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檔韓國綜藝節目,被一個4歲小女孩驚呆了。
4歲的娜恩,善良、貼心、有禮貌,幫弟弟洗臉、換衣、餵奶……
最重要的是,雖然她才4歲,居然已經會4國語言,人稱:語言天才娜恩!!
和爸爸對話用韓語;
和媽媽對話用德語;
和外婆對話用西班牙語;
因為爸爸媽媽用英語交流,所以她又學了英語。
娜恩媽媽透露,娜恩並不是什麼天才,能學會這麼多語言的秘籍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孩子的英語啟蒙,只有每天看到它、使用它,把英語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生活即教育。」
把英語啟蒙融入生活情景中,一方面可以給寶寶提供生動、具體的學習材料,方便他們在生活中靈活地用英語;另一方面促進寶寶主動探索生活,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不過,父母將英語啟蒙「融入」生活時,需要遵循以下2個原則:
1、保證語言輸入的「量」
我們都知道,寶寶的英語啟蒙離不開大量的輸入。
在給孩子英語啟蒙的路上,保證大量的英語輸入是前提,是基礎。
BBC紀錄片《寶貝:神奇世界》中,就有一項研究證明:
詞彙量對語言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孩子聽到的詞彙量越豐富,詞彙量也就越大。
不過,所謂「大量」不是指短期速成、單調重複的大量輸入,而是積少成多、細水長流的大量累積。
我們常說看動畫、讀繪本、聽兒歌,都是很好的英語啟蒙輸入方式。
2、提高輸入語言的「質」
保證給孩子足夠的 英語輸入量,是英語啟蒙不可或缺的法寶。
但是,如果只追求數量,不加以選擇地給孩子慶幸輸入,不僅對英語學習無效,而且無益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在保證數量的前提下,提高英語輸入的質量,才是英語啟蒙的正確姿勢!
就像上文我們說到看視頻、讀繪本、聽兒歌,如果沒有父母參與其間,只會是一種單向、無效的輸入。
反之,高質量的融入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輸入。
據研究,對於0-4歲的兒童而言,與家長對話的學習效果是孩子自己聽音頻的6倍。
因此,想要給孩子打造高質量的語言環境,互動和交流才是王道。
點擊播放 GIF 0.7M
那普通家庭,爸爸媽媽英語都不好的情況下,如何給寶寶創造儘可能多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呢?
1、給物品貼英語標籤
語言學習首先要在大量反覆的輸入中逐漸理解語言的涵義。
在這一階段,不強調「讀」和「寫」,甚至也不強調「說」,主要是讓孩子在「聽」的過程裡,建立英語語音和意義之間的直接聯繫。
例如,當孩子聽到「dog」一詞的時候,能夠指出畫著狗的圖片,或是把目光轉向家裡的小狗。
父母可以把寶寶經常接觸的物品,例如玩具、餐具等,所有寶寶要用的東西都貼上英語標籤。
同時,注意標籤上的字一定要醒目、清晰。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還可以將詞拓展為短語、句子。例如,在孩子床頭燈的開關上貼上兩個標籤「turn on」、「turn off」,逐漸幫助孩子習得完整的英語句子。
可以說,浸入式的啟蒙,是最有效的語言學習形式。
2、語言表達多用肢體動作
美國心理學家James J. Asher認為:
當視覺、聽覺、動作同時被調動起來時,大腦的右半腦處於活躍狀態,能激發左半腦產生語言活動。
在我們陪寶寶讀繪本、聽兒歌、日常交流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多引入一些肢體動作來輔助英語表達。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會覺得十分有趣,還可以通過肢體動作來理解、記憶語言。
並且在左右腦並用的過程裡,不斷開發大腦潛能。
3、藉助小遊戲激發學習興趣
運用遊戲的方法來教學,一直是西方教育界崇尚的教育方法,他們認為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能在收穫快樂的同時,自然而然學會知識。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幾款簡單的英語小遊戲就夠了。
家庭口令遊戲
1、在客廳布置一下障礙物,椅子、紙箱、玩具熊等,可適當調整,但需要注意安全。
2、孩子和家長來到遊戲的起始點。
3、爸爸媽媽就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的指令:turn around, pick up the teddy bear, come back .
慢慢加大難度:turn around,sit in the box, crawl through the chair, jump over the teddy bear……
口令語,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慢慢調整,從一兩句到三四句,加上各種複雜動作等。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這些動作詞彙和家裡的物品的名稱孩子肯定是記牢了,遊戲的目的就達到了。
簡單兒歌對唱
選擇一首孩子熟悉的兒歌,例如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聖誕老人要來鎮上了》)。
父母先唱一句「You better watch out」,然後唱「You better not…」並作出哭泣的動作,引導孩子唱出「You better not cry」。
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和孩子的英語口語能力都會有提高。
用遊戲的方法,不僅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對英語的興趣,更能培養親子間親密的關係。
4、用固定時間建立儀式感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這時就需要一點「儀式感」作為興奮劑。
父母每天可以留出一段固定的時間和寶寶一起唱英文歌、一起看繪本故事或是做一些小遊戲。
讓孩子從小養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真正把英語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比起一時興起的幾個小時,每天學習15-20分鐘的效果反而要好得多。
很多時候,堅持下去,少即是多。
想要長久地做一件事,很多時候不僅靠堅持,更是靠習慣。
只有當一件事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才能抵得過時間對人不斷的消磨和考驗,英語學習亦是如此。
想要孩子的英語「活」起來,學習就是生活,生活亦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