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靈最美,別人待我一尺,我待別人一丈,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春暖花開,溫暖可愛。早上好!」每天清晨,王亞男都會在「會寧孩子」微信群、「思路話語助鷹飛翔」微信群裡,發一段積極向上的問候語。她說:「我們不僅要給他們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更要給他們心靈上的幫助。」
今年71歲的王亞男是泰州市海陵區城中街道一位退休工人,「思路話語」公益團隊發起人。本該在家享清福的年紀,7年來她一趟又一趟翻山越嶺走進甘肅會寧,走村訪寨收集第一手資料,堅持助學幫困。2019年11月,「思路話語」公益團隊在泰州開展「助鷹飛翔」計劃,幫助泰州地區貧孤學子,目前第一批30名孩子已全部完成結對。
7年11次奔赴會寧,走遍28個鄉鎮
2013年,王亞男剛剛學習上網,結識了一些做公益的網友。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網友「持之以恆」曾經是從山區走出來的苦孩子,現在自己做生意成功了,正以助學幫困的方式回報社會。
從QQ裡看到「持之以恆」幫助山區孩子們的照片,王亞男深深震撼了,她決定實地去看一看。2014年4月17日,揣著4000塊錢,買了一張217元的硬座火車票,帶著一大包衣服,王亞男坐上了去往甘肅的火車,歷經27個小時抵達甘肅天水,再從天水乘車到會寧。在當地誌願者的帶領下,王亞男開始了實地走訪。
「看過一次就十分揪心,能強烈感受到當地貧困孩子需要幫助的渴望。」王亞男說。
同年5月,她再次出發,專門走訪會寧鄉村的學校。「教室屋頂上還有洞,不同年級的孩子坐在一個班,只有一個老師教。」據王亞男回憶,當時有些孩子上學要翻2座山頭,走2個小時山路,中午只吃一個白饅頭。她看在眼裡,揪在心裡。
7年時間,王亞男和她的「思路話語」公益團隊先後11次奔赴會寧,走遍28個鄉鎮,累計募集善款240萬元,資助貧困學子200餘人,其中受助時間最長的已經6年多。
她曾一個人帶著10個蛇皮袋衣服、鞋,甚至還把家裡的蘿蔔乾、花生米帶過去。「那裡實在太窮了,沒得吃沒得穿,還特別缺水,別說洗澡了,洗手都很奢侈。」王亞男回憶,在她多次走訪的一個被資助孩子家裡,一家人不知從哪裡打來的一小碗水,遞給我洗手。「那就是對我最大的禮節,當時特別感動。」
「世上還是好人多」
在親身感受到山區的貧窮後,王亞男節衣縮食。坐火車時買硬座票,住最便宜的旅館……她自知一個人勢單力薄,於是牽頭成立「思路話語」公益團隊。
曹金梅就是團隊中的一員,她一直認為王奶奶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她是真的把助學幫困當成事業在做,走到哪裡都在跟別人介紹那裡的孩子。」曹金梅說。
2017年9月,王亞男被查出乳腺癌,手術後還需要長期化療。她住院的消息經媒體報導後,不少志願者被她的精神所感動,主動要求加入到她所帶領的公益團隊中。如今,她的微信群裡有200多人,其中90%是本地人,剩下的都是她在火車上結識的愛心人士。
在去會寧的火車上、在定期去匯款的銀行、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王亞男時時刻刻都在「宣傳」她和團隊幫扶的對象,目的只有一個,幫助更多貧困孩子找到資助人。
「世上還是好人多。」這是王亞男在一次次奔赴會寧的火車上得出的結論。在第四次進大山時,她一個人帶了10大包衣服,列車到站只停3分鐘,憑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下車。無奈之下,她找到列車員說明情況,列車員當即找來幫手,以人傳人的方式,一直幫她把衣服運下火車。「當時有一個年輕人是會寧的,聽說我是去會寧做好事,就主動給我聯繫方式,要加入我們。」王亞男說,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默默無聞的愛心人士,他們中有的人匯款到公益團隊帳戶,由團隊統一打款給被資助人,有的人則自己直接打款給被資助人,一直至今。
「我們是一支具有高度奉獻精神的團隊,從成立到現在,一切費用出自個人。只有奉獻,沒有索取。」王亞男介紹,為了讓團隊管理日漸規範,團隊中所有能承擔相應工作的人都頂上來了。總帳、現金、覆核、組織走訪……每個人都利用工作之餘參與團隊事務。
「我們還要提供心靈上的幫助」
2015年,會寧一位志願者轉發給王亞男一篇文章,文中羅列了從會寧走出去的如今在國外的精英人士。這篇文章給王亞男很大觸動,「祖國培養了這麼多人才,最後有幾個留在國內回報祖國?」自此,王亞男在提供經濟幫扶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孩子們心靈上的教育。
在去會寧走訪時,她特地召開一個座談會,組織33個被資助的孩子一起談談「長大後我想做個什麼樣的人」。王亞男第一次鄭重告訴孩子們,「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會長大。長大後要做一個能自食其力的人,做一個懂愛、感恩的人,做一個願意幫助別人並且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自此,王亞男與兩位教師志願者給孩子們組建了一個群,他們每天鼓勵孩子們開口講話,學著對資助人表示感謝。「現在再去會寧,那裡跟7年前比變化很大。路變平坦了,破舊的校舍也有了變化。」但是王亞男覺得最大的變化,是那裡孩子們的精神面貌變了。「變得會笑了,跟我們也越來越親了。」
「助鷹飛翔」計劃第一批30名全部到位
2019年11月,「思路話語」扶貧濟困公益服務中心開始在本地開展「助鷹飛翔」計劃,按照「不走訪不資助」原則落實於行動。
「資助本地的貧困孩子與會寧的孩子性質不同。」據公益團隊成員朱德霞介紹,第一批30個孩子,都是經過熱心公益人士提供和區民政部門結合後確定的。「他們中有的一開始家境不錯,由於遭遇種種變故,成為貧孤學子,所以幫扶要格外注意他們的心理。」
「30個孩子,經過4次走訪、2次回訪,才最終確定。」朱德霞指著照片告訴記者,這些是他們走訪本地孩子時拍攝的。「你看,我們一般都用低一點的姿態和孩子對話,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在走訪本地孩子的過程中,王亞男發現有不少孩子,甚至有家長都有些自卑。「我不止一次跟他們說,困難是暫時的,一定不要因為被資助就覺得自卑。」每一次走訪,王亞男都帶領團隊成員給予家庭成員支持和鼓勵。
如今,在王亞男帶領下,參與「思路話語」公益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把家中衣物整理出來送到「思路話語」公益服務中心,郵寄到會寧。2018年起,「思路話語」公益團隊開展「用愛照亮孩子上學路」捐燈活動,通過企業、學校等籌措資金為會寧山區安裝路燈423盞,惠及當地居民6500名。今年,該活動還在繼續……還有很多不知名的「愛心奶奶」「愛心爺爺」「愛心阿姨」「愛心叔叔」默默用銀行匯款的方式,奉獻愛心,助力貧困兒童成長。王亞男謙虛的形容自己是「串珠成鏈」,她感嘆於所有資助人對於她和團隊的信任。「信任比金子還貴!」王亞男說,正因為有這麼多熱心公益的人,她和「思路話語」會一直做下去……「始於相信,終于堅持」。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