起了臺灣媒體輿論大譁,紛紛以「嘴炮」還擊, 拼命「嗆聲」,大罵模型製作者和大陸政府和民眾,認為「這只會激起臺灣民眾反感
  • 【網絡謠言粉碎機】本輪疫情有何新情況?防控面臨什麼挑戰?如何...
    【網絡謠言粉碎機】本輪疫情有何新情況?防控面臨什麼挑戰?如何看待超級傳播者?權威解讀來了!這三地在4日各有1例新增確診病例。在本輪疫情中,瀋陽、大連、北京都出現有病例多次檢測才被確診。而大連出現的一例超級傳播者同樣引人關注……本輪疫情有何新情況?為我們的防控又帶來什麼挑戰?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做出詳解↓↓01多地現密接者多次檢測才確認陽性,病毒潛伏期更長了?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統一,與你的嘴炮無關
    畢竟,他們事後好幾天才發表的,稱當天空中有24架解放軍軍機的說法啊——倒是和印度人說印巴空戰這天看到巴基斯坦24架飛機的說法頗為相似——讓人有些懷疑,難道解放軍的欺騙式幹擾機的默認設定就是製造24個假目標?那看來這個幹擾機是解放軍空軍團改旅前設計的,不然是不是敵人看到的就是36個目標了?(當然這是玩笑,別當真。)
  • 和79年對越作戰相比,80年代老山輪戰解放軍的武器有何變化?
    相比於1979年爆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80年代老山輪戰時期的解放軍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在武器裝備方面,80年代的解放軍比1979年時的解放軍武器裝備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那麼這時候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到底有怎樣的變化呢?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東風26帶來的嶄新未來
    但似乎「解放軍飛彈是會動的」這句話,放在當前東亞局勢下有點「政治不正確」。大家普遍是以髪國人的圖為準但是美國方面的專家卻普遍相信解放軍試射了東風-26。作為一款射程遠超東風-21系列的中遠程彈道飛彈,東風-26的反艦型存在會大幅度增加中國岸基反航母和區域反介入作戰的範圍,甚至達到一個誇張的第一步:如果東風-26飛彈部署在東部戰區優勢火力區域,那麼足以威懾關島以東的,從聖地牙哥基地出發,增援東北亞地區的航母戰鬥群,同時,東風-26部署在我軍腹地中部地區,比如廣西、甘肅、青海等地,那麼依然有能力對包括印度南部「烈火」所在基地、關島、日本全境進行常規打擊。
  • IB大考改革有何新變化?
    2020即將進入尾聲,今年各類考試風波已過,同學們接下去要做的,除了認真複習迎接考試,還有就是要時刻關注考試官方動向。 最近,IBO官方通知,宣布了2021年IB大考的重大改革。
  • 一有風吹草動,臺灣就擔心解放軍攻打東沙島,國臺辦給予回應
    而每逢國際政治格局變化,或是兩岸關係緊張,臺軍就擔心大陸軍隊會奪取東沙島。今年8月,曾傳出解放軍將在東沙島海域進行「奪島演習」的消息,臺軍可謂人心慌慌。隨後,國臺辦對此進行了回應。在今年10月28日的國臺辦記者會上,有臺媒記者問道,「解放軍近期在福建和廣東演習,又發生臺灣立榮軍用包機折返事件,解放軍是否要奪下東沙島?」
  • 承上啟下 繼往開來 唐山房產大事記活動啟動
    2020年註定是唐山房地產市場不平凡的一年。這種不平凡體現在諸多方面。首先,2020年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上半年,唐山房地產市場藉助2019年的趨勢,房價漲幅一直領先全國,許多大品牌房企紛紛搶灘唐山;下半年,市場「遇冷」,尤其是9月份,唐山房地產八條調控政策出臺後,讓市場進入了調整期。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小飛彈的大智慧
    類似級別的小型飛彈和制導火箭彈目前在國際上相當流行,那麼「天雷2「有何特別之處,讓解放軍和國外用戶看中呢? 別看這些飛彈小,它背後所隱藏的卻是技術、政治等錯綜複雜的考慮,算得上小飛彈有大智慧,本周咱們就說說這些故事。
  • 承上啟下之作——戰鬥潮流
    有了第一部的鋪墊,觀眾下意識的會認為吸血鬼很厲害。於是先入為主的會把初登場的史特雷當做boss,這個精通波紋,知曉波紋優劣的波紋大師變成了吸血鬼。很難想像這會是一個多麼難纏的對手。可就當觀眾先入為主的以為史特雷要掀起血雨腥風時,這個「大boss」竟然被二喬行雲流水的給解決了。讓人不由得心虛。解決完史特雷,又迎來了桑塔拉,這個最早登場的柱之男。
  • 202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報名條件有什麼?
    202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報名條件有什麼? 202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報名條件有什麼?2020年軍隊文職考試即將開始,但很多考生對軍隊文職人員考試還不太了解,軍隊文職人員考試什麼時候開始?報考條件有哪些?
  • 山東濟南青年教師何新,塵埃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何新,2013年進入十七中工作至今已7年,一直承擔著高中生物教學工作,曾多次榮獲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市「一師一優課」「優課」等榮譽,也曾多次被評為學生最喜愛的老師。01一片師心萬縷情言不盡寸心言不盡,冰壺萬縷絲何新老師曾經說過「我是平凡的,我所從事的工作也是平凡的
  • 臺海諜戰有何新動向
    近年來兩岸間關係有所緩和,時至今日,臺灣間諜已不再是過去電視劇中兇神惡煞的「特務」形象,其「工作」形式和內容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暴力色彩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和更為專業的情報戰。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20多年前派遣特工到大陸搜集情報,承諾「如有失事,從優撫恤」。17名被捕特工出獄後要求國民黨賠償及撫恤。
  • 解放軍的縱隊是什麼編制,一個縱隊有多少人?
    而大家在觀看時應該已經發現了,在電視劇裡面,經常會出吸納這樣的劇情,當中國解放軍在安排作戰計劃時,一般都會將士兵劃分為幾個縱隊來部署,對於軍隊,大家更熟悉的往往是師、旅、團等稱呼,而縱隊這一說法卻是很好聽見。所以在電視劇裡面,解放軍的縱隊在軍隊中,究竟屬於什麼編制呢?而它的人數又為多少呢?
  • 解放軍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有哪些新變化?
    新華網北京2月1日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成立大會1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
  • ICLR 2020上,Transformers 有何新動向?
    雷鋒網AI科技評論:繼昨天的「知識圖譜@ICLR2020」之後,我們今天關注ICLR 2020 上 Transformer的研究動態。那麼,在ICLR 2020 上有什麼新的內容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從三個維度:對架構的修改、訓練方法的創新以及應用——介紹相關的 9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