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電影《小丑》正式在北美上映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目前看來,《小丑》已經獲得了DC漫改電影久違的全面成功。
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電影《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贏得了無數讚譽,使得外界對這部影片的首映周末票房持續看好。這部影片獲得的成功對華納和DC電影意義重大,從後,與《小丑》同類型的DC電影只會更多。
在8月的最後一天,《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進行了展映,將影片送至電影節進行前期放映的做法無疑是極度自信的,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出華納對這部影片的期望之高。
放映首日的評論基本都是正面的,人們普遍表示自己被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折服。電影節上的掌聲和吹捧這部電影的社交媒體評論越來越多,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也顯得非常誇張,但更讓人震驚的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託德·菲利普斯的這部新作獲得了金獅獎,這是威尼斯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這個獎項被頒出之後,《小丑》也迅速成為了其他電影節獎項的奪獎熱門。
離開了威尼斯電影節,《小丑》開啟了下一段徵程——多倫多電影節。隨著越來越多的評論家看到這部電影,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也出現了明顯的分歧。影片的爛番茄新鮮度也降到了77%,很明顯,這部電影是充滿爭議的,它激發了大量的思考和討論。
雖然褒貶不一,但《小丑》確實已經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雖然距離奧斯卡頒獎典禮還有5個月,但傑昆·菲尼克斯已經被普遍認為是最佳男主角的有力競爭者了。這不難讓人回想起DC電影的巔峰作——《黑暗騎士》三部曲。
在《黑暗騎士》系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後,DC電影顯然已經很久沒有獲得與之比肩的成就了,而《小丑》的成功顯然讓人想起了DC的「當年勇」,也久違地產生了對DC電影的未來的期待,這就是《小丑》的重要作用之一。
很多人將這部影片視為一部意圖明顯的「衝獎電影」,因為它定位R級,且世界觀相對黑暗。但事實上,本片所依託的人物和漫改背景也有著極其龐大的粉絲受眾,其票房成績也被普遍看好。
這部電影的首周末票房預估在一個月前是6000-9000萬美元,隨著影片熱度漸長,這個數字已經漲到了1.03億美元。對於一部成本僅5500萬美元的漫改電影而言,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即將迎來盛大的票房開局,並且還可能獲得多個潛在獎項,《小丑》看起來已經將勝利收入了囊中。那麼這場大勝對於DC電影的未來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華納和DC可以獲得的一個重要信息是:他們不必拘泥於只製作一種類型的電影,他們的電影可以是獨一無二的、五花八門的,並且無需考慮任何電影宇宙的拘束。
未來我們非常有可能看到華納拍攝更多中等預算的DC電影,因為《小丑》和《海王》這些電影的成功證明了DC電影可以同時擴展兩種類型的影片:像《小丑》一樣的獨特的電影,以及像《海王》和《神奇女俠》一樣的家庭友好型商業電影。
華納長期以來都聲稱DC電影是由電影人驅動的,而非像漫威電影一樣是由凱文·費奇總攬一切的系列電影,無論如何,《小丑》都讓華納的這一主張站穩了腳跟。
讓我們回顧一下埃德加·賴特退出《蟻人》的事件。埃德加·賴特是一名風格極其鮮明的導演,他曾經產出過「血與冰淇淋三部曲」這樣傑出的代表作,但當他意識到自己拍攝的電影是漫威電影宇宙的一部分時,他認為自己的思維受限了,妥協未果之後,他選擇了退出。
但是華納則做出了相反的決定,他們這次徹底放權讓託德·菲利普斯拍出了一部非常大膽的電影。不管你是否喜歡《小丑》,看到電影人被允許以獨特的視角切入特定影片的世界觀絕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對於漫改電影而言。
電影《海王》也體現出了這一趨勢,華納讓溫子仁主導這部電影,於是我們看到了溫導擅長的恐怖元素在海底世界被釋放了出來。
當然了,在託德·菲利普斯第一次向華納提出了《小丑》的一些想法時,華納是有些猶豫的,菲利普斯透露自己用了一年的時間才讓華納高層同意將這部影片定位R級。但《小丑》的成功或許能讓華納對這些有想法的電影人更有信心,繼續保持開放的態度。
如果未來還有其他的電影製作人帶著DC電影的新想法來到華納,那麼多虧《小丑》,他的想法如果足夠好,將很有機會被華納採納。
回想一下我們第一次聽說華納要拍一部以小丑為主角的電影時是什麼反應?我看到了很多反對的意見,因為他們認為DCEU當中已經有了萊託版小丑了,再加上一個小丑會使整個世界觀混亂。
然而華納正在做的是將DCEU與一些實驗性的DC電影分割開來,《小丑》證明了華納這次嘗試的成功。
在華納拍攝了幾部超級英雄獨立電影之後,DC擴展宇宙的關注度顯然降低了,這非常有可能鼓勵華納拍攝更多DCEU以外的DC電影。而《小丑》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某種試驗品,用以探索這種做法的可能性,最終它的成功為華納和DC描繪出了更加多樣化的未來圖卷。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希望華納拍攝更多黑暗世界觀的R級電影,這種意見其實有待斟酌,因為這種做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丑這名角色本身的魅力。
如果將同樣的模式套用在其他不知名角色上,誰都沒辦法保證它是否能複製《小丑》的成功。這種做法顯然不能大規模複製,我們也不希望一年看到三四部這樣的電影。
總而言之,獨立於DCEU的DC電影始終具備風險,《小丑》的成功鼓勵了華納延續這樣的策略,但這些電影或許終究不會被投入太高的成本。
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趨勢,華納看起來已經擺脫了對漫威影業的模仿和跟隨,在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華納拍出更多獨立的DC電影、進行更多冒險的嘗試,而不是拼命地想趕上漫威,觀眾或許也將因此看到更多類型和風格的超級英雄電影。
如果一切如預期進行的話,華納和觀眾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小丑》。
態度與時效並存的影視資訊和評論,盡在「反調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