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黑鏡》,把魔幻的2020拍成電影

2021-01-07 萬達電影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諾斯在光影裡尋找每個人的精神角落

2020年或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魔幻」的一年:

新冠疫情、奧運延期、英國脫歐、平權運動等問題不斷,全世界人民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儘管如此艱難,但我們還是堅強地挺過了這一年。

如果把2020年拍成電影,那麼註定是一部魔幻災難狗血爛片,也許劇本都沒人敢想出來。

相比於以往溫情的年終總結,這次我們更需要的是發洩。

網飛最近上線的惡搞喜劇《2020年去死》,就向全世界觀眾發出了玩世不恭的吶喊,把過去一年拍成了電影。

《2020年去死》由擅長將喜劇元素與諷刺現實相融合的編劇查理·布魯克(神劇《黑鏡》的主創)親自操刀打造。

在短短70多分鐘的時間裡,影片以2020年1~12月的時間線為依據,將2020全年的重大事件以新聞畫面的方式進行呈現。

雖然影片的內容與真實世界無縫銜接,但它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偽紀錄片」。

其創新之處在於,它將紀錄片中嚴肅認真的旁白和惡搞片中胡言亂語的訪談相結合,半真半假地帶觀眾回顧整個2020。

現實事件和虛擬人物穿插並行,表演和史料混雜在一起,對各種魔幻現實展開嘲諷,頗有當年《黑鏡》的風採。

同時影片還邀請到了眾多知名演員,讓他們飾演2020年全球各行各業的人。

這其中有滿嘴髒話的記者(塞繆爾·傑克遜 飾),有牢騷不斷的歷史學教授(休格蘭·特 飾),有隻會說官話的新聞發言人(麗莎·庫卓 飾),甚至還有英國女王、網紅、科學家、普通民眾等風格迥異的人群。

導演希望通過採訪這些社會各階層的不同人士,來表達各方的態度和立場,只不過這些專訪與形式,都是影片無情戲謔現實的一種手段。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帶著發洩的心情,好好看看這部充滿喜感的《2020年去死》都「嘲諷」了那些大事兒,藉此回顧一下這魔幻的2020年吧!

新年伊始,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澳大利亞大火。

這場失控燃燒的鋪天山火,一直到2020年5月才得以撲滅。

它席捲了澳大利亞約1400萬英畝土地,殺死了約5億隻動物,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

但諷刺的是,就在山火肆虐的同時,地球另一端的瑞士則正舉辦著討論環境保護的達沃斯論壇。

他們還請來了知名的瑞典環保少女來發表激動人心的演講,來假裝今年議程格外關心氣候變化。

難怪片中有人說,「達沃斯論壇就是億萬富翁的音樂節」。

儘管如此,坐在臺下的科技公司CEO對此呼籲還是深受感觸,決定儘自己所能去做點什麼。

於是他轉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買下紐西蘭的一座島,將它挖空後作為自己的安全基地,以防世界末日......

災難不在己身的漠不關心,以及有權勢之人的自私行跡,諷刺力IMAX。

而魔幻的現實還在繼續,片中對來自文藝界的嘲諷馬上應運而來。

「奧斯卡頒獎禮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白人狂歡,本以為2020年會有所不同,但其實還是老樣子。」

對於那些最佳影片的提名,《2020年去死》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婚姻故事》講的是兩個憂鬱的白人困在富裕的婚姻裡的故事,《極速車王》講的是開賽車的白人,而《小婦人》則是站在卡侖區頂端的四個白人女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還有《小丑》主角臉上塗著白色顏料,盜用了演員本身就是白人的身份,同時拒絕給真正的小丑相應的角色;《1917》不僅是電影裡設定的年份,也是該電影裡白人的數量......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奧斯卡之夜,對在場的數萬名白人候選人來說真是災難,因為韓國的參賽者創造了歷史。」

《寄生蟲》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四項大獎,創下了新的影史記錄。

面對這個結果,大部分美國人並不能接受,直呼「《寄生蟲》甚至都不是一個英語單詞」。

但比奧斯卡獎更重要的是,此時新冠病毒已席捲全球。

當我們在眾志成城面對疫情的時候,西方國家只一個態度:別慌,問題不大。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認為,只需稍加注意衛生就沒有問題,每天洗手就能避免新冠。

而美國川普,對新冠的態度更是任性妄言:只要保持冷靜,新冠就會消失。

甚至還提出了「消毒液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的迷惑言論。

結果疫情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全世界瘋狂蔓延,三月底,全球範圍開始實施封鎖,全世界人民都過上了「宅」的生活。

全球封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眾們不再去影院看電影,各種流媒體、直播和小視頻構成了新的娛樂方式。

各種意義上網紅應運而生,他們努力營銷自己,在網絡上肆無忌憚的撈錢。

甚至就連英國女王都不能免俗,在某次演講結束後,她和其他網紅一樣,親切地要求觀眾送上點讚、收藏、轉發的「一鍵三連」,順便還在結尾販賣自己的豪華手辦。

諸如此類映射現實的諷刺,在電影裡比比皆是。

比如,當節目組採訪一位黑人病毒學家時,後者雖一直在強調新冠疫苗的重要性,但導演與之匹配的畫面卻是各種毫無營養的雜技片段。

病毒學家深表不滿,問「這個跟我說的話有關係嗎?」節目組表示沒有,只不過是為了追求觀賞效果。

而當病毒學家詢問:你們真的對科學感興趣嗎?節目組則冷漠地答道:說實話,不感興趣。

此外,還有帶著口罩和面罩的化妝師,幫新聞發言人化妝時,發言人直接「嘲諷」對方:「知道不?你這樣看起來很可笑哎!」

片中的很多段落,在讓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會不禁讓人發出感嘆。

這些虛構的橋段似乎都在現實中以另外一種形式不斷上演,而我們對於真正悲慘的事情,永遠只是吐露想法,卻沒有付出實際行動。

小萬不禁感概,現實如同《三體》所言:「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2020年去死》算不上一部醍醐灌頂的佳作,但它卻用輕鬆幽默的搞笑風格,將令人沮喪的2020重新解構。

它最大的意義,就是在緬懷過去的同時,能為觀眾帶來些許反思。

也許最新一季的《黑鏡》完全不需要新的劇本,因為2020年所發生的真實故事就已經足夠大書特書了。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百年一遇的2020災難年!《黑鏡》製片人將出品一部「紀錄片」!
    2020年是人類百年來的一個災難年,自年初至年尾各種自然災害以及戰亂不斷,因為引發了許多思考。同樣的,《黑鏡》系列也是重點刻畫了人類按照如今的線路走下去後,在未來將面臨的種種道德倫理以及生存問題,因而《黑鏡》的編劇查理·布洛克將2020年的故事拍攝成了一部具有「魔幻現實」的「偽紀錄片」。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4 日《黑鏡 第一季》
    今日主題:《黑鏡 第一季》。 《黑鏡》(英語:Black Mirror)是一部由查理·布魯克創作的英國獨立單元劇,該劇由布魯克和安娜貝爾·瓊斯擔任節目統籌。
  • 《黑鏡第五季》丨世紀神劇是如何垮掉的
    黑鏡第五季,可說是垮掉的一季,是黑鏡這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仙氣已逝,自貶凡間。此垮非彼垮,不是爛尾的那種垮。如果作為電影單片來看其實還不錯,每一集都有完整的故事結構,但如果作為心目中的黑鏡來說,這季算是毀了這個英劇品牌。
  • 《黑鏡》第五季:最受好評的一集,改編自現實
    《黑鏡》第五季上線了,不到一周,無論是豆瓣電影(截止到目前 6.6 分)還是 IMDb(截止到目前 7.1 分),這一季《黑鏡》成為了這個系列誕生 8 年以來,觀眾評分最低的一季,而在第五季的三集《黑鏡》中,IMDb 上綜合評分最高的就是第二集《Smithereens》(碎片),8.1 的分數甚至可以讓它與前幾季《黑鏡》劇集媲美。
  • 疫情蔓延時,最懂如何諷刺現實世界的《黑鏡》,選擇放棄諷刺
    但這並不是將某個現代科技加上某個古往今來道德困境的說教劇,相反地,《黑鏡》的劇情架構,都是某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類型電影套路:例如像是妻子疑心不倫的丈夫、丈夫遲疑於不忠的誘惑、還有渴望佔有的瘋狂愛欲等等。但當我們以為這是一套《藍色蜘蛛網》時,《黑鏡》馬上超脫李組長眉頭一皺的平庸境界,進入《陰陽魔界》 的顛覆狂想。
  • 2020年首發魔幻題材電影《魔法學院》定檔:魔幻世界新篇章
    新時代開啟,新的故事像深山中等待尋獲的寶藏般趨待見世,2020年1月17日,全新魔幻題材電影《魔法學院》,即將承載新時代的幻想。Jorgen Klubin的主要作品包括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賽車總動員》、《獅子王》、《花木蘭》,對魔幻冒險類電影有著迪士尼水準的製作經驗,參看《花木蘭》、《獅子王》等經典迪士尼故事不難發現,《魔法學院》在Jorgen Klubin指導製作下,必將在電影技術、世界觀背景、敘事及角色塑造方面展現極高的國際級水準。
  • 現實版「黑鏡」?紐約警局推新機器狗,有網友想起了它……
    但有此舉也引發網友擔憂,有人將這款設備和英劇《黑鏡》裡殺人的機械狗聯繫了起來,並稱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黑鏡》。 「今日俄羅斯」稱,儘管紐約市警察局對這一新工具充滿信心,但不少網友對這項技術持懷疑態度,有網友還將其與英劇《黑鏡》裡追殺人類的機器狗聯繫了起來。
  • 現實版「黑鏡」?紐約警局推新機器狗,有網友想起了它...
    但此舉也引發網友擔憂,有人將這款設備和英劇《黑鏡》裡殺人的機械狗聯繫了起來,並稱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黑鏡》。  據報導,這款機器狗名為「Digidog」,重70磅(約31KG),最高時速超過3英裡(4.8km/h),還可以爬樓梯。警局介紹,機器狗配備複雜的人工智慧系統以及一系列攝像頭和傳感器,可以使得警方在派真人警察執行任務前,先用它進行近距離、實時查看危險情況。
  • 《黑鏡》主創新片來了:2020 去死吧!
    2020 年,可能是《黑鏡》也編不出的荒謬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 ——新冠疫情、澳洲火災、印尼洪水、非洲蝗災、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種族抗議、高考延期、科比逝世……於是,《黑鏡》團隊乾脆把 2020 年做成了一部紀錄片:《2020 去死》。但實際上,這是一部「半偽紀錄片」。
  • 「型男·尤物」林路迪讓《黑鏡》女粉絲暴增
    《黑鏡》第五季上線了!這部諷刺現實題材迷你劇自2011年開播以來,囤了一大批理科男、腦洞男、憤青直男粉絲,第一季豆瓣評分至今高達9.4分,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那必須是《黑鏡》。結局是這樣的,丹尼說服老婆每年結婚紀念日他可以打一盤遊戲,作為回報,她也可以去酒吧各種豔遇……同為虛擬愛情,《微微一笑很傾城》是純愛版,《黑鏡》就是重口版,但仔細一想,還真不是沒這可能。
  • 井上雄彥官宣:《灌籃高手》將拍成劇場版電影
    井上雄彥官宣:《灌籃高手》將拍成劇場版電影 澎湃新聞記者 祁東 2021-01-07 12:52 來源:澎湃新聞
  • 《潘神的迷宮》,獨樹一幟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現實與夢幻的交融
    01、從小說到電影,託羅的魔幻現實主義根治於童年的不幸,豐富的想像力是自我保護的潛意識體現 《潘神的迷宮》是典型的魔幻主義代表作,它與傳統現實主義小說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描述手法的「魔幻性」,拉丁美洲有著很多傳統的土著文化和圖騰崇拜,受制於教育和環境的特殊性
  • 疫情蔓延時,最懂如何去諷刺現實世界的《黑鏡》,選擇放棄諷刺
    但這並不是將某個現代科技加上某個古往今來道德困境的說教劇,相反地,《黑鏡》的劇情架構,都是某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類型電影套路:例如像是妻子疑心不倫的丈夫、丈夫遲疑於不忠的誘惑、還有渴望佔有的瘋狂愛欲等等。《黑鏡》主創查理布魯克《黑鏡》目前5 季以來,持續著這種對現實社會的顛覆批判,但這卻是主創查理布魯克現在暫時拋開《黑鏡》的原因:「在這個(疫情嚴重)的時刻,我不確定觀眾是否還能承受
  • 「英劇」變「美劇」 《黑鏡》第四季遭到網友群嘲
    原標題:英劇變美劇 《黑鏡》不再驚豔   《黑鏡》第四季6集分別是《聯邦星艦卡裡斯特號》、《天使方舟》、《鱷魚》、《絞死DJ》、《金屬頭》、《黑色博物館》,內容依然涉及高科技生活帶來的很多現實問題,比如用手機App約會、隱私和記憶提取、智能機械狗等。然而,這六集故事並無太大創新,與前幾季的內容似曾相識,讓不少觀眾覺得有些審美疲勞。
  • 《2020去死》首曝預告 由《黑鏡》製片人打造
    《2020去死》首曝預告 由《黑鏡》製片人打造 時間:2020.12.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影評|就算是《黑鏡》的編劇,也編不出這樣的2020
    2020,我們在現實裡體驗了一把《黑鏡》。 這不是終極版《黑鏡》,而是剛剛發生的現實。 雖然沒經歷「佔領國會山」事件,但面對越來越荒謬的現實社會,真正的《黑鏡》創作團隊早受不了了,他們只想幹一件事 ——吐槽。
  • 《黑鏡》:Maybe you re old!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豆瓣高分的神劇—《黑鏡》!《黑鏡》故事及情景設計最巧妙之處,是他們設定的不是摸不著邊的未來,反而是我們看似隨手可觸的明天。在真實與虛幻、線上線下、以及當下的身份認知中,讓我們多多少少能對當下面對的問題與疑惑作出反思。
  • 傳媒視角:《黑鏡3》的啟示與思考
    劇中的情節雖有些許誇大,但影射到現實中其實就是對「徵信數據合理使用範圍」的不斷討論。前段時間陷入風波的「芝麻信用積分」便被稱為該集《黑鏡》的現實版,支付寶的「白領日記」「校園日記」等圈子除了女大學生可以使用,其他用戶必須高於750分才能評論或打賞,否則只能閱讀和點讚。
  • 失去了「鏡像」的《黑鏡3》只能淪為類型化的驚悚片
    誠哉斯言,但我不需要通過《黑鏡》來向我講述這樣一個在日常的現實中就已明了的結論。以同樣的視角縱觀《黑鏡3》,不難發現該季所有的劇集都選擇將我們當下的日常進行一定程度的誇張後來構建劇情走向:ep1中的打分行為幾乎全然脫胎於當下的社交點讚,五星好評難道不正是我們熟捻於心的「術語」,哪怕目前我們僅僅用它來選擇淘寶賣家;ep2中的VR遊戲不過是給過往的恐怖電影加入了一個VR的框架,其時間感知層面的混淆其實無異於我們的日常夢境體驗;ep6以若隱若現的陰謀論嵌套陰謀
  • 《一人之下》也要拍成真人電影了,2020年即將上映
    《一人之下》作為一部優秀的國產動漫,一直以來都備受好評,無論是畫風還是劇情都是國產劇的精品,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人之下已經拍成真人版電影了,而且還會在2020年上映!其實無論是是小說拍成電視劇電影,或者是動漫拍成真人版電影,就很少有能成功的。一方面是因為真人很難演出動漫的感覺,而且真人演員往往和動漫角色相似度差距太多,原著粉們在看小說或者是動漫的時候都會有自己對角色的認知,所以一旦換成真人演員基本上都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