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 (記者 汪學飛 通訊員 莊瑤瑤)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面孔,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獨特氣質。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的開篇就指出項羽的出生地是宿遷(古稱下相),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宿遷市區有許多與項羽有關的雕塑:比如宿遷標誌性雕塑霸王舉鼎,項王故裡景區中的英雄蓋世雕塑、項羽在戰鬥中策馬執劍的雕塑、烏騅馬雕塑、銅鼎雕塑等。這些雕塑讓項羽的故事在宿遷大地世代流傳,同時也讓宿遷城市深深地烙上項羽的印記,宿遷的發展深刻地融入項羽精神。
霸王舉鼎雕塑:力拔山兮氣蓋世
1月15日上午,記者在宿遷市區的九鼎公園看到宿遷標誌性雕塑——9米高的霸王舉鼎雕塑,雕塑中的項羽在旭日的照耀下神採飛揚、氣吞山河。
霸王舉鼎雕塑是1996年創作完成的,與地級宿遷市同齡。雕塑由宿遷籍畫家張勁揚創作。據張勁揚介紹,霸王舉鼎雕塑連同底座高約9米、重6噸,為鍛銅打造,底座四面分別創作了吳中起兵、破釜沉舟、揮師彭城、鴻門設宴四幅浮雕,藝術地概括了項羽英雄的一生。「從前期資料的搜集、構思到繪畫、製作完成,我花費了近2年時間。」張勁揚說,霸王舉鼎雕塑吸收了漢代畫像的特點,以人物大動態的形式,彰顯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量和氣魄。
在宿遷民間,關於「霸王舉鼎」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少年時代的項羽力大無比、武藝高強。有一次,項羽路過沭陽虞家溝,在一個池塘邊看到一群採摘菱角的女孩在打鬧嬉戲。突然,「哎呀」一聲,其中一位漂亮的姑娘掉入水中。危機之時,項羽縱身跳入水中,將落水的姑娘救了起來,這位姑娘就是虞姬。項羽走後,虞姬的心裡一直掛念著這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
虞姬有一個哥哥喜歡習武。有一天虞姬的哥哥去宿遷的廟會,廟會上有個千斤大銅鼎,宿遷的豪傑們正在通過舉鼎比試力氣。好多人上前舉銅鼎,都沒舉起來。最後,項羽走過去,雙臂抓住銅鼎兩側,大喊一聲「起」,將銅鼎高高舉過頭頂,引得眾人連連喝彩。虞姬的哥哥對項羽非常佩服,主動和項羽結為好友。一天,項羽應邀到虞姬家中做客,虞姬一下子認出了項羽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二人四目相對,驚喜萬分。英雄配美人,最終項羽和虞姬喜結連理。項羽舉兵反秦後,虞姬的哥哥成了項羽手下的大將,虞姬也跟隨項羽南徵北戰、形影不離、恩恩愛愛。直到垓下之戰,項羽落入漢軍包圍中,為了避免成為項羽的負擔,虞姬自殺身亡。隨後,項羽也於烏江自刎。
項羽雖然失敗了,但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對項羽評價極高:「……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馮亦同在看了霸王舉鼎雕塑後,寫下了一首詩歌《舉鼎的人》:
昂首/弓腿/挺直腰杆
鐵打的漢子像座山
舉起了——另一座山!
山的名字叫「鼎」
鼎的名字叫「希望」
一部英雄的史詩
一尊不朽的雕像
……
敢試敢闖敢創新
項羽精神成寶貴財富
2000年前,項羽順應時代潮流,敢為天下先,帶領八千江東子弟推翻了秦王朝,創出了一片偉業。
項羽逝去之後,項羽的精神、項羽文化作為一筆寶貴的財富永遠留在宿遷大地上。宿遷成了一片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的沃土。「全國試點」層出不窮,「全省推廣」不勝枚舉,「宿遷模式」屢見不鮮。從「春到上塘」「耿車模式」,到幹部任前公示,再到「放管服」改革等……改革創新已經成為宿遷歷久彌新的優良傳統、跨越趕超的制勝法寶、富民強市的最大紅利。特別是1996年地級宿遷市建立以後,宿遷大力弘揚開拓創新、敢試敢闖的新時代項羽精神,緊緊抓住「改革」時代的最強音,在全國蹚出了一條窪地崛起的新宿遷之路。
同時,宿遷大力弘揚項羽文化,建造了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旅遊、文化於一體的特色商業步行街——楚街,打造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項王故裡景區,開發出項府迎賓宴、項府楚風宴和項府團圓宴三大系列美食,成立江蘇省項羽文化研究會,多次舉辦西楚文化節和創業文化節,其中西楚文化節於2011年獲「中國最負盛名文化藝術節」稱號……
還是馮亦同詩歌《舉鼎的人》說得好:
……
在一望無際的淮北平原
在黃河故道和大運河沿岸
有多少鐵打的漢子啊
高高擎起了希望之鼎——
一座註定要在歷史的變遷中
獲得新生和崛起的城市!
宿遷,舉鼎者的家鄉
宿遷,力與美的化身
我要大聲地將你讚美——
讚美你,拼搏奮進的今天
讚美你,新一代舉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