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一(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父母對孩子欲望的縱容,是一種慢性自殺行為,是在一步步扼殺孩子的人生。
「我和三個朋友點了瓶路易十三,還有150瓶愛戀香檳,玩到凌晨5點,大概消費了10多萬元。」
這是95後女孩石媛自己舉辦生日派對的經過。
這是發生在上海某高檔酒吧內一起「霸王餐」事件。
一個20歲剛出頭的女孩,借著生日的名義,一晚上就與朋友一起揮霍12萬,事後卻以一句理直氣壯的「沒錢」來拒絕支付。
據了解,一瓶路易十三的洋酒價格是49800元,而150瓶的香檳單價就在398元。很難想像一個20歲的孩子一夜之間竟然能夠花費酒錢10多萬
想著這樣高額度的消費,這孩子的家境應該非富即貴才敢如此花錢如流水,沒想到該女子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務工人員,為支付女兒的帳單已賠光了多年的積蓄。
原來該女子喜歡享受高檔消費帶來的快感,經常出入酒吧進行大額度的消費,而這一次為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才做出了消費10多萬的荒誕舉動。
有人評論說:「沒有公主命卻一身公主病。」
沒有炫耀的資本,卻有一顆炫耀的心,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放縱自己的欲望,不僅害了自己,還讓父母為自己的錯誤埋單。
欲望是把雙刃劍,沒法把控欲望的人,也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沒有節制的欲望,對孩子是場災難
大家還記得當年那個割腎買蘋果手機的少年嗎?
當年17歲的高中生小王,為能夠買到一個象徵身份的蘋果手機,他瞞著家裡人自己聯繫黑市進行割腎,把賣腎換取的2萬元來買自己夢寐以求的蘋果手機。
當這件事被報導出來後,很多人都指責男孩不愛惜自己身體的行為,而該男生卻滿不在意說:「人不是兩個腎嗎?少一個又不會死。」
如今多過去,這位男生過得怎樣了?
由於去黑市進行簡陋的手術後,他的身體沒有得到及時調理,腎功能的不齊全使他患上腎病綜合症,最終落下了終身三級殘廢。
原本1米9的陽光小夥,體重由75公斤下降到不到60公斤,常年臥病在床的他,無法上學學習,只能呆在家裡。
他生活不能自理依靠父母照顧,而多年來父母為醫治孩子的病已花費幾十萬,還欠著很多的外債。
現在的他很後悔,但後悔又有什麼用,以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來換取向他人炫耀的資本,最終只能惡果自嘗。
稻盛和夫說:「其實欲望本身不是罪惡,憑藉欲望毫無節制為所欲為才是罪惡。」
毫無節制的欲望會讓人沉溺其中,會使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失衡。
一個對自我欲望節制、不被欲望所控制的人,更能擁有一個自律的人生,更能擁抱一個美好的未來。
高考贏家「學霸雙胞胎」焦宇晨和焦宇曉姐妹兩人同時考上了清華大學,而他們成功的關鍵就在寒暑假裡。
在假期裡,她們會制定學習計劃,每天按照計劃進行學習,她們對每門功課查漏補缺去鞏固學習,長年如一日的自律、對自我嚴格的要求,最終使她們打開了自己夢寐以求大學的校門。
試問放寒暑假的時候,有多少孩子還想著繼續學習,我想大多數孩子更多會想著怎樣去玩,甚至還會玩得太忘我而患上「假期綜合症」,回校後仍無法進入學習狀態,導致學習成績也會跟著下降。
一個不被內心欲望所左右的人,他們所擁有的未來選擇權更多,未來的道路走向也會更廣闊。
海明威說:「只有學會管理過度的欲望,自我節制,才能真正的駕馭自我。」
我們都想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自由,更多的是對自我欲望的管理,只有掌控了欲望,才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所有沒有底線的欲望的滿足,都將有人要承擔後果,放縱的欲望背後將會承擔巨大的代價,沒人能倖免於難。
孩子欲望的無底洞,源於父母的縱容
我表哥是一個嗜賭成性的人,為了賭博把家裡所有能買的東西都拿去換錢了,家裡一貧如洗,姨媽也為還表哥的賭債掏光了所有。
表哥是家裡的老來子,為此姨媽一家非常疼愛他,對他提出的一切要求都滿足,這也造成表哥無法無天不聽教的性格。
在家裡的時候,如果姨媽不按照表哥的話去做,或者姨媽說了一下表哥的不對,表哥都會大聲呵斥姨媽,甚至會動手打她。
這樣長久下來,表哥性格上越發惡劣,跟著社會上的一些朋友去玩染上了賭癮,姨媽他們一次次幫他還清賭債,但表哥仍死性不改繼續賭博,最後為還債務,去學人偷東西被捉進了監獄。
馬克.吐溫說:「狂熱的欲望,會誘出危險的行動,幹出荒謬的事情來。」
欲望本就讓人沉溺,而父母對孩子欲望的每一次縱容,都會將孩子欲望的胃口養大,會讓孩子恃寵而驕,陷在欲望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孩子的情緒會直觀表現在臉上,父母縱容孩子胡作非為,孩子會得寸進尺,父母正確管教,孩子會改正態度,反省自己。
在商場內,王先生與女兒在逛街,女兒看到一套自己喜歡的娃娃,她想要爸爸買給她,但王先生告訴女兒家裡已經有一套相同的玩具了,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
女兒聽到爸爸的拒絕後,當場哭嚷要爸爸買,還賴在地上撒潑打滾不走,以此想讓爸爸屈服。
但王先生面對女兒的「作」不為所動,就這樣站在那裡看著女兒鬧騰了近3個小時,直到女兒自己最後沒力氣折騰,乖乖跟著他回家了。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孩子3歲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但當他20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父母對孩子欲望的縱容,是一種慢性自殺行為,是在一步步扼殺孩子的人生。
面對孩子天性中的欲望,作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最好的管教,不是一味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有時候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更能教育孩子成長。
懂得控制欲望的孩子,人生更出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做過一個有關推遲滿足的實驗。
他找來一批四歲的孩子,給了他們每人一塊糖果,並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夠等主持人回來後再吃糖果,他們會額外再得到一顆糖果。
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孩子只等了一會就把糖果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則通過做遊戲、講故事來分散注意力,最終堅持等到主持人回來得到了第二顆糖果。
在往後的時間裡,戈爾曼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晚吃糖的孩子在學習成績或者面對困難挫折方面,比早吃糖的孩子更優秀,更容易獲得成就。
延遲滿足,也是一種對自我欲望的控制,通過某種方式來控制自己最終達到預期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面對這種「糖果」的誘惑。
想要減肥,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嘴,也無法邁開腿;
想要學習成績有所進步卻不努力學習,只想著怎麼玩得開心,考試時只懂得臨時抱佛腳;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卻經常熬夜看劇作息不規律,導致年紀輕輕一身病。
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一個懂得對自我欲望控制的人,他也把握了自己的命運。
之前,演員海清分享了她和兒子的一個互動情景,她想帶呆在家裡的兒子出去外面踢球玩,但孩子以寫作業為由拒絕了她的請求。
作為媽媽的海清不放棄,勸說兒子可以踢完球再寫作業,但兒子卻以「寫不完」再次拒絕了媽媽。
海清很難明白有什麼作業是寫不完的,以至於孩子都不能好好出去玩,兒子告訴她自己在寫一個科幻小說。
試問有哪個小孩不喜歡玩,但能夠認清目標,為實現目標抵抗住外界的誘惑,這樣的自制力又有多少人擁有?
培根說:「一分克制,就是十分力量。」
面對外界誘惑,克制自我欲望的孩子,更懂得自己想要什麼,更能認清自己人生方向獲得成就。
《自助》一書中說道:「每個人的成功都是「自我克制」和「堅持不懈」的結果。」
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誘惑,父母的正確指引會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每個出色人生的背後,都離不開對欲望的自我克制,捨得對自己下狠手不被欲望所左右的人,他的人生會緊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簡介:伊一,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陌上花開,以筆寫人生,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