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岸上「就醫」,海裡見效 山東渤海綜合治理嚴把入海每道關
山東省渤海綜合治理嚴把入海每道關,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6%
岸上「就醫」,海裡見效
距離海邊10公裡,無棣縣魯北高新區產業園藍潔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北側,經過層層處理的工業廢水經過排汙口排入車網城鹽廠路南的小溝,再經馬頰河流入渤海。這裡是無棣縣距離海邊最近的一個排汙口,也是山東省開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的戰場一角。
作為山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戰役之一,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是必須要打好的一役。岸上「就醫」,海上見效,從根子上改善海洋生態,山東省渤海沿岸城市的陸源控制做法,對其他海域環境治理有借鑑意義。
嚴查,卡住每個排汙口的脖子
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環境承載能力小,海水自淨能力差,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最突出、最典型的區域之一。近年來,渤海水質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去年,山東省組織完成渤海、黃海區域入海排汙口排查,基本摸清全省入海排汙口底數。「對照著『帳本』,就能有的放矢地抓監測、溯源和治理。」濱州市生態環境局無棣分局四級主任科員孫青春告訴記者。
以各海域普遍罹患的「慢性病」富營養化為例,氮是背後元兇之一。控氮,無棣縣的4家汙水處理廠和12家重點涉氮企業成為重點監管對象。監管部門對它們「開小灶」,每周到排汙口取樣監測,然後和在線監測數據對比,確保排汙達標。
受黃河水攜大量氮入海影響的東營市,對總氮排放量更是嚴陣以待,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排汙許可登記、核發工作,共發證或登記3955家。對全市41家涉氮企業安裝了水質自動在線監測設備並聯網,確保外排廢水穩定達標。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了解到,山東省通過開展入海河流綜合治理和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兩大專項行動,推進陸源汙染治理,入海河流劣五類水體明顯減少,全省納入監管的工業企業直排海汙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今年第二季度,山東省渤海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6%,超過攻堅戰設定的2020年目標值,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效果漸顯。
提標,環保倒逼企業超前蛻變
藍潔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是今年3月正式投產運行的新廠。「如果只是為了排放達標,原本的汙水處理站就能滿足需求,不需要建新廠。」站在排汙口,藍潔生產主管張玉輝介紹,「我們執行的排放標準是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流域水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第4部分海河流域一級標準。但要達到保護下遊河水的目的,根據水質保護目標V類標準來就不夠了,就必須提標。」
新廠落成,工藝提標。目前經過藍潔處理的工業廢水COD濃度可以降到20毫克/升左右,氨氮可以降到0.5毫克/升左右,遠超標準預期。
在不斷提高的環保標準下,超前提標改造成為共同選擇。坐落於濱州市濱城區的北城汙水處理廠正在擴建中,擴建完成後,不僅將增加5萬噸/日的處理能力,原有的6萬噸/日處理能力也會通過改造完成提標。
目前北城汙水處理廠正在緊張施工中。「建成後可實現COD年削減量8600噸,氨氮年削減量850噸,總磷削減量年140噸,有效改善秦臺河水質,提高當地環境承載力。」北城汙水處理廠建設運營方深港環保總經理蔣光柱介紹。
「被動或者主動,提標一定是大趨勢。無論是治理河道汙染還是海洋汙染,要還上歷史的欠帳,必須提標。」濱州市生態環境局濱城分局副局長劉瑞臺說。
減排,零排放項目是個大趨勢
提標擴容之外,更前沿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項目正在渤海沿岸探索實踐。
即將試運行的東營市創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汙水處理廠的零排放項目,是目前東營市唯一的零排放項目,主要為東營市濱海熱力有限公司和山東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汙水處理服務。
與過去想盡辦法使廢水達標不同,廢水進了這家處理廠不再需要考慮排放的問題。「高鹽廢水經過處理,清水回到生產系統,分離出的氯化鈉濃縮液通過蒸髮結晶生產氯化鈉,硫酸鈉通過冷凍結晶生產芒硝,達到循環利用,實現清潔生產。」創進環保技術總工劉海傑說。
1.8億元的項目投資並不小,環保項目只會燒錢嗎?劉海傑給記者算了筆帳:「每噸廢水的處理費用約5元,項目建成後廢水減排730萬噸/年,用水成本減少1688萬元/年,從經濟角度也是划算的。」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該零排放項目行業局限性小,可在多行業推廣複製。根據廢水水質調整前期預處理工藝,再採用相似的濃縮環節,就能達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效果。「零排放項目投資不小,但我們認為絕對是一個大趨勢,綜合考慮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後,還是上了這個項目。」劉海傑說。
統籌渤海治理,光靠一個行業、一個城市的減排解決不了問題。為了給渤海治汙制訂更科學細緻的方案,更多科研院所加入進來。東營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科工作人員張幸福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正在加強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科學研究所合作,完成東營近岸海域汙染物來源調查研究,針對性制訂整治方案和總氮減排方案,為海洋水質改善夯實理論基礎。」(陳曉婉 崔凱銘)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