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從封城到重啟的武漢,90後攝影師鏡頭下的平凡英雄

2020-12-15 騰訊網

緩慢移動的鏡頭裡,武漢春光明媚,櫻花開滿街頭,四下卻依然冷清。隨著音樂逐漸推至高潮,鏡頭裡忽然出現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人們紛紛走到戶外,迎向花海。一行「武漢回來了」的字幕浮現,觸動人心。

「從封城《武漢日記》開始,到火神山、雷神山的交付,到雪後天晴一切變好,到最新宣傳片《有你們在,武漢不孤單》,如今春暖花開,我愛的武漢要回來了。」在攝影師廖祥宇的微博首頁,始終置頂著這條由幾位8KRAW籤約攝影師聯合拍攝製作的短視頻《櫻你重啟》。

在連續拍攝了兩個月武漢之後,他們終於等來這座城市的浴火重生。

生於1993年的廖祥宇,主業是電視媒體人,也是一名普通的武漢市民。當武漢封城,他很想用攝影機為家鄉做些什麼。跟他一樣,90後攝影師羅浩、楊柯、短髮兔、施佳傑,也都想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這個英雄的城市。

從火神山、雷神山交付時刷屏網絡的延時攝影全記錄、攝影師們眼中的《武漢日記》、央視《守護者》系列紀錄片、《凌晨四點的武漢》,到人民日報新媒體出品的紀錄片《生死金銀潭》,都是這幾位90後攝影師不分晝夜、冒著風險拍攝的珍貴鏡頭。

他們背後不僅有人民日報和央視的官方媒體支持,也有一個致力於創作高質量影像素材的攝影師組織8KRAW。

記錄平凡

4月4日,防空警報在武漢上空響起,無人機出動,再次拍下歷史性的一刻。

「不知道這是第多少次了,拍著拍著落淚。」廖祥宇在微博中寫道。

拍攝火神山醫院建設時,他帶著幾十斤的攝影裝備,爬上工地附近的高處,10天24小時不停,用快速變化的光影,記錄下不可思議的中國速度。

「我們拍攝的初心,並沒有去想,這些視頻會有多火。」8KRAW聯合創始人、攝影師王源宗告訴第一財經,這些視頻與紀錄片在全網的流量最終超過了10億,但這不是他們最關注的。

「在大事件下,不是說攝影師該做些什麼,而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每個人可以做點什麼。」王源宗看到更多的,是武漢封城後挺身而出的數萬名志願者,是為武漢捐款捐物的熱心人,是全國醫療隊伍進駐前就自發前往疫區的醫護人員,「他們可以做,我們作為攝影師也可以。」

疫情突如其來,王源宗第一時間想到,應該安排攝影師去現場,用他們最擅長的延時攝影,記錄火神山、雷神山的建造奇蹟。而官方媒體需要這些素材,彼此一拍即合。人民日報負責選題策劃和監製,8KRAW團隊則負責拍攝與後期製作。

坐鎮後方的王源宗,每天都與攝影師溝通拍攝方案,與後期製作人員協調細節,尤其製作環節,電話會議經常持續到凌晨兩三點,「我們想要拍出火神山每天的變化,用延時攝影的角度拍攝同樣的機位。也要拍出工人建設的鏡頭,主要的載體還是幾千名基建工人。」

攝影師廖祥宇眼見著一片荒蕪之地,逐漸拔地而起整齊的醫院建築,令他感動的,不只是人們口中所謂的「基建狂魔」,更是背後幾千名工人日夜不休的付出。在2月4日拍攝雷神山建設畫面時,一位工人抱著一摞沉重的鋼筋,迎著夕陽走向工地,當這身影出現在鏡頭中,他幾乎要落下淚來。

幾位攝影師用鏡頭寫就《武漢日記》與《凌晨四點的武漢》,雷神山的工人、方艙醫院的保安、下班的醫護人員、忙碌的志願者、剛出院的患者,每一個普通的人,平凡的生活,都被記錄下來,在央視及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播出。

「疫情在武漢最嚴重的時候,攝影師去現場拍攝,需要下很大的決心。我們所有的拍攝都是合法合規,做好防護措施的,參與的攝影師都是自願報名的。」王源宗說,攝影師以武漢當地人為主,也有施佳傑這樣孤身從杭州出發趕往武漢,身處疫情風暴中心的金銀潭醫院「紅區」,歷時36天,拍下一線醫護人員平凡與真實。

之前並無紀錄片拍攝經驗的施佳傑,最初找不到狀態,憑著一腔熱情和堅持,逐漸與醫護人員成為朋友,拍下年輕醫生下班後回到酒店的疲憊,拍下他們的淚水、埋怨和爭執,也拍下飽受折磨的病人想不開時,醫生們的溫暖和堅守。

「我們並不是想做英雄,只是想盡力救下每一條生命。」一位醫生留在《生死金銀潭》裡的話,直抵人心。這部時長僅29分鐘的紀錄片在豆瓣獲得9.4分高分,克制而客觀,沒有唱讚歌,沒有煽情,卻因近距離的人性視角,擁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留下歷史

武漢宣布解封,五位90後攝影師戴著口罩,在黃鶴樓上拍了一段視頻,自稱8KRAW戰士。

「這可能是8KRAW在疫情期間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王源宗說。

2017年,他與攝影師陳雅創立8KRAW時,是想凝聚一批攝影師,拍出高水準、有價值的作品,各施才能,讓這份職業贏得尊重,也讓版權意識深入人心,「我們的初衷就是從攝影師的角度出發,為他們提供業務來源和法律援助,保護他們的權益。」

成立三年,8KRAW籤約了超過500位攝影師,且都是90後。在小眾的延時攝影圈,王源宗和陳雅被年輕攝影師們視為標杆,因為他們專業能力過硬,懂得攝影師的需求,因而凝聚了無數熱愛攝影的同道中人。

一直沒有開放籤約的8KRAW,去年年底開放籤約,忽然湧入全國各地的數千份申請,最終新增了300多位攝影師。王源宗說,這次武漢疫情的拍攝,都是公益性質無償拍攝,而帶有商業性質的拍攝,則能給攝影師們帶來收入回報。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王源宗此刻應該又在路上。他的代表作《西藏星空》《聖域》《86天環球之旅》《南美星空》等,為他帶來廣泛關注,他也與央視、BBC等機構合作拍攝過多部紀錄片。

每年,他幾乎都要前往十幾個國家拍攝風光片,在荒無人煙之地,拍變幻莫測的星空,拍地球最美、最震撼的景致。他的足跡不是在戶外徒步,就是穿行在無人區。他四次攀上珠峰、四次徒步尼泊爾。最艱難的一次,他帶著60多斤攝影器材在尼泊爾拍攝星空與日出日落,徒步14天,數次遭遇暴雪。等到拍完下山,他瘦了10公斤。這些戶外的艱難拍攝,在他的敘述中並無特殊,而是一位風光攝影師的常態。

8KRAW則是王源宗和陳雅的另一個夢想。他們希望這裡能為中國攝影師打造一個正規的渠道,做成中國最好的視頻銷售網站,實現攝影師作品的商業價值,而不是艱辛拍攝後,視頻總被盜用。

疫情下,自由攝影師是受衝擊頗大的職業,但王源宗看到,很多企業與機構因為無法請攝影師拍攝,轉而到8KRAW的平臺上購買現成的視頻,一些獨特而有價值的作品,也令攝影師獲得不錯的收入。

「心裡有夢想,眼裡有光,鏡頭裡是全世界的美好。」讓攝影師的付出不被浪費,讓他們的情懷、態度得到認知和尊重,曾經是8KRAW想做的。在武漢疫情期間,他們最大化地實現了這個願望。

廖祥宇說,通過8KRAW,每位籤約攝影師的辛苦都得到了好的歸宿。

王源宗坦言,他們並沒有什麼野心,8KRAW很小眾,只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做一個小而美的平臺,「只要能幫攝影師實現自我價值,就夠了。」

相關焦點

  • 武漢封城後,一位便利店主記錄下的真實生活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X博士 2020年1月23日,農曆年二十九,武漢宣布封城。 時至今日,武漢封城已經進入到第20天。 留在在這座城市裡的人,現在做的還好嗎?
  • 「封城」76天,我也是武漢的平凡百姓
    」疫情期間,留在武漢的薛穎穜,親歷76天的「封城」,創作了《為武漢歌贊》《英雄武漢》《親愛的武漢》等一系列歌曲。每一個平凡人都是英雄薛穎穜的租房室友是一名護士,她給薛穎穜帶來抗疫一線的訊息:各省市最優秀的醫護人員都調集到武漢來了,這些「白衣戰士」正在投入超負荷的運轉之中。
  • 封城17天,視頻記錄下的真實武漢
    「蜘蛛猴麵包」隨手拿起身邊的器材,把看到的一切都記錄了下來:沒有公共運輸後,街頭車輛和行人都寥寥無幾。,不僅武漢本地人,甚至香港、臺灣,YouTube上來自世界各國的網友,都通過《封城日記》給武漢加油。
  • 2020年註定的不平凡:從疫情到武漢封城,從全面小康到嫦娥奔月
    這一年,一場突發而來的疫情讓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悲傷和分離:全國各地的封城,網絡授課與高考延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這一年,一場百年難遇的洪水也讓我們遭遇重大的自然災難:原本美好寧靜的家園被淹沒,豐收的田地被洪水無情吞噬。同樣的在這一年,我們也完成了歷史的壯舉:全民脫貧攻堅順利完成,中華民族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偉大復興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桑嶺:從武漢封城到重啟 他始終衝在...
    1月23日(農曆臘月廿九),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桑嶺連夜奔赴武漢,加入國家衛健委抗擊新冠肺炎專家隊,成為首位馳援湖北戰「疫」的廣東醫生。從武漢「封城」到「重啟」,他始終堅守在戰役最前線,累計收治最危重型患者近70例。
  • 攝影師用鏡頭記錄的疫情防控一線短片,致敬這些偉大的幕後英雄!
    庚子年的開年是一段所有國人都刻骨銘心的日子,歡樂祥和的節日生活忽然被按下了暫停鍵,不斷攀升的確診死亡數字和四處蔓延的疫情佔據了我們的頭條。無數醫務工作者離開自己的家庭走向了疫情防控的一線陣地,全國人民被隔離在家裡通過鏡頭和網絡關注著一線的驚心動魄,在這些可歌可泣的鏡頭畫面背後是一群同樣偉大的幕後英雄,一個個攝影師做好簡單的防護,扛起自己的相機跟醫務工作者一起逆行入場,在廣大觀眾和戰鬥前線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他們是默默無聞的記錄者,也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
  • 轟九大隊,感謝你讓武漢重啟,你們辛苦了!
    封閉長達兩個多月的武漢,終於解封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重新按下了啟動鍵,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生活、工作秩序有序恢復。回望過去的兩個多月,面對病毒的肆掠,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戰疫魔,無數英雄衝在抗疫一線,轟九大隊以越野人勇敢無畏的精神,頂著隨時被感染的風險日夜疾馳在武漢街頭,為一線運送抗疫物資,只為武漢早日回歸以往的煙火氣。
  • 《武漢日記2020》作者小林:「封城」這些時日,感覺像個「戰地記者」
    武漢封城後,為了讓全世界知道武漢正在發生什麼,很多紀錄片人在行動,這其中《武漢日記2020》拍攝者小林(微博名@蜘蛛猴麵包)發布的影像日誌被官方蓋章為「真實、不煽情、有溫度」,同時他還是志願者,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專訪。
  • 紀錄片《英雄之城》:描摹武漢戰「疫」英雄群像
    新華社推出的全景戰「疫」紀錄片《英雄之城》,以45分鐘時長呈現了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兩個多月以來的戰「疫」實景畫面,用最真實的鏡頭語言展示武漢這座城市的勇敢、堅韌和樂觀。這部紀錄片分為「離漢暫停」「搶救生命」「關鍵之舉」「全民英雄」「世間大愛」「冬去春歸」等幾個主題。60餘位勇闖「紅區」的新華社記者廣泛採訪奮戰在一線的人們,換來了第一手影像資源。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據此英國首相在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宣布倫敦等城市將再次封城。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張伯禮|武漢|新冠肺炎...
    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他不懼危險,深入醫院、社區,馬不停蹄地會診病患、調查疫情、調製處方,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11月5日,張伯禮院士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回看這場「武漢保衛戰」,「封城」舉措果斷及時,愈發彰顯其作用和意義。
  • 武漢解封後,記者拍下情侶「芭蕾之吻」男人求刪除:她不是我老婆
    去年年底由於新冠肺炎的緣故,期間重災區的武漢更一度封城將近2個月,隨著疫情趨緩,當地直到今年的上個月才解封。為了記錄下解封城市這歷史性的一刻,總部位於武漢的《楚天都市報》便派出了一名攝影師到街上隨手紀錄民眾的生活片段,豈料卻讓一對男女險鬧出家庭革命,疑似在鬧離婚。
  • 27個國家的百位攝影師鏡頭中的全球抗疫[組圖]
    世界各地的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疫情中的失序生活和非常時刻。6月29日,全球首次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同類大型展覽:「疫•鏡——國際抗疫影像紀實」雲攝影展,在中國北京啟動。作為攝影師,他們是疫情的親歷者,更是記錄者。疫情面前,直面生與死,定格失序的生活與非常時刻,通過鏡頭,他們想表達些什麼?從拍攝4.2萬餘名醫療隊員到面對上千萬武漢市民。我們留下的不是局外人的冷眼旁觀與獵奇,而是親歷者的深度記錄與思考。
  •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記者影像記錄武漢2020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影像記錄了我們親身經歷過的非同尋常的瞬間,記錄了那些瞬間裡飽含的情感和力量。2020年5月20日,東西湖區順豐武漢電商產業園項目工地,塔吊沐浴在火紅的霞光中,一架飛機迎著旭日緩緩飛過。
  • 武漢重啟後,盤點官媒製作的精彩抗疫視頻(按時間主題,含連結)
    昨天,4月8號,封城76天的武漢終於重啟。這段時間看了很多關於此次抗擊疫情的短視頻,根據時間線和主題梳理了一些比較精彩的。一起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吧。(內含視頻連結)一、逆行者從除夕夜的那個出發開始,1月24日,就有很多人奔赴湖北,支援武漢疫情。我們因此看到很多逆行者的背影。
  • 生死的輪迴——武漢封城及重啟的思考!
    總以為武漢前進的步伐永遠都不會停止,直到這次因冠狀病毒蔓延而封城;總以為封城的寒冷和寂寞不會離開,卻不知我們已守到了春暖花開、山河無恙!此時,窗外工地忙碌的聲音足以彰顯:經歷過由生到死,由死復生的輪迴,武漢輝煌的未來已是可期的吶!荷馬史詩記載:西西弗斯死後,被判接受推石上山的懲罰。
  • 外文出版社《武漢封城》等中英文版抗疫紀實電子書今日上線
    2020年春節,這個本應闔家團聚的喜慶節日,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從武漢到全國一場不平凡的戰「疫」。為了使疫情不再向外蔓延,近千萬武漢市民落實封城要求,留城堅守。中央果斷決策,舉國上下同舟共濟,為防控疫情付出巨大努力。
  • 77天「暫停鍵」,英雄武漢正式重啟:「解封」英文怎麼說?
    歷經76天的「暫停」,武漢終於在今日0時正式重啟!英雄的武漢,重新煥發活力!隨著長江兩岸絢爛燈光的跳動,離漢通道逐一開放,超級月亮高懸夜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看完視頻的口語君不禁流下熱淚,封城的76個日日夜夜,武漢同胞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實在是太辛苦了!「趁熱打鐵」,我們馬上來學習一下這個讓所有人激動的「解封」,用英語究竟怎麼說~No 1.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林文華(新浪微博@蜘蛛猴麵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轉行做起影視拍攝製作的林文華,在武漢因疫封城的第一天,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開始用視頻武漢宣布封城那天,我剛好要出門採購生活物資。在那之前,我已經好幾天沒出過門了,但網上關於疫情的信息越來越多,看得讓人恐慌,我就想出門看看外面到底什麼情況。加上平時就有記錄生活、記錄畫面的習慣,我就把所見所聞拍了下來,簡單剪輯了一下,然後習慣性地放到了微博上。第一集的「誕生」,說來就是這麼簡單。
  • 日本攝影師用鏡頭記錄女兒的成長,網友:看後被暖哭了
    日本攝影師用鏡頭記錄女兒的成長,網友:看後被暖哭了她們說,世事無常,生命有限,愛與陪伴,才是我們能夠給身邊人最好的禮物。在今天的美照中,被一位日本攝影師的曬照圈粉了。如圖所示,他用鏡頭記錄女兒的成長,網友看後紛紛直呼「被暖哭了」。這樣溫馨治癒的畫面,在爸爸鏡頭下的女兒,成長的每一步都值得被記錄,小小的腳步,邁開的卻是大大的世界。父母能夠給予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