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的不解之謎:為啥看了一堆書,語文仍然考成渣?

2020-12-21 騰訊網

在雞娃的路上,媽媽們經常會遇上一些不解之謎。

其中一個大謎團、也是媽媽經常來問我的問題是:

我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娃從小也看了很多書——總有一面牆吧,但學校每次考語文,為啥閱讀理解還是錯一堆,語文瞬間變學渣?

閱讀量的確是閱讀能力的基礎,也可以說是必要條件,但絕非充分條件。也就是說,沒有閱讀量是不行的,但只有閱讀量也是不行的。

孩子看了一面牆的書,只能說明閱讀量有了,考語文特別是閱讀理解考不好,則說明只注重了量沒注重到質,閱讀能力並沒隨著閱讀量提升。

人們經常拿讀書和行路來比較——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不帶思考的行萬裡路,只是做個郵差,而缺少策略的讀萬卷書,可能也只能成為一個書童。

說到語文考試,昨天杭州中考放榜,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因為兩分之差,和他的夢想學校學軍中學擦肩而過。

這是杭州前四所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

這是朋友孩子的成績單:

今年因疫情體育免考,杭州的中考裡,語文滿分120,數學120,科學160,英語120,道德法治歷史社會50

杭州中考滿分是570分,孩子考了536分,一共才丟了34分,5門學科平均下來一門丟了不到7分,已經很優秀了,還是可以上杭州前三的杭高。

在北京也差不多,如果孩子想考入海澱六小強高中,體育滿分的前提下,其他6門課最多只能丟40分(按前兩年六小強中最低的錄取分數線來算),也就是說,每門平均失分也要低於7分。

哪門學科丟分最多呢?通常就是語文了。

語文有作文,扣個5分都算得上是優秀作文了,所以語文失分很難控制在7分內,只要追求其他科目考出高分甚至是滿分。

我朋友復盤下來,覺得按照孩子的水平,其他分數再提高比較困難了。唯一有可能提高的就是語文,丟了15分,按考後對的答案,有好幾分都是在閱讀部分丟的。

語文考試裡,閱讀理解部分一般是佔比最大的。

以杭州中考為例,賦分如下:

積累運用(基礎)20分

閱讀理解55分(包括古文20分)

作文45分

再說說小學,花生在海澱小學的語文考試裡,閱讀理解的分數比例也是最高的,這是他五年級的期末試卷,100分裡閱讀理解佔了32分。

我說過,作文其實是可以提前準備的,要和別人拉開距離有一定難度,所以就得在閱讀理解這個大項目上下功夫。

失閱讀理解者,失語文。

關於「為啥看了一堆書,語文仍然考成渣?」的謎題,謎底是:孩子閱讀量上去了,閱讀能力卻沒有效提升。

要在閱讀能力上使勁,我們得首先知道閱讀能力包括什麼。

花生和玉米從小上的最多的課外班就是學而思,學而思定義的六大閱讀能力我也是很認可的:

只是,僅僅告訴家長要培養這幾項閱讀能力,家長還是不清楚培養得對不對路,孩子能力究竟如何。所以,除了推薦書單,還必須有一套科學的閱讀能力測評體系。

比如像下面這樣的測評題目,你可以看到右邊括號裡的黃色字跡,就是針對其中某項閱讀能力的檢驗。

以上圖片來自學而思大語文分級閱讀 《閱讀力培養和測評》手冊

孩子看了很多書,也要檢查下他看書的效果和閱讀的能力,這樣家長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查漏補缺,而不是稀裡糊塗地等到考試失分才知道娃閱讀不行。

孩子的閱讀能力沒有隨著閱讀量發展起來,具體的原因我總結出4點,這樣家長也就能知道從哪裡下手去改善了。

1.閱讀的內容過於單一。

古文也是閱讀理解的重要部分,還有非虛構閱讀,很多孩子小時候看虛構閱讀,比如繪本故事、童話類的還挺有興趣,但是一到古文和非虛構閱讀就有點薄弱。

改善方法:引入更多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

2.只重視泛讀,不重視精讀。

孩子閱讀量大,但都是泛讀,看過算數,沒有針對性的精讀訓練,造成閱讀能力總在原地徘徊。

而精讀要對文本進行分析,比如主要內容概括、故事結構分析、情節內在邏輯、人物性格、情感和內心分析、藝術風格賞析、言外之意判斷等等……

在泛讀的基礎上,選一些經典進行精讀,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3.所選書目不適合孩子年齡層和心理發展階段。

這個不怪家長,要怪就怪「社會」吧——

不像英語,有很多類似於《牛津樹》、《紅火箭》或《大貓》分級閱讀材料,到了中文環境裡,感覺分級閱讀體系和資料就很欠缺。

針對這個不足,也有些機構正在開發中文的分級閱讀體系,其中學而思是我感覺做得很好的。

4.只埋頭閱讀不檢驗效果,缺乏反饋機制。

對於娃的閱讀能力,如果沒有測評的話,家長只能看考試,考得好就覺得不錯,考得不好就覺得很渣,這就有點盲目和被動。

如果像這樣,給每本精讀書配上一本練習冊就好多了。其實只是薄薄的一本,但題目都是刻意在訓練並檢測六大閱讀能力,這就做到了科學、全面和客觀。

現在家長面臨的選擇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畢竟孩子的日程表已經很滿了,經不起屢屢人肉試錯,更要精心選擇資源,把時間、精力和金錢都花在刀刃上。

這也是我一直在說的,我們不僅僅要努力,也要學會拋棄無效的努力,既要全情投入,更要追求有效產出,這樣才能切切實實地提高孩子的底層能力。

相關焦點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正是通過杭州媽媽,我知道了「雞娃」。雞娃,不是得雞胸的娃,意思是給自己的孩子打雞血,讓他能夠精神亢奮地不斷進取。在查看雞娃的相關資料時,一場焦灼的教育競賽和圍繞著它的龐大焦慮中產在我眼前浮現。其中最突出的身影是海澱媽媽,也許沒有人比她們更懂雞娃。
  • 「陪讀日記59」初中家長發現語文差的真相,後悔浪費了12年好時光
    最近看到有個大v說語文最難,數學其次,英語最簡單。所以呼籲大家雞娃從3歲開始英語啟蒙,8歲搞定高考英語。咱是個學渣出身,什麼都學得稀巴爛的。沒啥發言權。但是看完那篇文章我就在想,為啥簡單的還要從小學,最難的反而很少人提及呢?
  • 「體制教育的反思者」郭初陽:如何看待「雞娃」現象
    在教育相關的公共討論中,「雞娃」和「內卷」成了近年來觸動人們神經的兩個關鍵詞。在《向上流動》一書中,耶魯大學法學院學者蔡美兒和傑德·魯本菲爾德提出,包括華裔在內的部分移民群體在美國社會取得了超過其人口佔比的成功,取決於該群體文化中同時存在的三股力量:優越感、不安全感和克制力。
  • 三星堆為啥不挖了,這個遺址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原創 看鑑君 看鑑以下這組詞,能講出其中聯繫的,據說就可以具備985級別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的水平:李白、三星堆、南方絲綢之路、釋伽牟尼。請接著往下看,保證看有所得。三星堆文明到底來自哪?三星堆文明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古文明。這個文明大概處於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相當於商周時期。核心位置在四川盆地的廣漢一帶,因為發掘於廣漢市三星堆鎮,故有此名。自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發掘以來,她就不斷刷新考古界的看法。
  • 不解之謎——麥田圈(下)
    本期的無限思考繼續給大家講解不解之謎----麥田圈。上一期的無限思考,最後講到人造麥田圈與莫名形成麥田圈的區別,我們知曉了人造的假的麥田圈在製作之後,會將植物的莖折斷而造成植物的死亡,但莫名形成的麥田圈,植物還可以繼續生長。
  • 雞娃向左,佛系向右
    你還說以爸爸的智商看,女兒絕對不可能考不上大學。現在又急了,怎麼辦?2我的這個朋友張XX是我在足球場上認識的。在我眼裡,他是一個很愛女兒,也很佛系的爸爸。每次我們組隊踢球,他基本都會把女兒也帶上。他女兒也自在,跟在大孩子後面跑一跑,撿撿球,樂得很。看他的朋友圈裡,也經常是帶女兒這裡釣魚、自駕遊,那裡看球、野營,經常記一些孩子的童言童語。有一次踢完球,大家聚餐,他就說:我最不贊同的就是那種瘋狂雞娃,上各種培訓班、興趣班的事,把孩子累壞了,心理都要出毛病。
  • 中華歷史中的「不解之謎」
    造人之說,出現在後(從目前發現的記載來看)也都是以神話成分出現如《風俗通義》4.中華文明有幾個時代《黃帝內經》雖成書於戰國或西漢時期。但很早就有編撰。其內容之權威性,無人敢於挑戰。所以,黃帝時期為準,已有上古,中古。
  • 《天官賜福》中的不解之謎,其中兩個與花城有關,三郎厲害了
    《天官賜福》的漫畫正在連載中,動畫卻只放出了一支PV,等不及的粉絲只能去看原著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天官賜福》中的唯美留白。血雨探花還有一個稱號,叫做「血雨花唄」,這是書粉們給花城取的外號,雖然「非官方」,但也是如雷貫耳。花城之所以有這個外號,是因為黑水玄鬼賀玄。黑水向花城借了很多錢,估計多到他自己都數不清了,可謂是滔天巨債。黑水為什麼會向花城借那麼多的錢呢?
  • 放養長大的80後老母親,為何沉迷雞娃不可自拔?
    看什麼繪本讀什麼書,幾歲做什麼啟蒙,學什麼特長,上什麼補習班,家長都已經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米粒的海澱同學,人均擁有5個以上的課外班,除了鋼琴、擊劍、小提琴,日常就是優X、學X思、博X的各種創新班、超素班。 他們從幼兒園小班開始準備幼升小,三年級準備小升初,五年級就已經進入中考節奏了。
  • 乾貨‖如何讓娃輕鬆考出ket:英語渣媽的原版書雞娃之路
    前期英文啟蒙之路作為四級考了兩遍,到大四才通過的英語渣媽,不想讓娃再吃我吃過的苦,再流我流過的淚,自然也不能讓她再走我走過的老路。於是從娃中班開始我就帶著娃踏上了英語啟蒙之路。如何啟蒙呢?找機構還是自己來?各方打聽之後發現癟癟的荷包和高昂的機構外教費用讓我望而卻步!
  • 《宇宙生命之謎》——六年級上暑期預習語文第十課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六年級上語文的第十課《宇宙生命之謎》,希望孩子們暑期能進行很好地預習,為下學期開學做準備。發現宇宙《宇宙生命之謎》這篇課文從古代神話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接著從理論上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顆有生命的星球
  • 小學語文考多少分為優秀,與教材版本無關
    有家長問:「現在教材變了,語文考多少算是優秀呢?」這明顯是不懂教育,這樣的家長可能還有很多,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為此寫一彷篇文章介紹一下。首先要指出,小學語文考多少分算優,這與教材版本沒有任何關係。從外觀上看,部編教材在左上角上有一個明顯的標誌,上面有「教育部審定」五個字。說過了教材版本的問題,我們再重點來說一說「小學語文考多少分才算優」。
  • 什麼是「雞娃」的自我修養?來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吧!
    什麼是「雞娃」?如果你對「雞娃」這個詞彙還有些陌生,不妨從「鼓勵」和「引導」這兩個關鍵詞入手,好來一窺究竟。鼓勵:一部分聰明的家長早就發現,適當的鼓勵和誇讚能有效點燃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以便於以後整理成「簡歷」,好在日後的競爭中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ps.雞娃是指家長通過「打雞血」督促孩子學習。】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只有進入職場才有「簡歷」的用武之地。
  • 看了唐楚玥在《帥作文》上發表的作文,難怪高考語文能考146分
    志願者投身最偏遠的山區,將青春注入泥濘的山路、簡陋的教室,傳遞著知識的光輝;科研團隊紮根於實驗室,將青春注入無數次嘗試,失敗又爬起,築就著科技的成果;大國工匠遠離人世喧囂,將青春注入每一刀、每一筆中,詮釋著堅守的價值……他們的青春不拘於小我之利,而是將自己與他人、國家緊密相連。
  • 月球諸多不解之謎,6000年前蘇美爾文明早已揭秘
    提起月球,確實有很多不解之謎。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和研究發現,月球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巧合。比如,其公轉周期和自轉周期總是保持一致,以至於它總是一面朝著地球。比如,月球是在表面巖層下面包裹著堅硬的金屬層的一個中空(或含少量水)的星球。
  • 文豪野犬:關於太宰幾個不解之謎,果然太宰是我們看不透的男人
    這個謎一樣的男人真是太受我們的喜歡啦,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太宰身上的不解之謎有什麼~一、作為全劇最愛自殺的男人,這個男人到底是想死還是不想死?一個成天把自殺放在嘴邊的男人、一個把完全自殺手冊放在兜裡的男人、一個見到美麗的小姐就會邀請一起殉情的男人...這個男人到底是想死還是不想死呢?
  • 為什麼我跟「全民雞娃」過不去?
    無數家長盲從著雞娃的目的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嘛,最好能成為學霸什麼的。可是關鍵很多家長對學習卻有著很大的誤解,自己也沒有當過學霸的經驗,但是仍然鍥而不捨的用錯誤的方法把孩子帶離的離學霸越來越遠。這就跟一個炒股虧成狗的人,天天指導自己娃炒股一樣,教的所有東西,沒一個招數是對的。
  • 兒子中班升大班的暑假 這位媽媽的「雞娃」總結值得分享
    無意中邁入了雞娃圈,於是迎來了雞娃以來的第一個暑假,都說寒暑假是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有句話叫做,「就怕學霸放暑假」,作為一個現實生活中被人鄙視但是在雞娃圈無數人豔羨的家庭主婦,我下定決心讓兒子一定要在雞娃路上飛奔!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分享一下,學習有效如何執行的。全過程就是:制定計劃,執行打卡,總結。
  • 教了一輩子語文的特級教師說:語文其實很簡單
    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語文的高考成績總不盡如人意。李希貴先生出任校長後,實施了一個名叫「語文實驗室計劃」。 「計劃」規定:每星期的六節語文課,兩節由老師講,四節放手讓學生讀書(包括讀課外書)。老師只講教材的精彩之處,表達的方法和語文知識。
  • 廣西女學霸林麗淵:高考語文忘寫名,考英語睡著了,後考了多少分
    不管是什麼樣的考試,難免存在有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有些人陰差陽錯成了狀元,也有人因為做事馬虎等原因而與狀元失之交臂,而在現代高考史上,廣西女孩林麗淵在高考語文這一門忘記寫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