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導》的高級記者高江虹是我見過最能「挑事」的圓桌主持人,當然也是最聰明的圓桌主持人。在9月初舉行的「2019亞洲旅遊產業年會——21世紀住宿業高峰論壇」現場,在她主持的圓桌論壇上,她成功「激怒」了兩個單體酒店連鎖巨鱷競爭對手——OYO和華住旗下的H酒店……
圓桌論壇的最後,「壞壞的」高江虹讓一直掐的李維(OYO酒店合伙人兼財務長)和鄧熔(H連鎖酒店聯合創始人兼CPO)相互問一個問題:
——這場機鋒相對的暗戰,其實就是傳統玩法和網際網路玩法的水火不容。一個需要店長,但是人員成本高;一個不需要店長,但是運營遭到各種詬病。誰才是科學的商業模式?
對於很多酒店人來說,一直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OYO突然會爆紅,OYO靠什麼能把中國單體酒店江湖攪動的地動山搖?兩年前OYO是印度公司,一年前是亞洲公司,今天OYO已經布局了三十幾個國家,30%的收入來自歐美,40%的收入來自中國。
李維說,一年前他加入OYO,覺得這個模式在中國行不通,中國經濟型酒店已經走了十幾年,為什麼一個印度模式可以來到這裡?最終發現,存在的問題一樣,存在的問題還是有大量的存量,很難用原來的技術和運營管理方式管這麼多的規模化酒店。比如說錦江、如家可以用以店長形式,一個店長管一家、三家酒店,那如何管五萬家酒店,不可能一下子培養出這麼多酒店的人才,如何用更好的技術、更多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機會來了。
眾所周知,傳統酒店連鎖加盟,靠的是收取管理費,或者是加盟費。OYO認為,單純收管理費的方式,很難收。或者說要收很多,很難收。要從業主這收20%,業主憑什麼給你。你收5%,能賺錢嗎?——這是傳統酒店的困局。
OYO用網際網路思維解決問題,讓自己跟酒店綁定起來,不收取加盟費,只跟你分成,有錢大家一起賺。他們堅信自己有能力把一個酒店從30%的入住率漲到80%,有能力讓每家酒店的RevPAR都漲20%,共同富裕,業主很高興。
另外,規模化和個性化本身就是一對悖論。品牌連鎖必須走規模,但是有很大規模的時候,成本就不一樣。所以OYO不養店長,他們用技術解決規模化的命題。
對於OYO的這種模式,傳統酒店並不認同,他們堅持要有店長,鄧熔坦言:「去年的時候就在觀察OYO模式,為什麼我們堅定的選擇了進店長模式呢?李維剛剛說要為這麼多酒店招到店長是很難的,這是基因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不難。我們每個酒店都有店長,而且店長得到了業主的認可。反推過來,OYO在推2.0模式,走了另外一條路,意味著意識到以前的模式是有問題的。」
——說到底,店長之爭其實就是成本之爭,服務之爭,運營之爭。
為什麼單體酒店突然成為香餑餑?不得不承認,OYO這樣的門外野蠻人,讓傳統酒店集團有點寢食難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中國經濟型酒店始於1997年的錦江之星,現在已經有22年歷史。其中,有3個關鍵點值得思考。第一個關鍵點是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已接近1萬美元,比1997年時翻了十多倍;第二個關鍵點,2018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超5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14972萬人次,入境旅遊人數14120萬人次,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第三點則是高度的細分化。
單體酒店的市場,中國現在連鎖比例佔到整個酒店市場的15%左右的比例,也就是說85%的單體酒店都是「散兵遊勇」,沒有過硬的品牌影響力。而這些單體酒店從經濟型的家庭旅館涵蓋至五星級酒店,跨度之大,毫無疑問,這群酒店是中國酒店業的主力軍。這些主力軍不可能永遠都是遊擊隊,他們需要品牌賦能。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2年開始其實就有一波單體酒店連鎖潮,不過當時主要集中在地級城市,但現在是全國開花。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文化旅遊會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認為,中國已進入中等偏上收入社會,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雙重支柱產業,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原來的地級城市變成了紅海,現在進入了下沉的藍海城市。」
這麼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即使像OYO發展這麼迅猛,也就是1.3萬家,而中國現在單體酒店的總量卻有90萬家,OYO也只是攫取了一小塊蛋糕。那麼,同樣的一個業主,擁有一個單體酒店,選擇OYO,還是選擇H酒店,或者選擇鉑濤,怎麼說服我業主來加盟你們?各自有什麼不同的競爭點或者亮點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有人擔心,單體酒店投資目前這麼火熱,有點像是網際網路的燒錢,燒錢模式是否真的能夠推動酒店行業的變革?
其實,燒錢的說法,輿論上主要是OYO引起。對此,李維否認是燒錢,「對於OYO來說,是投入我們的能力,我們沒有燒在業主上,我們沒有燒在客戶上。我們會動態定價,讓酒店價格更加合理,酒店的RevPAR會上升。所謂的燒錢,確實前期我們有大量的投入,我們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我們能力建設上。我一直說,在建一條沒有人建過的生產線。當你這條生產線建好之後,未來源源不斷地,是很清晰的模式。」
不過,不少酒店集團負責人也承認,今年對單體酒店來說,確實是一個風口,資本追逐也很正常,只不過,資本和創業者一樣,最終都是要看收益的,燒錢狂歡在酒店領域不太可能,現在已經不講投機,講的都是投資。在未來有數的時間之內投資回報是會回來的,沒有人會傻到燒錢。
單體酒店連鎖化,除了酒店集團之間的競爭,一個不可忽略的第三方勢力也不得不提,那就是讓酒店集團又愛又恨的OTA。究竟要不要跟OTA合作?怎麼跟OTA合作達成共贏?這是一個難題。
傳統酒店目前跟OTA的關係,看起來似乎還不錯。鄧熔認為,OTA的本質訴求是什麼,傳統酒店很清楚,本質點上其實是不矛盾的。OTA希望網上所有的庫存能夠在落地的時候服務非常好,消費者到那裡不要來投訴。傳統酒店做OTA,其實也在和攜程、美團等積極溝通,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方式解決這個問題。「OTA有OTA的強項,傳統酒店有傳統酒店的強項,我們也有我們的運營能力以及平臺能力,至於哪幾個跑到最後的終點,需要時間的驗證。」
OYO的李維則似乎看的更透徹點,「去年媒體一波一波說美團下線我們,攜程對我們有一點不滿,但是今年5月份我們又很好了。全球範圍內,OYO這個模式五年前起來的時候,跟任何一家都有這個過程,一開始OTA沒有把你當一回事,到一定時候比較友好,到非常友好,到一定時候肯定是對你非常不友好,然後到友好、非常友好。」
當你很弱的時候,沒把你當回事可以理解,當它和你做同一個產業的時候,同行是冤家,可能從非常友好過渡到非常不友好。攜程、美團、同城藝龍都在做自己的酒店,OTA會不會和連鎖酒店集團終有一戰?
合作和競爭其實最終無法避免,不少酒店有自己的會員體系和OTA,比如H酒店未來跟華住會員體系肯定會逐步打通。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萬豪,萬豪的最大特點,利用OTA,但同時告訴大家,我的預訂系統價格是最低的。合作性競爭,取得話語權。
所以,OTA是資源整合平臺,要解決的是幫酒店把空房賣出去。長期以來存在酒店和OTA相互之間的博弈,這只是生意場上的博弈,而這個市場是長期存在的。
其實,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以OYO和華住旗下的H酒店為代表的單體酒店連鎖潮暗戰,其實就是技術和服務的競爭。技術是術,服務是道,傳統酒店的優勢在於道,OYO這樣的「野蠻人」的優勢是術。但是我們別忘了傳統酒店也可以彌補技術的短板,同樣,OYO這樣的也會逐步彌補服務或運營的短板。
不過,樂觀的是,存量酒店的角鬥場上,機會還是多多。
中國酒店的高峰期大概二十年時間,15—20年的酒店一定是進入改造期,現在正是改造的最好機會,也是存量物業煥發新生機的最好機會。酒店運營到現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同質化,設備設施老舊等問題,加上新的酒店出來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已經跟不上現在年輕人體驗的需要。這是一個巨大的存量時代,要進入到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資產本身的光芒。
可以預見,未來是酒店巨頭之間的戰爭,標準化的連鎖酒店品牌依舊是這些存量酒店市場的重要選項,OYO由於先天的網際網路基因,也會充滿各種機會。
對於龐大的存量酒店市場未來的出路,三分之一走向滅亡,三分之一走向加盟連鎖化之路,還有三分之一將依靠自身依舊生存,這是市場變革裡的『三三三法則』。那麼酒店集團的未來市場依舊非常龐大,三分之一的存量市場酒店需要改造,這杯羹誰能分得最大,要看早期的布局能力,先進的創新理念,雄厚的品牌基礎,強大的中央渠道平臺,因地制宜超前理念的研發能力,堅實的人資儲備。
——所以,這個新的江湖,不僅僅是一個「店長」之爭那麼簡單,OYO們和華住們的戰爭,可能剛剛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