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奶奶」王亞男串起「愛之鏈」,7年募集240萬,資助200多貧困...

2020-12-16 荔枝網新聞

  「感恩的心靈最美,別人待我一尺,我待別人一丈,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春暖花開,溫暖可愛。早上好!」每天清晨,王亞男都會在「會寧孩子」微信群、「思路話語助鷹飛翔」微信群裡,發一段積極向上的問候語。她說:「我們不僅要給他們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更要給他們心靈上的幫助。」

  今年71歲的王亞男是泰州市海陵區城中街道一位退休工人,「思路話語」公益團隊發起人。本該在家享清福的年紀,7年來她一趟又一趟翻山越嶺走進甘肅會寧,走村訪寨收集第一手資料,堅持助學幫困。2019年11月,「思路話語」公益團隊在泰州開展「助鷹飛翔」計劃,幫助泰州地區貧孤學子,目前第一批30名孩子已全部完成結對。

  7年11次奔赴會寧,走遍28個鄉鎮

  2013年,王亞男剛剛學習上網,結識了一些做公益的網友。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網友「持之以恆」曾經是從山區走出來的苦孩子,現在自己做生意成功了,正以助學幫困的方式回報社會。

  從QQ裡看到「持之以恆」幫助山區孩子們的照片,王亞男深深震撼了,她決定實地去看一看。2014年4月17日,揣著4000塊錢,買了一張217元的硬座火車票,帶著一大包衣服,王亞男坐上了去往甘肅的火車,歷經27個小時抵達甘肅天水,再從天水乘車到會寧。在當地誌願者的帶領下,王亞男開始了實地走訪。

  「看過一次就十分揪心,能強烈感受到當地貧困孩子需要幫助的渴望。」王亞男說。

  同年5月,她再次出發,專門走訪會寧鄉村的學校。「教室屋頂上還有洞,不同年級的孩子坐在一個班,只有一個老師教。」據王亞男回憶,當時有些孩子上學要翻2座山頭,走2個小時山路,中午只吃一個白饅頭。她看在眼裡,揪在心裡。

  7年時間,王亞男和她的「思路話語」公益團隊先後11次奔赴會寧,走遍28個鄉鎮,累計募集善款240萬元,資助貧困學子200餘人,其中受助時間最長的已經6年多。

  她曾一個人帶著10個蛇皮袋衣服、鞋,甚至還把家裡的蘿蔔乾、花生米帶過去。「那裡實在太窮了,沒得吃沒得穿,還特別缺水,別說洗澡了,洗手都很奢侈。」王亞男回憶,在她多次走訪的一個被資助孩子家裡,一家人不知從哪裡打來的一小碗水,遞給我洗手。「那就是對我最大的禮節,當時特別感動。」

  「世上還是好人多」

  在親身感受到山區的貧窮後,王亞男節衣縮食。坐火車時買硬座票,住最便宜的旅館……她自知一個人勢單力薄,於是牽頭成立「思路話語」公益團隊。

  曹金梅就是團隊中的一員,她一直認為王奶奶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她是真的把助學幫困當成事業在做,走到哪裡都在跟別人介紹那裡的孩子。」曹金梅說。

  2017年9月,王亞男被查出乳腺癌,手術後還需要長期化療。她住院的消息經媒體報導後,不少志願者被她的精神所感動,主動要求加入到她所帶領的公益團隊中。如今,她的微信群裡有200多人,其中90%是本地人,剩下的都是她在火車上結識的愛心人士。

  在去會寧的火車上、在定期去匯款的銀行、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王亞男時時刻刻都在「宣傳」她和團隊幫扶的對象,目的只有一個,幫助更多貧困孩子找到資助人。

  「世上還是好人多。」這是王亞男在一次次奔赴會寧的火車上得出的結論。在第四次進大山時,她一個人帶了10大包衣服,列車到站只停3分鐘,憑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下車。無奈之下,她找到列車員說明情況,列車員當即找來幫手,以人傳人的方式,一直幫她把衣服運下火車。「當時有一個年輕人是會寧的,聽說我是去會寧做好事,就主動給我聯繫方式,要加入我們。」王亞男說,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默默無聞的愛心人士,他們中有的人匯款到公益團隊帳戶,由團隊統一打款給被資助人,有的人則自己直接打款給被資助人,一直至今。

  「我們是一支具有高度奉獻精神的團隊,從成立到現在,一切費用出自個人。只有奉獻,沒有索取。」王亞男介紹,為了讓團隊管理日漸規範,團隊中所有能承擔相應工作的人都頂上來了。總帳、現金、覆核、組織走訪……每個人都利用工作之餘參與團隊事務。

  「我們還要提供心靈上的幫助」

  2015年,會寧一位志願者轉發給王亞男一篇文章,文中羅列了從會寧走出去的如今在國外的精英人士。這篇文章給王亞男很大觸動,「祖國培養了這麼多人才,最後有幾個留在國內回報祖國?」自此,王亞男在提供經濟幫扶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孩子們心靈上的教育。

  在去會寧走訪時,她特地召開一個座談會,組織33個被資助的孩子一起談談「長大後我想做個什麼樣的人」。王亞男第一次鄭重告訴孩子們,「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會長大。長大後要做一個能自食其力的人,做一個懂愛、感恩的人,做一個願意幫助別人並且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自此,王亞男與兩位教師志願者給孩子們組建了一個群,他們每天鼓勵孩子們開口講話,學著對資助人表示感謝。「現在再去會寧,那裡跟7年前比變化很大。路變平坦了,破舊的校舍也有了變化。」但是王亞男覺得最大的變化,是那裡孩子們的精神面貌變了。「變得會笑了,跟我們也越來越親了。」

  「助鷹飛翔」計劃第一批30名全部到位

  2019年11月,「思路話語」扶貧濟困公益服務中心開始在本地開展「助鷹飛翔」計劃,按照「不走訪不資助」原則落實於行動。

  「資助本地的貧困孩子與會寧的孩子性質不同。」據公益團隊成員朱德霞介紹,第一批30個孩子,都是經過熱心公益人士提供和區民政部門結合後確定的。「他們中有的一開始家境不錯,由於遭遇種種變故,成為貧孤學子,所以幫扶要格外注意他們的心理。」

  「30個孩子,經過4次走訪、2次回訪,才最終確定。」朱德霞指著照片告訴記者,這些是他們走訪本地孩子時拍攝的。「你看,我們一般都用低一點的姿態和孩子對話,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在走訪本地孩子的過程中,王亞男發現有不少孩子,甚至有家長都有些自卑。「我不止一次跟他們說,困難是暫時的,一定不要因為被資助就覺得自卑。」每一次走訪,王亞男都帶領團隊成員給予家庭成員支持和鼓勵。

  如今,在王亞男帶領下,參與「思路話語」公益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把家中衣物整理出來送到「思路話語」公益服務中心,郵寄到會寧。2018年起,「思路話語」公益團隊開展「用愛照亮孩子上學路」捐燈活動,通過企業、學校等籌措資金為會寧山區安裝路燈423盞,惠及當地居民6500名。今年,該活動還在繼續……還有很多不知名的「愛心奶奶」「愛心爺爺」「愛心阿姨」「愛心叔叔」默默用銀行匯款的方式,奉獻愛心,助力貧困兒童成長。王亞男謙虛的形容自己是「串珠成鏈」,她感嘆於所有資助人對於她和團隊的信任。「信任比金子還貴!」王亞男說,正因為有這麼多熱心公益的人,她和「思路話語」會一直做下去……「始於相信,終于堅持」。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徐金吉)

相關焦點

  • 甘肅清水縣「一對一獻愛心」貧困兒童資助協會開展愛心資助活動
    貧困兒童的生活狀況時刻牽動著萬千人的心。1月2日,清水縣「一對一獻愛心」貧困兒童資助協會聯合清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走進貧困兒童家中開展愛心資助活動,部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社會愛心人士一同參與活動。
  • 三年間 深圳8名愛心企業家為丹寨貧困學子資助45000元
    2020年度秋季學期快要結束前,丹寨縣部分學生家長的銀行帳戶中多出了一筆錢。原來是深圳考拉公益及陳志堅等8名深圳愛心企業家對丹寨學生資助的助學款陸續到帳了。「深圳愛心企業家助學款到帳了,倆孩子在學校零花錢、生活費又有著落了。」
  • 深圳愛心企業資助新田20名貧困學子
    新隆中學貧困學生謝家宏,雙手接過500元愛心企業資助金時激動地說。10月20日,由新田縣教育局關工委牽線搭橋,深圳湘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關愛留守兒童 助力教育扶貧」捐贈儀式,在新隆中學操場進行。愛心企業為該校捐贈5臺移動音箱、20個書包、10000元資助金,資助2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少年強則中國強,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
  • ...廣東省湖南邵東商會連續五年匿名資助邵東貧困學子助學金50餘萬元
    今年9月開學以來,廣東省湖南邵東商會的愛心會員陸續為邵東各鄉鎮30餘名貧困學子匿名捐贈助學金4萬餘元。在一方從商,暖一方人心。從2016年邵東市委開展「關愛家鄉、真情回報」助學活動以來,廣東省湖南邵東商會積極響應,連續5年組織愛心會員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累計捐資助學50餘萬元,資助困難家庭學生100餘名。
  • 常州武進:愛心接力棒 助貧困兒童完成求學路
    11月27日下午,由常州市武進區周維芬藝術工作室發起的《東方之愛》公益項目之「愛的延續」活動在洛陽鎮東方紅幼兒園舉行,項目組完成了對張小南、張小文、尚子奕的階段性資助,由洛陽初級中學接過愛心接力棒,幫助他們繼續求學之路。2009年,張小南的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帶著賠償款離家出走,年邁的爺爺奶奶帶著張小南、張小文姐弟,投奔在洛陽打工的姑姑張紅一家。
  • 中國計量大學4年精準資助115名貧困學子實現人生夢想
    曾經,兩歲起便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她,是天健計劃的首期學員,接受了學校「一對一」全程指導幫扶。如今,她是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並選擇成為天健計劃導師團的一員。  賈同學並不是個例。在中量大,有這麼一群學生,他們有著不同鄉音,來自不同的省市,但都來自貧困家庭,他們懷揣夢想邁進大學校園,渴望人生出彩的同時,也懂事敏感、自卑無助。
  • 愛心展翼 助力貧困學子圓夢
    受資助學生代表參觀我市規劃展覽館。(本組圖/本報記者 黃嶸攝)▲受資助的學生代表向海翼集團贈送自己的畫作。▲海翼集團公益助學活動。市慈善總會給海翼集團頒發證書。本報記者 劉豔通訊員 陳彧泓情系貧困學子,愛心助學圓夢。
  • 愛心人士伸援手,助貧困學子住進「夢想小屋」
    屋內家徒四壁,朵朵沒有自己的房間,睡覺的地方就是擺放在奶奶房間內的一張破沙發。冬天的晚上,她坐在堂屋內的小飯桌上做作業,冷得手腳通紅,直流鼻涕,讓人心疼。「現在好了,孩子再也不要挨苦受累了,我們都替她感到高興。」據介紹,今年7歲的朵朵出生於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她的父親和母親都是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尤其母親常常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
  • 冬日裡的愛心接力
    「我們科室和支部所有人都很關心這個小女孩的生活,也計劃持續資助她,希望她可以實現考大學的夢想,長大之後也保持這份愛心繼續幫助其他人……」上周,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廉姜芳、心內科黨支部書記徐衛峰和援黔專家王自成一行,來到偏遠的貴州黔西南州貞豐縣龍場鎮。
  • 為畢業前還清債 她打三份工 工作後又資助兩名貧困學子
    她一邊打工一邊省吃儉用,畢業前把欠下的錢和學費全部還清,並承諾參加工作後自己也要幫扶貧困學子,後來她成立了志願者團隊,個人長期資助兩名貧困學子…… 大學畢業前一年,掏不起學費,舍友借給她1500元,學校開綠燈讓她暫緩繳學費。
  • 這支愛心助學團隊4年吸引360多人參與
    在大連,活躍著這樣一支愛心團隊,4年時間,從3個人發展到360多人。這就是由愛心人士單靜女士發起的大連明德書院明德義工站「共同託起明天的太陽」愛心助學團隊,自2017年至今,志願者們陸陸續續資助了數十名學生,幫助他們重返校園。
  • 陽柳集團愛心資助潮籍學生
    陽柳集團捐贈資金30多萬元,資助今年在學業上取得驕人成績的潮籍應屆大學新生及家庭困難的中小學生。 此次開展的愛心助學行動,陽柳集團首次聯動京潮公益基金會進行愛心互動,實現了公益資源整合和配置。
  • 他默默資助女孩8年,不幸離世後,他的女兒和同屆師生接過愛心接力棒
    圖為兩位老人流淚敘說許總生前對他們的好,羅華拉著奶奶的手不住安慰 「許總是一個好人,我們同學這麼多年,都不知道他默默地支持妮妮上學許健生前曾任大豐義工聯理事,在生命盡頭留下的叮囑都是關心別人,至此,他一直默默關心資助蔣安林一家的事才被發現。
  • 「最河南」焦作「女稅官」陳寶霞:10年資助6名孤兒 被稱「陳媽媽」
    10年間,她無微不至地悉心照顧耄耋之年的公公、婆婆、母親,是老人眼中的好兒媳、好女兒;她通過公益募捐,為數個重大變故家庭救助資金數萬元;她還常年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殘疾孩子送去救助物資、幫扶20多次,捐款捐物價值2萬餘元,與山區的6名貧困孤兒結成幫扶對子,累計資助財物達4萬多元。截至2018年年底,她救助的6名孤兒中已經有兩名考上了大學,一名在她的幫助下已經就業,其他的3名孩子還在繼續就讀。
  • 金穗圓夢助學行動讓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
    截至2020年,雲南、青海、河北、貴州、江西、重慶、陝西、甘肅、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區的10264名建檔立卡家庭(含脫不脫政策)大學新生獲得資助,資助款超5千萬元。 以「教育扶貧」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 全國人大代表劉發英:助大山裡貧困孩子圓上學夢
    這是記者日前隨全國人大代表、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慰問、回訪受資助的貧困學生小龍時見到的情形。從2005年開始,劉發英以「英子姐姐」網名開展網絡助學,創辦中國首個網絡助學網站,並首創全透明的「一對一」網絡助學模式,至今已經持續運行15年,資助貧困學生3000餘人,小龍便是其中之一。
  • 十幾年行程近2萬公裡,他為200餘困境家庭送去溫暖
    十餘年來,他堅持利用節假日走訪慰問貧困家庭,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行程近2萬公裡,共為200餘戶處於困境中的家庭送去溫暖。現場:米麵油和捐款送給貧困學生家攀過一段只容一人通過的陡峭臺階,來到了六年級女孩小程的家。石頭房子石頭牆,院裡院外都掃得乾乾淨淨的。小程的父親程曉東是個憨厚的漢子,略帶拘謹地微笑著招呼大家進屋。
  • 精準扶貧愛心助學 這裡的貧困學子由「受助」到「自助」
    精準扶貧愛心助學 這裡的貧困學子由「受助」到「自助」 原標題:   以「幫助他人,提升自己」為宗旨,本著「專注於全程透明公開,專注於『點對點』長期助學,專注於嚴格推薦審核」的工作理念,積極為貧困學子與愛心人士搭建直接對接的平臺,為全市眾多優困生點亮「知識改變命運
  • 「兆蘭愛心小屋」6年呵護472名貧困兒童
    隆冬時節,愛心捐助人、蘇寧環球集團總裁吳兆蘭以及江蘇南京市、浦口區婦聯、橋林街道相關領導一行來到西山社區大病兒童小琪(化名)家中看望慰問,吳兆蘭向小琪送上了資助治療費用3萬元以及玩具、牛奶等慰問品,「治療得怎麼樣?身體恢復得還好嗎?家裡還有哪些困難?」
  • 武警江門支隊30年愛心接力幫扶貧困家庭--奏響擁政愛民主旋律
    上世紀90年代,一個偶然的機會,該中隊與殷日東一家結緣,之後一直致力於幫扶這個貧困家庭。這只是武警江門市支隊愛民為民的一個縮影,多年來,通過一次次愛心接力,該支隊奏響了人民軍隊擁政愛民的主旋律。小徐和小宋了解情況後,馬上用木棍和床單做成簡易擔架,將孕婦送到7公裡外的鎮衛生所,確保了母女平安。殷日東的大女兒殷夥娣順利出生,之後,她的弟弟殷毅文也來到了這個充滿愛心和正能量的世界。那時,殷日東40多歲,小徐和小宋也是最早幫助他們的武警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