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的呼聲越來越高,開車變得是一件越來越輕鬆的事情。比如說,你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開啟巡航功能,這樣你就至少可以暫時解放一下你的腳了。
但是且慢。時代總是發展變化的,科技總是越來越進步的。所以從前的車上有個定速巡航,就覺得非常厲害了,而且來又發展出自適應巡航(ACC),記得當時有個媒體跟我討論說:ACC很難做的,一般車企都沒有這個技術,所以無法匹配。當時是在第一代博瑞的試駕會上。汽車很聽話當時很是犯迷乎,難道ACC技術含量很高嗎?這一波中國再趕不上,就別想彎道超車了。
後來,沒有幾年,就有了IACC啦!啦啦啦,比ACC先進了不少,那豈不更難做了?
我們且來看看這三者的區別。
定速巡航CCS
先說定速巡航(CCS),顧名思義,就是設定了一定的速度,汽車就會按照這個速度一直跑下去。
定速巡航系統(CRUISE CONTROL SYSTEM) 縮寫為CCS。其作用是:按司機要求的速度合開關之後,不用踩油門踏板就自動地保持車速,使車輛以固定的速度行駛。
採用了這種裝置,當在高速公路上長時間行車後,司機就不用再去控制油門踏板,減輕了疲勞,同時減少了不必要的車速變化,可以節省燃料。
它可以實現的功能有:
(1) 定速巡航功能:當按下定速巡航按鈕,汽車就能保持該速度行駛。踩下制動踏板,該功能立即消失。除了利用制動踏板消除功能外,還有駐車制動、離合器(M/T)、調速杆 (A/T)等操作開關的消除功能。
(2) 速度微調升高
(3) 速度微調下降
(4) 電子節油功能
(5) 油門加速功能
(6) 限速設定功能
(7) 剎車故障報警功能
(8)低速自動消除功能:當車速小於40km/h時,存儲的車速消失,並不能再恢復此速度。
(9)制動踏板消除功能
一般來說,這個CCS都在方向盤左邊有個開關,按一下就會啟動,在儀錶盤上也會有相應的圖標出現,方便你知道你的車是否處於定速巡航狀態,然後你可以再再推動另外一個按扭,有的每格5公裡,有的每格10公裡,一直到你想要設計的速度,然後就可以放開你的雙腳了。
CCS可以說是智能駕駛很初級的一種,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一旦前方左右方有什麼風吹草動,你就馬上踩剎車、踩離合等等辦法來解除CCS,把汽車的控制權奪回你自己手裡。一般開車的人,看到緊急情況一腳剎車,此時定速巡航也就解除了。
許多人會糾結說,還有別的辦法快速搶回控制權嗎?其實很簡單:比如手動變速箱的汽車可以踩下制動踏板或離合器踏板,或按下撥杆開關的「OFF」鍵,即可暫時關閉系統;自動變速器:踩制動踏板或將換擋杆置於「P」、「R」、「N」、「1」位置即可暫時關閉系統。
上次鬧得沸反盈天的奔馳,無非就是定速巡航,司機說關不了這個定速巡航,是非常令人不解的。
再說說進一步的ACC。
自適應巡航控制(ACC),是一個允許車輛巡航控制系統通過調整速度以適應交通狀況的汽車功能。安裝在車輛前方的雷達用於檢測在本車前進道路上是否存在速度更慢的車輛。若存在速度更慢的車輛,ACC系統會降低車速並控制與前方車輛的間隙或時間間隙。若系統檢測到前方車輛並不在本車行駛道路上時將加快本車速度使之回到之前所設定的速度。此操作實現了在無司機幹預下的自主減速或加速。ACC控制車速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發動機油門控制和適當的制動。
(1)通過車距傳感器的反饋信號,ACC控制單元可以根據靠近車輛物體的移動速度判斷道路情況,並控制車輛的行駛狀態;通過反饋式加速踏板感知的駕駛者施加在踏板上的力,ACC控制單元可以決定是否執行巡航控制,以減輕駕駛者的疲勞。
(2)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一般在車速大於25 km/h時才會起作用,而當車速降低到25 km/h以下時,就需要駕駛者進行人工控制。通過系統軟體的升級,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停車/起步」功能,以應對在城市中行駛時頻繁的停車和起步情況。
ACC當然是CCS的升級版。儘管各企業各車型用的ACC或有不同,功能卻是大同小異的。相比CCS,ACC更智能一些,可以實現跟走跟停功能,前方無車時,它就會按照設定的速度行駛。當然,不少ACC也都有剎停功能,通過雷達掃描,一旦發現前方有車有人或者障礙物,就會在最安全的距離內剎停。相對來說,是安全了不少。
ACC的解除方式,跟CCS一樣有很多,多數是通過剎車就可以實現的。
啟動方式和設定方式也跟CCS差不多,各車型雖然方式和按鍵位置有不同,但是都大差不差。上車後仔細找找,在無人路段先試一把就差不多了。
最後說說目前最高級的IACC(以長安的新CS75搭載的為例說說吧)。
IACC是Integrated Adapted Cruise Control(集成式自適應巡航)的縮寫。
按照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在2014年發布的自動駕駛的六級分類體系,自動駕駛技術被分為L0至L5六個級別。其中,L0代表非自動化,L1代表輔助駕駛,L2代表部分自動化,L3代表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4代表高度自動化,L5代表全自動化。世界上現在最先進的也就L3,比如說上次百度在五環上無人駕駛還被舉報那一次,也無非就是L3,肯定不是我們一般人理解意義上的終極無人駕駛。
IACC採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融合毫米波雷達、多功能攝像頭和導航地圖(與高德合作),感知行駛道路環境,通過動力、制動、轉向控制車輛自動加減速及轉向,將車輛保持在車道中或跟隨前方目標車軌跡自動駕駛。
那麼,IACC既然是集成式,又是目前各種CC的最先進模式,它到底有什麼功能呢?
1)單車道自動輔助駕駛:激活IACC後,車輛可以自動保持在車道內行駛。
2)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在車速65km/h以上,車輛即將偏離車道時,儀表發出糾偏提示,並自動將車輛糾正回車道內——這時方向盤迴正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3)交通擁堵輔助駕駛:在堵車工況下,車輛自動保持在車道內行駛或跟隨前車行駛。大城市裡上下班用上了,就大大省力了。
4)自動減速過彎:IACC激活後,攝像頭會識別到前方彎道,系統判斷進彎速度過高,則緩慢減速進彎,出彎後自動加速到駕駛員設定速度行駛。
5)預警輔助功能:在高速行駛中,跟車距離過近時車輛提醒駕駛員注意車距;如果車輛與前車存在碰撞危險,警示駕駛員採取避撞措施。針對運動及靜止的行人、車輛,碰撞即將發生且駕駛員未制動時,車輛還會主動進行制動。
6)語音設定巡航速度: IACC激活後,可通過語音控制設定巡航速度,當然你手動定速也沒問題。
7)智能限速輔助:在非高速道路上,IACC激活後,如果巡航車速大於識別到的限速標誌牌時,系統自動將巡航速度設定為當前限速。
至於啟動和解除,其實也都差不多一樣簡單、快速、高效。無它,一切為了安全。
現階段,包括谷歌、特斯拉等,也不過都處於L2階段,儘管技術進步非常快,但是,質疑的聲音一直都有:一是無人駕駛能否實現,二是安全問題到底能不能交給機器。但是從長遠來看,開車會變得越來越簡單,最終會變成你輸入目的地,車子就自動送你到達這種情況。到底哪年實現,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趕上?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探索未來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來。
正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所說的那樣:「不要過多集中於L3、L4的高級自動化,而應更多專注於L1、L2的技術。L2是高級輔助駕駛技術,是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對人駕駛行為的糾正和補救。」萬鋼部長強調,僅L2的智能剎車技術,就可以大幅降低車禍概率,減少大量的人員傷亡,挽救大量的財產損失。
事實也正是如此。只要這些成果一條條搭載於我們的車型之上,我們的勞動就會大大減輕,我們的安全也會越來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