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無言寫春秋,桃李芬芳謝師恩。
近日,通州區亭西小學接到區教體局領導批示的感謝信,這是一封由南通市教育局轉發給區教體局的家長來信,標題為《感謝鄉村園丁辛勤付出》,寫信人是亭西小學四年級的一位家長。
20多年前,他曾就讀於亭西小學,近幾年在尚比亞和辛巴威做計算機集成技術工程師。今年回國過春節,受疫情影響,遲遲未能出國工作。他在家陪兒子上網課,耳聞目睹老師們線上教學的智慧、敬業和博愛,感慨萬分,自己就是當年村小裡那些紮根基層,甘為螺絲釘的教育者的受益人。在來信中,他點讚了老師們潛心鑽研、甘於奉獻的精神,細緻列舉了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的感人細節,感謝老師紮根鄉村教育,為培養鄉村學子傾注滿腔熱情。
這封信早在4月份就已寫好,因為種種原因,直至7月中旬才發出。今天,這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終於輾轉送到了亭西小學老師的手中。
疫情期間,亭西小學發放教學用書。
面對老校友的讚許,四年級的三位任課老師既意外又欣慰。數學老師季敏說:「無論身處城市還是農村,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期待都是相同的,作為教師,我明白肩頭的責任。上好網課,對於我們農村孩子來說,最大的困難在於缺少有效的家庭監管。這種情況下,我始終抱著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態度,想方設法提高孩子們的聽課效率,這也許就是一個鄉村教育人的執著吧。」
季老師是一位極富責任心的老師,在她的世界裡,教書育人,責任大於天。決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成為了她的教育信條和行動準則。
英語老師陳優梅回憶了線上教學的經歷,說:「由於線上教學不同於平時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課前我會花更多時間來備課,精心製作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上通過連麥,對話、搶答、學生點評以及不定時點名提問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思維靈動,踴躍展示。對於少數不自覺的學生,我就打電話和學生及家長單獨溝通,以持久的正面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居家學習的重要性。」
陳老師充分利用好課堂主陣地,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真正達到區教體局提出的線上教學要求。
語文老師黃建華還負責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他帶領老師們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最優化模式。白天,他既要做好本班語文的教學工作,又要蹲點巡查二年級和五年級的課堂教學情況;到了晚上,他還要備課,收集整理當天上課老師線上教學的教案和課堂的互動截圖。
其實,亭西小學有著許許多多位像季老師、陳老師、黃老師一樣,紮根鄉村、無私奉獻的教師。每天清晨,當上班大潮從鄉村湧向城市的時候,他們是一群最美逆行者,從鎮上、城裡趕往鄉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歲月的年輪悄悄轉過,他們卻依然堅守在田野之中。
這期間,許多老師不是沒有調動的機會,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放棄,因為他們曾經是鄉村學校走出來的佼佼者,他們深愛著這片土地,無怨無悔地為這片土地奉獻青春。
十多年前,當周邊村小次第拆並之時,亭西小學的師生就明確了共同願景——「讓每一個農村孩子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與幸福的童年」,「讓每一位鄉村教師能享受專業的發展與事業的成功」。全國新教育實驗先進學校、通州區特色學校、區巾幗文明崗,南通市先進教育工作者、通州區學科帶頭人、通州好老師,一項項殊榮見證了學校、教師的成長,也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如今,這所通州區唯一的鄉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備受當地人民群眾的青睞和支持,成了草廟村老百姓家門口的滿意學校。
陽光下,亭西小學校訓牆上:「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十二個鮮紅的大字熠熠生輝,彰顯著學校的辦學理念。關注兒童成長,回歸教育本真,「未來學校」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