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最大贏家12年後「黯然」退場!《大空頭》原型約翰·保爾森...

2020-12-22 華爾街見聞

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作者陳聖潔 編輯文曄,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

當年次貸危機的最大贏家,宣布退出基金管理行業。

據媒體報導,美國對衝基金大鱷約翰·保爾森已經將旗下的對衝基金公司將轉型為家族辦公室,並清退了全部外部投資者的資金。

約翰·保爾森在一封致投資者的信中寫道,此舉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

早在2019年1月,在多年的表現不佳和虧損後,大量的投資者已經從該基金贖回資金。根據計算,當時保爾森對衝基金管理的資金中,約有80%都是他自己的錢,目前保爾森的財富約44億美元。

如今黯然退場的保爾森,在十二年前是全世界風頭最勁的對衝基金經理。

2007~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酷時,包括美林,摩根史坦利、AIG等都危在旦夕。但約翰·保爾森依靠他在2007年前大肆做空讓他和他的基金持有人大發橫財。

《阿爾法》雜誌統計,截至2007年底,約翰·保爾森的第一隻基金升值590%,第二隻基金也升值350%,基金總規模達到280億美元。保爾森個人當年收入達到了37億美元,一舉登頂2007年度最賺錢對衝基金經理。

歲月如梭、斯人已去。保爾森的對衝基金,在美國經濟再次上演危機之時「黯然」退場。

01

非典型金融奇才

毫無疑問,約翰·保爾森是史上最知名的對衝基金經理之一。

但是,從他的成長軌跡來看,他走的並非一條標準的華爾街金融高手的成長之路。

資料顯示,約翰·保爾森成長於美國紐約皇后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其父親是一家小型公關公司的財務長。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財務知識的經歷對保爾森的影響非常重大。

保爾森天資聰穎,他在華爾街一直被人視為學院派的典型代表。1978年,保爾森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於紐約大學商業與公共管理學院,緊接著他進入了有著製造「職業老闆」的「工廠」美譽的哈佛大學商學院,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畢業後的保爾森並沒有立刻從事基金行業,而是先後進入了著名的波士頓諮詢公司、奧德賽投資公司短暫工作。

1984年,保爾森轉投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負責併購業務;並在4年後,成功從投資銀行轉行到基金管理,加入格魯斯合夥基金,成為合伙人之一,正式開始了他的基金管理生涯。

1994年,有了足夠的資金獨立經營的保爾森,用自己、家人和朋友的200萬美元資金創辦了自己家的對衝基金公司「保爾森對衝基金公司」。當時的公司只有兩人,保爾森和他的助理。

由於在貝爾斯登的工作經歷使他對公司合併業務了如指掌,他旗下的基金專做併購套利投資,即同時買入及賣出兩家合併中的公司股票,從而獲取無風險的利潤。

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給了保爾森絕佳的機會。他大量賣空虛高股價支撐下的併購案,在網際網路股票狂跌的2001年和2002年,他的基金逆市飄紅,投資人便聞風而來,到2003年,他的基金規模達到了6億美元。

但因為為人非常低調,基金業績規模也不算大,直到次貸危機前,在對衝基金行業之外,他的名聲都不大。

02

做空美國房市一戰成名

真正讓保爾森一戰成名的是2008年次貸危機。

2006年,還是華爾街無名小卒的保爾森盯上了美國節節攀升的房地產市場。

他對房價做了回歸分析後發現,剔除通脹因素,1975-2000年美國房價每年小幅上升1.4%,而2001-2005年出現了過去25年從未有過的飆升,年升幅達7%,遠遠偏離正常的趨勢線。保爾森還發現一個規律:歷史上每次房價下跌,都會跌穿趨勢線。因此,房價需下降40%,才能同歷史趨勢吻合。也就是說,房價被高估了40%。

基於上述判斷,保爾森選擇了當時華爾街針對房地產借貸市場發明的兩種新型的投資工具:債務抵押債券CDO和信用違約交換CDS。

CDO是銀行的貸款重新打包,做成債券在市場上賣;CDS則是一種保單,對貸款風險提供擔保,如果出現債務違約,發行CDS的一方就要向購買方賠償。

保爾森的操作方式是,一邊做空CDO,一邊收購廉價的CDS。當時,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對房價繼續上漲深信不疑,也就樂於賣出CDS,收取保費。

但隨後的幾個月,美國房產市場卻依然繁榮,絲毫看不到萎靡的跡象,保爾森的基金在不斷地賠錢。

不過他最終頂住了壓力,迎來了「好消息」。

2007年2月,新世紀金融公司在2006年四季度意外虧損,隨後危機迅速蔓延。保爾森管理的兩隻基金在華爾街的冬天異軍突起,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隻基金升值590%,第二隻基金也升值350%,基金總規模已達到280億美元,僅2007年一年,就有6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保爾森的基金。

而保爾森自己在2007年的收入達到了37億美元,成功登頂2007年度最賺錢基金經理榜首。不僅締造了個人傳奇的投資生涯,也創造了華爾街歷史上的賺錢最高效率記錄,成為名副其實的「賺錢大神」。

一時間,約翰·保爾森在華爾街名聲大噪,「對衝基金第一人」、「華爾街空神」等稱號紛紛被冠於頭。

那個時期的保爾森,可謂是那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的最大贏家。

電影《大空頭》就是根據保爾森原型改編,但實際上遠沒有現實中的保爾森收益豐厚。

03

瘋狂做多黃金再次登頂

做空房地產使保爾森一戰成名,隨後他料定ZF勢必會提高美元的供應量以穩定市場。

QE的推出證實了保爾森的推測,寬鬆的貨幣政策使美元一路貶值,高通脹風險的擔憂使得美元已經不再是優質資產,而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有著高度的負相關關係。因此黃金再次成為了經濟危機中的「硬通貨」。

而此時,保爾森早已做好了坐收漁利的準備,2008年在房地產市場大獲全勝之後,他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建倉與金價掛鈎的投資產品,瘋狂做多黃金。

2年後,保爾森經營的黃金基金全年漲幅達35.08%。他也史無前例地將50億美元收入個人腰包,再一次成為華爾街的「最賺錢機器」。據計算,保爾森在這一年的賺錢速度是每秒158.55美元。

04

十年沉浮走下神壇

然而,站在巔峰的他很快就迎來了自己的滑鐵盧,在一筆又一筆的交易中跌跌撞撞,侵蝕其2007年的收益。

保爾森的第一次重大失誤是在2011年。

這一年,他不但在金價走勢上踏錯節奏,而且錯誤地選擇了買入金礦企業而非投資現貨黃金,造成業績大幅落後於金價漲幅。此外,他大力買入金融股,押注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卻遭遇歐債危機,其重倉股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年內股價均遭腰斬。

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糟糕的一年,導致客戶在他的投資組合中損失了約20億美元。不過,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隨著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開始好轉,黃金價格從高位開始走低。但由於他對黃金的執著,讓其貴金屬交易的投資獲利開始大幅縮水,儘管黃金的下行仍未停止,保爾森卻始終堅信黃金將幫助他收復失地,為此他也付出了不斷賠錢的代價。

同一時刻,保爾森在海外也遇到了麻煩。在美國已經奠定自己地位的保爾森在2011年決定走出國門,打算前往中國開展自己的新事業。然而對中國情況的不了解,在他旗下的基金決策中開始顯現負面效益。

2011年,保爾森對中國嘉漢林業的投資被彭博社評為當年世界十大商業失敗案例。

隨後的幾年保爾森韜光養晦,然而昔日相信他的顧客紛紛離開。由於投資損失和客戶流失,該公司的資產從2011年380億美元的峰值大幅下滑:截至2018年11月,該公司的資產不到9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保爾森自己的財富。

在曾經一期的《 彭博商業周刊》 封面上,約翰·保爾森這位華爾街曾經最成功的基金經理臉上被貼上了一張黃色標籤紙,上面寫著:大失敗者。

昔日神話只剩落寞。

05

傳奇大佬接連轉型

對衝基金行業造就無數富可敵國的金融巨鱷,而在一代人的轉變中,約翰·保爾森只是最新加入轉型行列的行業傳奇人物之一。

傳奇人物斯坦德魯肯米勒和喬治索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就轉向家族理財模式。

摩爾資本的明星基金經理路易斯·貝肯(Louis Bacon)在過去的一年裡曾表示,隨著曾經經常達到兩位數的回報率逐漸下滑,他正在退步。

Appaloosa基金創始人、外號"抄底王"的大衛·泰珀(David Tepper)也表示,他正在對公司進行轉型,不過他計劃保留一些外部客戶。

有報導認為,保爾森此舉也突顯了投資界更大範圍的動蕩。數十年來,基金經理們稱霸華爾街,成為受人尊敬的投資高手,但是現在,他們發現自己正努力與電腦驅動、指數跟蹤型基金競爭,這些基金的成本僅為傳統產品發行成本的一小部分。

相關焦點

  • 人稱「華爾街空神」,07-08年金融危機時狂賺200億美金
    電影《大空頭》,雖然只是電影,但裡面的故事卻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電影裡主要講的故事是幾個金融市場的神經病,如何在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中,直接吊打全球頂級金融機構,狂賺全世界的資本。電影裡的角色看起來都不像正常人,而這群瘋子中的原型最牛逼的叫約翰·保爾森。他牛逼到哪種程度呢?
  • 金融危機時叱吒風雲的華爾街「空神」保爾森,疫情之下卻衝無可衝
    騰訊證券8月22日訊,人稱為「華爾街空神」、「對衝基金第一人」的約翰-保爾森(John Alfred Paulson)是當年美國金融危機中的最大贏家,因在2007年次貸危機中大肆做空而獲利,一戰成名。
  • 重溫危機:美國次貸危機中「大空頭」們賺得盆滿缽滿
    大到時代變遷,小到個人命運,誰能預測轉機和危機,及時只有一步之遙。同席,眾星捧月的高盛老大保爾森,也將在幾個月後辭別高盛,遠赴華盛頓DC,出任美國財政部長。上任伊始,就和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迎面相遇,伴隨著那個時代所有的卑劣、計謀、取捨和妥協,被寫進史冊。2最終,楊宇翔還是因為入不敷出,強行搬進了漁陽在紐約的的公寓。
  • 大空頭中的中國數學天才原型:提前3年計算出了次貸危機,如今他又...
    Big Short)講述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四位華爾街人士通過做空次貸CDS(信用違約掉期)就此獲利,從而在金融海嘯中力挽狂瀾。該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其中影片中的華人數學天才原型就是90年代初進入華爾街,並一路見證了美國金融業變遷的徐幼於博士。電影中的高斯林手下的中國復旦數學天才(左)和原型徐幼於(右)據了解,早於次貸危機三年的2005年,徐幼於即已通過數據分析成功預言了當時的次貸危機。
  • 對衝基金「衝無可衝」 華爾街「空神」保爾森轉型家族辦公室
    來源:金融界網站 「永遠不要放棄」,約翰·保爾森這位視邱吉爾這句話為至理格言的大空頭現在終於也放棄了。 2008年,約翰 保爾森(John Paulson)憑藉與高盛合作做空CDO在次貸危機中一戰成名,淨賺37億美元,比索羅斯還多出8億,「賺錢之神」「華爾街空神」「對衝基金第一人」等各種稱號紛至沓來;然而在今天,據彭博消息,約翰 保爾森將旗下的對衝基金公司轉型為家族辦公室,並清退了全部外部投資者的資金。
  • 電影《大空頭》原型Michael Burry:美股會因為ETF像08年次貸一樣崩掉
    要聞 電影《大空頭》原型Michael Burry:美股會因為ETF像08年次貸一樣崩掉 2020年5月5日 07:15:28
  • 《大空頭》原型做空特斯拉 這一次他能成嗎?
    摘要 【《大空頭》原型做空特斯拉 這一次他能成嗎?】講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著名電影《大空頭》原型Micheal Burry和特斯拉槓上了。
  • 次貸危機爆發,華爾街懟財政部長:我們這麼貪婪,政府怎麼不監管
    次貸危機爆發後,華爾街懟財政部長:我們這麼貪婪,怎麼不監管呢。怎麼回事呢?這個倒黴的財政部長叫亨利·保爾森,1946年出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棕櫚海灘,父親是一個農場主。1970年,他從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後,擔任國防部長幕僚助理。
  • 討論:《大空頭》原型做空特斯拉,這一次他能成嗎?
    講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著名電影《大空頭》原型Micheal Burry和特斯拉槓上了。 今日,Micheal Burry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推文並@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表示自己正在做空特斯拉。
  • 經濟學諾獎得主曾客串電影《大空頭》:賭桌上解釋次貸危機
    10月9日,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泰勒曾在講述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故事的電影《大空頭》中客串出現。
  • 《大空頭》告訴我們,能一眼看到底的人,到底有多牛?
    拓展閱讀:你真的看懂《大空頭》了麼?背後投資中血淋淋的真相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了 9 年,隨著電影《大空頭》的熱映,人們又開始重新討論這個話題。這次史上最大的做空,其實可以從一張簡單的圖表開始說起。在次貸危機之前,John Paulson 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對衝基金經理,長期游離於華爾街之外,他接近 40 歲才成立自己的基金,經過 10 年的跌跌撞撞,2003 年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到 15 億美元,論規模只能算是無名之輩。
  • 電影《大空頭》告訴你做多做空的黑歷史
    《大空頭》中不乏黑色幽默、一針見血的反諷,渲染這場事件的滑稽,就越凸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無從避免和貪婪對人性的利用,就越顯得其寓言性的可貴,真的只有經歷過相似災難的人才會懂。  電影道真相,次貸危機是人性貪婪造成的  事關金融風暴的片子,以往有《華爾街》和《竊聽風雲》,給觀眾的印象無疑是:市場上的做空者,都是一些內心暗黑、道德敗壞的投機者,他們不從事任何正常的生產工作,卻時刻想著等別人遭遇經濟危機和破產問題時,用金融工具衝上來落井下石,利用市場的失衡賺取大把金錢。
  • 《大空頭》原型:美國的銀行股將很有吸引力
    來源:新浪財經《大空頭》主角原型、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NB)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史蒂夫·埃斯曼(Steve Eisman)日前在CNBC《Fast Money》節目中表示,從長期來看,在新冠病毒引發的市場拋售之後,美國的銀行股將是一類很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 他是患癌、自閉的獨眼天才,棄醫從金融後,一戰震驚華爾街!
    美國當地時間周三,電影《大空頭》原型、知名對衝基金管理人麥可·巴裡(Micheal Burry)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推文@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表示自己正在做空特斯拉,並指出特斯拉的估值與業內其他公司相比「十分荒謬」。
  • 韓國版《大空頭》,重現97年金融危機慘狀,韓國觀眾含淚看完
    金融危機山呼海嘯般襲來,他的生活和家庭一點一點被捲入了深淵。原料價格因為貨幣貶值飛速攀升,商店關門,他們的貨品斷了銷路,同時,他們的債務即將到期,下遊鏈條催他們還款,而這時,他們只能賤賣自己的不動產作為抵押,資金鍊迅速斷裂,他們難以為繼。在看到原料供應商老闆被迫自殺後,他也差點邁出了自毀的腳步,是家人讓他鼓足了最後的勇氣。片尾,3組人物巧妙地完成了敘事拼圖的重新聚合。
  • 《大空頭》劇情再現:中國正面臨230億美元的困境
    市場人士指出,中國目前有大約230億美元的離岸債券距垃圾級別僅一步之遙,全球對衝基金都在做空中國,好萊塢電影《大空頭》或許能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啟示。    好萊塢大片《大空頭》上映時,市場人士將這部作品稱為「中國經濟現狀的啟蒙讀物」。儘管電影原著幾乎沒有提到中國,但是考慮到中國所面臨的230億美元的兩難困境,書中的對衝基金動態學尚有可借鑑之處。
  • 穿西裝戴勞力士的「大空頭」,金融危機下為啥能狂賺27億美元?
    這家公司由卡爾森·布洛克2010年在美國創立,很多中概股之前都因為被抓住了「黑料」,而栽在了他們手裡,做空手法相當厲害。這也讓範主想起了2015年的一部電影——《大空頭》。本片講述了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幾位華爾街金融圈人士看穿市場泡沫,通過做空人人看好的次貸業務,最終成為少數在「金融浩劫」時期獲利的人。
  • 黯然退場的幻影4000重型戰鬥機
    幻影4000戰鬥機由法國達索公司從1975年開始研製,其實該機和幻影2000是一起研發,分別是2個不同的方案,一個單發,一個雙發,一個是中型機,一個是重型機。幻影4000的發動機等很多部件都是和幻影2000通用的,在1979年完成首飛。
  • 豆瓣評分8.5,從金融危機中獲利,這群小人物讓人瞠目
    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經濟衰敗、失業嚴重等社會問題普遍在全世界蔓延,然而卻有一群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卻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危機中,憑藉敏銳的眼光和冷靜的思考,不費吹灰之力地贏得了遠超出於投資的收益,成為除了華爾街巨鱷之外少有的贏家。
  • 「大空頭」原型麥可巴裡投資組合:小市值公司有大機會丨財經科普
    電影《大空頭》的原型、曾成功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的麥可·巴裡(Michael Burry)偏愛小公司,其認為小盤價值股在被動基金中代表不足,投資組合中的7隻股票有6隻是小市值股票。「大空頭」原型麥可巴裡投資組合:小市值公司有大機會。點擊視頻,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