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Drive.ai周一宣布,將於本周晚些時候退出德克薩斯州弗裡斯科,這是其幾個測試城市之一。幾個月前,這家位於舊金山的初創公司開始在德克薩斯州的阿靈頓試運行無人駕駛技術,有報導稱,該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找買家。
Drive.ai官方表示,關閉的原因有兩個。此前該公司與弗裡斯科籤訂協議,可在一個辦公園區和高端購物中心之間的單一路線上測試一小批自動駕駛日產NV200s,如今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結束。(弗裡斯科市選擇不續籤,理由是成本高。)執行長Bijit Halder告訴《汽車新聞》,在Drive.ai進入弗裡斯科市場大約六個月後,業務仍然明顯低迷,儘管有5,000名弗裡斯科乘客嘗試過這項服務,但只有約20%的人每周使用這項服務一次以上。
「我們決定在阿靈頓做大事。」他說,「我們長期以來的計劃是...... 最終解決更廣泛的交通問題,我們認為這些問題將從我們的自動駕駛汽車服務中受益。」
為此,額外四輛穿梭無人車將加入本就在阿靈頓測試的三輛無人車之中。這四輛無人車均都配備了雷射雷達、雷達、GPS,攝像頭和慣性測量傳感器,用於收集有關外部世界的數據,以及近乎實時解釋傳入數據的機載計算機。它們將連接達拉斯牛仔體育場、辦公園區、會議中心、德州遊騎兵隊球場和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的擴展路線上運送乘客。而且,和以前一樣,它們的屏幕上會顯示符號,表情符號和其他視覺提示,以向周圍的司機和行人傳達下一步行動——例如,變道或右轉紅燈。
雖然這些無人車最初將在安全駕駛員陪同下運行,但Drive.ai暫時計劃在2021年底之前將安全員從車中移走。事實上,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Drive.ai將加入部署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和計程車的專屬俱樂部。百度今年早些時候在中國10多個地區推出了4級自動穿梭巴士,谷歌分拆Waymo也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Early Rider Program中,測試4級自動駕駛車輛。
Drive.ai的服務目前由阿靈頓市和美國聯邦政府買單,並將持續到2019年10月,並可選擇延長。 「這證明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有道理的。」 Halder在早些時候的一次採訪中告訴VentureBeat,他提到了343,000美元的贈款和種子資金。 「我們與阿靈頓市的合作關係證明了Drive.ai不僅能夠開發尖端的人工智慧技術,還能夠開發自動駕駛服務,解決當今社區面臨的最緊迫的交通問題。」
迄今為止,Drive.ai已經從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GGV Capital,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HOF Capital,Nvidia GPU Ventures等公司籌集了超過7700萬美元,在2017年時估值達到2億美元。Drive.ai迅速成為自動駕駛明星初創公司,除了自身掌握的技術外,更重要的是有AI大神、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的光環加持。現任公司董事會成員。
據報導,Drive.ai的創始團隊均來自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吳恩達教授的團隊,2017年,吳恩達本人也以人工智慧專家和董事的身份加入Drive.ai。此外,吳恩達的妻子Carol Reiley也是創始成員之一。
去年9月,Drive.ai的管理層發生動蕩,CEO從之前的創始成員之一Sameep Tandon變成Bijit Halder。後者也出身史丹福大學,去年3月加入Drive.ai任產品副總裁,僅半年就升任公司CEO。
上個月,外媒The Information爆料,由於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和相關技術的公司數量不斷增長,使得該領域競爭愈發激烈,Drive.ai正尋求賣身,並聘請了一家投資銀行擔任顧問。當時回應成Drive.ai正尋找新的投資者或合作夥伴,而非買家。
還有消息稱目前吳恩達和妻子Carol Reiley也已經相繼退出了公司的運營,公司主要由吳恩達的幾個學生(華人)在負責日常運營。一系列事情之下,再結合Drive.ai撤出德克薩斯州弗裡斯科的舉動來看,其情況確實不容樂觀。業務低迷、投入成本巨大,只能靠融資來續命,擺在Drive.ai面前的路,其實也是其它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真實寫照。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