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記——關於老魯的一次『寫生』」展開幕現場
2014年12月21日下午四點,「雙軌記——關於老魯的一次『寫生』」展在南京芥墨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批評家、策展人杭春曉精心策劃,是繼「出——水墨系列展」首展「傳統的維」大獲成功後的第二場關於水墨新可能的探索。
芥墨藝術館館長魯文在開幕式上致辭
此次展覽不同於以往的寫生創作,而是通過畫家共同給芥墨藝術館館長魯文進行寫生創作,深入展現藝術館和畫家之間「權力」與「被權力」的關係。參展藝術家分別為:李桐、曾健勇、杜小同、黨震、秦修平、徐華翎、沈寧、潘汶汛、王煜、顏海蓉、黃丹、劉琦、祝錚鳴、孫浩。
批評家、策展人杭春曉在展覽開幕式上簡要介紹展覽策劃理念
誠如策展人杭春曉先生所言:「軌,是道路前進的「規定」,是一種運動痕跡的「限定」,故而也是掌控方向的「權力」。「雙軌記」,試圖將水墨的「創作發生」視作一個整體加以反思:將其置於藝術館館長與藝術家的兩種權力運行中,通過館長選擇藝術家的「權力」與出任模特的「被權力」入手,在看似共同目標——肖像塑造的發生過程中,檢討水墨視覺生成的各種權力功效。同時,不同藝術家的差異性表達,也校驗了共生關係下「視覺主體」與「視覺客體」的互動關係」。
參展藝術家代表秦修平在開幕式上致答謝詞
展廳中「老魯」的形象各異。藝術家祝錚鳴與老魯認識多年,在她眼中的魯文品格高尚,因此略有發福的老魯在其筆下是一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徐華翎則將老魯的頭像透過絹,畫於妙齡少女手中的抱枕上,讓人感受到一種詩意般的靜謐和趣味。秦修平則將老魯的形象置於一封閉的空間中,周圍充斥著秦修平「溺」系列特有的液體,他希望在人與空間關係的思考中,還原一個生活中的老魯。
曾健勇--老L之二-90x73cm-紙本水墨-2014
展覽上除了藝術家創作作品,一併展出的還有相應的創作Video,觀眾可以通過Video置身「現場」,可以看到在寫生的塑造過程中藝術家擁有充分的權力,他們讓「老魯」或脫衣,或躺於沙發上,或穿上藝術家給的衣服,或佩戴道具,或行走於西湖河畔以便藝術家捕捉角度,權力身份在這裡得到了轉化。
潘汶汛-老魯-97×90cm-紙本設色-2014
藝術家劉琦(左)與魯文館長在劉琦作品前合影
館長魯文先生則表示:「芥墨藝術館多年來一直從事水墨藝術的推廣,梳理和研究當代水墨藝術,並不是為了被動的展覽而展覽。因此今年與杭春曉共同策劃的關於『出』系列展的三期展覽,是希望改變水墨的認知立場,重新面對傳統。」
相信此次展覽他們的「視覺動機」遠比「視覺結果」值得我們關注。藝術創作只有無限延伸的未來探索,從來沒有原路折返的歸途。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5年1月5日。
黨震-一個人的兩個人-183.5×63cm×2-紙本水墨-2014
據悉,「出——水墨系列展」共分三期,第一期傳統的的「維」,第二期雙軌記——有關老魯的一次「寫生」,第三期將是「異度」景觀。而所謂「出」,只有以陌生化的方式面對傳統,我們才能避免「貌似傳統」的形式主義陷阱,真正理解並激活「傳統」。所以,「出」並非離棄,而是改變認知立場,重新面對傳統。
祝錚鳴作品《醍醐》--絹本設色-123cmx101cm-2014年
李桐-蓮子-74.5×143.5cm-紙本設色-2014
展覽第一期,傳統的「維」,探討了繪畫和閱讀方式之間的關係,希望為手卷、冊頁等傳統繪畫樣式建立一個視覺形態的繁雜性,激活一個看似陳舊的傳統形態。展覽於2014年10月25日在南京芥墨藝術館圓滿舉辦。參展畫家李桐、王法、李金國、劉懿、丁蓓莉、馬駿、方勇、塗少輝、潘汶汛、徐鋼,十位畫家在給出既定的形式要求——手卷、冊頁的同時,試圖重新檢討了這些傳統的既定維度,在重新被定義的空間和展陳方式內被讀者深度閱讀與體驗,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碰撞,最終求得傳統的「維」下的當代共鳴。第三期將是「異度」景觀,旨在以全新的視覺方式重新理解水墨的藝術媒介屬性。
秦修平-老滷的肖像-147×75.5cm-紙本水墨-2014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南京芥墨藝術館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