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20年紮根廣西龍州傳遞支教接力棒:邊城,那火紅...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開欄的話:記錄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曆程,講述接續奮鬥的浙江精神、中國故事,浙江日報5月18日起推出「接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型融媒體報導」。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浙江日報策劃的「接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型融媒體報導」自5月9日啟動以來,10支採訪隊伍奔赴省內外,採訪小康路上幹部群眾接續奮鬥的感人故事。今天,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報導的第七篇,講述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在廣西龍州的20年支教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初夏南國邊城,鳳凰花正蔥蘢。

每年鳳凰花盛開之時,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的孩子們就迎來了高考、中考。成長道路上,龍州孩子有一群特殊的引路人——他們跨越1500公裡來到這座邊陲小城,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有關廣闊世界和美好未來的夢想。他們來自浙江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2001年以來,浙師大一屆屆青年學子傳遞著扶貧支教的接力棒,先後有203人在龍州揮灑青春。他們既「扶智」,又「扶志」,通過改變年輕一代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以優質教育力拔「窮根」。今年,又有18名浙師大學子通過了研究生支教團的選拔。

浙師大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胡馨文(前數第三排右三)回到龍州高中,和「珍珠班」的同學們在一起。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訊員傅棟拍攝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自團中央、教育部啟動研究生支教計劃以來,我省青年學子奔赴中西部地區中小學開展扶貧支教,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正是其中之一。

接力澆灌,讓邊城滿樹的鳳凰花更加紅豔。

闊別17年,浙師大第5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屠佳回到了龍州縣第一中學的老校園。2003年夏天,屠佳在這裡第一次面對這些稚嫩懵懂的面孔。第一次下鄉家訪,從未離開過城市的屠佳被眼前的景象震驚:龍州縣上降鄉的一戶農家,幾根爛木頭撐起帶著窟窿的油布做天花板,室內黝黑的地面上長著青苔……當晚,她在日記裡寫道:「我從未想像過,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會因為137元的學雜費經歷人生的抉擇。」

「我領悟了研究生支教團的初心:讓這難以言喻的苦澀徹底成為歷史。」屠佳說。

「帶上媽媽去支教」的浙師大第5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屠佳(左)接受央視主持人張越專訪(資料照片)。1999年,由團中央、教育部共同組織的青年志願者研究生支教計劃正式實施,採取「志願加接力」方式,每年招募研究生到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志願服務,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服務。浙師大從2001年起加入這一計劃,紮根龍州,薪火相傳。

在最早幾批來到龍州的支教研究生中,屠佳是特殊的一個。她以堅毅和勇氣書寫的支教故事在邊城久久流傳,激勵著後來的學弟學妹。

「這麼多年沒見了!你好嗎?你媽媽好嗎?」重回龍州,龍州一中老教師謝海一見到屠佳就關切地詢問,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走,去看看你和媽媽當年住的宿舍。」

那一年,在年輕的屠佳出發支教前不久,父親患重病去世了。作為獨女,屠佳經歷了愁苦與糾結,最終毅然決定「帶上媽媽去支教」。母女兩人在龍州相依生活了大半年,每晚擠在一張一米多寬的床上。

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為龍州中學生打造「夢想課堂」,開展「大夢想家」教育。沿海城市寧波的一對母女結伴來到悶溼閉塞的邊陲小城支教,佳話傳開,龍州上下看到了浙師大支教團教育扶貧的決心,校地雙方的心迅速貼近了。

屠佳在龍州縣戒毒所為戒毒青少年講的一堂法制課,至今深深印刻在龍州一中許多老師心中:女孩子紅了眼圈,男孩把臉埋在臂彎裡,課講完了,孩子們圍著屠佳,叫她「姐姐」,說「好久沒有人這樣和我聊過了」。

而最讓屠佳難忘的,則是2003年一個停電的夜晚。晚自習前,孩子們買光了學校旁邊小店裡的蠟燭,在課桌上一支支點亮。橘黃色的燭光搖曳,宛如夜空中的星星,大家唱起了一首老歌:「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家門……」

「我們扶貧支教的理想,就是讓孩子們手裡有燈,眼中有光。」屠佳說。

龍州縣高級中學28歲的歷史教師盧榮華沒有想到,分別十多年後,再一次在母校見到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支教老師。

這是一場「雲相逢」。盧榮華激動地坐在報告廳裡,眼前的大屏幕上出現一張盈滿溫暖笑意的圓臉——那是盧榮華的高中地理老師、第10屆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周國成。

「盧榮華,你好!你是291班的,對吧?」周國成熱情的聲音傳來。

周老師當時教八九個班級幾百個學生的地理課。這麼多年過去,他一見面就脫口而出自己的名字和所在班級,盧榮華的眼眶溼潤了。

2008年,當周國成循著師兄師姐的足跡來到龍州,浙師大支教團已經成為「最特別的當地人」。他們早上和邊城居民一樣呼嚕呼嚕「嗦」進一碗米粉,然後騎著電瓶車在縣城古老的石橋上駛過。大多數支教老師的宿舍在校園裡,經常有學生來敲門:「老師,能找你談談心嗎?」

浙師大支教團把龍州的教育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把龍州人民對教育發展的期盼當作自己的期盼。龍州的3所初中、1所高中和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每年都熱切盼望著新一屆支教團到來。在課餘和周末、節假日,支教團成員經常不知疲倦地到龍州各鄉村小學講課。

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胡馨文(右四)和同學們分享回憶。周國成同樣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在盧榮華眼裡,這位地理老師為同學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上課非常有激情,手裡拿著地球儀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講解。」盧榮華說,「我的地理成績本來很差,連經度和緯度都分不清楚。聽周老師的課,很快成績就上去了。」

從周國成當年的辦公室望出去有兩棵果樹,一棵菠蘿蜜樹,一棵龍眼樹,夏秋時節掛滿了果子。老的史地樓如今拆掉了,兩棵果樹還在。徜徉樹下,盧榮華覺得自己仿佛就是支教團結出的果實——

懷著「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願望,盧榮華考入青海師範大學,其間3次到青海貧困邊遠地區支教。畢業後,盧榮華回到母校任教,接過屬於自己的那一棒。

伴隨國家扶貧開發不斷深入,特別是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浙師大支教團始終緊跟時代的節奏。

2017年,龍州提前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認定。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富教育,浙師大支教團在其中發揮了突出作用。

2018年,龍州成為廣西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龍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浙師大支教團是見證者、參與者。

一名龍州學生塞給支教老師的字條,詮釋了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對貧困地區的意義:「讀小學的時候,我沒想過自己會上初中;讀初中的時候,我沒想過自己會到高中;好捨不得你離開,請你在浙師大等我來。」

龍州溼地公園全景。浙江新聞客戶端 拍友 蘇智藝 攝這張字條承載的夢想和希望,深深打動了浙師大第20屆支教團成員胡馨文。2018年,她來到剛剛脫貧摘帽的龍州,防止返貧、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是當地面臨的重大挑戰。「如果龍州孩子對未來的設想仍然只是『到廣東打工』,我們的使命就沒有完成。」胡馨文說,站在新起點,支教團更加注重提升龍州年輕一代的自我發展能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對未來有希望。

懷揣這樣的信念,胡馨文和支教團的同學們下鄉採擷「珍珠」——把家境困難的學生集中到一個班級並提供資助,希望他們像珍珠一樣在磨礪後閃光。在一間窄小的農宅裡,胡馨文見到了15歲的王博曉。這戶人家馬上要異地搬遷,家庭生活有望得到明顯改善,但女兒是不是要接著念書,父母一直下不了決心。接過求學登記表時,女孩一雙大眼睛裡仿佛藏滿了話,她最終什麼也沒說,默默地爬到床上,墊著一口行李箱填完了表格。

龍州高級中學校園一角。「這就是一顆未來的珍珠。」胡馨文告訴自己。支教團在龍州高中引入浙師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資源,打造「夢想課堂」,開展「大夢想家」教育,用遠大的志向塑造孩子們的心靈。當網際網路時代種種新奇職業第一次湧進龍州孩子的視野,夢想從此起飛。進入「珍珠班」後不久,王博曉身上陰雲般的愁緒就一掃而光,她擔任了班長,大眼睛自信地閃亮,也更愛笑了。

摘帽後的龍州更有理由辦好優質教育。眼下,支教團正在龍州一中打造「浙師班」教育示範新品牌。這個班的班主任、主課教師均由支教團成員擔任。接下來的3年,浙師大支教團將一屆屆接力「浙師班」教學工作,直到學生完成中考。在上學期段考中,「浙師班」成績名列前茅。

浙師大支教團在邊城的教育接力還在繼續。鳳凰花開,年年歲歲。樹木樹人,歲歲年年。

為了見證和傳承小康路上的奮鬥精神,浙江日報與浙江省林業局、採訪對象共同開展種植小康林活動。圖為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新老成員在龍州高級中學種下鳳凰樹。

【浙江新聞+】

浙江高校的支教接力

1999年,團中央與教育部聯合下發《關於做好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支教工作的通知》,將研究生支教團作為青年學生參加扶貧接力計劃的有效形式長期固定下來。此後,一批批浙江高校研究生奔赴中西部地區中小學,開展支教接力。

2002年 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建立「尖峰助學基金」,至今已有715個班級團支部結對1500多名同學,累計各項資助80餘萬元

2005年 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設立「邊境圖書館」,迄今累計捐贈圖書近4000冊。

2007年8月 團中央、教育部授予廣西龍州縣等6個服務縣「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優秀組織獎」。

2019年 浙師大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在龍州教育局的支持下,以「打造特色課堂,推進教學改革」為宗旨,在龍州一中開設首屆「浙師班」,致力於將「浙師班」打造成教育改革示範品牌。

來源:新華號 浙報融媒體

相關焦點

  • 與西部的孩子們相約「雲端」,這個研究生支教團開啟線上支教
    兩地雖然相隔700多公裡,但「雲支教」讓劉佳慧覺得,她似乎回到了雲陽的課堂上。劉佳慧雲授課截屏2019年夏天,湖北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11名成員,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奔赴重慶市雲陽縣雙江中學、盤石中學、寶坪中學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第三中學,為西部地區的孩子們搭建起愛心課堂。劉佳慧就是支教團的一員。
  • ...屆南通大學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婁勤儉回信勉勵第21屆南通大學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耿聯) 7月23日,省委書記婁勤儉給第21屆南通大學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回信,對他們一年來的支教工作給予肯定和讚賞
  • 婁勤儉回信勉勵第21屆南通大學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
    原標題: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本報訊 (記者 耿 聯) 7月23日,省委書記婁勤儉給第21屆南通大學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回信,對他們一年來的支教工作給予肯定和讚賞,希望同學們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全面發展,為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做好充分的知識和能力準備。
  • 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北京大學舉辦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
    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寶劍,學生工作部部長王逸鳴,校團委書記戶國棟及校團委書記班子成員,志願者所在院系黨委副書記、學生工作負責人、團委書記等出席會議,第19屆、20屆、21屆、22屆共4屆近80名研支團志願者在線上或線下參加動員會。研究生支教團出徵動員會在嘹亮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 北京大學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介紹
    西藏分團  楊皓然,男,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城市管理專業,北京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西藏分團團長  陳雨昕,女,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北京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西藏分團成員。
  • 大連海事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介紹
    大連海事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共20人,將分別在青海、西藏、雲南、四川的服務地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服務。他們分別是:  青海服務隊2016年9月考入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航海技術專業。2019年10月加入大連海事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現任大連海事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青海服務隊隊長,服務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第三完小。本科期間曾任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2016級一中隊副指導員,大連海事大學學生會執行主席。
  • 南通大學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用青春守護夢想
    「如果以後有人問及我們的夢想,我想那一定是『守護孩子們的夢想』。」……7月10日,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從青海「飛」到省委書記婁勤儉的案頭。寫信人是4名即將支教期滿的江蘇大學生,他們來自第21屆南通大學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尺素一紙,萬千情懷。
  • 天津大學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風採展示
    天津大學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共18人,他們將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和甘肅省宕昌縣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服務工作。研究生(推免)期間將繼續讀於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現任天津大學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  本科期間擔任天津大學學生科協主席,自動化學院兼職輔導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學生會員,天津大學科協委員,天津大學青年講師團成員。申請15項專利,獲得5項省部級及以上競賽獎勵以及天津市優秀學生幹部等30餘項榮譽稱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風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於2002年加入由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截至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累計派出共18批220名志願者,分別派遣至寧夏、西藏、新疆、山西等地區開展志願支教和扶貧工作。
  • 河南師範大學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介紹
    研究生期間將就讀於河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中國畫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專業,第二十二屆河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本科期間曾任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團支書。本科期間曾連續四年綜合測評成績排名本專業第一,連續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
  • 上海大學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風採展示
    上海大學自2012年起組建首批中國青年志願者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已累計有超過60名支教團成員分別在甘肅定西、貴州遵義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服務。今年上海大學第八批研究生支教團由9名成員組成,他們即將背上行囊,前往西部開啟支教志願服務生活。讓我們認識他們吧!
  • 一場跨越20年的支教接力——196個清華人沉甸甸的青春成長記憶
    來自清華大學研支團湟中分隊的同學若從學校出發,需要輾轉乘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與大巴,穿過崎嶇的山路,才能抵達這裡。而這條自東向西、橫跨1660餘公裡的路,清華大學研支團走了20年。 1999年,第一屆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楊海軍在青海省民和縣大莊鄉初級中學支教1年。
  • 哈師大第四屆研究生支教團再出發丨即將出徵奔赴塔城地區接力圓夢
    3日,跨越5300公裡飛往新疆塔城地區為學生們送考的朱婉暢在哈師大第二屆研究生支教團總結匯報會上,向同學們講述著她支教一年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哈師大第四屆研究生支教團出徵儀式同時舉行。哈師大第二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四位成員李佳軒、張陶、曲鴿、朱婉暢的故事分享,簡單卻不平凡,溫情而有力量。
  • 太優秀:她以全校第1的成績加入研究生支教團,公司執行董事……
    2019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成為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第八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現任遼寧工大第八屆研究生支教團團支書,曾任全國十佳社團校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團團長、院學生會副主席、阜新工大創意攝影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大學生支教故事:18年青春接力聚螢成光
    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徐玥瑩來到雲南省施甸縣支教已經三四個月了,作為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她將在這裡度過一年的支教時光,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2002年以來,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團已連續18年共派出162名優秀畢業生前往雲南施甸、西藏拉薩、內蒙古鄂爾多斯、陝西平利等教育欠發達的西部貧困地區支教,直接服務學生逾萬人。
  • 公大研究生普安支教故事|胡幣麒:遇見你們,是我的「小幸運」
    2020年8月,青山小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老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第八屆研究生支教團一行四人,胡幣麒是支教團中的一員。 第一次支教就讓她體會到了山區的「特色」。 生活永遠充滿困難與挑戰,勇敢地邁過去就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她看到的是一張張可愛的小臉、好奇的眼神。
  • 公大研究生普安支教故事|亢梅力:跨越萬水千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亢梅力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貴州支教團成員,來黔西南州普安縣支教前,她才剛剛本科畢業。支教時,她是一群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數學老師,同時也是這個社會的「學生」。支教後,她又有了什麼樣的體驗和探索,又找到了怎樣的答案?
  • 「特稿」閃光的回憶——我的支教故事③
    【編者按】研究生支教團是由團中央、教育部聯合組織實施的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全國示範項目。我校自1999年起,先後招募了220餘名志願者分赴青海化隆、青海海晏、甘肅榆中、甘肅靖遠、甘肅會寧、新疆五家渠、雲南勐臘等地開展支教活動。2019年夏天,我校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奔赴祖國西部,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志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