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2020-12-14 書香拾貝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

堅守抗疫一線50多天,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李明暉說——

「借用鍾南山老先生一句話: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昨天上午,接過同事們準備的鮮花,紹興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明暉笑著說。

9月8日上午,李明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接受表彰,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大會現場她數度落淚

9月8日晚9點多,帶著沉甸甸的獎牌,李明暉回到了紹興。昨天早上,跟往常一樣,她早早趕到單位上班。查房結束後,同事們拿出偷偷準備的鮮花。「我在北京已收到不少驚喜,想不到回來了還有驚喜。」李明暉連聲道謝。

在同事們眼裡,李明暉做事風風火火,性格堅毅。這次在北京,她卻數次落淚。

當習近平總書記揮手致意、發表重要講話時,她哭了;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說「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時,她哭了;當「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時,她哭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劉正印分享馳援武漢的難忘經歷時,她又哭了;當聽到白衣戰士臉頰被口罩勒到潰爛、雙手被汙水浸到泛白、十幾個小時不敢吃飯不敢喝水,只為把更多希望留給患者時,她一次次潸然淚下……

「鍾南山院士等人充滿激情的發言非常接地氣,講出了我們醫務人員的心聲。我一邊記錄一邊抹眼淚。」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李明暉依然激動。「捧著這塊沉甸甸的獎牌,我心裡很激動,也有很深的感觸。說實話,作為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我必須拼盡全力,挽救生命!」今年46歲的李明暉如是說。

「在疫情肆虐的暗夜中,她就是一道閃亮的光。」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吳偉芳說。

50多個日與夜的堅守

紹興市人民醫院提供的一份「個人事跡」簡單記錄了李明暉的「抗疫之路」:

1月20日,李明暉負責制訂診療流程和檢測方案、緊急培訓醫務人員、設立疑似患者留觀病房,第一時間建立起紹興流行病學第一道關卡。

1月22日晚,紹興市首例確診患者被送進隔離病房。李明暉作為紹興市新冠肺炎疫情治療組主要專家,投入「戰鬥」。

2月2日,在李明暉帶領的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下,紹興市本地治癒的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出院,為紹興接下來的救治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月17日,在李明暉團隊的努力下,我市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經評估符合出院標準,平安出院。

2月23日,紹興市人民醫院傳染病後備院區臨江院區啟動,李明暉帶隊轉戰這個特殊的「戰區」。

3月16日下午,我市42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實現「清零」。

「50多天裡,我每天都深入臨床一線,全身心投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每天都參與院內外會診,數次與上級醫院視頻會診,和院內外多學科醫生交流。」李明暉告訴記者。

「治癒的秘訣不光是為患者提供精細的醫療護理,還要隨時觀察患者的情緒,適時進行心理疏導。」李明暉說,人的情緒狀態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穩定的情緒是抗擊病毒的強有力武器之一。「醫護人員不僅要做好防疫、醫治工作,還要經常安慰隔離的患者,幫助他們減輕負面情緒。」李明暉說。

「李主任有重症醫學、呼吸病學和感染病學3個專科從業經歷,具有豐富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治療經驗。」該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醫生馬夢潔說,50多天裡,李明暉帶領團隊出色地完成了我市確診患者的救治工作,實現了危重症患者「零插管」、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為紹興的公共衛生安全築起了「銅牆鐵壁」。

「我妻子這人做事有點拼,認定要做的事,她就一定想方設法去完成。」李明暉的丈夫單工說。

相關焦點

  • 鍾南山: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84歲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卻選擇義無反顧衝進一線,一切只因「我是看病的大夫」。 我們分享幾個鍾南山院士的故事,希望能從中感受到風骨,汲取到力量。 「學習是最重要的,我遇到的問題很多都是未知數」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用在鍾南山身上再合適不過。
  • 每周堅持參加「院士大查房」和門診,鍾南山: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他常說,自己「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 敢醫敢言的鐘南山:「我就是個看病的大夫」
    他說希望能建立一個更好的平臺,把抗疫的藥物和疫苗研究更好地做下去。「作為醫生,我體會最深的是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我們國家在新冠肺炎救治中不放棄每一個生命。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8個月來,84歲的鐘南山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不僅如此,他帶領的年輕團隊在科研攻關、臨床救治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 不要再神化鍾老了,鍾南山多次聲明:「我只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編輯:星辰2020年這個春節,對所有的國人來說絕對是特殊的一個開年。這一切的緣由都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隨著疫情的蔓延,看著確診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家內心的恐懼也不斷加大。一時之間,人人自危,而在這個時刻一位84歲老人的一句話卻成功讓每一個人都安定了下來,他說:"我們有信心非典不會重演!"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鍾南山。
  • 民間故事:書生女兒身體不適,大夫竟說是有喜,結果大夫成了女婿
    在古時,有這麼一樁怪異的民間故事,年近四十的書生趙勝,有一個乖巧的女兒,今年女兒已經十八歲了,也該到了成親的年紀了。這趙勝雖說沒有什麼功名,但是也算是書香門第,女兒也只是知書達理,所以求親的絡繹不絕。但是近乎半年的時間過後,這趙勝還是一個沒有看上的,那些媒婆都抱怨連連。這趙勝心高氣傲,總是打算為女兒找個好的,不是這個不行,就是那個不行。
  • 人工智慧時代:找機器人大夫看病,你敢嗎?
    你拿著驗血報告去找大夫分析,推開診室門,迎面走來的是一個長著大大的腦袋、圓圓的眼睛的機器人。見你有些錯愕,它自我介紹道:「你好!我是公孫大夫,將為你解讀驗血報告,診斷你的健康狀況,並開出處方。」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異想天開的情節,在這個人工智慧盛行的年代,機器人大夫早已進駐醫院。它們通過學習海量病例數據,對當前病例進行診斷。
  • 民間故事:治病救人的大夫,卻成了殺人兇手,原來他殺的不是人!
    旁邊跟來的是他的孫子,一個只有十來歲的男孩,也是穿著破爛。男孩看著李妙春,有些難為情,還有些害怕,說道:「大夫!我們沒錢,能不能先佘著,等我賺錢了,就還給你!」稍加打聽,原來男孩的父母都死了,只有這祖孫二人相伴,老太太還要養活這個孫子,生病了,卻是沒錢。
  • 7月新番人類給魔物娘看病?我學會了GHS的好藉口——這是醫療行為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7月新番再次是以魔物娘為主題的,上一個魔物娘主題的動畫《異種族風俗娘評鑑指南》被徹底禁播了,這次的動畫尺度就小很多了,它叫做《魔物娘的醫生》作者/新番の狼編輯/動漫新番工作組魔物娘有什麼魅力?這其實是最近我想寫的一個論文主題。
  • 「最美黨員」桑嶺:我只是一個去了武漢出差的大夫
    疫情面前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在演講中,桑嶺自稱「只是一名去武漢出差的大夫」。在回廣州之後,他看到很多媒體給他們一個稱號,叫「最美逆行者」。「但我實話實說,在我心裏面,我從來不覺得我們是什麼英雄。對我自己而言,我只是一個去了武漢出差的大夫,我也是一名黨員,」他坦言,「如果要論英雄的話,我覺得在這場戰鬥裡的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桑嶺回憶,今年這場疫情發生的時候,在衛生戰線上,就是黨員該站出來的時候。
  • 快來看看日本正確的看病流程!
    在日本生活的小夥伴們,難免會碰到頭疼腦熱等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想必都有去日本醫院看病的經歷吧?不過日本和國內的看病就醫流程是不一樣的,如果直接去大型醫院就診,則需要額外收取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50元)的「特殊診療費」。
  • 李文亮: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不是什麼英雄,恢復之後我還會當大夫
    由於今年武漢疫情的影響,很多平常普通人紛紛脫掉了自己的稚氣,變身成為前往一線的時代英雄,筆者接下來要講的就是我們的英雄-李文亮。2月7日凌晨2點58分,感染新冠肺炎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大夫李文亮搶救無效去世。這個時候,很多微博上的網友紛紛為李文亮祈禱。
  • 刑不上大夫,為何「大夫」為界?如此規定,讓一種人永遠逍遙法外
    刑不上大夫,語出儒家經典《禮記·曲禮》,意為大夫以上的貴族可以享有不受刑罰的特權。這裡面難免有一個疑問,為何一定要規定為「大夫」以上?「士」以上不行嗎?「諸侯」以上不行嗎?不行,因為大夫是一條分界線。上至天子,下至大夫,這些君主們,兄妹通姦的有之,弒兄殺父的有之,濫殺大臣的有之,殘害庶民的有之,更別提他們用如馬牛一般的男女奴隸——臣妾殉葬了,這林林總總的罪行,哪一樣能稱其為道德?就是那些被稱為聖君的人們,又有哪一個手中沒有過屈死的冤魂呢?而這些身負罪行累累的君主們,卻從未因他們的罪行,受到過任何刑法上的懲罰。
  • 為節約時間大夫腳穿旱冰鞋 同事:效率提高很快
    為節約時間大夫腳穿旱冰鞋 同事:效率提高很快 時間: 2013-03-05 12:46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1日,網友@白野123在微博上爆料稱:溫一醫新院太大, 急會診太多 ,最忙數心內醫師,無奈只得腳踏風火輪,各病區來回穿梭
  • 五羊大夫百裡奚,從乞丐到丞相,一個平民的逆襲
    4、五羊大夫百裡奚這件事就讓秦國人知道了,於是派人找到了百裡奚現在的主人,秦國人說:我要買百裡奚,因為他是我們秦國逃跑的奴隸,我們要買回去當著其他奴隸的面,殺了他,以儆效尤。秦國用5張羊皮換回百裡奚,據說現在2張羊皮可以做一個一般的皮夾克,5張羊皮能做一個上好的皮衣。所以5張羊皮,在當時的價格,就相當於今天的1000塊錢左右,在那個時候這就是一個奴隸的價格。
  • 把醫生稱為「大夫」「郎中」歷史原因
    任何一個民族在蒙昧時代,可以治病救人的醫學總歸是不發達的,醫生與巫術也總是糾纏在一起 據記載,唐代時,巫醫的地位十分低下,但部分長期為皇室治病的御醫卻得到皇帝額外的封賞,人們為示尊重,就稱有醫道的巫醫為「中」或「大夫」。 宋以前,對醫生的稱呼較為複雜,一般根據其專科進行稱呼,如「食醫」「疾醫」「金瘡醫」等。到了宋代,郎中或大夫就成了職業名稱。
  • 寵物看病比人看病還貴,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近年來隨著物價的上漲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困難,這其中最讓我們負擔不起的就是看病貴問題!其實現代社會不只是人看病貴,寵物看病比人看病更貴!有時候人來看病只要一兩百的事情,放在寵物身上我們就要花七八百,甚至上千!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寵物的生命比人類還重要呢?
  • 首部聚焦鄉村振興背景下全民健康電視劇《老大夫小大夫》開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中西醫優勢互補為切入點,聚焦鄉村振興背景下全民健康的電視劇《老大夫小大夫》,吸引了行業的關注,而著名導演安建的加入,以及呂涼等老戲骨的加持,更是讓外界對電視劇《老大夫小大夫》充滿期待。「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術造福人民特別是基層群眾」,正是當下中國鄉村醫生群體的初心夢想。
  • 鏡相| 勇猛了一生的伍大夫,84歲還想上武漢前線
    每當這時,伍大夫就會滿臉尷尬地看著她的孩子們,她不會表達難過和愧疚,不是沒有,是不會。治病救人以外,伍大夫簡直就是個單細胞生物,她不懂人情世故,不懂關係經營,也不懂情感表達,說話做事乾脆利落、直來直去,對別人的小情緒完全無感。在她看來,你好好的沒病,矯情個啥!02.
  • 凡人修仙傳:分析韓立為什麼能這麼順利就代替墨大夫成為小神醫?
    可以說王門主對墨大夫十分看重,這些優厚的待遇也就是副門主之類的高層才能夠擁有的。而且墨大夫卻不必像他們一樣,要對七玄門承擔很大的責任,只需做一個救死扶傷的神醫即可。墨大夫能承受這般高的待遇,可不僅僅就是因為救了王門主一命,更主要是墨大夫那高超的醫術世間罕有,只要尚有一口氣在,都有一定的概率能救回來。
  • 「一刻鐘」就醫圈破解看病難
    原來,前段時間她剛因病住院,雖然如今已經出院,但放心不下的女兒還是堅持每天一個電話問候母親的身體狀況。不過,相較於女兒的緊張,張怡卻顯得從容許多,讓她擁有這份淡定底氣的,是區內越來越便利的醫療環境。張怡今年已年近八旬,和老伴兒一起住在區內。平日裡,她腿腳利索、行動便利,家裡的家務都能自己操持。但人老了稍不注意就容易被疾病盯上,而她的病還有些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