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圓滿完成。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攜帶樣品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第二,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
一、NASA攜手商業公司、工業部門,共同執行「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
為實現2024年登月這一大膽目標,NASA決定充分發動一切有利條件,積極尋求各方支援,共建友好合作關係。對此,美國政府表示支持。副總統彭斯表示,政府考慮將NASA的部分任務外包給商業化的技術「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標識公司,部分原因是NASA在近10年的登月計劃中,要麼遲遲跟不上節奏,要麼屢超預算。彭斯說:「如果商業火箭是未來5年內讓美國航天員重返月球的唯一途徑,那就採用商業火箭。
NASA迅速宣布了其「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根據該計劃,合同公司可以向「對月運送科學和技術有效載荷」等項目投標。這些有效載荷提前一步抵達,有助於幫助NASA在人類重返月球之前,先對月球展開研究工作,為航天員的到來做好準備。這些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將對發展「阿爾忒彌斯」項目至關重要。
2019年6月14日,NASA向美國工業部門發布了一份徵求意見稿,希望他們對利用美國公司向月球軌道平臺「門戶」運送貨物和其他物資的可行性提出意見。這是NASA為在5年內將航天員送上月球表面的最新舉措。該軌道平臺的首項後勤保障服務預計將提供科學儀器、貨物和其他物資,以支持NASA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
2018年秋天,NASA向美國公司徵求了關於如何最好地為「門戶」提供支持的意見,該「門戶」將位於離地球250000英裡(1英裡=1.609344km)高的月球軌道上,是一個針對月表任務的指揮和服務模塊,最終將進一步用於探索太陽系。繼最初的信息請求之後,NASA發布了這份意見草案徵求稿,並於2019年8月正式公布。
NASA人類月球探測項目主任馬歇爾·史密斯表示,需要工業部門提供一艘飛船,將貨物和其他物資運送到「門戶」,它將與軌道平臺對接,但還需要自己產生動力。NASA期待看到工業部門回應這一需求,並可能授予這項月球服務的多個合同。這一最新呼籲與NASA在國內行業率先推出的貨物再供應服務如出一轍。
NASA引領了近地軌道的商業化,現在正為私營企業在深空領域大展拳腳提供新的機遇。NASA駐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門戶」12物流部門經理馬克·維澤說:「『門戶』,特別是我們的物流供應需求,使深空供應鏈朝著進一步商業化邁出了下一步。」這些服務,除了向「門戶」交付貨物、科學儀器和其他物資外,還可能擴展到其他領域,比如為NASA交付月球建築的其他元件。
2019年6月26日,NASA在佛羅裡達主辦了一個工業日論壇,對擬議的物流配送方法問題進行回答和解釋。8月,作為登月任務計劃的一部分,NASA向各商業公司尋求建議,希望能建立一個系統,用商業火箭將物資運送到月球軌道平臺「門戶」上。有關太空飛行器設計、貨物質量能力、增壓體積、有效載荷的功率可用性,以及到月球「門戶」運輸時間的想法也列在提案中。隨後,正式的固定價格合同招標逐步形成,15年內所有「門戶」服務的最大合同授予額將達到70億美元。
二、備受爭議的重返月球「小目標」
是為了實現登上火星的「大目標」2019年6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發布了一條「推特」:「鑑於我們正在花出去的大把經費,NASA不該再繼續討論登月了,畢竟50年前我們就做過了。他們應該關注於更大的目標,比如火星、國防和科技。」
此言一出,引發一片譁然,各方紛紛猜測美國的登月計劃是否又有變數。畢竟,美國民眾對於登月的熱度多年來有減無增。198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7%的美國人認為登月計劃值得投入;20年後,持這一態度的美國人下滑至47%。2018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民調顯示,儘管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成為太空探索的領先者很重要,但只有13%的人認為載人登月是當務之急。
緊跟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航天員巴茲·奧爾德林就曾公開表示,是時候放下月球,著眼於火星,因為那是「更長期的投資」。2019年6月8日,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執行秘書佩斯在出席國家航天學會國際空間開發大會時表態,NASA在2024年送人登上月球的計劃不變,一切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不過,NASA會把最終目標放在火星載人探測上,重返月球是載人探火計劃的一部分,兩者關係密切。NASA正在利用月球作為火星的試驗場,開發在太陽系進一步探索所需的技術和系統。根據NASA最新的月球探索計劃,美國將依託月球軌道平臺「門戶」進行一系列研究,例如:登陸火星系統的深空測試、火星運輸試驗臺測試,通過研究月球撞擊坑,了解太陽系中最普遍的物理撞擊坑過程,並為了解火星地表積累經驗,通過降低月塵危害來為抵禦火星沙塵暴做準備等。
NASA的探月計劃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專注於速度,在2024年實現登陸月球;第二階段將著力於在2028年之前在月球及其周圍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類據點。近期,NASA一直為加速其「從登月到登火」(Moon to Mars)探測計劃而努力著。2019年5月底,NASA授予了加拿大麥克薩技術公司一份合同,建造、發射和演示「門戶」的動力和推進元件。在將航天員送往月球之前,NASA將開展一系列商業計劃,向月球表面提供眾多科學儀器和技術演示;他們將與11家公司開展合作,研究新的綜合人類著陸系統的擬議架構,該系統將在「門戶」中部署以完成登月任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力量投入登月,「阿爾忒彌斯」計劃必將開啟載人空間探索的新時代,不論是太陽能電推進技術、著陸精確度、高性能飛行計算能力,還是原位資源利用、月塵危害減緩、星球表面挖掘與建築等關鍵技術,都將迎來技術上新的突破,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將為未來載人探索火星鋪平道路。
(保留所有權利,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制度開門」。資料來源:張田:飛向月球:NASA月球探索戰略計劃,國際太空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