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幀都是熱愛!90後導演回應3年拍下最美南京圖鑑

2020-12-22 荔枝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歷時3年1000個日夜的記錄,120TB素材的積累。

近日,南京90後小夥李子韜和團隊製作的震撼攝影短片《南京圖鑑》一經發布便刷爆網絡,美哭一眾網友。

視覺震撼、創意新穎的作品背後,他經歷了怎麼樣的創作歷程?記者輾轉聯繫上了李子韜,來聽聽他的創作故事。

短片時長11分鐘,總計175個場景,321個鏡頭,全方位記錄了南京地標自然人文風光。

攝影師通過航拍、延時等方式,將南京變成了一幅巨大的"會動"的畫卷。

李子韜告訴記者,現在他人在上海,電話已經快被全國各地的媒體打爆了。

2016年,李子韜和團隊拍攝的短片《The best of NanJing》推出後,也曾經引爆全網。為什麼又做《南京圖鑑》呢?

「想刷新一下自己,從2018年1月份開始,我就著手去做這個東西了。想拍一個最全面的南京的地標,城市景點的風光片。」

「南京不是只有市區,像溧水、高淳、六合就是屬於南京,我們把眼光放得長遠了一些,包括去年成立的江北新區,好多高樓都已經建起來了,好多城市新地標都已經建好了,我們把南京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點都拍到了。」

李子韜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一直從事與導演相關的工作,在他看來,作為城市影像記錄者,城市中的每一點變化,都應該用鏡頭語言呈現出來。但是,拍攝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付出的體力辛苦更多一點,大量的好看的鏡頭,好看的天氣的鏡頭,這些東西要花時間去等。我們往往為了拍到這些,凌晨一兩點就會出發,有過兩三天連續睡不了覺的情況。」

「比如說像長江大橋這樣的鏡頭,我作為南京人認為,它是能代表南京開篇的鏡頭,我坐著火車來到這個城市,看到這個城市的感覺。我們總共拍了11次,現在你開頭看到的長江大橋,全部都是不同的天氣的鏡頭,拼接在一起的,並不是同一天拍到的。」

「石象路的四季變換的場景,2019年就下了一場雪,凌晨一點鐘打著傘站在雪裡面,因為當時在下雨夾雪。我們站了五個小時給機器打傘,就是為了拍到那樣的畫面,拍到以後就覺得非常非常值得。」

在朝霞漫天和夜幕降臨時,感受這座城市的變化;

在繁華與古典交錯間,體會南京歷史與現代的相容。攝影師將1000個日日夜夜的記錄濃縮成這12分鐘,日新月異的南京城,豁達樂觀的南京人,感動著身為記錄者的李子韜。動人的紀錄片,又讓熱愛南京這座城市的你我,感觸良多。

攝影短片《南京圖鑑》導演李子韜:「我想表達的概念是,南京不只是有河西、新街口、紫金山,它有太多太多,好看的值得拍的東西,自然的、城市的、人文的……讓我覺得南京很值得大家去關注,讓大家去知道。」

來源:荔枝新聞

編輯:hyx

相關焦點

  • 每一幀都是熱愛!南京小夥耗時3年拍的短片引爆全網,背後經歷了什麼?
    12月18日 南京90後小夥李子韜和團隊製作的 震撼攝影短片《南京圖鑑》 2016年,李子韜和團隊拍攝的短片《The best of NanJing》推出後,也曾經引爆全網。為什麼又做《南京圖鑑》呢?
  • 火爆全網的《南京圖鑑》被指「缺少靈魂」?90後攝影師這樣回應
    上周,一部《南京圖鑑》讓90後攝影師李子韜徹底「出圈」,12分鐘的視頻刷爆網絡,被稱為「神片」。然而在收穫一片讚譽之聲後,也有人發出了不同聲音,更有網友直指這部短片「缺少靈魂」。對此,李子韜接受了交匯點記者的專訪,暢談拍攝細節,更首度回應了質疑。
  • 這部最美紀錄片,每一幀都是壁紙
    《塵與雪》「藝術的真諦是來源於對於生命的熱愛,也許正是由於那種愛的存在,美才會永久地被保存下來。」對於《塵與雪》,觀眾們的評論十分的兩極分化。喜歡它的觀眾認為它是一部曠世奇作,每一幀都美得讓人心驚。言語在絕美的畫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靈魂對生命的膜拜。雄鷹下的緬甸僧侶,孩子與大象躺在流動的水中共眠,白衣女子在豺狼群中起舞,男子潛入深海與鯨魚共鳴。那是一種久違了的和諧,是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美好。沒有臺詞,僅僅是音樂,人與動物翩翩起舞。
  • 江東時評|《南京圖鑑》為什麼火?
    這兩天,一部名為《南京圖鑑》的短片刷屏朋友圈,其火爆程度遠遠超過了歷年關於南京的城市宣傳片。不到12分鐘的短片,總計出現了175個場景,321個鏡頭,在全方位記錄南京地標自然人文風光的同時,也給了觀眾321個愛上南京的理由。  「太美了,南京人看哭了!」
  • 朋友圈刷屏大片《南京圖鑑》 解密幕後故事
    南京90後小夥李子韜和團隊憑藉3年、1000多個日夜積累的豐富素材,全方位記錄南京地標、自然人文風光,讓地道的南京人也深感震撼。讓我們走近李子韜,去聽一聽《南京圖鑑》的幕後故事。南京擁有6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李子韜一直試圖用他的鏡頭講述金陵古都厚重的過去與全新的現在。
  • 朋友圈刷屏大片《南京圖鑑》解密幕後故事
    這兩天,你的朋友圈有被一部大片《南京圖鑑》刷屏嗎?南京90後小夥李子韜和團隊憑藉3年、1000多個日夜積累的豐富素材,全方位記錄南京地標、自然人文風光,讓地道的南京人也深感震撼。讓我們走近李子韜,去聽一聽《南京圖鑑》的幕後故事。
  • 每一幀都可以當做壁紙!盤點畫面最美的五部日本動畫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畫面最美的五部日本動畫。五、《四月是你的謊言》愛情是美好的,櫻花也是美好,謊言也是美好的,在這一片的美好中,卻是這部動漫的悲傷,有馬公生和薰終究是有緣無分。如果時間能停止在在動畫的第一集裡多好,在那美麗的櫻花下,薰吹奏著,在春風中,轉過頭,和公生恍如隔世的相見。
  • 京阿尼災後重生首部作品,「紫羅蘭」每一幀都在燃燒經費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成為京阿尼災後的第一部上映作品。 【製作】 三年時間製做細節,每一幀都在燃燒經費 《紫羅蘭永恆花園》是由京阿尼旗下的輕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動畫,2016年5月京阿尼公開了其第一部預告片,大膽的鏡頭、絢爛的畫面,細膩的筆觸,甚至連一個打字機的特寫中鍵盤中間都有透視。
  • 燃⌇鳥瞰丹東,每一幀都美哭!
    燃⌇鳥瞰丹東,每一幀都美哭!是中國最大最美的邊境城市是曾經撼動世界的英雄之城是森林般生長的高樓大廈是早晚高峰的車水馬龍還有公園街角的廣場舞以及早晨黃昏的雲霞現在讓小布領你,飛上雲端
  • 江蘇最美青年醫務工作者丨90後挑大梁,武漢重症病區「南京特護小組...
    △朱樂30分鐘完成高難度「穿刺」,參與院區「最快拔管」患者護理,穿著防護服最長6個多小時……在武漢,90後朱樂也正式邁入而立之年。她說:「這次支援武漢是我人生當中最有意義的事情。」4月7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決定,授予朱樂等江蘇 「最美青年醫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短片發布後,很多日本網民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轉發,日本包括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在內的各大電視臺都聯繫他授權轉載,「日本人現在都知道中國南京市是『連續兩周沒有新增感染者』的城市」。 「南京抗疫現場」視頻廣泛傳播,日本開始對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民戒備狀態。這種影響對竹內亮來說,「萬萬沒想到」。
  • 90後看南京大屠殺:自己何嘗不是「和平時期的笨蛋」
    90後看南京大屠殺:自己何嘗不是「和平時期的笨蛋」 原標題:   紫金草,又名二月蘭,是南京常見的一種花。這種紫色的小花見證了1937年日軍的殘暴。「二戰」結束後,一名叫山口誠太郎的日本軍人因「對戰爭惡行心懷愧疚」,將花種帶回日本。  第二年,二月蘭在日本如期綻放。  山口將此花取名為「紫金草」,並一直推廣此花。去世前,他告訴兒子,「每一朵花的背後都有一個冤魂,要讓所有看到花的人銘記,殘忍的侵略絕不能重演」。
  • 新海誠濾鏡下的武漢,每一幀都是動漫風壁紙
    新海誠的電影畫面自然不必說,《天氣之子》也與其它「前輩」一樣,每一幀都美到可以做壁紙。而這次的《天氣之子》中,其實許多地方是取自於日本的現實場景。涉谷街頭、東京城市剪影、地鐵站出口護欄,或是某個街頭小路,在新海誠的畫面裡都變得格外柔和。
  • 日本東京時裝秀,每一幀都十分養眼,韓國歐美什麼的都弱爆了!
    日本東京時裝秀,每一幀都十分養眼,韓國歐美什麼的都弱爆了!為了追求時尚,現在各式各樣的服裝層出不窮,吸引著很多人的目光,而在走秀時模特身上穿的服裝,更是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在日本就舉行了一場東京時裝周,每一幀都十分養眼,韓國歐美什麼的都弱爆了!
  • 每一幀都當壁紙,韋斯.安德森的電影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
    每一幀都當壁紙,韋斯.安德森的電影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是一種視聽的藝術,所以在視覺上的感官是非常講究的,但是因為是動態的,很難做到每一幀都像藝術照片一樣。但是在美國有一位導演,他的所有電影都可以做到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圖收藏的技術,他就是韋斯.安德森。
  • BBC團隊「叛變」出了部豆瓣 9.8 紀錄片,3500 天拍 8 集,每一幀都...
    從《地球脈動》系列,再到《藍色星球》,大多數評分都在9.5分以上。(圖片來自豆瓣電影)(圖片來自豆瓣電影)今天,圈哥再來安利一部每一幀都美到窒息的自然紀錄片!據說主創團隊歷時4年,超過600餘人製作,跨越50多個國家與地區,累計3500個拍攝日,才拍出了這8集紀錄片。於是我們才能看到這樣壯麗的自然風光,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攝影構圖聖經,《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什麼的都可以拿去燒了。
  • 每一幀都在燒錢!《哥斯拉2》揭秘怪獸製作過程
    每一幀都在燒錢!《哥斯拉2》揭秘怪獸製作過程 影片特效展現1905電影網訊 《哥斯拉2:怪獸之王》自上映後連續5日蟬聯票房冠軍,票房已破5億大關,中國更成為全球最大票倉。
  • 「我」拍了拍「大南京,你醒啦」
    1月8日深夜,2020南京第一場雪悄悄降下,驚喜像猝不及防的告白。東郊湖山樹皆白,宛如人間仙境。走在雪後絕美金陵,我們深信2020的所有確幸才剛剛開始。但南京最高的戶外大屏亮起:櫻花會開,春天會來。「南京年味就是一家人都戴著醫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安安心心地聊天看春晚」@墨文拾書疫情帶來史無前例的超長假期,全民肥宅,變身平平無奇的中華小當家。但有很多人不得不走出家門,去做逆行的平凡英雄!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
    為了用自己的鏡頭拍下真實社會。竹內亮成為了一名紀錄片導演。他曾為NHK和東京電視臺拍過不少紀錄片。在2013年移居南京後,竹內亮便開始對中國的「瘋狂拍攝」。2015年,他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一直堅持到今天。
  • 一個日本人,拍下疫後武漢:我想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好
    2011年,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帶著全家人搬回妻子的故鄉——南京,成了南京人的女婿,從此開啟了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10年。今年1月,他和他的紀錄片團隊都因為疫情被困在了南京,與其坐吃山空,不如就在周邊拍起了疫情專題日記。共青團中央的微博也點讚轉發。竹內亮和他的90後團隊2月,武漢封城期間,竹內亮開始蠢蠢欲動,他說,紀錄片導演聞到了故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