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 農海燕 通訊員 藍國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黃埔戰「疫」的村社一線,全區683名村級後備幹部聞「令」而動,他們不甘當「候備」,主動衝鋒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發揮底數清、情況明、接地氣、熱情足的優勢,爭當村社防控一線中的排頭兵。
劉海東:在「疫線」轉正的「80後」後備幹部
劉海東在一線為過往人員宣講防控知識 通訊員供圖
黃埔區永和街賢江社區賢堂村口卡點,是社區人流量最大的一個點。該值守點的負責人正是社區後備幹部、賢三社經濟社社長劉海東。自戰「疫」打響以來,他帶頭參與卡點的24小時值守任務,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是最早到崗,最晚離開的。在值守期間遇到個別人員不配合測體溫、甚至趁人流密集逃避檢測的情況,他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堅決不漏測一個人,並耐心宣講防控要求,令對方心服口服。在2月8日,為做好大量復工回村的防控,嚴防病源輸入,社區黨委決定對卡點周邊空曠地進一步圍蔽,圍蔽長度約2.5公裡,當時很多住戶和商鋪、停車場及市場的經營人員不支持、不理解,甚至出現牴觸情緒,劉海東掌握到情況後,深知圍蔽慢一分,危險就會多十分。為此,他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圍蔽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加固了群眾生命健康的防線。軍人出身的他,無論是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還是戰「疫」期間,都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經受住考驗,把肩負的責任落實到最好,用實際行動贏得黨員群眾支持和上級黨組織的肯定,目前已被社區黨委推薦為社區黨委班子的人選。
唐香姬:舍小家為大家的「不稱職媽媽」
唐香姬在認真核實每一條收集到的信息 通訊員供圖
深夜12點,黃埔區夏港街麗江社區辦公室裡仍不斷傳來「滴滴噠噠」的鍵盤敲擊聲,夏港街麗江社區的後備幹部唐香姬仍埋頭在電腦前工作,這樣的情景已經持續了數天......在戰「疫」打響後,唐香姬全面負責起社區的內勤工作。在戰「疫」打響前,一家三口本已回到湖南老家,準備享受春節團聚長假。但在大年初一接到社區黨總支部發出的「召集令」後,一家三口毅然放棄長假,著手收拾好行李趕回社區。從大年初三起,除了完成社區走訪任務外,還需匯總社區各工作小組的資料,同志們下班晚,她就更晚。她堅持當天工作當天完成,認真核查和整理至深夜,決不漏掉每一條信息,經她報送的數據資料,從未發生錯誤。不管工作到多晚,她每天都會清點和準備好明天需要的口罩、消毒水等物資,方便同事們即走即拿、爭分奪秒投入戰鬥......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她自回到社區後,乾脆不回家,一直暫住在社區中,不到三歲的兒子時常打電話抱怨說:「媽媽,你再不回來,我都快記不起你的樣子了!」
朱加洪:群眾眼中「多管閒事」的社長
朱加洪認真整理居家觀察人員的詳細資料 通訊員供圖
「今天體溫是多少度啊,我幫你量量?有沒有咳嗽、乏力、胸悶情況......」在諮詢填寫完《人員居家觀察登記表》的內容後,雲埔街劉村社區後備幹部、崗貝經濟社社長朱加洪還不忘鼓勵大家要積極樂觀面對疫情,生活上有什麼需要,隨時聯繫他,什麼事情他都管。崗貝社居家隔離人數是劉村社區中最多的,截止2月12日,一共有23例。在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鏡的情況下,朱加洪主動擔負起接觸「危險」人群的任務,挨家挨戶連續上門14天,記錄居家隔離信息、噓寒問暖。為了保證自己掌握的信息真實有效,他明確居家隔離起算日期必須是自己掌握情況的第一天起算,不能由隔離對象自己定。一開始,很多居家隔離人員表示不解,找他理論,說他「多管閒事」,但是朱加洪都會耐心、細緻地解釋,居家隔離人員看到了他的認真和負責,都不再有怨言,主動配合。大家都說他和去武漢的醫務人員一樣,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常說:「我哪有那麼偉大,就是愛『多管閒事』,守護我們必須守護的人。」
何藝文:動員全家「出錢出力」的急先鋒
何藝文和母親在崗點值守 通訊員供圖
黃埔區龍湖街何棠下村後備幹部何藝文,從疫情開始,就第一時間找到村黨委,主動參與到村疫情防控檢查工作中,並動員同是黨員的母親,第一時間報名參與村防控崗點的值守工作。在何棠下村的「黨員先鋒崗」裡,大家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媽媽在崗亭前指揮交通,每天揮旗上萬次,兒子則承擔起了危險係數較高的測量體溫的工作,不停為大家測量體溫。母子倆站崗時,是戰友,配合默契相互幫助;休息時,是親人,噓寒問暖相互關心。有時個別村民會問:「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鏡,只帶著普通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塑料手套,就與上萬個進村人員近距離接觸,你會不會怕?」何藝文面對類似的問題,總是先指指身後迎風飄揚的黨旗,堅定地回答「怕什麼!我的背後是黨。」在防控期間,收到黨員自願捐款的倡議後,何藝文又率先捐款,還動員不是黨員的爸爸和妹妹捐款捐物,全家都為這次疫情防控捐了款,無一人落下。何藝文時常對人說:「站崗執勤雖然累,但這一切都是自己應該做的,是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個時候自己必須衝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