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 楊愷)「譯製片配音是我藝術上的母乳,參加一切語言表演的借鑑、靈感都來自這母乳的啟迪。」
6月25日,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劉廣寧在上海逝世,留給中外電影人和廣大觀眾無盡的思念。生前她還常說,配音的要訣,不在於聲音的好壞,而在於能不能做到「以聲傳情」。而今這份要訣更是令眾多網友感慨,此「聲」難忘。
勤奮而低調的「公主」
勤奮而低調,是與劉廣寧共事的電影工作者對她一致的看法。她那圓潤甜美、富有質感的嗓音,往往讓人覺得難以模仿。她一生中主要配音和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多達1000多部(集)。
劉廣寧的老搭檔童自榮寫下短文回憶「我們永遠的小劉」。在動畫電影《天鵝湖》中,童自榮配「王子」,劉廣寧配「天鵝公主」。童自榮感懷:「如今『公主』先走一步了,怎麼叫人不難過呢?」
在眾人眼裡,劉廣寧總是那麼兢兢業業,對角色不挑剔,拿到手就認真琢磨,為不斷提升配音質量,有時甚至忘了回家燒飯。童自榮說:「這位『公主』更是個『拼命三娘』。」
劉廣寧於1960年考入上海電影譯製廠,在她之前,李梓、趙慎之等都已嶄露頭角,她謙虛地跟隨這些前輩學配音,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在劉廣寧的回憶錄裡,她自己曾這樣說:「前輩同事中,李梓的笑是一絕,趙慎之的哭是一絕,不僅還原了原片人物的真情實感,且呼吸節奏配合一致,我十分欽佩,而當時我則是兩頭不到岸。」
她下定決心,要堅持「活到老,學到老」。
多才多藝的「女聲」
劉廣寧生前回憶,自己的聲音有特點,有人說這是「公主音」,但她真正配音的「公主」角色其實屈指可數。這其中,有日本電影《吟公主》中的「公主」,另外還有國產動畫電影,比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孔雀公主》中的「公主」,還有經典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中與孫悟空鬥智鬥勇、負責摘蟠桃的「大仙女」。
上海電影譯製廠廠長張拯說,回顧劉廣寧老師的配音作品,真正是多才多藝。比如,外國電視劇《加裡森敢死隊》《安娜·卡列尼娜》中就有她的聲音。她還憑藉在電視劇《天使的憤怒》中的配音,一舉奪得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音演員獎。
劉廣寧生前說,自己牢牢記住上譯廠老廠長陳敘一的一句話,「配音演員要還原原片,完成角色聲音形象上的再創作,對原片就得『上天入地緊追不捨,拐彎抹角亦步亦趨』。」
在配音這門藝術面前,劉廣寧的確是多面手。除了不同的公主形象,她還是《大篷車》中的「吉卜賽女郎妮莎」、《父子情深》中的「小男孩盧卡」,此外她還參加了國產電影《天雲山傳奇》《沙鷗》《珊瑚島上的死光》等的配音。
中日電影交流的見證者
「您,還記得我嗎?」2016年,上海錦江飯店,在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一場中日文化交流活動中,劉廣寧用當年日本電影《生死戀》中「夏子」的一句臺詞,向慄原小捲髮出問候,兩位表演藝術家緊緊相擁。
當時,慄原小卷對劉廣寧說:「我很感動,我要感謝您,我是通過您的聲音藝術才為中國人民所了解、所喜愛的,所以我非常感謝您。」
在劉廣寧超過一甲子的配音生涯中,她陸續為20多部日本電影配音。其中最富影響力的是1976年為日本電影《生死戀》中的「仲田夏子」配音,而「夏子」的扮演者恰恰就是慄原小卷。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劉廣寧先後配音的日本電影還有《華麗家族》《望鄉》《狐狸的故事》《吟公主》《絕唱》《砂器》《姊妹坡》《伊豆舞女》等。除了成為慄原小卷的「聲音代言」,她的聲音還曾與山口百惠、高橋洋子等聯繫在一起。
特別是在《望鄉》中,匯聚了李梓、劉廣寧、趙慎之配音界「三朵金花」,劉廣寧當時配「青年阿崎」,成為上譯廠的一段佳話。如今「三朵金花」均已離世,也令譯製片愛好者惋惜。
6月25日,劉廣寧逝世當天,慄原小捲髮來唁電。唁電寫道:「感謝劉廣寧女士多年來給予我的誠摯友情和關心。我們一起,以出色的工作奉獻了精彩的作品。」
【來源:人民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