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人》:橫跨半世紀的黑幫史詩,老炮們戲裡戲外的堅守

2020-12-14 Mars的寫字檯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如果說2019年,最遺憾的電影,那麼一定是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愛爾蘭人》。這部三個多小時的美國黑幫史詩巨著,導演馬丁老爺子年近80,三個主演:羅伯特·德尼羅 / 阿爾·帕西諾 / 喬·佩西都是70多歲的老炮了。

特別是喬·佩西,息影多年依然被馬丁邀請來出演。《愛爾蘭人》的整個故事,也橫跨了美國二戰後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講述的是這群黑幫梟雄的崢嶸往事。

馬丁曾經說過:「漫威系列根本不算電影,充其量只是主題公園的產品。」一度引起猛烈的抨擊,不得不髮長文解釋。

這部《愛爾蘭人》卻在電影的每個時光的角落裡,透著馬丁對電影的堅持,對時代大潮來臨的堅守,似乎他就站在鏡頭前顫顫巍巍的對著觀眾說:「看,這才是電影。」

歲月無情,電影中即使用了減齡技術,依然擋不住曾經的影帝們衰老的身形與動作,而電影外,《愛爾蘭人》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卻無一斬獲,只能苦笑著領一個「奧斯卡最佳領跑獎」了。

網絡評分

不過電影的團隊,無一不是早就證明過自己,也許也不太在乎了。而無論是在哪個影評的平臺,《愛爾蘭人》都是2019年最好的電影之一,甚至在豆瓣還評分壓過了奧斯卡的競爭對手——《小丑》與《寄生蟲》。

這部電影,並不是簡單講述暴力與權力的黑幫片,而是一部真正記錄「美國往事」的史詩巨著,涉及人物之多,時間跨度之長,如果不真正了解電影內外的故事,很難完全理解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

劇本的執著

《愛爾蘭人》劇本改編自查爾斯.布朗特2004的紀實小說《我聽說你刷房子了》,作者是聯邦前兇殺案檢察官、辯護律師、調查員,小說取材於黑手黨頂級殺手「愛爾蘭人」——弗蘭克·希蘭(羅伯特·德尼羅飾)的口述回憶錄。

所以電影也繼承了原著的寫實風格,裡面的每一個人名,他們的結局都在銀幕中標識了出來。

小說的名字《我聽說你刷房子了》,本身是一句黑幫的黑話,在電影的開頭,也出現了。

當弗蘭克第一次見霍法(阿爾·帕西諾飾)的時候,問道:

「我聽說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

刷房子的意思指的是殺人,影片中開槍後血染牆壁也解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弗蘭克回答道:

「我也自己做木工活。(I do my own carpentry work, too.)」

木工活,則指的是做棺材,也就是處理殺人的後事。

《愛爾蘭人》的劇本在2007年便開始了改編,到2009年時本片的編劇斯蒂文就已經完成了劇本創作,但是原作者看了以後,卻不滿意,也自己出了一稿劇本。

一個編劇、一個原作者數次碰撞,反覆修改,一直都沒有定稿。

影片的拍攝則更加曲折,在2016年的時候,才找到一個墨西哥的投資人,願意出一億投拍,派拉蒙影業擁有版權。

說起派拉蒙影業,可謂是名聲顯赫,那個雪山一樣的logo喜歡美國電影的應該都有印象,早年間出品了如《教父》、《楚門的世界》、《鐵達尼號》等等劃時代的優秀影片。

但是近年來,則把主要的目光投向了商業片上,留心的觀眾都會知道,《復仇者聯盟》與《鋼鐵俠》系列也是派拉蒙出品。

這恰恰是與馬丁相性不合的地方,所以二者的合作非常不愉快,次年派拉蒙便放棄了電影的拍攝,同時因為投資金額超支,投資人也不願意繼續投錢,這讓《愛爾蘭人》差點胎死腹中。

此時奈飛(Netflix)充當了救世主,奈飛是出名的追求內容不追求市場,不但出資1.05億買下拍攝版權,並願意出資1.25億預算投拍,同時保證馬丁對於電影的控制權。

但也正是因為奈飛的網絡流媒體性質,《愛爾蘭人》便失去了在大熒幕首映的機會,而是在流媒體首映。

同時奧斯卡獎則注重學院派,非常不看好流媒體影片,這基本是共識。

《愛爾蘭人》拍攝後一度超支,最終到1.59億美元才完成拍攝,是什麼因素導致超支呢?

主要是減齡技術,正常的減齡技術是在演員臉上貼很多跟蹤點,在後期用電腦重新建模。但馬丁和三位主演都不願意使用這種方法,他們共識是:這些貼片影響演員的表情,導致演技發揮受限。

所以影片使用了成本高出很多的CGI技術,好處在於演員們可以專注演技。

《愛爾蘭人》的初創到正式拍攝,可以用兩個字總結:「執著」

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執著於心中所相信的藝術表達,不願向出品方、投資人甚至市場低頭。

愛爾蘭人的奮起

本片雖然叫《愛爾蘭人》,但是只有第一視角的弗蘭克是愛爾蘭人,這同時也是他在黑手黨中的外號,這個外號是他的引路人,也是老闆羅素(喬·佩西飾演)起的。

但是影片起這個名字,卻也不僅是因為主角的外號這麼簡單。

愛爾蘭一直都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18世紀,60多萬的愛爾蘭人死於瘟疫、戰爭和饑荒,英國徵服愛爾蘭後,搶奪了他們的土地,並販賣大量愛爾蘭人去西印度群島種植園當魯麗。

到了18世紀,愛爾蘭人的日子更難過了,甚至作為天主教徒,愛爾蘭人在自己的國家都不能擁有一匹21先令的馬。

為了逃離苦難的生活,在1820年-1910年的一個世紀裡,約有500萬人移民到美國。但是早期的美國依然是英國移民的天下,天主教與新教的宗教衝突,讓這些愛爾蘭人依然受到歧視,大部分只能從事底層工作。

戰爭,讓愛爾蘭人在美國翻身。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方聯邦中靠著愛爾蘭人組成了40多個團級部隊,依靠著英勇善戰,愛爾蘭人在美國贏得了尊重。

從此以後對於武力的崇尚,流淌在愛爾蘭人的血液中。羅素欣賞弗蘭克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就是弗蘭克參加了二戰,當過軍人,給他留下了好印象;

第二弗蘭克會義大利語,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內戰後的愛爾蘭人憑藉著努力工作,極其團結,在美國逐漸站穩了腳跟。1889年開始,很多愛爾蘭人登上了政治舞臺。

在電視劇《大西洋帝國》中,主角Nucky就是同時代的愛爾蘭人,劇中曾經側面描寫過愛爾蘭人共同進退的政治團體。

值得一提的是,《愛爾蘭人》任用了10名《大西洋帝國》的演員,比如電影中的「小矮子」安東尼。

在愛爾蘭人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的時候,美國的工會也是由愛爾蘭人主導,如全美礦工協會,還有影片中的卡車司機協會。

掌握了工會便掌握了大量的選票,甘迺迪總統的當選,便跟這些選票息息相關。

甘迺迪本身就是一個愛爾蘭人,甘迺迪家族與黑手黨還有愛爾蘭人團體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美國禁酒令期間,黑幫把持的私酒生意,甘迺迪家族便收益不少。在影片中,羅素直言不諱的說:「是我們幫甘迺迪當上了總統。」

甘迺迪就任總統期間最大的事情便是「古巴飛彈危機」了,1958年,美國在古巴投資高達10億美元,壟斷了包括鐵路、電力、農業等各個行業。

1959年卡斯楚奪得古巴政權,美國在古巴的利益遭到嚴重打擊,一同受到打擊的也有黑幫們的生意。

所以羅素派弗蘭克為襲擊古巴的軍隊運輸武器,參與到了這個著名的歷史事件中。

縱觀愛爾蘭人在美國的奮鬥史,體現了兩個民族特性,一是尚武,二是忠誠。

這在主角弗蘭克身上都得到了體現,弗蘭克在美國是黑手黨歷史上排名前三十的人物,但是自始至終,弗蘭克都不是家族的真正成員,因為他不是義大利血統。

但是,這不影響弗蘭克的忠誠,無論是黑手黨的幕後老闆羅素,還是工會領導霍法,都是充當大腦的角色,弗蘭克則是實際的執行人,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待遇感到不滿。

老炮們的堅持

甘迺迪當選總統後,美國策劃襲擊卡斯楚的「豬玀灣事件」,因為各種原因,豬玀灣登陸戰失敗。

兩國之間關係惡化,差點釀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核戰爭。這次事件中,弗蘭克和羅素雖然不是主導者,但也與事件息息相關。

《愛爾蘭人》的主角們,卻不只是與歷史相關,他們也是歷史的參與者。弗蘭克和羅素之間是黑幫的成長史,而與霍法的固始縣則是代表了工會的興衰史。

吉米·霍法出生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貧困家庭,隨後來到底特律,隨後經歷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19歲時他便組織了第一次罷工,從此走上工會運動的道路。

霍法與黑幫的關係十分複雜,他並不算一個純粹的黑幫人物,在擔任卡車司機工會主席的時期,霍法利用黑幫對抗企業主對於罷工的暴力鎮壓,同時運用手中掌握的巨額工會養老金投資黑幫的賭場、酒店等各種生意。

甘迺迪總統的弟弟羅伯特·甘迺迪任司法部長,上任以後對黑幫與工會採取了嚴厲的打擊政策,主角之一的霍法(阿爾·帕西諾飾),作為工會領袖,一度被送上法庭,面臨進監獄的危機。

美國很多的專家與學者懷疑,霍法與甘迺迪刺殺關係密切,導致甘迺迪被刺殺的原因就是由於對工會和黑幫的高壓政策。

羅伯特·甘迺迪與霍法在法庭上進行了多輪的對決,在1957年,霍法依然被宣判無罪,但是最終在1967年,霍法因賄賂陪審團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

影片中,霍法在4年後,給予了尼克森競選辦公室一筆政治獻金,從而被總統特赦出獄。

出獄後的霍法認為當時的工會領袖已經淪為了黑幫的附庸,所以曾與黑幫關係密切的他又堅決與黑幫撇開了關係。

註定了霍法再也不能奪回工會主席位置的原因有兩方面:

首先,尼克森總統給霍法特赦的條件就是「不得再管理任何工會」,說明在美國政府層面,已經不願意看到霍法再從事工會活動。

其次,霍法一意孤行依然想要奪回工會主席的位置時,為了和黑幫撇清關係,把工會養老金的與黑幫之間的運作方式公開,並明確表示他不會再這麼做。

這是羅素下決心要除掉霍法的重要原因,加速行動的導火索是霍法拖延了黑幫投資酒店的貸款,同時宣稱重任工會主席後,將收回所有貸款。

而弗蘭克被羅素選擇執行這次刺殺,也充分體現了一種絕對的忠誠。

霍法是一個極其自大,脾氣暴躁的人,對於有所求的「小矮子」,他仍然要求對方為遲到10分鐘道歉,對羅素的勸阻,他堅持稱:「這是我的工會。」

但當霍法發脾氣罵手下是白痴的時候,弗蘭克恰巧也站在那,弗蘭克發脾氣說要離開的時候,霍法卻又是道歉又是挽留,這說明霍法對弗蘭克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在弗蘭克心中,羅素在霍法之間,他依然以羅素的命令為準則,雖然也有自保的成分在。

弗蘭克一直都知道,「他是羅素的人。」

霍法在影片中是一個賦予這個故事感情色彩的人,如果沒有霍法的故事線,弗蘭克與羅素之間更多的是一種上下級之間的感情,而霍法對於弗蘭克則是兄弟親人之間的溫情。

這點僅有的溫情也在弗蘭克親手殺掉霍法之後破碎,之後弗蘭克和羅素一起進了監獄,電影也進入了尾聲,弗蘭克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離去,影片在孤獨與悲涼中落幕。

結語

《愛爾蘭人》這部電影,由於影片的長度,敘事節奏的緩慢,可以說是一部需要用心及用力去看的影片,對普通觀眾確實有些不友好。

整個故事包含了歷史的沉澱,人物的細膩刻畫,故事細節把控。這是一部三個傳奇演員,一個裡程碑式的導演的時代謝幕之作,飽含了他們這一生對這個世界的觀點,對多年藝術的堅持,以及對內心的執著。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慨道,為什麼當下再沒有以前那麼經典的作品,好萊塢的《教父》、《疤面煞星》、《好傢夥》,港片的《無間道》、《槍火》等等。

一遍又一遍重複地看著這些歲月鎏金的經典作品,總是看不膩,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觸與理解。

人也是一樣的,有著極具衝擊力的年少期,逐漸沉穩的中年級,人生凝練的老年。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新的人,新的文化的衝擊,但最終能得到歲月承認的,卻寥寥無幾,也許這就是我們鍾愛經典的原因

英雄的暮年,不是迫於黑暗而妥協,而是明白黑暗後,仍然願意發出微弱的光。

相關焦點

  • 《愛爾蘭人》:有一種電影叫黑幫片
    前段時間,《時代周刊》評選出了年度十佳電影,讓人意外的是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一部黑幫片。這就是電影《愛爾蘭人》。《愛爾蘭人》不僅得到了媒體的認同,也得到了普通觀眾的認可,國內的評分網站豆瓣上,網友打出了逆天的分數,9.1分。這部電影是好萊塢老派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歷經十年,斥資1.6億美元,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聯袂主演的黑幫史詩。
  • 張學友和萬梓良拍電影,戲裡輸得讓人心疼,戲外卻贏得讓人佩服
    ,在兩人合作的兩部電影中最為經典的就是《旺角卡門》,說起張學友和萬梓良拍《旺角卡門》這部電影,戲裡張學友輸得真是讓人心疼,不過戲外張學友卻贏得讓人佩服。,戲裡張學友飾演的角色是一個輸得很慘的角色,很多戲份都讓人忍不住想要去心疼張學友,張學友在戲裡到底輸得有多慘呢?
  • 10項提名,卻顆粒無收的《愛爾蘭人》,一部黑幫史詩的絕唱與不朽
    而由馬丁·斯科塞斯指導的黑幫題材電影《愛爾蘭人》,雖然在此前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10項提名,但最後卻顆粒無收,難免會讓不少影迷和影評人心生遺憾。畢竟,它是第一部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部,由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四位加起來已經300多歲的大佬通力合作的電影。
  • 萬字解析黑幫史詩大片《愛爾蘭人》,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怒懟漫威的馬丁斯科塞斯,他的史詩黑幫大片《愛爾蘭人》終於問世了,今天就為大家細思極恐詳解《愛爾蘭人》,為大家還原黑幫歷史真相!影片一開始,背景音樂用了《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夜幕降臨),這是美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流行歌曲。
  • 《愛爾蘭人》:不再精緻的時代裡,美國黑幫電影的最後致敬
    電影《愛爾蘭人》上映之後,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和影片中的一眾老牌影帝重新回歸到大眾的視野當中。對於美國劇情片的電影愛好者,馬丁·斯科塞斯這個名字代表著經典和永恆,而對於全世界的漫威粉們而言,馬丁·斯科塞斯可能只是一個口無遮攔即將面臨退休的美國導演。這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不再精緻的時代。
  • 《愛爾蘭人》:史上最強黑幫片陣容
    該片根據查爾斯·布蘭特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改編,聚焦黑幫殺手「愛爾蘭人」的人生故事。該片於2019年11月1日全美公映,11月27日在Netflix上首播 。「漫威電影不算電影(CINEMA)」。這話你擱誰那兒講出來,多半都是要被噴得體無完膚,但從馬丁老爺子嘴裡講出來,大家還真都沒了脾氣。
  • 香港影星任達華:與港澳黑幫半世紀的風雲變幻史
    而22歲的崩牙駒卻在此時已經混出了一些名堂,他當時加入了一個黑幫組織,然後在裡面擔任販賣毒品的角色,深知毒品危害巨大的他自己從來不吸,有強大控制能力的人絕對是有極大的野心,崩牙駒的目的,就是成為黑幫大哥!
  • 基努裡維斯戲裡戲外的傳奇人生
    戲裡一幕幕的經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1994年的一部美國警匪片《生死時速》,這是基努·裡維斯開始小有名氣的第一部電影。果敢、幹練、鎮定夾雜幾分天真無邪,基努·裡維斯在這部戲中飾演的最標準的銀幕警探英雄,在一眾肌肉兇漢式的角色中出類拔萃。舉手投足間的英氣或令人輕聲尖叫,或讓人自愧不如。
  • 人的成長需要經歷什麼?深度解析戲裡戲外的「教父」帕西諾(一)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然而,過多人把精力集中在了「演」,即「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技」上,「憑什麼樣的實力才能成為那樣的人」。阿爾的外祖父母,都是思想很傳統的人。單親母親長期在外工作,模仿電影中的對白和人物成為他僅有的樂趣。無心學業的阿爾,在14歲一次舞臺表演中,更加堅定了對這份職業的選擇和熱愛。
  • 戲裡沈秀蓮,戲外李智雅
    隨著《頂樓》的爆火,在戲裡沈秀蓮遭遇各種狗血戲碼,一位為了給自己孩子復仇的悲慘媽媽。前夫被現任給殺害(沈秀蓮不知情),才嫁給了周丹泰(現任),帶著娘家錢財給了周丹泰,使他走向人生巔峰,沈秀蓮還幫周丹泰撫養前妻留下來的龍鳳胎。然而周丹泰卻把沈秀蓮的親生女兒跟別的孩子兌換了,並把親生孩子扔孤兒院。好不容易沈秀蓮得知自己的親生女兒是閔雪雅,卻又目睹了她的死亡。
  • 評《愛爾蘭人》:黑幫舊事最後的孤獨與荒涼
    所以開始看 愛爾蘭人 的時候有一種無縫銜接的感覺,就像是在看 黑道家族 的前傳,因為 愛爾蘭人 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到90年代末,而 黑道家族 故事從20世紀末開始,直到2007年,完美銜接。說回這次的 愛爾蘭人。
  • 張智霖袁詠儀坐直升機現身,戲裡戲外的不了情,一樣的感人
    這個家庭的原型,生活在廟街,爾冬陞跟TA們熟識。為了拍攝《新不了情》,爾冬陞和這個家庭一起生活了三個月,看TA們怎麼過日子,尋找靈感。因為劇情接近真實,所以影片十分感人。戲裡的那些故事情節,刻意去寫或者瞎編,是搞不出來的。所以說真正的好戲,就是生活的日常。只要細心總結,提煉升華,小人物也能成就大作品。在當時,《新不了情》的題材,相對來說比較冷門和小眾,沒人願意投資。
  • 戲裡戲外,皆是人生,人生如戲
    有人把假的演成了真,有的人演的真假轉換自如,不知是演得好還是能力超人,一般人是很難達到那樣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在一場大戲中扮演一名小角色,演好時可能會進入戲中的主角,演不好不被別人認可時有可能配角的角色都沒有,但更多的人只是扮演配角和路人。
  • 《無心法師3》戲裡戲外都好甜,戲裡籤男友契約,戲外換情侶頭像
    對於《無心法師3》的播出,其實也算是給老劇迷們一個交代了,畢竟從第一部到現在三部曲,確實有了很大的突變。而且第三步的播出,貌似是在講述無心的前傳,在這部戲的播出中,很可能會解開嶽綺羅和無心的關係,還有白琉璃和無心的往事,畢竟在第二部中,白琉璃可是一直拿無心讓他傾家蕩產說事的。
  • 評《愛爾蘭人》:豆瓣9.0分但欣賞有門檻,難以雅俗共賞
    那麼,《愛爾蘭人》的雅賞與俗賞分別如何?(一)雅賞《愛爾蘭人》改編自回憶錄《我聽說你刷房子》,刷房子是「槍殺」的黑幫暗語。它的故事是宏大的,在電影劇情的背後,有非常複雜的故事背景。電影主要是借一個黑幫殺手的口吻和視角,回顧過去大半輩子的人生經歷,並串聯了美國歷史上的大事件。
  • 《我愛桃花》,戲裡戲外的人生悖論
    第一次是任鳴導演的,2009年的人藝小劇場,馮燕的扮演者徐昂後來導了讓他聲譽鵲起的《十二公民》,顏值、才華兼備,張嬰的扮演者是于震,那場的觀眾群裡我看到了陳道明,人極瘦,穿一身白色運動服,和我隔了三個座位,大概心理作用,覺得他的運動服有螢光效果,黑暗中都有幽光。那一場張國立也去看了,他在第一排,看得非常認真投入。誰知十年後,他親自上陣導出了一本新的桃花。緣!妙不可言!
  • 《愛爾蘭人》,馬丁·斯科塞斯終於拍出了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馬丁·斯科塞斯與他執導的《愛爾蘭人》則鎩羽而歸,目標轉向了奧斯卡。好在,《愛爾蘭人》在奧斯卡提名上收穫了10項提名,希望不要再讓人失望。金球獎沒能獲獎,就《愛爾蘭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對馬丁·斯科塞斯來說,就還好。
  • 葉思偉《最強男神》飆演技 劇裡戲外很有戲
    此次,葉思偉挑戰演技演反派,飾演的葉辰希外表人畜無害、親切溫和,實則心機頗深、步步為營、陰沉狠毒,具有極強的功利心和虛榮心。在藍未然離開落花辭戰隊後,葉辰希年紀輕輕便挑起隊長職務,將瀕臨分崩離析的落花辭戰隊起死回生。   飾演葉辰希的葉思偉,1995年10月7日出生於福建寧德,身高183cm,體重68kg,天秤座,畢業於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 唐德鑫|《愛爾蘭人》從「拓荒歐洲」到「拓荒北美」的悲壯史詩
    這是電影《愛爾蘭人》裡的開場白之一。這是一句美式黑幫黑話,「刷房子」意即殺人時血濺牆壁之意。在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裡,主人翁弗蘭克回憶到,「愛爾蘭人」甘迺迪家族也和黑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家族在美國「禁酒令」時期,也參與販賣私酒生意,收益頗豐。甘迺迪還曾和一名黑幫成員搶奪一個女孩,發生過「三角戀」。電影讓人對「愛爾蘭人」與「美國黑幫」之間,產生了奇妙的聯想。
  • 四大戲內是魔鬼,戲外是天使的明星:吳鎮宇是暖爸爸,而他最勵志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看過各種類型的影視劇,並且對其中的角色都有自己的解讀。一部影視劇有人演正派,就一定會有人演反派,這樣才能製造劇中的矛盾,觀眾才喜歡看。今天我來盤點一下那些戲內是魔鬼,戲外是天使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