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如果說2019年,最遺憾的電影,那麼一定是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愛爾蘭人》。這部三個多小時的美國黑幫史詩巨著,導演馬丁老爺子年近80,三個主演:羅伯特·德尼羅 / 阿爾·帕西諾 / 喬·佩西都是70多歲的老炮了。
特別是喬·佩西,息影多年依然被馬丁邀請來出演。《愛爾蘭人》的整個故事,也橫跨了美國二戰後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講述的是這群黑幫梟雄的崢嶸往事。
馬丁曾經說過:「漫威系列根本不算電影,充其量只是主題公園的產品。」一度引起猛烈的抨擊,不得不髮長文解釋。
這部《愛爾蘭人》卻在電影的每個時光的角落裡,透著馬丁對電影的堅持,對時代大潮來臨的堅守,似乎他就站在鏡頭前顫顫巍巍的對著觀眾說:「看,這才是電影。」
歲月無情,電影中即使用了減齡技術,依然擋不住曾經的影帝們衰老的身形與動作,而電影外,《愛爾蘭人》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卻無一斬獲,只能苦笑著領一個「奧斯卡最佳領跑獎」了。
網絡評分
不過電影的團隊,無一不是早就證明過自己,也許也不太在乎了。而無論是在哪個影評的平臺,《愛爾蘭人》都是2019年最好的電影之一,甚至在豆瓣還評分壓過了奧斯卡的競爭對手——《小丑》與《寄生蟲》。
這部電影,並不是簡單講述暴力與權力的黑幫片,而是一部真正記錄「美國往事」的史詩巨著,涉及人物之多,時間跨度之長,如果不真正了解電影內外的故事,很難完全理解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
劇本的執著
《愛爾蘭人》劇本改編自查爾斯.布朗特2004的紀實小說《我聽說你刷房子了》,作者是聯邦前兇殺案檢察官、辯護律師、調查員,小說取材於黑手黨頂級殺手「愛爾蘭人」——弗蘭克·希蘭(羅伯特·德尼羅飾)的口述回憶錄。
所以電影也繼承了原著的寫實風格,裡面的每一個人名,他們的結局都在銀幕中標識了出來。
小說的名字《我聽說你刷房子了》,本身是一句黑幫的黑話,在電影的開頭,也出現了。
當弗蘭克第一次見霍法(阿爾·帕西諾飾)的時候,問道:
「我聽說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
刷房子的意思指的是殺人,影片中開槍後血染牆壁也解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弗蘭克回答道:
「我也自己做木工活。(I do my own carpentry work, too.)」
木工活,則指的是做棺材,也就是處理殺人的後事。
《愛爾蘭人》的劇本在2007年便開始了改編,到2009年時本片的編劇斯蒂文就已經完成了劇本創作,但是原作者看了以後,卻不滿意,也自己出了一稿劇本。
一個編劇、一個原作者數次碰撞,反覆修改,一直都沒有定稿。
影片的拍攝則更加曲折,在2016年的時候,才找到一個墨西哥的投資人,願意出一億投拍,派拉蒙影業擁有版權。
說起派拉蒙影業,可謂是名聲顯赫,那個雪山一樣的logo喜歡美國電影的應該都有印象,早年間出品了如《教父》、《楚門的世界》、《鐵達尼號》等等劃時代的優秀影片。
但是近年來,則把主要的目光投向了商業片上,留心的觀眾都會知道,《復仇者聯盟》與《鋼鐵俠》系列也是派拉蒙出品。
這恰恰是與馬丁相性不合的地方,所以二者的合作非常不愉快,次年派拉蒙便放棄了電影的拍攝,同時因為投資金額超支,投資人也不願意繼續投錢,這讓《愛爾蘭人》差點胎死腹中。
此時奈飛(Netflix)充當了救世主,奈飛是出名的追求內容不追求市場,不但出資1.05億買下拍攝版權,並願意出資1.25億預算投拍,同時保證馬丁對於電影的控制權。
但也正是因為奈飛的網絡流媒體性質,《愛爾蘭人》便失去了在大熒幕首映的機會,而是在流媒體首映。
同時奧斯卡獎則注重學院派,非常不看好流媒體影片,這基本是共識。
《愛爾蘭人》拍攝後一度超支,最終到1.59億美元才完成拍攝,是什麼因素導致超支呢?
主要是減齡技術,正常的減齡技術是在演員臉上貼很多跟蹤點,在後期用電腦重新建模。但馬丁和三位主演都不願意使用這種方法,他們共識是:這些貼片影響演員的表情,導致演技發揮受限。
所以影片使用了成本高出很多的CGI技術,好處在於演員們可以專注演技。
《愛爾蘭人》的初創到正式拍攝,可以用兩個字總結:「執著」。
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執著於心中所相信的藝術表達,不願向出品方、投資人甚至市場低頭。
愛爾蘭人的奮起
本片雖然叫《愛爾蘭人》,但是只有第一視角的弗蘭克是愛爾蘭人,這同時也是他在黑手黨中的外號,這個外號是他的引路人,也是老闆羅素(喬·佩西飾演)起的。
但是影片起這個名字,卻也不僅是因為主角的外號這麼簡單。
愛爾蘭一直都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18世紀,60多萬的愛爾蘭人死於瘟疫、戰爭和饑荒,英國徵服愛爾蘭後,搶奪了他們的土地,並販賣大量愛爾蘭人去西印度群島種植園當魯麗。
到了18世紀,愛爾蘭人的日子更難過了,甚至作為天主教徒,愛爾蘭人在自己的國家都不能擁有一匹21先令的馬。
為了逃離苦難的生活,在1820年-1910年的一個世紀裡,約有500萬人移民到美國。但是早期的美國依然是英國移民的天下,天主教與新教的宗教衝突,讓這些愛爾蘭人依然受到歧視,大部分只能從事底層工作。
戰爭,讓愛爾蘭人在美國翻身。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方聯邦中靠著愛爾蘭人組成了40多個團級部隊,依靠著英勇善戰,愛爾蘭人在美國贏得了尊重。
從此以後對於武力的崇尚,流淌在愛爾蘭人的血液中。羅素欣賞弗蘭克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就是弗蘭克參加了二戰,當過軍人,給他留下了好印象;
第二弗蘭克會義大利語,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內戰後的愛爾蘭人憑藉著努力工作,極其團結,在美國逐漸站穩了腳跟。1889年開始,很多愛爾蘭人登上了政治舞臺。
在電視劇《大西洋帝國》中,主角Nucky就是同時代的愛爾蘭人,劇中曾經側面描寫過愛爾蘭人共同進退的政治團體。
值得一提的是,《愛爾蘭人》任用了10名《大西洋帝國》的演員,比如電影中的「小矮子」安東尼。
在愛爾蘭人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的時候,美國的工會也是由愛爾蘭人主導,如全美礦工協會,還有影片中的卡車司機協會。
掌握了工會便掌握了大量的選票,甘迺迪總統的當選,便跟這些選票息息相關。
甘迺迪本身就是一個愛爾蘭人,甘迺迪家族與黑手黨還有愛爾蘭人團體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美國禁酒令期間,黑幫把持的私酒生意,甘迺迪家族便收益不少。在影片中,羅素直言不諱的說:「是我們幫甘迺迪當上了總統。」
甘迺迪就任總統期間最大的事情便是「古巴飛彈危機」了,1958年,美國在古巴投資高達10億美元,壟斷了包括鐵路、電力、農業等各個行業。
1959年卡斯楚奪得古巴政權,美國在古巴的利益遭到嚴重打擊,一同受到打擊的也有黑幫們的生意。
所以羅素派弗蘭克為襲擊古巴的軍隊運輸武器,參與到了這個著名的歷史事件中。
縱觀愛爾蘭人在美國的奮鬥史,體現了兩個民族特性,一是尚武,二是忠誠。
這在主角弗蘭克身上都得到了體現,弗蘭克在美國是黑手黨歷史上排名前三十的人物,但是自始至終,弗蘭克都不是家族的真正成員,因為他不是義大利血統。
但是,這不影響弗蘭克的忠誠,無論是黑手黨的幕後老闆羅素,還是工會領導霍法,都是充當大腦的角色,弗蘭克則是實際的執行人,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待遇感到不滿。
老炮們的堅持
甘迺迪當選總統後,美國策劃襲擊卡斯楚的「豬玀灣事件」,因為各種原因,豬玀灣登陸戰失敗。
兩國之間關係惡化,差點釀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核戰爭。這次事件中,弗蘭克和羅素雖然不是主導者,但也與事件息息相關。
《愛爾蘭人》的主角們,卻不只是與歷史相關,他們也是歷史的參與者。弗蘭克和羅素之間是黑幫的成長史,而與霍法的固始縣則是代表了工會的興衰史。
吉米·霍法出生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貧困家庭,隨後來到底特律,隨後經歷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19歲時他便組織了第一次罷工,從此走上工會運動的道路。
霍法與黑幫的關係十分複雜,他並不算一個純粹的黑幫人物,在擔任卡車司機工會主席的時期,霍法利用黑幫對抗企業主對於罷工的暴力鎮壓,同時運用手中掌握的巨額工會養老金投資黑幫的賭場、酒店等各種生意。
甘迺迪總統的弟弟羅伯特·甘迺迪任司法部長,上任以後對黑幫與工會採取了嚴厲的打擊政策,主角之一的霍法(阿爾·帕西諾飾),作為工會領袖,一度被送上法庭,面臨進監獄的危機。
美國很多的專家與學者懷疑,霍法與甘迺迪刺殺關係密切,導致甘迺迪被刺殺的原因就是由於對工會和黑幫的高壓政策。
羅伯特·甘迺迪與霍法在法庭上進行了多輪的對決,在1957年,霍法依然被宣判無罪,但是最終在1967年,霍法因賄賂陪審團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
影片中,霍法在4年後,給予了尼克森競選辦公室一筆政治獻金,從而被總統特赦出獄。
出獄後的霍法認為當時的工會領袖已經淪為了黑幫的附庸,所以曾與黑幫關係密切的他又堅決與黑幫撇開了關係。
註定了霍法再也不能奪回工會主席位置的原因有兩方面:
首先,尼克森總統給霍法特赦的條件就是「不得再管理任何工會」,說明在美國政府層面,已經不願意看到霍法再從事工會活動。
其次,霍法一意孤行依然想要奪回工會主席的位置時,為了和黑幫撇清關係,把工會養老金的與黑幫之間的運作方式公開,並明確表示他不會再這麼做。
這是羅素下決心要除掉霍法的重要原因,加速行動的導火索是霍法拖延了黑幫投資酒店的貸款,同時宣稱重任工會主席後,將收回所有貸款。
而弗蘭克被羅素選擇執行這次刺殺,也充分體現了一種絕對的忠誠。
霍法是一個極其自大,脾氣暴躁的人,對於有所求的「小矮子」,他仍然要求對方為遲到10分鐘道歉,對羅素的勸阻,他堅持稱:「這是我的工會。」
但當霍法發脾氣罵手下是白痴的時候,弗蘭克恰巧也站在那,弗蘭克發脾氣說要離開的時候,霍法卻又是道歉又是挽留,這說明霍法對弗蘭克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在弗蘭克心中,羅素在霍法之間,他依然以羅素的命令為準則,雖然也有自保的成分在。
弗蘭克一直都知道,「他是羅素的人。」
霍法在影片中是一個賦予這個故事感情色彩的人,如果沒有霍法的故事線,弗蘭克與羅素之間更多的是一種上下級之間的感情,而霍法對於弗蘭克則是兄弟親人之間的溫情。
這點僅有的溫情也在弗蘭克親手殺掉霍法之後破碎,之後弗蘭克和羅素一起進了監獄,電影也進入了尾聲,弗蘭克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離去,影片在孤獨與悲涼中落幕。
結語
《愛爾蘭人》這部電影,由於影片的長度,敘事節奏的緩慢,可以說是一部需要用心及用力去看的影片,對普通觀眾確實有些不友好。
整個故事包含了歷史的沉澱,人物的細膩刻畫,故事細節把控。這是一部三個傳奇演員,一個裡程碑式的導演的時代謝幕之作,飽含了他們這一生對這個世界的觀點,對多年藝術的堅持,以及對內心的執著。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慨道,為什麼當下再沒有以前那麼經典的作品,好萊塢的《教父》、《疤面煞星》、《好傢夥》,港片的《無間道》、《槍火》等等。
一遍又一遍重複地看著這些歲月鎏金的經典作品,總是看不膩,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觸與理解。
人也是一樣的,有著極具衝擊力的年少期,逐漸沉穩的中年級,人生凝練的老年。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新的人,新的文化的衝擊,但最終能得到歲月承認的,卻寥寥無幾,也許這就是我們鍾愛經典的原因
英雄的暮年,不是迫於黑暗而妥協,而是明白黑暗後,仍然願意發出微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