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落下了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成了最大贏家。
而由馬丁·斯科塞斯指導的黑幫題材電影《愛爾蘭人》,雖然在此前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10項提名,但最後卻顆粒無收,難免會讓不少影迷和影評人心生遺憾。
畢竟,它是第一部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部,由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四位加起來已經300多歲的大佬通力合作的電影。
這幾位平均年齡75歲的老戲骨,貢獻諸多黑幫片歷史上的佳作,《教父》系列、《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賭城風雲》、《好傢夥》…….
雖然韶華不再,但他們舉手投足間,都能夠喚醒很多人的記憶,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們定義了「黑幫電影」。
斯科塞斯鏡頭語言的冷峻嚴肅,德尼羅的從容不迫,帕西諾神經質似的憤怒與佩西的老道毒辣,他們的表演似乎是對這個時代的致敬,也詮釋出影迷們心中的不朽。
1.「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本片改編自非虛構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故事來自於對晚年弗蘭克·希蘭的採訪與研究,而「刷房子」則是暗指殺人時,血濺到牆上的樣子。
故事的核心,則是關於弗蘭克·希蘭的長達半個世紀的黑幫經歷,以及與他昔日工會主席吉米·霍法間的相愛相殺。
愛爾蘭裔的弗蘭克(羅伯特·德尼羅 飾演),在二戰結束後,找了一份運送牛肉的工作。而為了賺點外快,他偷偷把肉賣給了黑幫,卻被公司發現並告上了法庭。
弗蘭克的忠誠和冷血,讓幫派領袖羅素(喬·佩西飾演)十分賞識,於是他不僅幫後者洗脫了罪名,還將其收編到組織內成為自己的一線打手,不斷委以重任。
當時的黑手黨和財力雄厚的工會有著很深的財務往來。工會領袖吉米·霍法(阿爾·帕西諾飾演)急需可靠的人手,於是弗蘭克就成了不二人選。
對命令無條件接受的弗蘭克,有著傳統的幫派義氣和果敢的行事風格,這讓他很好地保護了風口浪尖上的吉米,兩人也逐漸成了最好的朋友。
然而由於利益上的分歧,羅素與吉米不得不刀尖相向,在無法妥協的情況下,前者命令弗蘭克去殺死吉米。
為了顯示自己的忠心,弗蘭克在一番掙扎後,還是把槍口對準了吉米這個相信自己勝過一切的老友,這也註定了他不得善終的宿命。
導演顛覆了觀眾對黑幫世界的浪漫想像,寫實地呈現了這些狠角色們,為了犯罪所付出的慘痛代價,不管是弗蘭克和羅素晚年的悽涼,還是臨死前被「背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良心發現,他們的命運,都遠比想像中還要來得沉重悲哀。
影片有一大特點,就是在某些黑幫人物出現時,鏡頭都會定格並顯示他的姓名和死因,其中除了一小部分人是「壽終正寢」外,其他大部分都是被「處理」掉的。
而這些人被處理掉之前,都是跟組織有著共同利益和極度忠誠的「自己人」。弗蘭克也是如此,他靠著忠心與實力看似贏得了尊敬和信任,實際上也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組織的考驗。
例如影片一開始,黑幫律師問他會不會為了脫罪而交出共犯,這就是一次測試;後來弗蘭克受僱炸毀洗衣店而被識別,立馬選擇出賣原本的僱主則是第二次測試;終極測試則是讓他殺了與自己情同兄弟的吉米。
他能夠安然無恙並平步青雲,僅僅是因為他在關鍵時刻,做出了符合組織利益的「正確選擇」罷了,不然他也會面臨被人處理掉的命運。
平日的所謂風光其實都是假象,所有構建在利益之上的關係,永遠都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把刀,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導演想警示後人的地方。
2.「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另一方面,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始終想表現人物在黑暗地下與常人生活之間的掙扎,而《愛爾蘭人》也不例外。
年老的弗蘭克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養老院,翻看著以往家人和朋友的照片。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爸爸,不僅盡力保護著家人衣食無憂,還能在女兒受到欺負時挺身而出。
然而他卻不知道,他的付出方式一直是女兒們不能接受的,她們不敢跟爸爸說任何事情,是因為害怕爸爸會因此做出出格的事情。
最讓人唏噓的是,小女兒佩琪本是弗蘭克最疼愛的女兒,但她從小就對爸爸的不法行為懷有戒心和牴觸,在後來隱隱猜到與自己親近的吉米叔叔是死於爸爸之手後,與弗蘭克徹底決裂。
家庭在影片中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自己的組織,一層是自己真正的家。弗蘭克一生都在為「家庭」而努力,但黑幫給了後半生的監獄生涯,而子女卻一輩子都在逃避他。
他愛自己的家庭,但這份愛並不被家庭所接受。因為,比起愛來,愛的方式更加重要。
3「我只是在等,我一直想見的人」
《愛爾蘭人》中的黑幫故事,跨越了50年代到80年代,隨著主角一個個老去,最後只剩下一個老人在回憶崢嶸歲月的消亡。
而不同於以往類型的慣例,這一次導演在最後足足花了半個小時,來交代這些「刷房人」悽涼的晚年生涯。
很多對熱衷於暴力美學的觀眾,似乎對這慢條斯理的風格並不買帳。本片沒有無法無天的暴戾,也沒有火光四濺的子彈紛飛,剩下的只有極度地內斂與克制。
然而正是這種克制,完全詮釋出了影片對死亡的凝視,無亂是死於非命的黑幫大佬,還是悄無聲息的孤寂晚年,前半生的戎馬,換回的僅僅是後半生的 「塵歸塵、土歸土」。
陰謀、詭計、榮耀、溫情、背叛、救贖,在這些符號化的黑幫類型片元素之外,即使連真實的演員自己,都抵擋不住的歲月流逝和自然衰老。
從德尼羅為女兒出氣,暴打雜貨鋪老闆的那幾腳中,雖然有著先進的「減齡技術」加持,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出他動作上的吃力,他雖然能通過眼神和表情保持超高的演技,但始終無法掩飾他已經76歲的力不從心。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盡力了,以平均75歲的年齡飾演40歲左右的壯年,已經可以說是影史上的一個奇蹟了。但人們還是會傷感,不是因為無法呈現完美的銀幕效果,而是因為他們真的老了。
「教父們」開始平靜的說話,「殺手們」開始瑣碎的生活,那句經典的「你可以不愛我,但你不能不尊敬我」,只能迴蕩在每個人心中,再厲害的人物,時間都會想辦法封住你的口。
在年輕時嘗盡熱血拼搏,在年老時回顧歲月滄桑。這是弗蘭克一個人史詩,也是黑幫電影經久不衰的情懷。
影片最後,弗蘭克要求牧師給門留一道縫隙。這是吉米生前的習慣,他或許是想念了這位老友,又或許是渴望某個子女的到來。
也許這便是生活,有時候,值得我們懷念的並不是精彩豔豔的過往,而是給生命一個喘息的機會,等待那些我們期望已久的,想要見到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