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運動員的壽命比普通人短?闢謠

2020-12-14 騰訊網

關於運動與健康和壽命的關係,儘管人們普遍承認中等量運動,比如一些權威指南推薦的「每天30分鐘,每周5天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健康好處」的說法;同時,卻也有很多人認為過量運動反而不利於健康,甚至增加死亡。

這些人最常給自己的說辭找的依據主要是有兩個:

一個是可笑的「寓言」,烏龜不怎麼運動卻可以長壽,兔子跑得快卻短壽;

第二個是,職業運動員普遍短壽,尤其是馬拉松運動員壽命更短。

前一個「寓言」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根本不值一駁斥。後一個「論據」,職業運動員,尤其是馬拉松運動員壽命真的比一般人短嗎?

當然不是。

這種說法僅是一些毫無根據的道聽途說。

事實恰恰相反,科學證據顯示,包括馬拉松在內的耐力性運動員壽命明顯長於普通人。

職業運動員壽命長於普通人

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證據可用。

迄今為止,所有的這類研究中僅有兩項很小的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員壽命短於普通人。

一項是1908年到2006年間參加國際比賽的812名德國足球運動員的數據;另一項是1977年到1982年參加芬蘭舉重錦標賽的62名男子舉重運動員的數據。

其他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高度一致,運動員壽命長於普通人。

比如,2015年一項大型綜述包括54項研究,近50萬職業運動員的數據,結果運動員死亡率低於普通人,壽命平均長4到8年。

2015年發表的對1948年至2010年參加夏季或冬季奧運會的所有2400多名法國運動員的研究顯示,他們的標準化死亡率比普通人低41%,運動員平均預期壽命比匹配的同年齡人群對照組平均長6.5歲。

有人或者會說,拿運動員跟普通人相比,這不公平,包括基因、經濟條件等不具有可比性。

2018年,芬蘭的一項研究顯示,900名職業運動員的平均壽命高於非運動員的同胞兄弟。

根據運動類型不同,耐力運動員平均壽命79.9歲,混合型運動者為75.9歲,力量型運動員為72.2歲,而他們相同年齡同胞兄弟壽命分別為77.5歲,73.7歲和72.2歲。

最新,2020年發表的美國8000多名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員死亡率同樣顯著低於普通人,平均預期壽命長5.3歲。

參加奧運會之後,男性運動員平均可以活56.7年,而普通人群中只有30%的男性可以活這麼久。女運動員平均可以活66.0年,普通人群中只有13%的女性可以活這麼久。

耐力型運動員最長壽

儘管一些研究分析了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的壽命,由於樣本數偏小證據力不足。

更多的研究是根據運動類型來進行分析。

這方面結果相當一致,就像前面說的芬蘭的同胞兄弟研究一樣,包括長跑、自行車等耐力型運動員平均壽命最長,包括球類等混合型運動員壽命其次,而像舉重、投擲等力量型運動員壽命相對最低,並不明顯高於普通人。

比如,2015年發表的研究,通過對芬蘭4000多名運動員平均50年的隨訪發現,耐力型運動員平均壽命79.1歲,團隊型運動員平均78.8歲,而力量型運動員僅有72.9歲。

顯而易見,包括馬拉松在內的耐力型運動員最長壽。

馬拉松運動最長壽的運動之一

如上所述,很少有專門針對馬拉松運動員壽命的研究可用,但並非完全沒有。

比如,2017年發表的1928年至1948年之間的每屆奧運會跳高,鐵餅,馬拉松和100米短跑前20名獲得者的研究中,找到資料的429人中有336人確定了死亡日期。

與鐵餅運動員的壽命相比:

馬拉松運動員最長壽,平均多活4.7年(都是男性);

其次是跳高運動員,女子多活7.1年,男子3.7年,由於男性佔絕大多數,平均不如馬拉松運動員長壽;

短跑運動員相對最短壽,女性少活1.6年,男子少活0.9年。

綜上所述,跟人們的「印象」相反,經過幾十年高強度訓練和比賽的職業運動員並沒有因為劇烈運動造成的傷害而導致早死,反而遠比普通人更長壽。

其中,包括馬拉松在內的、最「勞累」的耐力型運動員又比其他運動類型的運動員長壽。

相關焦點

  • 「朱為模院士運動康復專欄」專業運動員一定短命?運動導致壽命降低?
    我還注意到了紀教授在提出「運動應該適量」時是拿運動員的壽命來說事的:「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因為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Sama等(1998)對2613名芬蘭優秀男運動員的壽命和1712名一般芬蘭男性的壽命做了對比研究,根據運動員項目,研究人員把運動員分為3個組,即力量型項目(包括拳擊、摔跤和舉重等)、集體項目(包括足球、籃球和冰球等)和耐力項目(包括馬拉松、田徑、耐力項目和越野滑雪等),結果發現,所有這些運動員的平均壽命都比一般的芬蘭男性要長!
  • 運動員比一般人更長壽?
    動員的壽命往往比普通人更短?「運動員的壽命往往比普通人更短」是一個廣泛流傳的謠言。實際上,關於運動員壽命問題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幾乎所有研究高度一致性的結論是:運動員比一般人活得更長。當然,運動員壽命是長是短,原本與多數人無幹。問題是,很多人經常拿這個謠言來作證據來證明運動無益反而有害,會減壽。因而,值得較真!
  • 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運動員與記者見面會
    2019年5月31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辦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運動員與記者見面會, 「蘭州銀行杯」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事組委會競賽部部長尚虎珊先生介紹賽事組織與參加見面會優秀運動員情況。主持人: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 世界頂級超馬拉松運動員運動後的心臟變化
    超級馬拉松正變得越來越流行。男女數量和不同年齡的競爭者的數量逐年增加。超級馬拉松比賽距離沒有上限(即> 42.195 km),因此超級馬拉松比經典馬拉松比賽的時間更長。歷史上最長的超級馬拉松長5928公裡,位於紐約和洛杉磯之間,於1928年舉行。
  • 日本相撲運動員壽命很短,但是待遇極高!
    相撲運動員在日本有非常高的待遇,尤其是非常受日本女孩子的喜歡,每一個相撲運動員都會娶一個非常漂亮的老婆,這也是很多人願意做相撲的原因。想當相撲運動員要求是很高的,首先你的身高體重要達標。相撲運動員都是身高馬大,比普通人要大好幾倍,身高1.9米200公斤以上的比比皆是,所以相撲運動員最大的優勢就是力量,他日常的任務就是吃飯和訓練,夥食都是以高營養的為主。但是長時間這樣的生活也使相撲運動員的壽命普遍都很短,一般也就是50歲上下。
  • 中國和世界馬拉松運動員TOP25: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艾東梅退役後因嚴重腳部變形等諸多原因生活悽慘,後因「艾冬梅事件」成為輿論熱點,那個年代的運動員像艾冬梅一樣退役後陷入困境的不在少數,他們不應該被遺忘。在那個年代,馬拉松遠沒有現在這樣火爆,馬拉松運動員退役後往往找工作困難,好在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讓馬拉松運動成為最火爆的運動。
  • 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明日開幕 重量級運動員與記者見面
    中國甘肅網6月1日訊 (記者 沈文剛)5月31日17時,中央駐甘、境外以及省市主要新聞媒體記者在蘭州國際會展中心與參加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和2019國際田聯路跑會議的部分運動員見面。見面會上,5位專業運動員代表就記者關心的問題做了認真回答,充分表達了他(她)們對本次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的熱忱期望,爭取以最好的成績來回饋全體蘭州市民的深切厚望和大力支持。見面會現場據介紹,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將於6月2日上午7:30鳴槍開賽。這是由中國田徑協會與甘肅省體育局、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九屆賽事。
  • 賽事停擺,非洲馬拉松運動員是如何自救的?工地搬磚、洗衣服!
    去工地搬磚維生,非洲長跑運動員:我們需要食物,月底還要交房租!當前,不僅僅是國內賽事偃旗息鼓,全世界馬拉松賽事都在疫情中戰戰兢兢。國內馬拉松產業艱難轉行謀生自不必說。在產業發展落後的非洲,外賣、直播尚未普及,畢竟像衣索比亞選手貝克勒那樣可以捐出酒店抗疫的運動員鳳毛麟角。那些靠各地參加商業賽事的普通運動員們怎麼辦?也許只能去工地搬磚了。
  • 據說馬拉松愛好者平均壽命比普通人長19年
    你想想看,如果你天天講究安靜養生,不說其他的,就是肥胖這一條都能夠讓你短壽!現在很多人都因為肥胖導致的各種疾病而去世了! 美國科學家一項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長期跑馬拉松的人,平均壽命比普通人可以長19年左右,這對於那些熱愛跑步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激勵。 本-羅辛(Ben Rosin)教授是一位心臟病專家,在心臟修復領域屬於權威人士,同時他也是一位長期的馬拉松運動愛好者。
  • 相撲運動員地位和收入都高,卻唯獨在這一方面,要低於普通人
    雖然說相撲運動因為一些條件的限制並沒有列入一些奧運會的常規項目,但是在日本國內卻非常受歡迎,因此也讓相撲運動員擁有非常多的優勢,那麼在日本相撲運動員到底獲受到哪些好福利呢?在日本項目運動員有著很明顯的等級劃分,每一個等級能帶給運動員不同的收入。在日本一位橫綱級別的相撲選手,他的年薪大概能達到4000萬日元以上,如果折合人民幣也差不多好幾百萬,這樣的收入對於如今的社會已經是高薪了。
  • 2020馬拉松標牌資格運動員,中國大陸14名選手入圍,比日本少百人
    2020馬拉松標牌資格運動員,中國大陸14名選手入圍,比日本少百人
  • 終於知道為什麼普通人跑不了馬拉鬆了,原來是這樣的!
    近年來,全國各地馬拉松比賽越來越熱門,也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跑步圈子。如果你只是湊個熱鬧,順便只是讓自己運動一下,玩一下而已。那參加馬拉松估計成績也跑得不理想,只是重在參與。但是如果你是熱愛跑步,參加馬拉松也是你的目標,你也是想跑出好成績,那一定要注意以下這些細節,特別是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人,更應該好好看看。所以才說,普通人還真不建議去跑馬拉松,最後受傷是還是自己。1、跑前,沒有進行跑量訓練馬拉松全程42公裡195米,半馬也要21公裡多。如果平時沒有一定的跑量訓練,就去參加馬拉松,還想跑出成績,這是妄想,更有可能的是身體會受到損傷。
  • 難民運動員將參加2020東京馬拉松
    東京馬拉松運動會將迎來歷史上的第一名難民精英跑者。目前居住在盧森堡的尤納斯·金德(Yonas Kinde),將於2020年3月1日參加本次馬拉松比賽。阿比比以連續兩次贏得奧運會馬拉松金牌而聞名世界,這其中就包括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對尤納斯來說,他非常欽佩衣索比亞英雄阿比比,能在東京跑步一直以來都是他的一個夢想。「在成長過程中,阿比比對我來說是一種鼓舞,我很榮幸能夠在東京,在這個他取得了輝煌成績的地方參加比賽」尤納斯說:「通過我的參與,我希望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如果得到支持,難民也可以釋放巨大的潛力。」
  • 運動員尷尬一刻,馬拉松比賽選手內急拉肚子,沒忍住該怎麼辦
    可能很多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甚至他們因為大量劇烈的運動,不小心就受傷了,不過在遇到一些可以解決的突發狀況的時候,他們為了最後的勝利,都會選擇最快的方式解決自己的突發狀況,比如有一個馬拉松比賽的時候拉肚子,實在沒有忍住,釋放之後狂飆一舉得冠。
  • 生命線短的人是不是意味著壽命也短?
    風水命理劉老師/書我們的手上有感情線、智慧線和生命線三條清晰可見的主線,就拿生命線來說,不同的人生命線長短不一,深淺不一,有人說生命線短的人壽命也短,這樣的說法靠譜嗎?有的人認為,生命線是顯示壽命長短的,生命線越長就越好,因為那意味著會長壽。
  • 日本馬拉松運動員爭裡約獎牌 花上億在紐約備戰
    日本馬拉松在今年的北京世錦賽慘敗,為了激發運動員們的鬥志,日本田聯大幅度增加裡約奧運會的獎牌獎金額度:獲得金牌的選手和其教練可以分別得到2000萬日元(約100萬人民幣)、600萬日元(約30萬人民幣)的獎金。
  • 普通人練肌肉,要不要跟健美運動員學習?
    施瓦辛格時期的健美運動員鼓舞了無數人開始健身。但是現代健美運動員的身材不被人看好,覺得他們身材過於誇張,已經不是健美了。不過,健美是個外來詞彙的中文翻譯,健美的英文其實是身體建造,也就是把身體當成地基,肌肉是磚塊,健美就是建造高樓。樓蓋得高,蓋得大,就是這個領域的發展方向。
  • 2020年國內馬拉松男子70人破220,平均年齡24歲!
    (圖片來源▲彭建華) 這些成績,絕大部分是最後一個季度的賽事中創造,或許是賽事停擺期間,運動員們有更多的周期進行系統訓練。:37,第五; 11月1日無錫馬拉松,2:18:06,第三; 11月8日西安馬拉松,2:17:54,第二; 11月29日南京馬拉松,2:13:53,第十九; 12月13日廣州馬拉松,2:21:14,第八; 12月20日福州馬拉松
  • 傷病猛如虎,運動員為何比普通人更容易受傷
    但丹森-班斯特表示:「在過去的17個月中,頭部的傷病一直困擾著我,讓我意識到,我已經不可能再成為職業的運動員了。在此我將結束我的職業生涯。」在很多人看來,運動員有著強壯的體格,他們每天都在鍛鍊身體,過著平常人眼中健康的生活。但實際上運動員的身體構造和普通人並沒有太多的區別。而因為職業的需要,運動員們還需要在賽場上一次次的挑戰自己的極限。
  • 肌肉越大,壽命越短?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竟流傳著「肌肉男壽命短」的謠言(小編懷疑是不想健身的人,故意造謠,給自己找不健身的藉口)他們說的有理有據,「力量訓練會耗損人身體的精氣神,肌肉練得越大,說明身體的損耗就越多,所以壽命也就越短,甚至不如不健身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