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制大型郵輪進塢建造,在740米長船塢內開始「搭積木」

2021-01-08 新民晚報

圖說:中國首艘大型郵輪H1508連續塢內搭載及硬幣儀式今天上午在外高橋造船廠舉行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今天上午,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迎來塢內連續搭載總裝的重要節點,標誌著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跨越。

2018年11月6日,中國船舶集團與美國嘉年華集團、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簽訂2+4艘13.5萬總噸Vista級大型郵輪建造合同,開啟了中國船舶工業建造大型郵輪的新時代。

2019年10月18日,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外高橋造船開工點火,切割鋼板,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

今天,作為中國首制大型郵輪的主體建造單位,外高橋造船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克服了物資採購、薄板車間流水線建設滯後,以及國外船東、供應商無法按時到位等一系列困難,如期實現了塢內連續搭載總裝的裡程碑節點。簡單說,就是將已經完成總組的總段運送到塢內開始連續搭載,大型郵輪建造開始「搭積木」了。

中國首制大型郵輪船體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海裡/小時,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擁有高達16層的上層建築生活娛樂區域,被譽為移動的「海上現代化城市」。

郵輪工程千頭萬緒,系統性極高,外高橋造船郵輪團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零部件涉及500多個類目,1000多個品種,要高效採購、調配、管理好這些物資;為原有的2號船塢做一個複雜的改造「手術」,向陸地延伸200米,形成了一個長740米、寬76米的巨無霸船塢;郵輪網絡數據交換中心是郵輪運行的「大腦」,承載著所有與郵輪製造相關的記憶,遍布全場的網絡,時刻需要保證「大腦」健康,實現信息快速、準確交換;大型郵輪的內裝區域有10萬平方米,內裝工程的工作量相當於在陸地上建造5個五星級豪華酒店的工作量……

團隊大量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首次大規模地採用「模型下現場」,在網頁端和移動端可以直接查看和旋轉每個分段、總段的三維安裝模型,從而直觀了解到管系、舾裝件和設備的排布方式,確定施工次序,更加合理、高效地安排各專業交叉作業,確保安全施工和建造質量。

出於對重量控制的要求,大型郵輪大多數使用8毫米以下的薄板分段,薄板分段約佔全船分段總量的80%。外高橋造船專門設立了薄板中心,創新採用了雷射切割、機器人焊接等一批國內造船行業首次運用的新裝備和新技術。同時,薄板中心實現5G網絡全覆蓋,以MES(製造執行系統)為核心,藉助工業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管理。

中國首制大型郵輪項目轉入塢內連續搭載新階段,是中國造船人在摘取「皇冠上最後一顆明珠」徵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根據計劃,郵輪將於2023年上半年出塢,2023年年內完工交付。

相關焦點

  • 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為中國首制大型郵輪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須國近日應邀出席我國首制大型豪華郵輪塢內連續搭載儀式。    據了解,中國首制大型郵輪為Vista級,其船體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海裡/小時,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擁有高達16層的龐大上層建築生活娛樂區域
  • 中國大型郵輪開始船體工程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舉行了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塢內連續搭載儀式,標誌著實船總裝搭載的開始,郵輪將於2023年出塢。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是中國船舶集團的子公司,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是中船集團與美國嘉年華集團的合資企業。該企業還將在中國市場運營該郵輪。
  • 中國造、中國用,國內滾裝設備最全的智能豪華客滾船進塢
    9月10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為中遠海運客運有限公司建造的1370客/2800米車道客滾船首制船進塢搭載。 出席進塢儀式的領導和嘉賓合影 該船是於2019年3月6日籤訂的2艘1370客/2800米車道客滾船建造訂單中的首制船,於2019年11月26
  • 旅順船塢的大煙囪怎麼會改變方向?
    旅順船塢是清末洋務運動時的產物,1880年清政府決定在旅順口開港築塢。工程從光緒七年(1881年)開始,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九月竣工。工程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中國自主籌備與施工,聘請德國人做技術顧問;第二階段則由中國向外商招標,並由法國商人承包。
  • 造一艘大型郵輪多少錢 多久能建成 郵輪為什麼要翻新
    說到大型郵輪,首先想到的就是皇家加勒比的「海洋綠洲」系列了。綠洲級郵輪包括海洋綠洲號、海洋魅力號、海洋和悅號和海洋交響號。當談到最大和最昂貴郵輪時,皇家加勒比無疑是當之無愧的,因為每艘郵輪的平均價格超過10億美元。
  • 中國船舶:訂單爆滿 子公司都在滿負荷運轉
    此外,中國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現在還在積極推進豪華郵輪的建造,預計該郵輪於2023年進行交付。訂單爆滿抓住機遇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中心,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
  • 中國89「郵輪」的建造爆出驚天秘密
    近日網上一則消息,位於廣州南沙區的廣船龍穴基地,正在建造88艦的姐妹艦89號綜合保障艦,預計將於六月中旬下水。
  • 中國造船業市場佔比持續提升 多家船廠訂單排到3年後
    而目前國內船廠建造的船型多以散貨、貨櫃等附加值較低的船型為主,這也導致多數船企增產不增利。不少企業開始不斷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向高附加值、高技術船型市場突破。盧華是上海外高橋造船廠資深設計師,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跟客戶進行雲會議,介紹船廠最新研發設計的雙燃料散貨船。該船型是上海外高橋造船廠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雙燃料船型。
  • 酷似聖安東尼奧級—對岸首艘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鋪設龍骨
    據社交媒體消息,6月9日,對岸海軍首艘兩棲船塢運輸艦在TW國際造船公司高雄造船廠開始鋪設龍骨,海軍司令和臺船公司董事長出席安放龍骨儀式。
  • 俄羅斯最大船塢在遠東建成,採用中國龍門吊,可造10萬噸級航母
    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俄國最大的船塢,他在遠東建成,使用了中國龍門吊,可建造10萬噸超級航母。俄羅斯人在很多方面都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但是在海軍上卻是個例外,他們一直都想去做新的嘗試,但是資金不允許再加上他們一直都沒有可以承擔大型艦艇建造的船塢,這些年他們的艦艇上發展的並不是很好。
  • 首次實現豪華海上遊輪動力「心臟」中國造 中國首艘油電混合、豪華...
    記者了解到,該艘遊船是招商工業海門基地首次承接的鋼鋁混合結構雙體旅遊客船,船長71.88米,寬18.72米,乘客定額350人,營運航速14節。 其中迷你博物館為船舶建造領域首創,主要展示深圳市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各項成就。
  • 維京遊輪第七艘海輪「維京金星號」正式出塢下水,將於明年開啟首航
    記者 | 底伊樂近日,維京遊輪在美國洛杉磯的總部宣布,旗下第七艘海輪「維京金星號」(Viking Venus)已正式出塢下水,出塢儀式也於6月11日在芬坎蒂尼集團的安科納造船廠隆重舉行。在出塢儀式上,隨著繩索被切斷,海水緩緩注入新船所在的造船塢,經過兩天船塢注水的過程,「維京金星號」將浮出船塢,此後將被轉移至附近的舾裝船塢完成最後的建造工作和內部裝修。據悉,這是「維京金星號」的首次觸水,標誌著新船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裡程碑。
  • 「三維圖紙」首次助力大型郵輪有序建造
    大型郵輪的建造過程極其複雜,整船的零部件達到2500多萬個,是名副其實的大系統工程,如此巨大的施工量,工程人員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首次採用了「三維圖紙」,確保工程建造的安全有序。總臺央視記者 徐揚:這艘郵輪一共由2500萬個零部件組成,可以說是一個巨型的工程,為了保證整個工程的安全有序,他們首次引入了模型下現場的生產模式,也就是說,工人師傅在現場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端來實時地看到自己工作面的排序方案和具體細節。
  • 福建海事局推進重大建設項目復工復產 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建造...
    福建海事局聯合武船集團當即組織協調各參建單位和項目組,在確保防控措施到位的情況下,第一時間重啟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建造項目。隨後,福建海事局監造人員和工程監理人員相繼進駐,協調推進項目建設,開展現場監造;中國船級社武漢審圖中心、701所等相關單位加快完成了全船主要圖紙送審、退審;5月中旬,項目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建造一線更加緊張有序。
  • 全球首制國產LNG再氣化駁船出口非洲,上海海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這是一艘LNG再氣化駁船,總長94.9米,寬38.4米,深19.8米,重達1.1萬噸,價值近5億元人民幣。圖說:全球首制國產LNG再氣化駁船出口非洲。上海海關供圖設備預計在11月28日凌晨5時許起航,出口交付後,將在非洲進行終端再氣化試驗並為當地的基礎建設服務,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 14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修繕
    遺址唯一留存的原廠房建築──輪機廠房,寬19.77米,長55.26米,內外都布滿了腳手架。內部腳手架把整個木屋頂的重量託舉起來,外部腳手架方便工人施工。工作人員用手小心翼翼地將一塊塊承受了近一個半世紀風雨的屋瓦取下,將完好的瓦片篩選出來小心碼放。接下來,將進行牆磚、地基、木屋架、氣窗的修復,最後是屋頂修繕。據介紹,一期工程預計明年五六月份完成。
  • 法國將造核動力航母,幹船塢長度超過414米,目標很明確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宣布法國將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根據法國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麗在社交媒體上公布的信息,法國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設計全長300米、滿載排水量7.5萬噸、搭載艦載戰鬥機32架,計劃於2038年服役,該艦建成之後將成為歐洲最大的航空母艦。
  • 若第4艘開工,會用哪個船塢?
    在入塢前都已經做成了數百上千噸級的大模塊。早不是過去先做出一個前後貫通的船底龍骨,再在上面延伸搭建側面肋骨和船板的工藝。即使造船廠像是建造福特級和17艦那樣,先在龍骨墩上定位機爐艙的底板部分,但也算不上是先鋪龍骨。因為現代化的船舶早就是都是雙底結構再加全封閉艙室,雖然還有龍骨墩承接全船建造時的全部重量,但是基本都不存在過去那種主龍骨承擔全船整體自重的設計。
  • 075兩棲攻擊艦建造神速,首艦尚未服役,三號艦已經建好了!
    目前,中國的造船工業能力異常發達,擁有四個最主要的大型造船基地,其中有三個在沿海,包括大連、上海和廣州,還有一個在內陸,在武昌。擁有包括大連造船群、上海江南、滬東和中華等集群、廣州黃埔、武漢武昌、遼寧葫蘆島等100多個造船廠,其中能建造5萬噸以上船舶的造船廠就有40餘個,能夠建造所以類型的軍用和民用船舶。
  • 中國首條大型薄板平面流水線分段線完工交付
    12月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設計建造的薄板平面流水線分段線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完工交付。這是中國首條為大型郵輪建造配套的薄板平面分段線,也是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自動化、智能化和效率最高的分段結構建造和物流運輸的關鍵設施,填補了我國船舶工業薄板智能化加工作業的空白,實現了中國造船工藝的新突破,為中國大型郵輪高品質、高效能建造提供技術保障,為集團公司郵輪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