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哀宗:悲慘悽涼的「亡國之君」,曾想勵精圖治,可惜國破家亡

2020-12-05 藍天說歷史

歷朝歷代亡國之君經常被歷史所詬病,畢竟王朝在他手上滅亡。近些年來隨著對歷史的不斷挖掘,有些亡國之君並非純粹昏庸無能。比如說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建造東京洛陽,修通大運河等歷史功績。跟明成祖朱棣等偉大帝王相比雖有一定差距,可比起大部分的亡國之君要好許多;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他的勤政程度僅次於明朝二祖,但執政能力遠遠不及他們。歷史對他有個評價:「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今天要講的人跟崇禎有點相似,他便是大名鼎鼎的金哀宗完顏守緒。

第一:出生在內憂外患時期,金宣宗選擇一個錯誤決定,一系列不良後果

1:金章宗時期國力由盛轉衰,不久蒙古族崛起不斷打敗金國

根據史書記載,金哀宗完顏守緒出生於1198年,這個時候正好是金章宗統治時期。表面上看沒什麼大動亂,國家持續穩定。實際這個時候草原上崛起了一個偉大的英雄,便是為人熟知的成吉思汗。在他的帶領下,逐步消滅各部落統一草原。沒過幾年金章宗去世,考慮到兒子年幼。接著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皇叔完顏永濟,這個人是個典型的酒囊飯袋。他執政幾年國家不但沒有好轉,問題反而越來越尖銳。

2:野狐嶺之戰金軍損失慘重,大部分主力被蒙軍殲滅,末期主昏臣庸

公元1206年鐵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帝國,緊接著便開始率領軍隊攻打金國。一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再一個為報當年祖先世仇。金軍跟蒙軍之間一度爆發了一場非常有名的戰爭,歷史上叫做「野狐嶺之戰」。金國集合了40萬精銳跟蒙古軍隊決戰,蒙古兵只有金國的一半。按理說這場戰金國有相當大的把握能打贏,可惜大將胡莎虎貪生怕死沒有按照規定的路線從後方對蒙古發起進攻。導致了前線的金軍被蒙古打的幾乎全軍覆沒,主帥等人紛紛戰死。敗報傳來,震驚了朝野。

3:金宣宗選擇南遷汴梁錯上加錯,金滅亡已成定局

衛王完顏永濟當上皇帝沒幾年,就被權臣胡莎虎給謀殺。自封丞相等官職,擁護完顏珣為傀儡,自己繼續把持朝政。這個完顏珣就是金國歷史上的金宣宗,執政期間蒙古軍隊不斷攻陷金國城池。眼看著金中都不保,再次做了一個錯誤決定。拋棄金中都的百姓,南遷汴梁暫避鋒芒。實際上這一招棋非常臭,一路潰逃只會認為你們金國人好欺負。這個完顏珣遷都後不久,權臣朮虎高琪謀殺胡莎虎,繼續挾持完顏珣當皇帝。整個朝中上下瀰漫著黑暗腐朽的氣味,金領土大面積縮水,僅剩河南等地。

第二:末代皇帝完顏守緒登基,在位期間名將出世,無力改變危局最終滅亡

1:完顏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抑鬱而死,留下太子完顏守緒

完顏珣在其執政的第十個年頭當中,病故於京城。就這樣完顏守緒登基為帝,是為金哀宗。通過這個諡號我們不難看出,完顏守緒的一生純粹就是悲劇。遷都汴梁之後還不思進取,這數年當中國家被父親糟蹋得不成樣子。反過來看蒙古漸漸壯大,南宋跟金是世仇。父親在位期間屢次發動對南宋的侵略戰爭,都是以慘敗而告終。本來是應跟南宋聯合對抗蒙古,現在把南宋給惹惱。導致其跟蒙古聯合一起滅金,這樣的危局下任何守城之君都很難有所作為。

2:創建忠孝軍,人數少戰鬥力強,完顏陳和尚兩厥名將

金朝末年,曾經有一支人少極少戰鬥力很強的部隊,歷史上叫做「忠孝軍」。最有名的統帥便是大名鼎鼎的完顏陳和尚,金哀宗正大五年,蒙古第一名將赤老溫帶著八千騎兵在大昌原一帶企圖對金軍不利。未曾想完顏陳和尚戰鬥前夕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這些士兵都打了雞血。強悍的戰鬥力讓敵人聞風喪膽,四百騎兵大破八千敵軍,從此完顏陳和尚名震天下;後來速不臺又帶著蒙軍企圖消滅完顏陳和尚,被他打了個回馬槍。兩厥名將威震天下,打敗了蒙古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3:無力回天,三峰山之戰最後主力被拖雷耗死,兩年後自殺而亡

完顏陳和尚打的兩次戰役都是局部勝利,對蒙古軍隊並未產生影響。1232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三峰山之戰。蒙古大汗窩闊臺等人帶著精兵數萬滅金,只因成吉思汗臨終前說出繞道宋境滅金的戰略計劃。窩闊臺作為他的兒子,很好貫徹了他的初衷。蒙古最擅長的便是打遊擊戰,把金國軍隊打的疲憊不堪。

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是完顏陳和尚戰死,金國精銳損失殆盡。兩年後在南宋跟蒙古的夾擊之下,金國滅亡。金國實際上的最後一位皇帝完顏守緒上吊自殺。臨終前把皇位交給了完顏承麟,這就是金末帝。一個時辰之後首都汴梁被攻破,完顏承麟在亂軍中被殺死。

結束語:金國的滅亡固然跟金哀宗有一定的關聯,從金熙宗開始每代君主都要負一定的歷史責任。特別是海陵王完顏亮,把大量的宗室趕盡殺絕。導致王朝後期無人可用,導致金國僅僅存在120年之後便壽終正寢。即使是金世宗完顏雍這樣的君主,對外政策過於寬容,沒有平衡草原各個部落之間的勢力。

相關焦點

  • 天上人間,亡國之君的悽涼詩詞,宋代並沒有那麼繁華幸福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更替,而亡國之君的結局一般來說都比較悽慘,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誅殺商紂王,李煜則被趙匡義毒死,明崇禎自縊於煤山歪脖子樹,但要論窩囊且沒有任何尊嚴,估計得算北宋的趙佶父子。亡國之君被俘之後,如果不被處死,一般為了拉攏前朝遺老遺少,多少會有所封賞,如樂不思蜀的劉禪,就混到了自然死,李煜雖然後來被毒殺,但北宋還是封他為「違命侯」、「隴西公」,不致悽涼悲慘,但趙佶父子堪稱豬狗,當然和他一起被俘的女性則是豬狗不如。
  • 最可惜的亡國之君:奮鬥十年難挽敗局,學者:孔明復生也江山難保
    縱觀古代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智商不在線,活該滅亡的:「何不食肉糜」晉惠帝、「王氣在此」陳後主沒事喜歡瞎折騰的:新朝王莽、隋煬帝>牌不算太差,但打得稀爛的:崇禎、宋徽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種也是最多的,漢獻帝、魏元帝、東魏孝靜帝…除去這些之外,還有一種情況,能力中庸,不至於太差,放在盛世基業倒也能夠守住,比如說蜀後主劉禪,金哀宗完顏守緒。
  • 歷史上不失風骨的亡國之君,國破家亡之際,帶著妻子孩子一起自縊
    這個皇帝也就是崇禎帝,實際上,在數代亡國之君當中,很多人並沒有過多的辱罵他,反而是非常的同情他。他雖然是亡國之君,但實際上,他是有著一番心思的,想要治理好這個國家,但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根本不能支持他進行種種改動,有著治國之才,卻不能夠發揮,最終國破家亡。可以說,他是生不逢時,這才會成了亡國之君。
  • 最讓人悲情的皇帝:不明不白成為亡國之君,其後潛心修佛30年,卻又無...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裡,充當俘虜的皇帝卻是不少,有晉朝的懷帝、愍帝,宋朝的徽宗、欽宗,恭帝,以及明朝的英宗都被俘虜過,而且還是被異族俘虜。被俘虜的皇帝大部分下場悲慘,如晉懷帝司馬熾、愍帝司馬鄴叔侄倆都是在被匈奴人當眾羞辱後毒死,南唐後主李煜被一種名為牽機藥的毒藥毒死,宋朝的徽宗、欽宗,恭帝三人也都死於異域,只有明英宗被釋放生還。
  • 錯位人生: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竟是個藝術家
    宋徽宗像元符三年(1100),沒有子嗣的宋哲宗去世,由皇太后向氏主持,立哲宗之弟、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趙佶繼位。議立之初,大臣章惇建言:「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但向太后說:「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續資治通鑑·宋紀》)是為徽宗。
  • 亡國之君悲催一生——宋恭帝趙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年),度宗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即全皇后所生的趙。此時的南宋,風雨飄搖,忽必烈已經在大都稱帝,改國號為元,襄樊陷入了元軍的重圍之中,可南宋朝廷依舊貪圖享樂,度宗皇帝整日沉迷酒色,大權旁落奸相賈似道之手,將度宗玩弄於股掌之間,搞得朝野上下一片昏暗。
  • 問文藝範兒的亡國之君
    可憐又可惜!違命的藝術家做了天子,「違命」的後主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小周后,只剩下「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的號哭和啜泣。因為花石綱,現實裡有方臘打著誅殺朱勔的旗號造反,因為花石綱,《水滸傳》裡有青面獸楊志從將門之後淪為了梁山反賊……只是被來犯的金兵咄咄逼人地一陣恐嚇,趙佶就被嚇破了膽,慌忙撂下挑子,禪位給趙桓,把萬裡江山推向一邊,把亡國的大鍋扔給了兒子。
  • 這位亡國之君,被稱為「千古畫帝」!筆下畫作成國寶級文物
    在我國古代諸位帝王之中,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有造福百姓的守成之君,有寵信奸臣的昏庸之主,也有不愛江山愛藝術的書畫天子。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就是一位妥妥的書畫天子,後世人甚至稱他為「千古畫帝」!有人用了這麼一句話來評價他,這句叫:「書畫天成,唯不能君!」是的,宋徽宗在書畫方面的造詣和成就,縱觀整個古代史,都是能往前排的,只不過作為一國之君,書畫好是次要的,首先要懂得治國。
  • 獨不可為君的人,卻偏偏做了君主:即將滅國怎麼辦?傳位給兒子!
    他親手將大宋王朝斷送給金人,成為階下之囚並客死他鄉;他在詩書畫領域裡,知識淵博、造詣頗深,設立翰林畫院培養了諸多文人雅士。他對於騎馬射箭、茶藝蹴鞠、建築、醫學等等也是頗有研究,還曾編寫中國茶書經典之一的《大觀茶論》,設立醫學院。
  • 李煜《虞美人》:一個亡國之君的哀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沉迷於聲色犬馬,後來被宋朝滅掉的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亡國後寫的一首詞《虞美人》。 大自然怎麼這樣無情呢!那美麗的春花、皎潔的秋月,難道就沒有了結的時候嗎?
  • 南唐滅國,辱了一位小周后,「靖康之難」卻讓兩位皇帝受盡屈辱
    提到南唐後主可能有人會不知曉,然而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一直流傳下來,這句詞出自南唐後主李煜之手,然而一個君主讓人銘記的不是他的豐功偉績,而是亡國之後的哀婉嘆詞,總歸是一種戲劇性的人生,但這場戲劇裡,更多的卻是悲劇。
  • 救國的呼號,亡國的哀吟——南宋詩詞教學探究
    異:一首為「亡國的哀吟」,其餘為「救國的呼號」。四、總結「靖康之變」之後,當時的詞人也隨著南宋朝廷南渡,眾多詞人都在流亡之中,顛沛流離。愛國之士奮起救亡,衛國武將拼搏沙場,淪陷百姓揭竿起義。「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當時的主旋律。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2儘管表面上善待各位亡國之君,但像自己的大哥趙匡胤一樣,趙光義對於五代十國的各位亡國之君的定點清除計劃,一直在穩步推進。如果說趙匡胤還有兄弟之情的話,在「斧聲燭影」的弒兄猜疑中上位的趙光義,對於親人也是狠辣無情。
  • 純愛文推薦:五本亡國之君VS開國皇帝系列,謀他江山,卻反被徵服
    親們,今天來推一系列「亡國之君VS開國皇帝」的純愛文吧!挺萌這個梗的,可惜一直沒有挖到更多的文,今天整理五本自己收藏在書架裡,獻給諸位親。1、亡國之君 誰諾 簡評:驚才絕豔、氣運逆天開國皇帝和慵懶淡定、隨波逐流亡國之君患難中並肩作戰的故事。開國皇帝柳從之,出將入相,文才斐然,武功超群,敢為天下舉兵造反。
  • 盤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4位亡國之君,其中有一人過得比劉禪還瀟灑
    一個王朝興起,必然就會有一個王朝覆滅,而覆滅王朝的最後一任君王,就被稱為是亡國之君;不過很多亡國之君要麼選擇與王朝同在,有的則是被殺;而這裡盤點的,則是亡國後投降的四位君王,看看都有誰吧。宋欽宗-趙桓宋欽宗趙桓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原本北宋的末代皇帝應該是宋徽宗才對,但宋徽宗卻在最後關頭把皇帝之位讓給了趙桓,所以這倒黴孩子沒享受幾天皇帝的感覺,就被金兵抓去做了俘虜。不過也是他們父子咎由自取,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以至於金兵圍攻汴京時無力抵抗,這才有了靖康之變。
  • 印度悲慘末代皇妃,出身婆羅門下嫁王子,守寡30年靠撿垃圾為生!
    印度悲慘末代皇妃,出身婆羅門下嫁王子,守寡30年靠撿垃圾為生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和我國一樣擁有著燦爛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和我國一樣同屬於四大文明古國。
  • 歷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之君,子孫卻在日本稱王,陵墓至今無人敢盜
    亡國之君,末代皇帝,向來都是世人爭相討論的對象,從被人毒死的昭宣帝李柷,到上吊自殺的崇禎帝朱由檢,再到被逼退位的愛新覺羅·溥儀,他們每一個,都有一段極其辛酸的過往,用跌宕起伏4個字來形容他們的人生,都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