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部《南京圖鑑》讓90後攝影師李子韜徹底「出圈」,12分鐘的視頻刷爆網絡,被稱為「神片」。然而在收穫一片讚譽之聲後,也有人發出了不同聲音,更有網友直指這部短片「缺少靈魂」。對此,李子韜接受了交匯點記者的專訪,暢談拍攝細節,更首度回應了質疑。
沒有一個場景「速成」,疫情期間的梅花山「終生難忘」
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廟、新街口……晨光暮色、鬥轉星移,鏡頭中,南京這座城市在蒼茫的歷史質感與炫目的現代氣息中自如切換,立體而豐滿。《南京圖鑑》總計175個場景,321個鏡頭。李子韜和他的團隊通過航拍、延時等方式,將南京變成了一幅巨大的「會動的」畫卷。
而這驚豔12分鐘背後是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孤獨蹲守和近乎「自虐」的挑剔眼光。「2018年初就開始構思,積累了120TB的素材,光補拍就花了一年時間,經過不斷的後期剪輯修改,才呈現出最終這個版本。」據李子韜透露,視頻裡沒有一個地方只去過一次,也沒有任何一個場景是速成的,在他的印象中,長江大橋去了11次,牛首山13次,無想山7次,「這些地方都很遠,拍日出凌晨一兩點就要出發了。但我就是執著於拍到滿意的鏡頭才罷休」。就像甘熙故居這樣在很多人眼裡相對小眾的地方,團隊小夥伴都去過3次,「就為了拍到光影院落的畫面。」
在《南京圖鑑》中,每個觀看者都找到了自己的「那一幀壁紙」,而對於李子韜來說,最有記憶點的畫面當屬沉浸在夜色瀰漫和大雪紛飛中的明孝陵。「2019年南京下了一場大雪,當時我們特別擔心天一亮雪就沒了,所以凌晨兩點就去明孝陵拍雪景,當時還下著雪,我們給機器打傘,在雪裡站了四個小時。」
短片中大量使用的延時攝影,最終呈現出的效果讓人驚嘆震撼,但其實過程「枯燥而冷清」。「延遲拍攝就是把幾小時甚至是1天的過程壓縮在幾秒鐘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你們看到的幾秒鐘視頻,我可能要拍攝大半天,很多時候一次還不一定能成功。」李子韜說比如拍星空,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人在荒野裡守著相機,一守就是大半夜。
還有一幅畫面也因為今年特殊的疫情關係而讓李子韜「終生難忘」。「二月份我們去拍梅花山,漫山遍野繁花盛開但空無一人」,李子韜感慨地說後期漫長的剪輯過程中,很多畫面對他來說漸漸失去驚豔感,但這個場景長久地留在他的腦海中,「感嘆自然之美,更感嘆原先煙火氣的生活那麼美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南京圖鑑》,我不能代表南京
「太美了,南京人看哭了」「南京真是一座寶藏城市,瘋狂表白」「不忍心快進一秒」、「希望有機會把視頻裡的地方都去一遍」……《南京圖鑑》刷屏後,在一眾讚嘆與共鳴聲中,也有人提出「美則美矣,並無靈魂」。對此,李子韜坦然面對。
「有不同的聲音太正常了,至少說明大家都在關注而且用心看了。」李子韜告訴記者,事實上四年前拍攝《最好的南京》時就收到過這樣不同的聲音,所以這次在拍攝同類題材時總結了一些經驗,也吸取了一些教訓,但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人文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去拍一碗鴨血粉絲湯背後的故事或者做煎餅的早餐店,像石臼湖清晨捕魚、高淳老街開市、黃龍峴採茶甚至秋收豐收的場景,都是人文。」李子韜解釋說,他和他的團隊這次選擇的人文維度傾向在民生之上,「民生是人文的一種表達方式,但誰又能說代表南京的人文景觀本身不是人文呢」。
當年《最好的南京》中前半部分的英文配音讓人印象深刻,但這次,李子韜並沒有選擇這種「大片既視感」的呈現方式。「我覺得恰恰是因為我更加成熟了,因為這座城市古老悠久、元素豐富,不是我一個90後能說清楚的。其實這也可以解釋關於『沒有靈魂』的質疑,大眾所表達的靈魂是說歷史,但我認為這個沒人說得清楚。」基於此,李子韜選擇了最單純的方式,「我不能代表南京,所以我只是把南京客觀存在的東西拍攝和呈現,交由觀眾自己去理解和感悟」。
正如短片最後說的那樣「這部影片獻給不平凡的2020,獻給每一個熱愛這座城市的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南京圖鑑」。有人遇見家門口熟悉場景中的人來人往,有人凝視星軌中中山像的背影品讀歷史餘韻,有人跟隨鏡頭穿越四季時光想起這座城裡深愛的人,也有人觸摸到了短片整體結構中的隱性線索。
「很多人都看出來了,開頭部分是按歷史順序的人文場景進行編排,更重要的是,選取長江大橋作為開篇鏡頭,因為這種方式進入南京的感覺太特別了,就像打開了這座城市一樣,長江大橋對每個南京人來說都意義非凡。」李子韜說。
火出圈後嘗試拍攝長片,想用影像呈現江北新區變遷
事實上,在《南京圖鑑》爆紅前,1993年出生的李子韜就在圈子裡小有名氣。「並不是單純拍城市風光題材,有一段時間其實是拍人物類的紀錄片為主,像《最美中國》系列的『灕江漁火』我個人就覺得拍得還不錯,當時在業內也收穫了很多好評,但可能不像這次大家都知道。」
李子韜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大學就讀編導專業。2014年,李子韜和其他四個90後攝影愛好者一拍即合,計劃拍攝一部最全面、最新潮的南京城市宣傳片。2016年,《最好的南京》橫空出世,李子韜也因此名噪一時。隨後,他離開南京,去北京工作生活,並用兩年時間交出了一部同樣讓人拍案叫絕的視頻短片《最好的北京》。
因為個人原因,2018年李子韜又回到南京,他看到了一個日新月異的故鄉。「就是那時候又想創作關於南京的作品,在之前拍攝的基礎上,彌補沒有拍到的遺憾,也想把新南京呈現出來。」因此才有了這部三年磨一劍的《南京圖鑑》。
採訪中,李子韜還透露了一個細節,讓很多人點讚「氣質非常適合南京」的配樂部分是李子韜「狠狠心」花了一萬五向國外電影作曲師購買的授權。「音樂換了好幾版,最終選用的這版音樂快慢節奏結合,展現現代部分的時候混入了搖滾,但有小夥伴覺得有點厚重,當時是我老婆堅持讓我用這個音樂,認為它配合畫面各個節奏點都踩得很好,最後成片出來確實非常貼合,我也很滿意。」李子韜說他覺得很幸運,太太作為同行平時站在專業角度給他意見和建議,讓他的作品可以更加完美呈現。
爆紅後,很多人關心李子韜的下一步作品以及未來的打算。對此,李子韜表示:「會嘗試拍攝長片,同時也有城市宣傳片的題材在接觸,但我想通過不同維度去創新。另一方面,《南京圖鑑》對我來說可能是裡程碑式的作品,這兩年不會再輕易觸碰表現南京城市風光的題材了。」但李子韜透露,他非常看好江北新區的發展,「三到五年之後一定非常繁華,我和團隊已經在記錄拍攝了,未來想給大家呈現一部反映江北新區變遷過程的片子,很有意思。」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黃歡 照片由悟影提供
編輯: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