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歷史上,才子可以說並不稀有,尤其是對於盛產才子的唐宋兩朝而言,各領風騷的才子更是數不勝數。到了明代,一位聞名遐邇的重量級才子的出現瞬間超越了之前的所有人。他就是我國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著名人物——唐伯虎。唐伯虎在現如今的影視作品以及文學作品中經常被提起,比如星爺那部著名的《唐伯虎點秋香》。
心比天高唐解元,酒後失言鑄大錯
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們都知道,唐伯虎有狀元之才卻沒有狀元之命。他在16歲就考中了秀才,而且還是第一名。幾年後自己的至親——父母、剛過門不久的妻子徐氏以及妹妹的相繼去世,給唐伯虎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從那以後,他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讀書當中,於是在29歲時就一舉奪得當年的鄉試第一名(解元)。第二年,而立之年的他就赴京趕考,本來他是狀元的最有力爭奪者,可惜因為他在酒後的一句話:
今年的狀元必然是我唐伯虎的。
讓自己深陷考場舞弊案,不僅使他失去了狀元資格更要緊的是鋃鐺入獄,吃盡了苦頭。入獄一年後被釋放,此時的他已經被革去了功名,最終被發配到浙江一個偏遠山區當了一名小吏。
才高八鬥,命比紙薄的唐伯虎自然不甘於現狀,但是他內心的極度自負感又使他無顏面對家鄉父老。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為排遣苦悶,開始了自己遍訪名山大川的千裡壯遊,可以說有些「賭氣」的出走為其後來的創作,不僅是詩詞更是山水畫等都增添了寶貴的素材。也正是因為性格上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的唐伯虎在自己的這將近一年時間的遊玩後,他將自己的生活重心全部轉移到了繪畫與詩詞創作中,這也成就了他千古第一風流才子的美名。
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唐伯虎在自己遊覽完畢,回到家中所做的一首詩。此時的唐伯虎還被另一件事所折磨,續弦的妻子背叛了他,一件件一樁樁壞事讓本已對生活無望的唐伯虎更加想要逃離,而這首詩就是他最好的內心寫照——《言志》。
從題目中,我們就能明顯地感覺到這首詩中唐伯虎必然會將自己的生活態度與今後的志向表達了出來。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這首詩在七言律詩中不算是經典之作,但正是由於詩中所蘊含著的詩人內心淡於名利的志向,以及最後一句「不使人間造孽錢」更使得我們體會到了唐伯虎那自命清高的處世態度,反映出他那不羈的性格。這句話被郭德綱經常拿來作為他的定場詩,形成一句: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首句四個不字,為詩情留足了懸念
前兩句「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中四個「不」字將自己內心的追求之物進行了充分全面地排除:我不會像歷史上一些想要長生不老的皇帝那樣去「煉丹藥」;當然也不會像那些看破紅塵的人一樣,墮入空門、從此不問世事;因為我本身並不是一個做生意的材料,所以也不會成為一位商界大亨或者街邊小販;我更不想起當農民,整日只顧埋頭耕田。
唐伯虎在前兩句中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統統說了一遍,似乎沒有他想做的事情,士農工商這些世俗之事全不想幹,也不想追求那種終日在虛無縹緲中度過的所謂「長生」與「禪意」的生活,他究竟想要幹什麼,其實在唐伯虎的內心已經有了個明確的答案。
尾句註定經典,自食其力終是正路
開頭的兩句為我們心中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他究竟想要做什麼呢?
結尾的後兩句就給出了他的答案「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我如此喜愛作畫,如此的喜歡暢遊在自然山水之間,何不就這樣一畫青山綠水為樂,閒來就把這些畫給賣掉,如此悠然自得而又自食其力的生活不正是我想要的嗎?自己養活自己,不去攫取世間一些我不該得到的財物,豈不是最安心的嗎?
尾句將唐伯虎心中的「理想」生活描繪了出來,他也藉此諷刺了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投機取巧的人,他們掙著一些帶有灰色色調的「造孽錢」,終有一日會得到報應的。要是內心得到永久的安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雖然這樣的生活可能會比較簡樸,但是內心總是安定的,有空到山林中對月獨酌,慨當以慷是多麼愜意舒適啊!
唐伯虎這首詩雖然讀上去有些自命清高的意味,但是細細想來。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最簡單的生活就是最安心的生活,浮躁的社會已經將我們純粹的內心畫滿了亂七八糟的圖畫,要想清洗掉談何容易。唐伯虎的這首詩與那句傳世經典之句: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似有同樣的灑脫之感。雖然脫離現實不是我們所能追求的,但是我們能做的是在這紛擾的世界中學會去尋找片刻的寧靜,尋求內心已經越來越小的那片乾淨無汙染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