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角色之父"——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將團隊角色定義為:「個體在群體內的行為、貢獻以及人際互動的傾向性」。貝爾賓團隊角色衡量的是行為而不是個性。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誕生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1969年)。是由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在英國劍橋大學產業培訓研究所工作期間,在與亨利管理學院聯合開展的一項合作研究中發現得出的。
該項研究的內容為成功和失敗團隊在商業遊戲中的競爭表現。它是唯一的一個基於團隊第一手人群的實驗研究。通過對亨利管理學院參加學習的管理者組成的「辛迪加團隊」,進行不同的團隊模擬實驗:對象被分配到不同構成的團隊中,隨時間的推移,不同類別的行為被確定為團隊成功的潛在因素。後來,這些成功的行為集群被命名,就得到了團隊角色。
隨後經過長達九年半,對後續幾百個團隊的觀察、實踐和研究,思考探討解決團隊構建、構成、設計、團隊業績預測等層面的問題。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得出:團隊業績好壞取決於團隊角色分布是否均衡,也即團隊角色理論。
最終,在1981年,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在他的著作《管理團隊—成敗啟示錄》中詳細地闡述了團隊角色理論。貝爾賓博士因此被譽為「團隊角色之父」。 這本書也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50本管理書籍之一。1993年,貝爾賓發表了《團隊角色:在工作中的應用》,為團隊角色理論在工作場所提供了更多的實際應用。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認為
一支結構合理的團隊應該擁有九個團隊角色,即:鞭策者、執行者、完成者、外交家、協調者、凝聚者、智多星、審議員和專業師,這九個團隊角色在團隊中起著互補但同樣重要的作用。
一個團隊並不是一堆有職位頭銜的人,而是一群有著被他人所理解的團隊角色的個人。團隊成員尋求特定的角色,且在最接近他們本質的角色中表現得最有效率。 ——梅雷迪斯·貝爾賓博士
十年研究與實驗結果,再經歷三十多年的實踐檢驗。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科學性,經得起時間的洗禮。
關於「團隊角色之父」
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在肯特郡長大,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卡萊爾學院,獲古希臘羅馬文學與心理學學位,被稱為「團隊角色理論之父」。貝爾賓博士以諮詢顧問的身份,曾向經合組織(OECD)、美國勞工部、歐共體(歐盟前身)委員會以及多家大型企業與公共機構提供決策諮詢。作為團隊角色理論的創始奠基人,現在是貝爾賓協會全球合伙人之一。
貝爾賓,成功應用足跡遍布全球
1987年,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和他的研究人員組建了「貝爾賓協會」(BELBIN ASSOCICATE),致力於推進團隊角色理論在組織內部的應用與實踐,助力企業在組織建設、人才開發、 提升組織能力、提升業績上取得成功。貝爾賓的成功應用足跡遍及各個行業,被全球的商業集團、機構、非營利機構等不同類型的組織應用(也包括公共事業部門)。其實用性得到廣泛認可。
▲貝爾賓大中華區首席顧問藺紅雲女士與貝爾賓博士合影於英國劍橋
LearnMart是英國貝爾賓協會(Belbin Associates)在大中華區的唯一官方代表機構。致力于貝爾賓團隊角色在大中華區的傳播與應用實踐。目前在中國的業務重點是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團隊發展方案、聚焦組織診斷、組織發展、團隊測評和優化,助力企業建立高績效團隊、賦能團隊、發展領導力、提升團隊協作。
他們也在用貝爾賓
阿里巴巴、亞馬遜、中國電信、聯想、華潤、賽諾菲、阿利斯康、拜耳、臻和醫療、捷豹路虎、上汽、一汽大眾、東風日產、奇虎360、紐迪希亞、宜家家居、達能、寶格麗、PWC、博世、聖戈班、惠而浦、美世諮詢、香港公務員署等。
貝爾賓團隊角色的多元場景應用
促進跨部門溝通與協作、自我認識,自我發展、選擇和配置合適的團隊成員、組織能力盤點、減少破壞性衝突、提升團隊效能。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價值在於,幫助個人或團隊從自我認知中獲益,並根據外界環境帶來的需求進行調整。如果對人們績效表現沒有合理的預期,就很難與之形成有效合作。個人和觀察者評估報告顯示了個人在群體中的感受和行為方式。一個人整體最強的角色是指那些最會被他人欣賞的角色。由於這是你可能被記住的地方,所以應該熱情積極地發展並扮演這些角色。同時應記錄下自己最弱的角色,通過嘗試扮演來避免暴露。因此應試著與那些在你的弱勢角色上擁有優勢的人共同合作。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完美的團隊。
No individual is perfect, but a team can be.
貝爾賓,與您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