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壞人,壞人是天生的嗎?從心理學家的黑暗性格理論來分析

2020-12-17 職業閱讀人

我們喜歡把人簡單劃分為兩個陣營,好人和壞人

當好人做了壞事的時候,我們會憤怒自己被那個披著羊皮的狼給欺騙了。

當壞人做了好事的時候,我們會用寬恕仁慈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好像變好了的「壞人」。

其實,人性之複雜,並非單純的用「好人」和「壞人」就可把認分類貼標公示。

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在《白夜行》裡寫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一、人性的惡究竟能到何種地步

1974年,塞爾維亞的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帶來了一出極端又荒誕的表演,名為《節奏0》。

她讓人將自己的身體用藥物麻醉,只保留頭部的清醒。然後在身旁擺放了幾十種不同的器物,並籤署聲明告知參觀者——任何人可以使用那些器物對她做任何事情

開始,有人只是進行一些試探性動作,比如,觸碰身體、澆水、拿口紅塗臉。當做了這些基礎「測試」後,確信她真的變成了一個木偶活體。人們便開始變得「瘋狂」起來。

有的人暴虐的撕碎了她的衣服,並拍下照片;有的人用玫瑰花刺傷她的小腹,流出了鮮紅的血跡;還有的人更瘋狂,用刀劃傷她的脖頸而去吸血;還有的人竟然用上了膛裝有子彈的槍對準了她……

當瘋狂的惡行還要進行時,突然有人站出來阻止了這場噩夢,替驚恐卻無力的馬麗娜擦了淚水擁抱了她。

在這場「噩夢」中,更多人的選擇的是毫無理性的傷害!

她在接受訪談中說:「這次經歷令我發現,如果你將全部決定權交諸公眾,那麼你離死也不遠了。「

人性的惡,就像深不見底的黑漩渦。你永遠無法探究清楚。

《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

而戰國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所論及的「性惡論」,其本質恰是無所謂善惡的「本始材樸」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展為善的機會。荀子性惡論的思想在先秦百家關於人性的論斷中獨樹一幟。在今天探討人性仍然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人們對壞人的普遍看法是,那些對社會、對他人造成極大危害的犯罪分子。但很多在生活被人看成是「好人」的人,也會做出一些令人髮指的惡行。

從上面瑪麗娜的經歷中可以看到,人性之惡,不能從事件和行為上劃類,只能從性格上去分析。

二、壞人的分類

萬維剛老師在《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書中說,在20世紀90年代末,有人提出「黑暗三性格」理論,說有三種性格的人更可能對人充滿惡意,更有可能變成壞人。但不代表黑暗性格的人就都是壞人。

「黑暗三性格」出發,可以看到「壞人」的性格類型都有哪些:

1、自戀者

自戀感好像每個人都會有一點,不過有的人表現的過於集中、明顯。

自戀者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更重要,喜歡處處表現自己,求關注心理較強烈。希望成為焦點,在聊天過程中,喜歡說自己,說起自己來好的渾身都找不到一點毛病,動不動就說自己的出身有多好,家族過去有多榮耀,自己的家人有多厲害。

曾在朋友圈裡看到過一個漂亮女孩子給人感覺就是個自戀狂,一天三曬朋友圈,美顏自拍幾乎天天發,各種表情、各種作、曬美食,曬美景,還會經常發點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審美和品味,看她發了幾個月的朋友圈,我終於把她刪除了。

自戀的人其實也算不上是壞人,但從黑暗性格角度來說,這類性格的確不受大眾歡迎。

2、精神變態者

精神變態者的特徵是:自私、冷血、愛冒險。

我們經常在影視、新聞裡看到的連環殺手,還有的殺人犯表現比正常人還正常,平時也看不出他有什麼異常行為。但他們做的一些殘暴行為讓人大跌眼鏡。

心狠手辣、漠視生命、沒有同情心同理心。這類人在施暴的時候,不會有心理負擔,好像做一件很平常的事。

這兩年比較典型的案例有,2017年6月訪美學者章瑩穎在美國被綁架致死。犯罪嫌疑人克裡斯滕森就是一個典型的變態惡魔,殺害章瑩穎手段非常殘忍。

很多犯罪分子心理變態又喜歡冒險,也造成了他們天生就是一個極危險的犯罪分子。

3、馬基雅維利式的權謀者

馬基雅維利(1469—1527)是義大利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於世,馬基雅維利主義也因之成為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

馬基雅維利的特徵是:

第一,缺乏人際關係中的情感;

第二,缺乏對傳統道德的關注,對他人持功利性而不是道德觀點;

第三,對他人持工具性而不是理性觀點;

第四,關注事件的完成而不是長期目標。

馬基雅維利認為,人類愚不可及,總有填不滿的欲望、膨脹的野心;總是受利害關係的左右,趨利避害,自私自利。利他主義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只是一種偽裝,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負義、心懷二志、弄虛作假、偽裝好人、見死不救和利慾薰心的」。

即使最優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墮落,因為作惡事更有利於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於別人。人民有屈從權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殘酷,而不是愛。人應當在野獸中選擇獅子和狐狸,像獅子那樣殘忍,像狐狸那樣狡詐。君主不妨對行惡習以為常,不要因為殘酷的行為受人指責而煩惱;「慈悲心是危險的,人類愛足以滅國」。

馬基雅維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或「為了達到一個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這類權謀者多見於政界,性格多是後天養成的。

萬維剛老師在書中寫到:雖然馬基雅維利式的人世界觀很冷酷,但他們跟精神變態者有本質區別。馬基雅維利式人是理性的,他們做事有原則,並不以殘害別人為樂。

4、asshole

萬維剛老師說,這個詞實在有點沒法直譯,只好用英文了。美國加州大學哲學教授艾隆·詹姆斯解釋這個詞的含義是,指那種有強烈特權感的人,什麼便宜都應該他先佔,什麼好事都得輪到他,別人都應該讓著他。他的一切利益都是應得的,他應該比別人拿到更好的東西。

用我們通俗的話講就是,自私、霸道、專橫、唯我獨尊的人。

這類人一般情況可能看不出來,只有在涉及到利益爭奪的時候才表現的明顯。

5、混蛋

」混蛋「這個詞解釋的意義比較多元,也可能每個人眼中的」混蛋「都有點不同。

典型的一個案件是,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熱炒的臺灣空姐受辱一事。由洛杉磯返臺灣的班機上,有一名體型過於龐大的白人外籍乘客屢次挑戰空姐底線,要求飛機上的空姐協助他如廁,還做出了眾多無理要求,最後這名空姐礙於工作職責不得不應允,致使其本人後來精神崩潰。

據詳細了解,這名外籍乘客因過於肥胖導致平時都必須以輪椅代步,也無法自己上廁所,而在坐飛機期間,該男子不僅要求空姐幫其脫褲子,還竟然提出要其為他擦屁股。

網友評論這位乘客簡直就一混蛋!行為的確令人憤慨。

還有的」混蛋「表現在對比自己職位低的人橫挑鼻子豎挑眼,一副小人得志的勢力樣。

客觀的描述應該是,沒有社會公德,不講個人道德,不遵守規則秩序,沒有同理心,不懂人情禮儀的人。

三、給壞人分類的作用

萬維剛老師最後說,為什麼要給壞人分類,有三個作用:

1、幫助識別壞人。

2、提醒我們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降低變壞的風險。

3、如果我們能夠識別壞人,就可以嘗試理解壞人。

既然壞人不受歡迎,這些性格為什麼能夠長期存在呢?人類在進化時為什麼保留了這些性格基因呢?

這些問題值得人們去思考。

相關焦點

  • 沒有天生的壞人,壞人也是好人轉變過來的
    人之初性本善,這話說得一點不假,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壞人,是在好人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成。我有一個認識近十年的朋友,就叫他B君吧。他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生活也算穩定。認識他時,是在一個冬天在超市買蔬菜。B君也走走停停選擇他要買的用品。
  • 火影忍者:團藏的實力如何?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問題:團藏的實力如何?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介紹篇(志村團藏)團藏是木葉村的忍者,他跟三代目是屬於同一師父教的,也就是說他們是二代目的弟子。團藏創建了木葉村的暗部,一直保護著木葉忍村。要說他的功績,也算是很大。
  • 律師不是為壞人辯護,而是為壞人的人權辯護
    我們的民眾,主觀上有一種認識,涉嫌犯罪的人都是壞人,沒有幹壞事警察怎麼會抓你,而不是其他人如果律師為其辯護,那麼很容易被套上為壞人辯護的帽子,這種人怎麼值得同情呢?但是,我們應當破除一種觀念,涉嫌犯罪就一定是壞人嗎,答案是否定的。
  • 對壞人,法律應「費厄潑賴」嗎?
    一個社會是否是文明、法治的社會,從其對待壞人的態度上就可見一斑。壞人幹了壞事,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如何實施法律制裁,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會有很大不同。在非法治的社會,壞人除了會遭遇私刑懲罰外,在法律上,從輕到重罪,往往也很難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受社會情緒和民憤的影響,壞人往往會被當作落水狗遭到痛擊,更遑論保護其合法權利。壞人做了壞事,難道就沒有他的合法權利了嗎?不能因為壞人之壞,就剝奪其合法權利,壞人也同樣享有受到法律保護權利。
  • 《火影忍者》中團藏的實力究竟如何,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沉浸在木葉黑暗的根火影裡無所謂真正的好人壞人,如果以鳴人的那一套愛與溝通的非暴力價值觀來衡量標,團藏確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壞人!當然,輝夜是、斑是、黑化的長門是、佐助也是,這些主張通過用力量主宰一切來維護和平的人在鳴人看來都是壞人。
  • 韓國素媛案主犯將搬家,把這些教給孩子,迅速識別壞人保護自己
    人性的惡真能用攝像頭及警力圈禁起來嗎?周圍民眾內心的不安全感及恐懼又該如何消除呢?在此,我們不過多去討論韓國法律制度,及對此事的處理。面對趙鬥順此類惡人,我們除了要事後聲討嚴懲,更重要的是事先預防。把這些教給你的孩子,迅速識別壞人,讓她們能夠保護自己。
  • 素媛案犯出獄,「惡魔重回人間」,壞人可以根據外表認出來嗎?
    種種細節中呈現出的趙鬥順完全不是一個可交流的正常人,他如同一個天生的罪犯,就像龍勃羅梭描述的「生來犯罪人」一樣,是「出生在文明時代的野蠻人」。龍勃羅梭分析罪犯頭骨這樣的「生來犯罪人」是真的存在嗎?我們可以將他們從人群中認出來嗎?
  • 當個壞人OK嗎?從《質量效應》的善惡系統看遊戲中的道德選擇
    難道在遊戲中當個壞人也不可以嗎?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遊戲中的道德選擇?當在遊戲中的道德困境玩家又該如何處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方面的內容。為什麼大多數玩家會選擇「善良」路線為什麼在遊戲中大多數人會選擇做一個好人?這個問題應該從遊戲內外兩部分來進行分析。遊戲之內:在公布了《質量效應》的善惡數據後John Ebenger自己也就這一問題和網友展開了討論。
  • 心理學:你的長相,早已出賣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當我們不認識一個人時,只能憑藉面相進行初步的判斷,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雖然以貌取人是不正確的,但很多人通過算命看臉,可以探究其命運。見識的人多了之後,腦海裡總會對初見的人有個大體判斷,正如看到電視劇中的壞角色出現,一眼便能分辨出誰是壞人。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面相學一直都是存在的。我國對面相最早的研究源自《禮記》,屬於中國五術的一種,指通過人們面上或身上的特徵、行為舉止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健康,甚至是命運。
  • 「壞人」尼根——聊《行屍走肉》人物2
    他,就是黑暗本身。」——摘自【知乎】世界級創業者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行屍走肉》的最大反角——尼根。上一集我們聊到一位形象光輝卻不一定有趣的末世英雄瑞克,在第九季看似領了盒飯,在即將到來的最新一季,諸多劇迷深切盼望其回歸。看來,大家對於「正能量」有著與生俱來的酷愛。
  • 真正看懂火影的人,是知道火影裡是沒有壞人的
    如今《火影忍者》已經完結,可你有沒有發現,其實火影忍者裡面的反派角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十惡不赦的壞人。桃地再不斬:作為火影忍者中第一個出現在火影迷視野中的反派角色,他的性格殘忍而狂野,容易動怒,是個鐵血且野心勃勃的人物,對自己的實力充滿自信,雖然冷酷但並不無情,在白死後,桃地再不斬留下了傷心的淚水,最終為了鳴人一夥獻出了生命。同時也對鳴人日後的性格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
  • 研究揭示為何壞人形象多是尖下巴
    擁有尖下巴給人以壞人的感覺。在卡通片中,壞人總是面目可憎,孩子們幾乎第一眼就能認出誰是大壞蛋。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8日報導,英國華威大學的科研人員近日研究發現,倒三角形能給人帶來威脅感,這正與卡通片中壞人多數是尖下巴不謀而合。來自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向30名志願者展示了數百張大頭照,讓志願者來猜照片裡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性格溫柔還是生性殘忍、高興還是悲傷。
  • 【細嗅薔薇】殺好人救壞人,值得嗎?
    殺好人救壞人,值得嗎? 影院終於重啟了,之前撤檔的《妙先生》也排上了檔期,真是不容易啊。有機會提前觀影看了這部讓人不斷反思的動畫,後來又去補了《大護法》。從《大聖歸來》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彩條屋影業的國漫動畫融入越來越多哲思的成分。
  • 好人,要如何證明自己不是壞人呢?
    出於安全的考慮,我們告誡過孩子,在外面不要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可這位女士慈眉善目,眼裡滿滿是對孩子的喜愛,我絕不相信她會是壞人。可是我也不願意拿孩子的安全來賭人心的好壞,今天我在場,即使真的是壞人,應該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可如果我不在場呢?孩子如何用她的眼睛來甄別好人和壞人?
  • 人生下半場應該明白:你越弱,壞人越多
    昨天晚上,老王為一位職場人做完職業諮詢後,她專門問了老王一個:「你越弱,壞人越多」的問題,想聽聽老王的看法。為什麼讓更多的職場了解老王的觀點,老王還是用文字寫出來,以便讓更多職場人更深刻的認識人性、了解人性,少掉進人性的坑裡面。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你越弱,壞人越多」的現象呢?老王認為,世界上不是壞人多,而是你不會拒絕壞人。
  • 壞人為什麼不認為自己「壞」?潛意識心理學
    首卷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廣為流傳,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電視劇中這樣的橋段並不少見,但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壞人依然生活得很不錯。1、壞人的想法很多人對壞人的定義就是對我好的人就是好人,對我不好的人就是壞人,不少人都是這麼來分辨好人壞人的,但真正的壞人你根本無法體會到,因為這些壞人表現得都很不錯,但背地裡他們會做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而對方也沒有察覺到。
  • 警惕,職場的壞人,記得審查這4個特徵!
    這裡的審查是對外也對內,要警惕身邊的壞人,也要避免自己慢慢地變成他們中一分子。有部電影叫《李米的猜想》,鄧超飾演的方文最初有著美好的人生理想,但為了追求成功,最後走上販毒這條不歸路,毀了自己的前途,也傷害了自己心愛的女友(片中周迅飾演,演得非常好,讓人感動也讓人痛恨)。
  • 心理學:你的長相早已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現代人體生物學認為,人的性格特徵主要由大腦中的高級意識中樞掌控。比如,前額葉與顱骨形狀沒有必然聯繫。但是,人的好壞與長相真的沒有關係嗎?事實也不盡如此。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互不認識的實驗者兩兩一組,在有限的時間內僅僅通過樣貌觀察來判斷對方的品性特徵。
  • 那些女主角其實是壞人的動漫作品
    一般來說,女主角都是跟男主角同生共死、立場一致的重要角色,如果女主角是壞人就非常痛苦了。近日,日宅熱議女主角其實是惡役的作品有哪些?1:主人公或者主人公陣營其實是壞人的作品有不少,那么女主角其實是壞人的故事有嗎?4:《龍背上的騎兵2》。
  • 三叉戟中的董虎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你有清楚的認知嗎?
    在我們以前小時候看過的影視劇中,好人和壞人往往有很清晰的界定標準,是好人就一定是完美無瑕的,壞人也是惡貫滿盈的,但是當我們長大之後,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之後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好壞來衡量,它們之間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