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成功,美國真的不在乎月球,只想去火星嗎

2020-12-19 制度開門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圓滿完成。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攜帶樣品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第二,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

一、NASA攜手商業公司、工業部門,共同執行「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

為實現2024年登月這一大膽目標,NASA決定充分發動一切有利條件,積極尋求各方支援,共建友好合作關係。對此,美國政府表示支持。副總統彭斯表示,政府考慮將NASA的部分任務外包給商業化的技術「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標識公司,部分原因是NASA在近10年的登月計劃中,要麼遲遲跟不上節奏,要麼屢超預算。彭斯說:「如果商業火箭是未來5年內讓美國航天員重返月球的唯一途徑,那就採用商業火箭。

NASA迅速宣布了其「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根據該計劃,合同公司可以向「對月運送科學和技術有效載荷」等項目投標。這些有效載荷提前一步抵達,有助於幫助NASA在人類重返月球之前,先對月球展開研究工作,為航天員的到來做好準備。這些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將對發展「阿爾忒彌斯」項目至關重要。

2019年6月14日,NASA向美國工業部門發布了一份徵求意見稿,希望他們對利用美國公司向月球軌道平臺「門戶」運送貨物和其他物資的可行性提出意見。這是NASA為在5年內將航天員送上月球表面的最新舉措。該軌道平臺的首項後勤保障服務預計將提供科學儀器、貨物和其他物資,以支持NASA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

2018年秋天,NASA向美國公司徵求了關於如何最好地為「門戶」提供支持的意見,該「門戶」將位於離地球250000英裡(1英裡=1.609344km)高的月球軌道上,是一個針對月表任務的指揮和服務模塊,最終將進一步用於探索太陽系。繼最初的信息請求之後,NASA發布了這份意見草案徵求稿,並於2019年8月正式公布。

NASA人類月球探測項目主任馬歇爾·史密斯表示,需要工業部門提供一艘飛船,將貨物和其他物資運送到「門戶」,它將與軌道平臺對接,但還需要自己產生動力。NASA期待看到工業部門回應這一需求,並可能授予這項月球服務的多個合同。這一最新呼籲與NASA在國內行業率先推出的貨物再供應服務如出一轍。

NASA引領了近地軌道的商業化,現在正為私營企業在深空領域大展拳腳提供新的機遇。NASA駐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門戶」12物流部門經理馬克·維澤說:「『門戶』,特別是我們的物流供應需求,使深空供應鏈朝著進一步商業化邁出了下一步。」這些服務,除了向「門戶」交付貨物、科學儀器和其他物資外,還可能擴展到其他領域,比如為NASA交付月球建築的其他元件。

2019年6月26日,NASA在佛羅裡達主辦了一個工業日論壇,對擬議的物流配送方法問題進行回答和解釋。8月,作為登月任務計劃的一部分,NASA向各商業公司尋求建議,希望能建立一個系統,用商業火箭將物資運送到月球軌道平臺「門戶」上。有關太空飛行器設計、貨物質量能力、增壓體積、有效載荷的功率可用性,以及到月球「門戶」運輸時間的想法也列在提案中。隨後,正式的固定價格合同招標逐步形成,15年內所有「門戶」服務的最大合同授予額將達到70億美元。

二、備受爭議的重返月球「小目標」

是為了實現登上火星的「大目標」2019年6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發布了一條「推特」:「鑑於我們正在花出去的大把經費,NASA不該再繼續討論登月了,畢竟50年前我們就做過了。他們應該關注於更大的目標,比如火星、國防和科技。」

此言一出,引發一片譁然,各方紛紛猜測美國的登月計劃是否又有變數。畢竟,美國民眾對於登月的熱度多年來有減無增。198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7%的美國人認為登月計劃值得投入;20年後,持這一態度的美國人下滑至47%。2018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民調顯示,儘管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成為太空探索的領先者很重要,但只有13%的人認為載人登月是當務之急。

緊跟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航天員巴茲·奧爾德林就曾公開表示,是時候放下月球,著眼於火星,因為那是「更長期的投資」。2019年6月8日,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執行秘書佩斯在出席國家航天學會國際空間開發大會時表態,NASA在2024年送人登上月球的計劃不變,一切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不過,NASA會把最終目標放在火星載人探測上,重返月球是載人探火計劃的一部分,兩者關係密切。NASA正在利用月球作為火星的試驗場,開發在太陽系進一步探索所需的技術和系統。根據NASA最新的月球探索計劃,美國將依託月球軌道平臺「門戶」進行一系列研究,例如:登陸火星系統的深空測試、火星運輸試驗臺測試,通過研究月球撞擊坑,了解太陽系中最普遍的物理撞擊坑過程,並為了解火星地表積累經驗,通過降低月塵危害來為抵禦火星沙塵暴做準備等。

NASA的探月計劃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專注於速度,在2024年實現登陸月球;第二階段將著力於在2028年之前在月球及其周圍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類據點。近期,NASA一直為加速其「從登月到登火」(Moon to Mars)探測計劃而努力著。2019年5月底,NASA授予了加拿大麥克薩技術公司一份合同,建造、發射和演示「門戶」的動力和推進元件。在將航天員送往月球之前,NASA將開展一系列商業計劃,向月球表面提供眾多科學儀器和技術演示;他們將與11家公司開展合作,研究新的綜合人類著陸系統的擬議架構,該系統將在「門戶」中部署以完成登月任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力量投入登月,「阿爾忒彌斯」計劃必將開啟載人空間探索的新時代,不論是太陽能電推進技術、著陸精確度、高性能飛行計算能力,還是原位資源利用、月塵危害減緩、星球表面挖掘與建築等關鍵技術,都將迎來技術上新的突破,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將為未來載人探索火星鋪平道路。

(保留所有權利,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制度開門」。資料來源:張田:飛向月球:NASA月球探索戰略計劃,國際太空2019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返回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在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這是目前中國的第六個月球探測任務,它不僅標誌著我國「嫦娥」工程將完成「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月球採樣返回之後,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是得,之前從月球帶東西回來的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如今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登陸月球並成功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美國6次登月,為何還要中國分享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此次嫦娥五號將帶回2千克的月球土壤,遠超過蘇聯三次帶回的326克,躋身全球第二。而早在嫦娥五號登月挖土之前,美國就希望中國可以分享月球科學數據,以及月球土壤。
  • 創造五項中國首次,嫦娥五號成功返航,這次月球土壤送美國多少?
    嫦娥歸來,普天同慶。這一次是人類自前蘇聯1976年採樣月球後,中國再次起航採回月球樣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嫦娥五號的成功歸來,是人類太空之旅的又一個裡程碑事件,12月17日凌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正式接收成功。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後,美國人告訴你:中國在月球背面做了啥?
    繼嫦娥四號月球背面探測器從西昌基地飛天,2018年12月12日,嫦娥四號已經在離月球100公裡處首次完成剎車,中國瞬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登臨月球背面的國家。之後,收到了鋪天蓋地來自許多國家和眾多國外網友敬佩的聲音,近日,就連老對手--美國媒體2月4日也發文,感嘆一番: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了什麼?
  • 嫦娥5號剛發射成功,美國NASA伸手討要所得數據,俄羅斯也緊隨其後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月球以及火星的好奇心就沒有斷絕過,尤其是進入2020年,各國火星探測工作相繼展開,近日,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傳出消息,稱已經在火星表面發現了遠古時期洪水出現的痕跡,也就是說,火星上是有水存在過的,未來或許還能發現更多適合人類居住的物質。實際上,除了火星外,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也在一直繼續著。
  • 中國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空間站發射時間定了
    趣味探索訊 從地球走向近地軌道,從近地軌道走向月球,再從月球走向火星,曾在亞洲大陸演繹了五千年文化的中國正在一步步實現屬於自己的航天夢,即將接力國際空間站的中國空間站,即將踏上月球並取回樣品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首登火星的中國首艘火星探測器,如今這三項航天任務的發射時間確定了,倒計時開始
  •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世界各國都是什麼反應呢?
    中國的古代傳說中具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如今隨著中國的經濟騰飛,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探索也越來越多,從文昌發射基地發射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它攜帶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嫦娥五號將完成登陸月球的任務並採集月球土壤。俄羅斯如此高的評價並不是吹捧,而是東方大國的技術實實在在的打破了美俄的技術壁壘,同時俄羅斯科學家葉夫根尼斯塔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希望得到月球土壤,俄羅斯希望和中國講究合作,也希望中國能夠贈送標本,美國 nasa 也在社交媒體上慶祝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並希望中國能夠分享探月數據。
  • 數據看中國 | 「嫦娥」凌晨回家,月球「土特產」成功籤收,背後的...
    五十年前蘇聯登月計劃、美國阿波羅計劃採集的樣品,直到今天還在為行星科學家提供新的發現和驚喜。那麼很有可能,在下一個50年,更多關於月球的迷霧,會由嫦娥五號、六號、乃至七號、八號的樣品來撥開。1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月球 科研 意義有多大?
  •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未來中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順利回家,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五「挖」回來的月球樣品將如何利用?月球樣品是否會分享給美國NASA?載人登月何時能安排?為回應社會關切,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 阿波羅12號在月球著陸後,發現附近的美國「嫦娥」,模樣已大不同
    近日,嫦娥五號成功飛天,要去月球「挖土」,國人為之振奮,世界為之震撼!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為複雜的航天探測器,說起來是去「挖土」,其實任務非常繁重。嫦娥五號完整包含了「繞、落、回」三個環節,有航天專家稱,嫦娥五號一系列任務的某些環節,難度甚至超過了正在奔赴火星的「天問一號」,幾乎動用了中國航天所有的高科技。
  • 中國月球「取壤」成功!「八國聯軍」瓜分月球算盤落空:下手晚了
    《協定》中是這樣描述的,美國宇航局將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用最先進的創新技術探索更多的月球面積,提取更多的月球材料。各國可以獲得一些月球資源的擁有權及使用權。同時還表示除了俄羅斯、中國等這些航天大國外,將聯合更多的國際夥伴對月球進行可持續勘測,利用在月球及周圍獲得的知識實現更大的目標——飛上火星。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2018年12月8日2點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隨後它在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2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上,為人類開啟了首次「月背之旅」,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4次發射,次年,1月3日上午,北京時間10點26
  • 40年前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如今只剩半克?這次我們親自去月球挖2000克!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今天凌晨,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飛行約2200秒後,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送入近地點約200 中國發射火箭的次數實在太多,大家可能都記不清上次發射火箭是什麼時候,幹什麼用的了,這一次為什麼會如此引人關注呢? 因為這次真的不一樣——嫦娥五號是去月球「挖土」,然後再帶著土回來! 這件事,至今只有美國和蘇聯辦到過。月球土壤十分珍貴,並且研究價值巨大!
  • 嫦娥5號正返回途中!美國人強調:中國會分享月壤!中國人懶得搭理
    ●美國人為何再次強調:中國會分享月壤? 報導稱,中國已經建立了實驗室等待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將會對這些月壤進行分析,以供對月球的成長歷史以及太陽系的物體歷史做出深刻見解。
  • 嫦娥五號,我們的月球夢
    1978年,中美建交的時候,尼克森總統拍特別代表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 這是非常珍貴的禮物,見證了中美關係蜜月期的開始。其中,有0.5克給了一個研究天體物理學的年輕人,其餘的0.5克保存在北京天文館。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歐陽自遠。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的背後,長徵五號才是中國航天真正的野望
    這兩天嫦娥五號登月的新聞已經刷爆各大媒體。特別是嫦娥五號攜帶的著陸器已經順利降落月面,並且成功完成了月球土壤的採樣工作。此次探月任務已經成功完成了一半,而如果後半程返回任務也能成功完成,那中國就將成為全世界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月球採樣技術的國家,那無疑將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已經穩穩排在了世界最先進行列。
  • 中國在月球上幹了一件大事,美國登月遭質疑,嫦娥之父說出真相
    因為不得不承認,嫦娥五號這一次進入月球所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巨大的。只要成功,那麼中國的探月工程便是獲得了一個階段的圓滿成功,更是奠定了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只能說,嫦娥五號是好樣的,她並沒有讓「家人們」失望。據了解,剛剛嫦娥五號幫助中國在月球上幹了一件大事,使得美國登月遭到質疑,隨後「嫦娥之父」說出背後真相!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他隨後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是處在如此嚴峻和特殊的形勢下,中國一系列世界領先的高科技項目紛紛精彩亮相:北鬥三號成功組網,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長徵五號不負眾望,嫦娥五號載譽歸來;奮鬥者號深海探測器載人下潛超過萬米;珠峰測量精確高程公布;5G在全國各地普遍布局,進展神速;量子計算機「九章」橫空出世等等,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的壯舉,令人驚豔
  • 中國在跟美國搞太空競爭?不,我們只想做好自己的事
    文/行走斯圖卡這幾天,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壤返回地球的消息,在網絡上刷了屏,對於中國航天來說,這是一件裡程碑級的大事件,中國網民們也樂開了花,因為成功從月球返航,意味著太空人登月已經不再只是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