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中澤為何頻頻收購「危困國企」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從2014年12月16日到2015年11月9日,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遼寧一家名為中澤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澤集團)的民營企業先後從央企中鋼集團手中收購了兩家國有企業的控股權。這兩家國有企業分別是吉林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和吉林炭素有限公司。

  來自吉林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資料稱,在2015年裡,通過降低人員和管理成本、減產、調整結構等方式,吉林鐵合金虧損額從此前的4.98億元銳減到約兩億元;此外,該公司搬遷升級改造也在按部就班地展開。

  據中澤集團介紹,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的搬遷也在順利開展。

  果真如此的話,說明吉林鐵合金乃至吉林炭素正在按照其控股股東中澤集團一年前收購時的設想,開始走出谷底。

  從網上搜索中澤集團,可以發現:這兩次收購是該集團自從創辦20多年來一直以企業並夠為核心業務、不斷地收購破產或瀕臨破產國有企業裡程中的最新篇章。目前,這家企業通過收購已經買下至少32家原屬於國有的企業了。平均算下來,一年就買了一個半企業。

  那麼,這家不停地「買買買」的企業,有著怎樣的發展過程,買的都是什麼樣的企業?其中有什麼獨特的模式和奧秘?

  熱衷收購破產國企

  「東北」「國有企業」「歷史悠久」「行業領先」「巨額虧損」「資不抵債」「拖欠工資」,等等,幾乎是這些企業的共同屬性和基因。

  對吉林鐵合金的收購具體日期是2014年12月16日。當時,民營企業遼寧中澤集團與中國中鋼集團籤約,從後者手中受讓73.326%的吉林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也就是說,吉林鐵合金的大東家從國家級大企業轉手為民營企業。

  由於資不抵債,有人猜測所謂的「出售」,實際上是無償轉讓。

  此次併購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因為這設計到吉林鐵合金是否能夠因併購而讓自身扭虧為盈、進而免遭退市結局?20年來一直靠不斷併購倒閉的國企而橫空出世的中澤集團,能否通過併購吉林鐵合金完善自身的產業布局,增強研發實力?

  此外,瀋陽的足球迷們好奇地注意到,中澤集團為了收購一家破產國企而賣掉冠名足球隊,這值嗎?

  這是因為此時的吉林鐵合金處境慘澹、前途危殆。相比7年前產能65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3.9億美元、實現利稅3.9億元時的炙手可熱,此時虧損4.98億元,負債高達26.87億元,其負債率已超100%,員工4500餘人需要安置。鐵合金的用戶是鋼鐵企業,而鋼鐵行業眼下正被產能過剩拖累全行業巨額虧損。這家老工廠的命運再一次充滿變數。

  來自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數據顯示,吉鐵在2013年度虧損額高達4.98億元,且同年底資產總計雖達21.33億元,但是負債已達創紀錄的26.87億元。

  吉林炭素也一樣虧得一塌糊塗。2015年9月22日,中澤集團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以競價方式獲得中鋼集團持有的吉林炭素公司70%的股權,完成股權變更後成為吉林炭素公司的控股股東。

  來自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吉林炭素公司虧損4.8億元,負債近17.7億元。在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企業亟待通過調整,實現轉型升級和良性可持續發展。

  這兩家老牌國有企業都是中鋼集團7年前從吉林省國資委收購的,但隨著後來中鋼集團巨額虧損,為了甩掉這個包袱,四處尋找接手者,但前來「相親」的企業看了兩眼,就拂袖而去。

  中鋼集團就是因為四處收購以及管理不善而巨額虧損,誰還敢步中鋼後塵?

  直到最後一個洽談者中澤集團,局面才柳暗花明,後者竟然一見鍾情。不僅爽快地接受了吉林鐵合金看守人劉維國提出的所有要求:而且上來就給吉林鐵合金輸血3億元,幫助其渡過困局。要知道,吉林鐵合金此時每月虧損現金流約2000萬元,銀行貸款已是不可能,只有靠小額貸款和高利貸維持度日;至於母公司中鋼集團,自從出了黃天文事件後,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早已無法兌現每月補貼3000萬元的承諾。

  中澤集團何以對資不抵債的企業情有獨鍾?

  在籤約收購之時,中澤集團投資部部長孫亞東曾談了理由,認為吉鐵雖然存在一些經營上的問題,卻具備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的完整產業鏈條。中鋼吉鐵此前有各種鐵合金電爐38臺,年生產能力達到80萬噸,核心產品包括高矽矽錳、低鈦碳鉻、低微碳鉻鐵等,是國內目前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特種鐵合金生產與供應基地。因此中澤集團將在妥善安置職工就業、深化企業改革的基礎上,通過調結構、轉方式等實現吉鐵轉型升級,進而在未來5年通過行業整合實現200億元營收目標,在做精、做強、做大吉鐵的同時,夯實其行業主導地位。

  據悉,雖然國內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進而造成中鋼吉鐵出現帳面虧損現象,但具體到東北地區,現有較大規模的鋼鐵企業13家,每年約需鐵合金產能高達280萬噸左右,而本地區的鐵合金產能僅為每年151萬噸,產品銷售至少有地利優勢。

  而吉林炭素公司,則是「一五」時期國家建設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享有中國炭素工業搖籃的美譽,是行業第一家掛牌上市企業。目前吉林炭素公司在產品質量、技術水平以及生產規模等方面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是否只為買地皮?

  當然,也有人不這樣看,認為中澤集團看中的其實是這兩家國有企業的地皮資源。恰好都處於吉林哈達灣老工業區,需要搬遷改造,騰出的地皮可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據悉,早幾年,吉林鐵合金即已被吉林市政府規劃為搬遷區,2010年,吉林市啟動哈達灣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程,計劃將哈達灣區域現有工業企業全部遷出,將騰空區域建設成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新城區。2014年,哈達灣老工業區更是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地處哈達灣的吉林鐵合金,現有土地188萬平方米,工業四類地轉商業用地,其中利益,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之一的中澤集團深諳其道。正是看中了地皮,中澤集團才把隔壁的吉炭也從中鋼那兒一併收入囊中。

  甚至中澤集團對吉林鐵合金「放手不管」的做法也讓人感覺中澤集團「醉翁之意不在酒」:給予吉鐵管理團隊充分的自主權,幾乎不幹預公司經營事務,以前國有大企業中鋼集團都沒敢這樣放手;外界人士還注意到,收購完成一年多來,吉鐵職工依然穿著「中鋼吉鐵」的工作服,而如今唯一還在生產的一分廠,也赫然掛著「中鋼吉鐵一分廠」的牌子,等等。

  關於這個問題,孫亞東當時表示,老吉鐵因為廠房問題已限制發展,只有通過搬遷改造才能優化產業格局。通過整體搬遷改造,可實現轉型升級,力爭打造為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鐵合金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新址規劃地點位於吉林市金珠鄉工業園,計劃建設年產80萬噸特種鐵合金的新型工廠,產品包括高矽矽錳、矽錳合金、高碳錳鐵等。

  據中澤集團總經理鞠自力介紹,與吉林鐵合金公司一樣,吉林炭素公司也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哈達灣地區,而哈達灣工業區是國家確定的21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地區之一。契合新一輪東北振興機遇,中澤集團參與這兩家企業改制重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通過搬遷和升級改造,將這兩家企業做大、做強。

  房地產也是中澤集團六大產業板塊之一。外界猜測中澤集團只是看中哈達灣的地皮價值,也許與此不無關係。在中澤集團的官網中,其「新型城鎮化」板塊,就包含「吉林哈達灣新城」這一項目。

  但是,吉林鐵合金和吉林炭素的搬遷改造,似乎已經是離弦之箭,不大可能回頭停頓。

  老舊國企能否轉型升級?

  至此,中澤集團收購這樣的困難國企,幾乎達到32家了,這樣的一群老弱病殘混在一起,能否訓練成虎賁之師?

  對此,中澤集團董事長於澤國似乎很有信心。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併購,在實現規模擴張的同時,以協同、創新實現企業產業結構優化,更能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價值鏈聚變的跨越發展。

  其實,翻開中澤集團的發展裡程,「協同」「創新」「資源整合」這樣的關鍵詞,似乎一直就貫穿在中澤集團創業20年來從一個小計程車公司起家、通過不斷併購滾雪球一樣將企業越做越大、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多元化的企業集群的過程中,似乎就是這樣一家投資型企業的導航燈。

  在中澤集團的官網「企業介紹」欄目,中澤集團就自稱是「以企業併購為核心業務的投資集團」。

  在20多年來的併購發展過程中,這家投資型企業始終沿著獨特的商業模式和軌道運營:通過企業併購進行資源重組,同時建立新的運行機制;對併購企業推行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實現產品與技術的行業領先;並順應新型城鎮化、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對搬遷騰退土地進行深度開發,實現土地資源增值;同時不斷導入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興產業,形成多輪驅動、協同創新的戰略格局。

  中澤集團總部先後從遼陽到瀋陽;董事長於澤國是上世紀90年代下海潮時遼陽市人事局第一個自己停薪留職下海的人。在邊城黑龍江黑河倒騰邊貿發了家以及此後開辦計程車公司等,原始資金由此積累。此後,抓住東北困難國企改制的機遇一再收購,使企業成為一個跨行業的、多元化的綜合體。

  根據中澤集團官網介紹,其先後併購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有:遼陽針織二廠、遼陽紡織廠、遼陽液壓件廠、營口針織二廠、朝陽紡織廠、遼陽賓館、朝陽重型機器廠、遼寧省機械研究院、德國SACHS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吉林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和海內外研究機構,形成製造業、新型城鎮化、商貿物流、新興戰略產業、研發設計及其他產業等業務集群。

  看來,併購重組國有企業的經營思路,一直貫穿在這個企業集團2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並非自2014年出售瀋陽足球隊時對外界所說的「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澤集團在戰略上做出了重大調整,確定專注於參與併購重組大型國企、發展實體經濟的集團發展戰略」。

  通過不斷地收購企業,中澤集團形成了包括製造業、新型城鎮化、商貿物流、新型戰略產業、研發設計及賓館等六大業務板塊,企業共有32家之多。

  看似關聯性並不明顯的一群工廠,在中澤集團戰略板塊中,究竟是什麼角色。

  在中澤集團官網中,該集團分析其各自定位。其中,吉林鐵合金、吉林炭素、朝陽重型、朝陽紡織、三耳兔服飾、中澤針織和中澤地產等骨幹企業構成了中澤集團重要的基礎產業;中澤智能裝備、吉林神州碳纖維、吉林高科特種炭素材料、中澤環境工程等新興產業構成了中澤集團最具成長性的新興戰略業務單元;以吉林鐵合金技術中心、吉林炭素技術中心、遼寧省機械研究院、德國SACHS工程技術公司、瀋陽朝重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北京三耳兔服裝設計公司為代表的研發設計集群是中澤集團的創新發展引擎。

  從鐵合金、炭素、裝備製造與紡織服裝4個業務板塊構成的基礎產業,到材料、環保等新興戰略,再到工程設計的創新發展引擎,構成了中澤集團產業3個層次的資本主體,與「協同」「創新」「資源整合」的關鍵詞似乎氣味相投。

  但紡織產業與裝備製造可否資源整合,甚至同一個行業內,遼陽鐵合金和吉林鐵合金兩家完全同類的廠家,是否能協同?目前外界所知甚少。而如何協同?中澤集團的做法看來與常規相反。

  在收購吉林鐵合金和吉林碳素之前,中澤集團已經擁有了遼陽鐵合金項目了。據介紹,遼陽鐵合金項目是中澤集團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中澤集團併購重組吉林鐵合金後,將遼陽鐵合金從以前隸屬吉林鐵合金的車間式管理模式調整為獨立運營的企業,復名為遼陽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並「全面恢復生產」。但該公司以生產高碳鉻鐵、中碳鉻鐵、低鈦高碳鉻鐵為主,而吉林鐵合金核心產品是高矽矽錳、低鈦碳鉻、低微碳鉻鐵,似乎是一類。至少關聯性很強。

  這給人的感覺是更加不「協同」了。於是,這麼多的合併同類項似的收購,何以形成「協同效應」,頗為耐人尋味。

  僅僅在製造業領域,就涉及鐵合金、炭素、裝備製造與紡織服裝4個業務板塊,構成了中澤集團產業資本的主體。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怎樣整合這些種類繁多的資源,如何實現「價值鏈聚變式」的跨越發展?

  對此,中澤集團的分析闡述是,以製造業集群為例,思路是以體制創新為基礎,在各自的業務單元均實現了集「研發設計、加工製造、市場服務與品牌營銷」等要素於一體的產業鏈的整合,以技術和市場的「雙輪驅動」模式,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當今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嚴峻形勢下,集團將進一步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速推進企業從傳統製造業向現代服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更好地應對日益加劇的市場挑戰。

  具體到吉林鐵合金,中澤集團賦予的升級思路是,按照「精品化、規模化、差異化」的發展規劃,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基礎上,以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增強科研創新能力為導向,提高餘熱、煤氣、煙氣及塵渣的回收利用水平,同時高起點、高水平建設新產能,達到產品結構、工藝流程、技術水平、車間布局的最優化,實現生產穩定、產品優質、節能環保,打造行業領先的新型鐵合金生產研發基地。

  當然,中澤集團收購的企業數量種類雖然繁多,但還是有一個共性顯而易見:都是東北企業。同一地域在物流方面是具有優勢的。而中澤集團顯然也在按照這個規律布局。

  2014年1月,中澤商貿集團著手籌建中澤東北物流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戰略是穩步構建東北物流網,建設「中澤東北物流」「2+8」商貿物流業務板塊:即大連、營口兩大口岸物流基地,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4×2物流基地。計劃以貿易、物流、供應鏈「三位一體」的主營業務,打造「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商貿物流平臺。建成後將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家具有綜合功能的民營物流公司。目前,該公司正在瀋陽、哈爾濱、長春等地選擇倉儲基地。

  但是,在32個企業中,畢竟產業種類繁多,偏要追求「從研發到生產、乃至到品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整合的話,中澤集團能否整合成功?有待觀察。

  此刻,「來自吉林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資料」,就很有參考價值。果真「在2015年裡,通過降低人員和管理成本、減產、調整結構等方式,吉林鐵合金虧損額從此前的4.98億元銳減到約兩億元;此外,該公司搬遷升級改造也在按部就班地展開」的話,似乎可以側面印證中澤集團的內部協同、創新和資源整合效應。

  中澤集團官網說,目前,吉林鐵合金正優化產品結構,調整生產布局,挖掘內生潛力,利用電價優惠政策節能降耗,逐步擴大產能,有望7月份實現月產2.5萬噸。記者李富永

相關焦點

  • 國企搞混改,民企搞什麼?
    在國企改革穩步推進進程中,引入民企等社會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說是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 近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六部委對外發布《關於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 六部門「點名」鼓勵民企參與國企混改
    5月7日,北京市發布《關於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活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央企和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間資本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比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相關政策的發布釋放了三大積極信號。「第一,混改將不再是國企和政府的『獨角戲』,市場準入門檻被進一步放寬,民企也能夠參與到混改中。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中,我已經說了下國企的一些福利。你看如下對於國企減少部分福利的調查,最後一個選項,有26%的人為何不要福利也願意進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訴求不同,你看如下群友和讀者留言。我今天按照在同城同工資的情況下,告訴你企業性質的選擇方法。
  • 宋志平最新演講:國企民企是「孿生兄弟」,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CFIC導讀 ◆宋志平會長說,國企民企是共和國一對「孿生兄弟」,兄弟聯手,融合發展。國企的實力和民企的活力融合在一起,可形成「雜交優勢」。「國企民企一家親,試看天下誰能敵」。
  • 各地開發區頻頻收購A股公司控制權
    開發區收購上市公司平臺,甚至異地收購控股權,究竟意欲幾何?異地收購控股權記者注意到,各類開發區在A股市場上的「攻城拔寨」,其實2018年就已經悄然開始,不少開發區甚至已「梅開二度」。廣州開發區收購的利德曼、跨境通,註冊地分屬北京、山西;鄭州航空港收購的實達集團、合眾思壯,註冊地分別是福建、北京。另外,浙江民企星星科技的「新主」萍鄉經開區管委會,位處江西。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開發區為何要異地收購控股權?
  • 中鋼集團實施混改 中澤集團參與中鋼吉炭混改
    摘要 【中鋼集團實施混改 中澤集團參與中鋼吉炭混改】央企中鋼集團與民企中澤集團9日在北京舉行吉林炭素有限公司混改成功暨管理權移交儀式。這是繼去年成功重組吉林鐵合金公司後,中澤集團又一次參與國企混合制改造。
  • 廣智集團黨委舉辦「國企聯民企,共建促發展」紅聯共建主題活動
    廣智集團黨委舉辦「國企聯民企,共建促發展」紅聯共建主題活動 2020-08-1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國企代持份怎麼合作流程是什麼
    公眾號訂閱:金交所掛牌小潘獲得國企背景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國企混改,一種是國企掛靠(股權代持),還有就是國企背書。在不被國企併購收購成子公司時,這三種辦法都可以讓民企獲得國企背景。國企掛靠和國企代持不是單單的說只有顯名股東這個好處,首先在企業發展壯大之後,都需要背景,這跟人在單位裡混江湖是一個道理,有國企央企做股東,企業信用度大幅度增長,因為股東是要承擔法律風險責任的,有國企代持你的股權可以參加國企背景才能競投的標。
  • 2020債券違約啟示錄:關注焦點從民企轉國企 「信仰」碎了一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債券違約啟示錄: 關注焦點從民企轉國企,「信仰」碎了一地近兩年民企的扎堆爆雷等事件,令市場對國企債的偏好加深,過去一段時間機構投資者抱團國企債,在一定程度上對國企的信用風險篩選不足,一些低資質主體反而得到了較充裕的資金供給,導致了風險的積聚。
  • 國企民企兼併重組將不設限 黃俊:為證券市場發展帶來新的內生動力
    原標題:國企民企兼併重組將不設限 黃俊:為證券市場發展帶來新的內生動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 瀋陽中澤面向全國轉讓已上報足協 多家企業有意
    (搜狐體育訊 記者張亮報導)12月20日,中澤集團做出決定,因為集團經營戰略發生調整,將不再經營瀋陽中澤足球隊,面向全國對外轉讓瀋陽中澤足球俱樂部。據記者所知,瀋陽中澤足球俱樂部已在第一時間,就俱樂部轉讓一事向瀋陽市體育局和瀋陽市足協領導進行了通報。
  • 北京國企掛靠與事國企是國資委出資的嗎
    (要求全體員工尤其是高管需要具備與其崗位相適應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二)高管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相關要求1.在中國境內合法註冊成立的企業法人2.註冊資本1000萬或以上實繳到位3.有至少3名具有3年以上的相關從業經驗的高管,高管中必須有風控負責人
  • 國企混改的好處
    國企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國有控股的企業中加入民間(非官方)的資本,使得國企變成多方持股,但還是國家控股主導的企業,來參與市場競爭。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不是為了混合而混合,是為了讓國企在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 混合的目的是為企業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治理的有競爭力能夠培養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治理體系國企混改的好處1、增加企業資質、背景2、 增加民眾信賴
  • 為何中國最牛的科技企業是華為,而不是中科院或國企呢?
    但,美國為何現在這個階段全力打壓?是因為有華為,有高鐵,有大疆?是社會整體財富正在進入創新階段,也就是資本存量基本完成,正在進軍技術、研發積累!華為、高鐵、大疆等,只是社會財富積累至技術爆發的幾個先發支點,並不是主因,網際網路是、雲是、算法是、甚至軍備也是。真正招致打壓的是後續將要井噴的技術高峰,資本逐利,完成原始積累後,必然向利潤更高的高質量、高技術方向前進。
  • 中澤集團斥資12億重整 點燃吉恩鎳業重新上市希望
    中澤昊融受讓吉恩鎳業本次重整中由資本公積金轉增的442804608股,佔公司出資人權益調整後總股本的56.51%,成為吉恩鎳業第一大股東、控股股東。收購報告書披露,本次收購完成後,將著力提高吉恩鎳業的盈利能力,實現吉恩鎳業的可持續發展,力爭實現吉恩鎳業股票重新上市。
  • 為何中國最牛的科技企業是華為,而不是中科院或央企國企?
    我國出口總額各類企業佔比如下:民營企業45%,華為就是其中之一國企10%,中科院如果出口也統計在內,其他央企國企都計算了外商投資企業45%,不過多說了。你看華為是在世界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企業,身子骨跟溫室花朵不一樣。
  • 「中國民企海外收購第一案」騰中重工收購悍馬
    主持人胡一虎:一個名不見經傳中國民企要收購悍馬,不管悍馬是好馬還是劣馬,中國是不是真的想買美國是不是真的想賣,最後併購的學問大家在那裡,一場PK馬上就開始。聽聽看各位嘉賓的意見。在我們探討這個話題之前,很多人還不熟悉悍馬到底是什麼樣的,悍馬就長這個樣子,大的我沒辦法搬到現場。但小的可以飽飽眼福。我們來討論一下,超級比一比看看它和陸虎、牧馬人哪個好。
  • 為什麼不要輕易辭職,特別是國企、央企等單位?
    3、強烈的攀比心 很多年輕人工作三五年後,習慣於和原來的同學比較,有些一開始就選擇了民企的同學可能發展的很好,這是就容易出現「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心理,再加上同學一介紹,民企一聘請,就輕易捨棄了自己積累的工作經驗。
  • 夢娜襪業收購美國金腳趾失敗 民企融資難
    夢娜襪業收購美國金腳趾失敗 民企融資難2012-3-5 14:58:59   夢娜國際收購失敗的背後,是制約民營企業開展國際併購的融資難問題。   「一提起這件事情我就很傷心,非常傷心。」雖然不願多講,但是位於浙江義烏的夢娜控股集團董事長宗谷音還是向記者回顧了夢娜收購全球頂尖襪業企業美國金腳趾公司失敗一事。
  • 收購好又多九年 沃爾瑪頻頻關店
    有分析人士猜測,沃爾瑪頻頻閉店,租金貴或許只是藉口,其背後或許有著更大的區域調整計劃。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特別是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消費方式發生較大改變,人們越來越注重消費體驗,賣場要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來,門店優質的服務態度等。大賣場業態未能及時跟上調整的步伐,市場額度被當地一些連鎖超市品牌、電商渠道等瓜分,導致了生意額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