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22日電(李志強馬真)他,帶領黨員和村民挖管溝、架電纜,讓村民們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用上了明亮的電燈;他,帶領村民種植大棚蔬菜,建起商店、菜店、肉店,建成養殖小區、農貿市場、光伏電站;他,帶領村民拿起鐵鍬,走出家門,讓一棵棵柳樹在村裡紮下了根,讓一個沒有綠色的村莊,房前屋後柳樹成蔭,草坪蔥鬱……
K2見證了他的堅韌與真誠,村民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是他三年駐村工作的「合格證」……
納賽爾?熱依木和學生、老師在一起。獨山子石化公司黨委部提供
9月中旬,高原天氣已變冷。天剛蒙蒙亮,在海拔3700米的新疆葉城縣西合休鄉熱斯喀木村,扶貧第一書記納賽爾·熱依木就被凍醒了。窗外零星地飄著雪花,遠處的K2白雪皚皚。
2018年1月,中國石油(601857,股吧)獨山子石化公司煉油廠加氫聯合車間設備副主任工程師納賽爾·熱依木被派到西合休鄉最偏遠、自然環境最惡劣的村子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他是獨山子石化8個扶貧第一書記中最年輕的一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他克服各種困難,把獨山子石化先進的管理經驗運用到扶貧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踐行了石油人的責任和擔當,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石油好兄弟」。
長路漫漫未來有光
從西合休鄉出發,翻過5000米的冰達坂,納賽爾·熱依木感覺自己的後腦勺劇烈疼痛,加上七八個小時的顛簸,他實在太累了。他清楚地記得,到熱斯喀木村報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周圍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他又冷又餓,簡單吃了點乾糧,喝了口熱水,很快就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納賽爾·熱依木打開門一看,周圍大山環繞,幾乎沒有任何植被。「真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他想給愛人打個電話,可突然覺得自己非常可笑,因為這裡根本就沒有電,更沒有網絡信號。一位村幹部告訴他,生活用水需要靠駱駝到6公裡外一個150米深的峽谷去拉。納賽爾·熱依木回憶:「剛開始的時候,我一個多月才能洗一次澡,因為水在這裡太珍貴了。」
納賽爾·熱依木在走訪中得知,熱斯喀木村65戶27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55戶231人,以犛牛為主的牲畜存欄2100頭,人均耕地僅0.27畝。
黨員實幹為先。納賽爾·熱依木向鄉裡、縣裡申請,開始解決村民用電難、吃水難的問題。設計圖紙出來後,他利用自己以往管理設備的經驗,對設計中涉及的電纜、水泵、管線、閥門、開關等嚴格把關。因施工力量不足,他就帶領黨員和部分村民參與開挖管溝、架設電纜、鋪設管線工作。在水管線施工中,看到他每天在150米深的峽谷中忙碌,很多村民自覺加入到施工中,加快了施工進度。
清涼的自來水取代了渾濁的雪水,滋潤了村民們的心田;明亮的電燈取代了昏暗的燭光,點亮了村民奔向小康的希望。
納賽爾·熱依木還專門挑選出兩名村民,手把手教給他們水電維修技術,又幫這兩名村民分別開設了肉店和食堂,使他們有了雙份收入。
產業扶貧「活水」自來
村裡通水了、通電了,為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8年,村裡採納了納賽爾·熱依木的提議,開始籌備成立牛羊合作社。
起初,有人不理解,他就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他說:「散養不利於村裡的草原生長,還浪費人力,牛羊成活率也低。」當村委會拿出具體的分紅措施後,村民紛紛自願參加。2019年,村民在牛羊合作社人均領到了170元的分紅。
買買提·斯迪克老人全家有7口人,是典型的貧困戶,一個孩子中專剛畢業還沒找到工作,另一個孩子是聾啞人。納賽爾·熱依木將他家的18頭犛牛、40隻羊全部納入合作社託管,還安排聾啞孩子在合作社工作,另一個孩子作為村幹部培養,這個家庭從此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熱斯喀木村一帶高寒缺氧,從來沒有種植蔬菜的記錄,村民吃菜必須去300公裡以外的縣城買菜。很多村民連西藍花和芹菜都沒有見過。2019年,納賽爾·熱依木從網上看到,同樣是高海拔區域的西藏阿里地區,已經成功種植了大棚蔬菜。於是,他帶領村民平整出自家院子裡的空地,換上從三十幾公裡以外拉來的黃土,搭設60多個塑料大棚,開始種植蔬菜。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都能吃上自己種植的蔬菜,改變了傳統的以肉類為主的飲食方式,降低了疾病的發生率。
納賽爾·熱依木還利用在石化公司日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對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危害進行識別,反覆向村民進行宣傳教育,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今年4月20日,納賽爾·熱依木和其他13名駐村幹部策劃已久的「村鴿子合作社」開始運作。他們從村民家收購了195隻鴿子,安排5個貧困村民進行集中養殖、管理。等到年底銷售給上海援疆定點收購點,將利潤分給村民。納賽爾·熱依木認真梳理落實各類扶持政策,村裡先後建起了商店、菜店、肉店等,建成了養殖小區、農貿市場、光伏電站,村民全部實現就業。
幸福之路越走越寬
傍晚時分,村民們三三兩兩來到村委會周圍,這裡柳樹成蔭,草坪鬱鬱蔥蔥。大人們玩著健身器材,孩子們高興地在假山噴泉周圍跑來跑去。看到納賽爾·熱依木走過來,大家都主動和他打招呼。
納賽爾·熱依木感慨地說:「我剛來的時候,村裡很少能見到綠色,沒有一塊硬化的路面。現在才有了美麗鄉村的樣子。」熱斯喀木村臨近塔什庫爾幹大沙漠,平日裡颳起大風來遮天蔽日。由於海拔較高,紫外線極強,村裡幾乎沒有什麼綠色植被。看到這一切,納賽爾·熱依木帶領村民到40公裡外的塔什庫克爾村借了210棵柳樹苗,用駱駝當交通工具,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將黃土、柳樹苗拉回村裡。村裡的男女老少聽說「樹苗回來了」,紛紛拿起鐵鍬,走出家門,投入到了種樹大軍中。
可問題又來了——柳樹的成活率很低。如何提高成活率?納賽爾·熱依木帶著這個問題向自治區林業扶貧專家請教。專家告訴他,用當地的柳樹進行苗木培養可大大提高成活率,並給他傳授了苗木培養方面的技術。終於,納賽爾·熱依木帶領村民成功培育出了自己的苗木,然後移栽到村委會和村裡的房前屋後。看著一棵棵柳樹在村裡紮根,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在村民阿孜古麗·買買提家裡,她一邊炒著拿手的辣子肉,一邊開心地笑著。這幾年,納賽爾·熱依木先後幫助6個村民到縣城進行廚師培訓,他們都取得了廚師資格。
距村子直線距離僅180公裡的世界第二高峰K2,吸引了大量的登山愛好者。今年7月,內地一家公司在熱斯喀木村老村附近開始建設集吃飯、住宿、遊玩於一體的登山大本營,計劃10月份建成,明年投用。納賽爾·熱依木抓住這一機會,從規劃、選址、水資源利用等方面介入,向這家公司推薦村民去當廚師、保安、清潔工,並達成初步意向,阿孜古麗·買買提就是其中的一位。(完)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