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的不平凡:從疫情到武漢封城,從全面小康到嫦娥奔月

2021-01-20 雪夜我獨行filmer

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特別難忘的一年,回顧這一年,我們有過辛酸,也有過驕傲,更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的生活也因這一年發生的幾件大事件而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一年,一場突發而來的疫情讓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悲傷和分離:全國各地的封城,網絡授課與高考延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這一年,一場百年難遇的洪水也讓我們遭遇重大的自然災難:原本美好寧靜的家園被淹沒,豐收的田地被洪水無情吞噬。

同樣的在這一年,我們也完成了歷史的壯舉:全民脫貧攻堅順利完成,中華民族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偉大復興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以及在這一年,我們也共同見證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奔月,在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的同時也將中國人的太空夢繼續延伸。

因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大事件,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平凡的我們也因創造了不平凡的事跡而被寫進史冊。

疫情爆發,全民抗疫

2020年爆發的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隨著新冠肺炎的擴散蔓延,武漢於1月23日進入封城,中國人最為看重的春節因全國的封城模式在這一年也少了往年的熱鬧和喜慶。

但寒冬中依舊不乏溫暖,隨著全國武警的馳援,來自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的到來,以及熱心人的捐錢捐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拔地而起,也讓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武漢也終於在4月份解封,從疫情重鎮中走出。

這一年,大量的逆行者用堅毅的力量守護了整個城市。

我們用樂觀的心態戰勝了可怕的病魔。

雖然時至如今,新冠肺炎仍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河北、黑龍江等地區疫情的擴散再次考驗著我們,但在多地全民檢測,嚴格防護下,國民空前的團結和配合,也將讓我們度過這次難關。

洪水面前,軍民魚水之情

2020年7月,南方多個省市爆發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最強降雨天氣,水文站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嚴重洪澇災害造成全國11省(市)地區,幾千萬人受災。

很多人的家園也被洪水無情吞沒。

在這場災難面前,來自全國的武警官兵奔馳而來,他們再一次不計個人安危地奔赴搶救前線,不計勞累地與時間賽跑。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身軀來挽救洪水中的生命,在自己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壯舉。

哪裡有難,哪裡都會有他們的身影;只要人民有難,他們就會衝進前線;這些最可愛的人用自我個人的奉獻和犧牲來換取祖國的平安和強大,實踐新時代無數無名英雄的偉大品質。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

2020年同時也是中國不斷創造奇蹟的一年。這一年,隨著貴州脫貧的完成,十多億人民期盼已久的全面小康的目標得以實現。

回想10年前,在全國發展中處於墊底的貴州,成了脫貧攻堅的關鍵。2011年工業基礎薄弱的貴州提出到2020年要爭取與全國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奮力直追下,貴州這幾年也像全國其它地區那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入2020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貴州曾經的66個貧困縣也終於全部脫貧摘帽。

如今的貴州在交通、農業、工業、旅遊以及外貿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成了當前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

嫦娥奔月,中國百年飛天夢

同樣的,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2020年中國也實現了歷史性的進步。

在2019年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背登陸之後,2020年嫦娥五號的登月之旅又有著新的任務,那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過的區域收集塵埃和碎片並將其送回地球。

最終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嫦娥五號這次的成功也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無人月球探測的最主要基本技術,尤其是關鍵的掌握從月球返回地球的技術能力,為我國未來的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美好時刻,砥礪前行

回顧整個2020年,疫情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但是這場磨難非但沒有讓我們絕望和膽怯,反而因為我們每個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空前的團結,也讓我們對生活更加樂觀,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以一種更平和有愛的方式和他人相處。

所以,我很願意在這種時代潮流中,記錄下每一個逆行者的身影,用一張張照片來書寫這些平凡人的偉大。

同樣的在2020年,一場洪水並沒有讓我們感到孤單無助,很多人的到來給我們送來了陽光和希望。因為有他們的指引,我們也知道風雨後的天空必然是彩虹。

所以,我也很願意在新時代,用更多的文字和照片來記錄下他們的身影,歌頌他們的英雄事跡。 也因為是他們,我們不再懼怕任何黑暗。

在2020年,我們更見證了太多的時代奇蹟,嫦娥五號本月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科技的進步;全面脫貧,進入小康社會,讓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更多的信心和憧憬。

作者:雪夜我獨行filmer

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

相關焦點

  • 從抗美援朝到嫦娥奔月:奮進的祖國與不平凡的2020
    而考慮到2020年的特殊性,我國這來之不易的正增長更是讓人感慨。不平凡的2020是的,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災難壓不倒堅韌的中國人。堅韌不拔,這是這個民族幾千年跌宕起伏的厚重歷史所鑄就的民族魂。在華東師範大學王家範教授的《大學中國史》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各式各樣的空間轉移,類同於社會有機體的肺部運動,借一呼一吸以吐故納新,用新的發展彌補舊有的不發展。
  • 2020年僅剩100天,這一年註定不平凡
    2020年僅剩100天,這一年註定不平凡 這個2020,註定不平凡, 我們經歷了很多 看到了武漢封城 也迎來了復甦的煙火氣
  • 記錄從封城到重啟的武漢,90後攝影師鏡頭下的平凡英雄
    緩慢移動的鏡頭裡,武漢春光明媚,櫻花開滿街頭,四下卻依然冷清。隨著音樂逐漸推至高潮,鏡頭裡忽然出現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人們紛紛走到戶外,迎向花海。一行「武漢回來了」的字幕浮現,觸動人心。「從封城《武漢日記》開始,到火神山、雷神山的交付,到雪後天晴一切變好,到最新宣傳片《有你們在,武漢不孤單》,如今春暖花開,我愛的武漢要回來了。」
  • 「封城」76天,我也是武漢的平凡百姓
    」疫情期間,留在武漢的薛穎穜,親歷76天的「封城」,創作了《為武漢歌贊》《英雄武漢》《親愛的武漢》等一系列歌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大廳 林梅丹攝2020年歲末,記者與薛穎穜一道站在武漢客廳前方的開闊廣場,排隊等待著參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聽著他調侃自己是個從零開始的小導演,不是臺灣偶像劇的男主角
  • 武漢正式封城,全面決戰打響!
    二其實,此前,鍾南山院士就提出,武漢應當進入全面封城狀態,因為,在目前疫情情況下,封城,是不得不的選擇,也是一定要做的抉擇,讓一個個移動的感染者,不再四處流動,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傳播。1、從疫情傳播的速度看,目前看,武漢肺炎疫情,蔓延速度或比想像中嚴重,可能不弱於2003年!根據最新統計,武漢肺炎疫情,已經確診571例,死亡17例,日本、韓國、泰國、美國都有確診案例。
  • 外文出版社《武漢封城》等中英文版抗疫紀實電子書今日上線
    2020年春節,這個本應闔家團聚的喜慶節日,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從武漢到全國一場不平凡的戰「疫」。為了使疫情不再向外蔓延,近千萬武漢市民落實封城要求,留城堅守。中央果斷決策,舉國上下同舟共濟,為防控疫情付出巨大努力。
  • 抓住2020年的尾巴,致敬不平凡的一年,致敬不甘平凡的你我
    2020年,實在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人們突然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而2020年似乎就被「系統」設置成了災難模式。新年伊始,一場沒有硝煙的新冠肺炎疫情「狙擊戰」悄然打響,武漢毅然決然地決定封城——封一座城,救一國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接連打響之際,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戰士們聞令而動、逆風而行。
  •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由高轉中,「封城」63天的武漢經歷了什麼
    3月25日,是武漢封城整整63天的日子。武漢市,乃至湖北省從兩個月前摁下「暫停」鍵,如今正調整為「重啟」模式。63天裡,武漢市的人們經歷了什麼?武漢時新冠肺炎疫情態勢是如何變化的?在宣布「封城」到正式封城的幾個小時內,很多人思考過是離開還是留下。武漢市民吳浩原計劃和妻子帶著母親、女兒回十堰老家過年。在很多人離開武漢時,為了不給疫情防控工作添亂,吳浩一家決定留在武漢。
  • 就目前疫情來看,武漢會不會再次封城?專家分析了真相
    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強調,對老舊小區丶人員構成複雜的小區丶長期居家老人丶外地流動人員,重新拉網式的排查,建立臺帳。進出小區做到「五堅持":「堅持進出小區口罩必戴;堅持健康碼必掃;堅持體溫必查;堅持身份必問;堅持衛生環境消殺毒"。廣泛開展常態化防控,做到不留死角丶全面覆蓋。
  • 從疫情爆發到大年三十,武漢的25天
    1月24日,武漢版小湯山開建,上百臺機械同時作業。竣工後,此地可容納1000張病床。而這一天,正是大年三十。從疫情爆發至今,武漢經歷了最漫長的25天。對於武漢人乃至全國人民,這註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因為家距離此次疫情發源地華南海鮮市場只有2公裡,母親確診前,他就想過母親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陳先生介紹,2019年12月底,他母親出現了類似感冒的症狀,去醫院檢查後按感冒治療。2020年1月14日,母親突然休克,被連夜送往醫院救治,但當時病毒檢測結果是陰性,醫院沒讓陳母住院。第二天,母親病情加重,再次被送往醫院救治,進行了全面檢查。「CT照上,我媽的兩肺已經全白了。
  • 武漢「封城」日記⑥:天放晴了,我要大喊三聲武漢加油!
    武漢市民、前中國通信企協通信運營服務中心副秘書長「Amber明剛」,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著,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思2020年1月28日 初四 晴封城進入第六天,武漢的天放晴了!
  • 《武漢日記2020》作者小林:「封城」這些時日,感覺像個「戰地記者」
    武漢封城後,為了讓全世界知道武漢正在發生什麼,很多紀錄片人在行動,這其中《武漢日記2020》拍攝者小林(微博名@蜘蛛猴麵包)發布的影像日誌被官方蓋章為「真實、不煽情、有溫度」,同時他還是志願者,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專訪。
  • 2020,平凡人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是,「每個人都了不起!」看似平實無華的話,卻道出了許多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心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西方媒體驚呼2020年是人類社會最糟糕的一年。截止2020年底,全球累計確診病例8000多萬人,死亡180多萬人。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全球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英國政府原本就對本國抗疫工作不堪重負,如今又出現新冠病毒變種,只能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以防止國內疫情進一步加重了。據此英國首相在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宣布倫敦等城市將再次封城。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疫情加劇 武漢封城|大壞蛋是蝙蝠嗎?
    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公共運輸系統停運,機場、火車站暫時關閉。今晨,武漢宣布封城,這是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第1號)通告。從2019年12月8日武漢肺炎出現,到今年1月1日,武漢警方處理了發布消息的網友。到1月18日鍾南山院士奔赴武漢提出與外界交通管制。再到今天武漢宣布封城。對信息管制的結果就是助長了疫情的傳播。1月19日,在疫情已經快速擴散的情況下,武漢某社區仍然舉辦了有4萬多個家庭參加的團圓飯。
  • 致2020年,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過;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遭受疫情的影響,無論是高考、還是各地各省的開學、奧運會的時間,都受到了疫情的摧殘,導致時間有所推遲。受疫情影響,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無情肆虐下,武漢,這座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仿佛進入了冬眠。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桑嶺:從武漢封城到重啟 他始終衝在...
    「從現在開始,一切歸零,像鍾院士說的,我們欣逢盛世,更應該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9月10日,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南山學院舉辦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桑嶺醫生一席話,引發全場熱烈的掌聲。
  • 武漢封城後,一位便利店主記錄下的真實生活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X博士 2020年1月23日,農曆年二十九,武漢宣布封城。 時至今日,武漢封城已經進入到第20天。 留在在這座城市裡的人,現在做的還好嗎?
  • 「嫦娥奔月」傳說深入人心,在民間信仰中,嫦娥成為月神
    嫦娥,亦作「常娥」、「姮娥」,神話傳說中的后羿之妻。《淮南子·覽冥》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在我國民間,盛傳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神話的產生有其神話脈絡上的淵源,從語言上來看,嫦娥的名字與十二個月亮的母親常羲,常字相同,娥與羲也是一音之轉,因此可以知道嫦娥的原始也就是月母常羲。由此看來,嫦娥之名起源甚早。但那個廣為流傳的奔月故事,其出現則較晚。嫦娥與常羲名稱相同,嫦娥月神的身份便是由月母常羲演變而來,追溯神話的源頭,「嫦娥奔月」的神話乃是源自於「常羲生月」。
  •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的這些傳說,背後的事情很不簡單
    昨天,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順利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嫦娥四號是月球探測器,而它名字的由來,自然來自中國古老神話嫦娥奔月,而新時代的科技,又為中華古老文化賦予了新的意義。但是,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