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一輩子語文的特級教師說:語文其實很簡單

2020-12-14 騰訊網

課代表說

一直站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於正永老師,近日在一次大型閱讀推廣活動的演講中說:「語文其實很簡單,這個看法我是早就有了的,而且好多人都這樣認為。以前只是覺得大家都明白,無須多說,所以沒寫。近來聽了不少課,又讀了報刊上發表的一些文章,才覺得有必要把這個問題說一說!」

於永正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

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

故事1

精講,多讀,居然就成了!

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語文的高考成績總不盡如人意。李希貴先生出任校長後,實施了一個名叫「語文實驗室計劃」。

「計劃」規定:每星期的六節語文課,兩節由老師講,四節放手讓學生讀書(包括讀課外書)。老師只講教材的精彩之處,表達的方法和語文知識。

一位教高一的語文老師大不以為然,悄悄推開教室門,對讀書的學生說:「別聽李校長那一套,不講怎麼行呢?」於是又講起來。

此事被李校長知道了,於是他請高一的老師出一張語文試卷,讓他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和讀初中一年級的侄女也參加這次高中一年級的統考,這兩個孩子並沒有學過高中的語文課本,但是平時一直堅持閱讀。

結果,李的兒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於平均分(那次考試的平均分是80點幾)。李校長笑問:「我們講了那麼多,有用嗎?」老師們默然。

這項計劃實施以後,高密一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大幅度提升,徹底改變了高考時語文成績低迷的局面。精講,多讀,居然就成了!語文學習是不是很簡單?

故事2

3000名小學生語文統考,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學生

秘訣是什麼?兩個字:讀、寫。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例子沒有典型意義,高中生具有自學能力,當然可以這樣做了。好,我們再舉一個一所普通小學的一個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的中學老師們經常抱怨說,中學教育質量之所以不高,是因為小學老師沒有教好。

小學老師當然不認帳——你們怎麼把責任推到我們小學老師身上來了?為什麼不從自身找原因呢?

前些年,豐滿區教育局決定全區小學畢業班來一次統考,看看小學的教學質量究竟怎麼樣。

這一考不要緊,考出了個令人注目又令人吃驚的問題——全區3000多名畢業生,語文前17名的學生都是區第二實驗小學楊巧雲老師班上的,而且,班裡的其它學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該班數學成績也不錯。

楊巧雲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她平時幾乎沒上過什麼公開課!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人,怎麼能教出語文成績這麼優秀的學生?匪夷所思!

這件事驚動了省教研室的鄧治安主任。這位全國有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帶人到吉林市豐滿區第二實驗小學去調研,看看楊巧雲是怎麼教語文的。

楊巧雲老師說:六年來,她只抓了兩件事,一是讀書,大量地讀課外書;二是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要堅持寫。別的家庭作業基本上沒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學寫的日記給鄧治安主任看。學生寫的日記,從篇幅上看,有長有短,長到幾百個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兩句話。從內容上看,包羅萬象,有記事的,有狀物的,有議論的,也有寫讀書心得的。

有一位學生寫的一篇《論關羽》,讓鄧老師大為驚嘆!學生寫道:關羽忠義固然可嘉,但他胸無全局,以至於把劉備的事業葬送了。

日記中,學生把關羽哪裡忠義,哪裡胸無全局,寫得詳詳儘儘。一篇日記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

在這個班裡,日記只是一種形式。許多日記有題目,實際上是「作文」。我對鄧老師說:「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楊老師的課可能上得沒有什麼『彩』,但她按照學語文的規律去教了。六年來,她堅持引導學生讀書、作文,使學生養成了讀寫的習慣,這是最大的彩!」

鄧老師接著說:「全區3000名小學生統考,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學生,這叫大放異彩!」楊老師怎樣教語文?兩個字:讀、寫。說得稍微複雜一點是四個字:多讀多寫。

故事3

教語文和學語文一樣,都是一個「讀」字——多讀書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紅學家馮其庸先生讀到小學五年級時,由於抗日戰爭爆發,無學可上了,只好回家務農。書包裡裝的一本從學校借來的《三國演義》,成了他唯一的讀物。他不知讀了多少遍,以至於許多回目都能背下來了。

他一邊務農,一邊繼續找書讀。其間讀了《論語》《孟子》《古文觀止》等名著。有的似懂非懂。

17歲那年,他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取了鎮上辦的中學。教國文的丁約齋老師說馮讀的書比別人多,悟性好,說他肯定是「書香門第」。馮先生說,他是真正的「稻香門第」,甚至是「饑寒門第」。

丁老師對馮其庸十分器重,這使馮很受鼓舞。馮先生說,丁老師有三句話深深地影響著他。

一句是:「讀書要早,著書要晚。」馮先生後來雖然又被迫輟學,回家務農,但讀書仍不間斷。

第二句是:「讀書要從識字開始。」

第三句是:「寫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幾遍。」

馮其庸先生說:「我現在快八十歲了,回過頭來想想,丁老師的這幾句話,仍舊是對的。我現在無論是讀書和寫作,總是不敢忘記這幾句話。而且總覺得自己讀書太少,自己的古文學得功夫太差,自己寫好的文章更要多看幾遍,五到十遍才敢放手!」

丁約齋老師怎樣教語文的?一是賞識學生,二是啟發點撥,教給方法。馮先生的例子,也再次告訴我們,教語文和學語文一樣,都是一個「讀」字——多讀書。

從老師這個角度上說,要激發興趣,教給方法,教學生多讀書,從學生這個角度上說,自己要多讀書。

故事4

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能讓人感受

《小學語文教師》副主編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的一個小村莊裡。升入小學五年級,教他語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劇演員。這位「門外漢」,不會講解,但會朗讀。

這不奇怪,因為他文化底蘊深厚,能說一口流利動聽的普通話,又是演員,感情豐富且又善於表達。

山村的孩子們第一次聽到這麼純正的普通話,第一次聽這樣聲情並茂的朗讀!李振村被徐老師的朗讀感動得淚流滿面。

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能讓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語言文字,讓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活起來。

這位老師還經常朗讀課本以外的優美文章給學生們聽。下雨了,教描寫下雨的詩;下雪了,教描寫下雪的詩。學了,就叫背。

李振村痴迷語文了。徐老師看李振村作文寫得好,說:「一個未來的作家將在我們村裡誕生!」並偷偷送了幾包書給李振村讀。

那年頭,像茅盾的《林家鋪子》、茹志娟的《百合花》都不準看的。徐老師在李振村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夢想、憧憬和嚮往。

激情和夢想,帶著少年李振村一頭扎進書堆裡而不能自拔。在那個文化荒漠的時代,他竟讀了五十多部長篇小說,包括我國古典四大名著。1981年高考,李振村數學雖然只考了40多分,但語文成績優異,被山東大學中文系錄取。

現在,他真的成了作家,人剛到中年,便著作等身。由於長期和語文教學打交道,他還成了一個語文教育家。李振村深有感觸地說:

「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有了憧憬和嚮往,人的心裡才會變得格外純淨,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人才能熱愛閱讀,熱愛學習。」(就憑這幾句話,看李振村先生是不是語文教育家?)

徐老師沒學過教育心理學,沒學過語文教學法,更沒學過課程標準,但他知道激勵,知道讀書的重要,還知道運用情境教學法。是呀,下雨天教寫下雨的詩,下雪天教寫下雪的詩,還有比這更「情境」的嗎?

夢想和憧憬是少年兒童學習的發動機。讓學生充滿幻想,充滿對未來的憧憬,這是培養出優秀學生的寶貴經驗。細想一下,做到這一點難嗎?——不難。

故事5

對不願讀書的學生採取點強硬措施,有了興趣養成習慣不就成了嗎?

高林生的父親不就是這樣教語文的嗎?必要的管教是少不了的,該嚴的還要嚴。孩子畢竟是孩子。

說說高林生吧。

高林生和李希貴先生一樣,現在也是大名鼎鼎、蜚聲全國的教育專家了。高林生是我的學弟。

林生考入師範時才15歲,是個穿大褲衩的孩子。一天到晚手拿竹板或月牙板(說山東快書用的銅板),說著、唱著過。長篇山東快書《武松打虎》、長篇快板書《奇襲白虎團》,他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數、理、化成績勉強過得去,數學偶爾還考不及格,但語文成績優秀,可是即使上他比較喜歡的語文課,也很少專心聽講。幹什麼呢?偷看課外書。用他的話來說,課本中的那些古文、古詩,小時候就會背了,課本中的現代文,看一遍就差不多記住了,所以就不想聽老師說了。

這倒也是,誰叫他過目不忘呢!

然而每次考試,語文成績都位居榜首,有時也得過二三名,那也相當於榜眼、探花。

說到背古文,那得從他父親說起。高林生家學淵源,其父是中央大學的高材生,通古文、諳音律。解放後,在徐州第一中學任高中語文老師,一部《論語》,一部《史記》都爛在他的肚子裡。

高林生幼承家學,在父親的管教下,《古文觀止》中的多數篇目都背下來了,而且至今不忘。

高林生說,他父親教他的方法很簡單,給你一本帶注釋的《古文觀止》,給你一本字典,學去吧!讀懂個七八分,就背誦。那才叫真正的「自主探究」呢!背不下來,不給飯吃,有時還打人。

林生說:「我小時候貪玩,坐不住。老爹不得已才打幾下。但戒尺對我確有震懾作用。」

我打趣說:「看來光有要求不行,還得有得力措施。『不打不成才』,這話至少對你適用。」

高林生嘿嘿一笑,說:「這叫因材施教!開始是老爹逼著讀書,後來嘗到了甜頭,對讀書有了興趣,不叫讀也讀了。」

這是真話。林生現在家裡四壁皆書,可謂坐擁書城。他的學問真是自己讀出來的。對不願讀書的學生(其實多數孩子一開始是不願意讀書的),採取點強硬措施(當然不是體罰),一旦嘗到了甜頭,有了興趣,養成了習慣,不就成了嗎?

必要的管教是少不了的,該嚴的還要嚴。孩子畢竟是孩子。

故事6

養成了閱讀習慣,就會有書必讀,就像牛一樣,是草就吃

談到習慣,不由想起了我自己的學生時代。

我是在山東老家讀完了小學的。1954年夏,小學畢業後才到了徐州。那時,我們山村老師的教學方法絕對是「原生態」的。到了四年級,張老師還一句一句地領著我們讀課文,所有課文都要求背誦。

到了五、六年級,徐老師和白老師都是串講,串講完了,分段、寫段意、抄中心思想。但和張老師一樣,多數課文也要求背誦。《開國大典》《鐵腳團長》《火燒赤壁》都要求我們背。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每天寫一篇大楷,寫四行小楷。作文都是用毛筆抄寫的。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高年級,白老師特別重視課外閱讀,那時畫書(即連環畫)很流行,《新兒女英雄傳》《小英雄雨來》,古典四大名著都有畫書。

看了畫書,便想看原著。我讀的第一本是《三國演義》。似懂非懂地讀。遇到「詩曰」,「有詩讚之曰」就跳過去。

記得讀到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時,感到非常失望,大叫「寫得不好」!因為書中寫的張飛不是「當陽橋上一聲吼,喝斷了橋梁水倒流」,和京戲裡唱的不一樣!

後來又讀了《水滸傳》,一者喜歡書中的人物,二者喜歡作者的語言。《水滸傳》我讀了好幾遍。

從小就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有書必讀,就像牛一樣,是草就吃。

讀初中一年級時,受到李老師的啟迪和激勵,萌發了當作家的念頭。心中有了夢想,有了憧憬,讀書便由興趣變為一種志趣,成了一種追求,一種自覺。

那時,經常到父親的辦公室裡讀報,時間長了,竟一天不讀報便像缺失了什麼似的。小小年紀又養成了讀報的習慣。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成了讀書讀報的習慣的奴隸。這是我最感謝老師的地方之一。

怎樣讓孩子學好語文?我的老師告訴我: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因為,語文能力是長期讀書積澱而成的。

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其實就是那麼簡單:

「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只要抓住「讀寫」這兩條線不放,即按照語文學習的規律去做,學生就一定會有好的語文素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給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語文特級教師:學好語文,靠的就是「死記硬背」的童子功
    我就開始找各種語文特級老師的教學視頻,但這些特級教師的觀點著實讓我有些驚訝,他們一致認為「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好的方法」。現代教育一向對死記硬背嗤之以鼻,認為死記硬背是愚笨的方法。但一級功勳語文教師白金聲認為:死記硬背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學習語文最簡單的方法。他解釋道:「一個能背出一千首詩、兩百篇古文、讀過幾十部小說的人,你會覺得他語文素質不高嗎?」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覺得「學語文就是要死記硬背!」
  • 四川語文特級教師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這種學生不是語文老師教出來的
    「的確,這種學生不是語文老師教出來的,勇氣可嘉,但是與語文老師無關。」一位有多年閱卷經歷的四川語文特級教師有些打趣地說。「這種作文是少數,不能代表高考整體的方向,我估計多數語文老師不會鼓勵學生仿效,反而會把它當成一個反面典型,畢竟高考分數就是一切,決定學生命運的事情,不敢開玩笑。」
  • 八大特級教師工作室「南京論劍」,一場統編專家經典的報告
    統編教材文言文到底該如何教?2020年12月18日,中華附小的金色大廳裡,八大特級教師工作室「南京論劍」!8節優秀教師「好課」,8位特級教師「論劍」!1場統編專家經典報告,近100萬人在線收看了直播,開啟了一段追逐「新經典」的新徵程。
  • 讓語文回到原點——讀《兒童的語文》後有感
    讀著於永正老先生的《兒童的語文》,我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個憲法就是:讓語文回到原點。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在自己的一本書中所提到的。這樣的理念,與於永正老先生在《兒童的語文》中所倡導的語文學習觀點不謀而合。於老先生認為:兒童的語文,是涵養的語文,是積累的語文,是背誦的語文,是讀書的語文。語文,要基於兒童。特別要改變的是現狀是「重分析,輕朗讀。」
  • 專家意見:語文教學中的幾個誤區,需要青年教師警惕
    語文教學一定要貼近生活,語文教學是有語言和文字兩部分構成,其實就是說和寫的功能。說和寫是生活中使用語文的情景,但偏偏許多語文老師領會不到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能,課堂上不是展現花拳繡腿的功夫,就是陷入課改誤區,結果教給學生的都是「死知識」,學生學了十幾年語文,連寫一張請假條都要百度格式是怎樣的。
  • 學好語文的關鍵是什麼?無數成功的事實告訴我們:良好的習慣
    學好語文的關鍵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從無數學有所成的學霸、老師、專家等的經驗上來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學習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 6大語文特級教師聯合推薦2015「寒假書單」(附攻略和下載)
    曾獲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評比一等獎,應邀赴臺灣、北京等地執教研究課、講座300餘節次。中華書局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委,出版專著《打磨課堂——蔣軍晶小學語文典型課例》,出版專輯《蔣軍晶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編著《小學生老舍讀本》,發表論文、案例100餘篇。
  • 只做一件事,你一樣就能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的方法來了
    一直以來,讀寫結合都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大多語文教師都試圖把閱讀和結合起來一同訓練。讀寫教學在小學開展起來,效果顯著,可是到了初中高中,讀寫結合就不那麼緊密了,甚至分開了。究其原因,初中高中的課文越來越長了,內容越來越深了,知識點越來越多了。
  • 資深特級教師大量雲集!「天團」出道助力蘇州科技城外國語學校
    9月,在曹倫華總校長的邀請下,6大學科、7 位資深特級教師與專家與蘇科外正式籤約,成立特級教師名師工作室,每月定期深入到科外課堂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評估與督導,並與老師們進行深入的教學研討。科外的老師在專家的專業指導與引領下,不斷汲取智慧滋養,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小學語文教師使用統編新教材,一定要注意這3個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我曾在「鄉村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培訓班上,問與會教師「這篇課文三年級學生學起來難不難」,他們認為「不難」。 為什麼農村的學生學起來「不難」?與會教師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學生喜歡讀這篇童話。而認為這篇課文難的教師有沒有研究過「難」在哪裡,是從教學的角度理解、看待教材選文,還是從兒童學習的角度理解教材選文呢?有沒有認清、把握好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呢?
  • 貴陽九中特級教師樂玲如此教英語……
    70、80乃至90這一屆父母,大概還記得自己當年學習英語死記單詞、死扣語法的情形吧,但記者想說現在學習英語和我們當年大大不同了。從一門語言的表象,進入語言邏輯思維的更深層次學習,這不僅僅體現在語文科目上,同樣的核心素養要求也體現在英語科目上。本期我們就邀請到貴陽九中的特級英文老師樂玲,為大家分析解讀。
  • 聚焦於一點點改變 評紀海龍《小語大道—我的語文教學十年行思》
    我與周圍的教師總把農村背景當成不作為的託詞,且不說置身在農村小學教語文什麼都缺,關鍵是教師們都習慣了把教師用書中的條條框框寫進教案再教給學生完事,似乎離開教師用書就無法教語文課;這樣教語文,不說十年,就是一輩子,也教出什麼成果來。紀海龍一開始就認清了自己所處的農村教學環境,但並不沉淪其中,而是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秉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學園地裡辛勤耕耘,努力改變著,哪怕每次只有一點點。
  • 一張高考語文試卷引發的「悲劇」!我終於相信「得語文者得天下」
    課外拓展內容增多,更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思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要求提升,同時也要求孩子的知識面不再是單一獨立的,而必須是知識串聯,擁有自己的知識架構!而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語文」能力!
  • 500多名教師學者齊聚一堂,縱論語文與變革、閱讀與人文
    12月12日至13日,「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武漢)」在武漢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教育教學管理者和研究者、一線語文教師等共500餘人齊聚論壇,圍繞「閱讀改變教育」,縱論語文與變革,閱讀與人文,用思想激蕩教學,用理念引領課堂。
  • 登高抒懷,入林悟情——徐樺君特級教師工作室與平湖市教師進修學校...
    6月12日,徐樺君特級教師工作室與平湖市教師進修學校聯合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如期舉行。此次活動,雖受疫情影響,未能全員參與,但嘉興市內的工作室成員排除萬難,欣然赴會,東陽中學吳巧陽老師更是不辭路途遙遠,為平湖杭州灣實驗學校的高三學生做了高考複習指導專題講座。
  • 給小學語文教師的建議
    教師要科學分析,及時做出判斷,調整教學活動,爭取能在第一時間反饋到相應的教學信息,以提高反饋信息的最大效益。反饋得到的信息隨教師的教學智慧而變化,同時又反過來影響教師的教學預設,促使教師生成新的教學構想。有經驗的教師,利用課堂上的反饋信息提高了教學效果。但總歸只有40-45分鐘,信息渠道有限,信息量有限,反饋到的信息效度更有限,因此需要從另外的渠道得到信息。課堂上,語文教師要善用對話獲取準確的教學信息。
  • 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是什麼樣子?
    「目前正在使用的這些語文教材,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不實用。這種『不實用』主要不是編寫技巧的問題,而首先是內容的問題。『沒有提供可以教的東西』。」(李海林《「語文教學內容」研究的進展、問題及策略》《中學語文教學》2010第10期)「不實用」,無體系,使語文教材中的那一篇篇文章,一單元一單元,看起來好像井然有序,其實是堆在語文教材中的一堆堆亂草。
  • 詩意語文的旨歸:精神的語文
    語文是什麼?我曾經千百次地問過自己。曾經以為,語文就是教學生讀好課本中的一篇篇文章;就是圍繞課文讀讀、議議、寫寫、練練;就是訓練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就是培養學生愛語文的感情、用語文的習慣;就是讓學生學習語言、掌握語用、積澱語感。
  • 西湖這位老師獲得了杭州市初中語文優質課一等獎!
    在10月22日舉行的杭州市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活動中,來自西湖區豐潭中學的李浩老師獲得杭州市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 杭州市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每兩年舉辦一次,本次比賽在臨安天目初級中學舉行,共有14位老師參賽。
  • 語文課堂上的反叛者:我教的是認為理想的文本,不是被指定的文本
    作為一個中學語文教師,他講課的方式稱得上與眾不同,有人覺得他的課不好理解,但也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聽完之後開始著迷文學,「嫌上課時間太短」。郭初陽是獲得多個公開課獎項的明星教師,更是當年語文課本積弊批判大潮中的帶頭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