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講述最好的朋友Toni(託尼)和Paul(保羅)決定放棄他們所有的物品100天,這樣他們每天都可以取回其中的一件物品。在這次挑戰中,兩人意識到,他們唯一不能缺少的是友誼。一個關於當代唯物主義和對生活中真正重要事物的追求的故事。可能很多在看這篇文章的人,都自信地認為,自己是個理智的消費者。 但只要你搬一次家。 八成能翻出買來幾乎沒穿過的衣服,丟在角落裡,完全忘了自己多早前買的東西。
奶奶逃難的全部家當一個箱子就能裝滿,女人背負的所有債務整個車庫都不夠抵押。有57樣東西的曾祖父母相信上帝會帶來富足,有一萬樣東西的我們卻無法用手機買來幸福。我們是朋友,還是認識得比較久。你是摯愛,還是午夜假扮的公主。一路洩露的油缸填滿就能上路,現代人心裡破了的洞,要用什麼才能填充。
還是挺好玩的!但是我有一個問題:以德國人的辦事效率他們真的可以在一夜之間把滿滿當當的房間搬成空空蕩蕩嗎?他們第一次吵架互扇耳光真的很像互扯頭花! 嚴重懷疑女主的存在只是為了不讓這部影片真的變成基片。 過度追求消費主義真的不行的。
曾經,保羅以為自己永遠也離不開手機和網際網路。但是在挑戰的過程中,當把過去只看手機屏幕的視線,放到身邊的現實空間。他才發現,偶爾端著咖啡在房外的樓梯上吹吹涼風,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曾經,託尼以為帥氣的外表才是遇到真愛的第一武器。但是在挑戰的過程中,沒有洗護用品使用、只能邋裡邋遢的他,卻遇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熾烈而又純粹,不受地位、金錢的影響。
德國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喜劇電影人這一生中,會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東西,哪個東西是對你最重要的,人為什麼要買那麼多沒用的東西,購物會使人快樂嗎?好多問題當你看了這部電影,估計都會有理解。錢並不是萬能的,無形的東西更勝於有形的東西。就好比就算你有車有房,有時也不如一句我看你不順眼。
電影大主題很明確,開篇就是一段精彩剪輯,集導演、編劇及男主角於一身的弗洛裡安在片中飾演IT男保羅,其講述不同年代家族成員的擁有與失去:曾祖父母經歷了一戰與金融危機,失去了曾擁有的57樣東西,但他們仍相信上帝;祖父母經歷了二戰,失去曾擁有的200樣東西,但他們仍相信未來;父母經歷了冷戰,失去曾擁有的650樣東西,但他們仍相信自由……當今社會,平均每人有1000件以上的東西,財富、自由與未來就在眼前,而我們卻已經得了心病,工業化、科技化帶來的物慾橫流,強制消費與過度消費統治人們的思維邏輯!
全文觀點為個人觀點,如有雷同,不勝榮幸,同時感謝您百忙之中閱讀此文,希望您喜歡並訂閱收藏,每日持續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