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及其起源

2021-01-08 LearnMart貝爾賓中國

"團隊角色之父"——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將團隊角色定義為:「個體在群體內的行為、貢獻以及人際互動的傾向性」。貝爾賓團隊角色衡量的是行為而不是個性。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誕生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1969年)。是由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在英國劍橋大學產業培訓研究所工作期間,在與亨利管理學院聯合開展的一項合作研究中發現得出的。

該項研究的內容為成功和失敗團隊在商業遊戲中的競爭表現。它是唯一的一個基於團隊第一手人群的實驗研究。通過對亨利管理學院參加學習的管理者組成的「辛迪加團隊」,進行不同的團隊模擬實驗:對象被分配到不同構成的團隊中,隨時間的推移,不同類別的行為被確定為團隊成功的潛在因素。後來,這些成功的行為集群被命名,就得到了團隊角色。

隨後經過長達九年半,對後續幾百個團隊的觀察、實踐和研究,思考探討解決團隊構建、構成、設計、團隊業績預測等層面的問題。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得出:團隊業績好壞取決於團隊角色分布是否均衡,也即團隊角色理論。

最終,在1981年,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在他的著作《管理團隊—成敗啟示錄》中詳細地闡述了團隊角色理論。貝爾賓博士因此被譽為「團隊角色之父」。 這本書也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50本管理書籍之一。1993年,貝爾賓發表了《團隊角色:在工作中的應用》,為團隊角色理論在工作場所提供了更多的實際應用。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認為

一支結構合理的團隊應該擁有九個團隊角色,即:鞭策者、執行者、完成者、外交家、協調者、凝聚者、智多星、審議員和專業師,這九個團隊角色在團隊中起著互補但同樣重要的作用。

一個團隊並不是一堆有職位頭銜的人,而是一群有著被他人所理解的團隊角色的個人。團隊成員尋求特定的角色,且在最接近他們本質的角色中表現得最有效率。 ——梅雷迪斯·貝爾賓博士

十年研究與實驗結果,再經歷三十多年的實踐檢驗。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科學性,經得起時間的洗禮。

關於「團隊角色之父」

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在肯特郡長大,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卡萊爾學院,獲古希臘羅馬文學與心理學學位,被稱為「團隊角色理論之父」。貝爾賓博士以諮詢顧問的身份,曾向經合組織(OECD)、美國勞工部、歐共體(歐盟前身)委員會以及多家大型企業與公共機構提供決策諮詢。作為團隊角色理論的創始奠基人,現在是貝爾賓協會全球合伙人之一。

貝爾賓,成功應用足跡遍布全球

1987年,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和他的研究人員組建了「貝爾賓協會」(BELBIN ASSOCICATE),致力於推進團隊角色理論在組織內部的應用與實踐,助力企業在組織建設、人才開發、 提升組織能力、提升業績上取得成功。貝爾賓的成功應用足跡遍及各個行業,被全球的商業集團、機構、非營利機構等不同類型的組織應用(也包括公共事業部門)。其實用性得到廣泛認可。

▲貝爾賓大中華區首席顧問藺紅雲女士與貝爾賓博士合影於英國劍橋

LearnMart是英國貝爾賓協會(Belbin Associates)在大中華區的唯一官方代表機構。致力于貝爾賓團隊角色在大中華區的傳播與應用實踐。目前在中國的業務重點是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團隊發展方案、聚焦組織診斷、組織發展、團隊測評和優化,助力企業建立高績效團隊、賦能團隊、發展領導力、提升團隊協作。

他們也在用貝爾賓

阿里巴巴、亞馬遜、中國電信、聯想、華潤、賽諾菲、阿利斯康、拜耳、臻和醫療、捷豹路虎、上汽、一汽大眾、東風日產、奇虎360、紐迪希亞、宜家家居、達能、寶格麗、PWC、博世、聖戈班、惠而浦、美世諮詢、香港公務員署等。

貝爾賓團隊角色的多元場景應用

促進跨部門溝通與協作、自我認識,自我發展、選擇和配置合適的團隊成員、組織能力盤點、減少破壞性衝突、提升團隊效能。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價值在於,幫助個人或團隊從自我認知中獲益,並根據外界環境帶來的需求進行調整。如果對人們績效表現沒有合理的預期,就很難與之形成有效合作。個人和觀察者評估報告顯示了個人在群體中的感受和行為方式。一個人整體最強的角色是指那些最會被他人欣賞的角色。由於這是你可能被記住的地方,所以應該熱情積極地發展並扮演這些角色。同時應記錄下自己最弱的角色,通過嘗試扮演來避免暴露。因此應試著與那些在你的弱勢角色上擁有優勢的人共同合作。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完美的團隊。

No individual is perfect, but a team can be.

貝爾賓,與您攜手共進!

相關焦點

  • 解析團隊角色理論:海賊王裡的草帽團,集齊了成功團隊的9種角色
    ,提出了著名的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即一支結構合理的團隊應該由9種角色組成,而草帽海賊團剛好9個人(甚平沒上船前),是不是也太湊巧了點,經過分析我發現貝爾賓理論中的9種角色,在草帽團還都能一一對應上。「一個團隊並不是一堆有職位頭銜的人,而是一群有著被他人所理解的團隊角色的個人。團隊成員尋求特定的角色,且在最接近他們本質的角色中表現得最有效率。」
  • 解析團隊角色理論:海賊王裡的草帽團,集齊了成功團隊的9種角色
    我的船上沒有手下,只有夥伴——路飛為什麼草帽海賊團是個完美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完美的團隊。本周已經完成了草帽海賊團東海5人組每個人的獨立篇章,今天想寫一篇關於團隊角色的番外篇,探討下為什麼草帽海賊團是個完美的團隊。
  • 高績效團隊的8種角色
    團隊角色理論也叫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Belbin team roles),是貝爾賓(Dr. Raymond Meredith Belbin)教授提出的團隊角色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人無完人,但團隊卻可以是完美的團隊,只要適當的擁有如下角色。
  • 利用角色效應,找到適合你的團隊角色,放大你的絕對優勢
    其實,在現代團隊裡,每個人都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職能身份,第二個就是你的角色。在這樣的團隊裡,如果你只有職能沒有角色,就好像在一個舞臺上,你只是一個道具。你的職業發展空間會非常有限,沒有人會記住你。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團隊角色呢?
  • 對宇宙起源的探索:大爆炸理論、神造說
    1.3 宇宙大爆炸理論除了認為宇宙恆定理論之外,也有宇宙在變化的理論假說。其中宇宙大爆炸理論是最為人所知的,而且幾乎成為人類的常識。「大爆炸宇宙論」(The Big Bang Theory)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宇宙起源的古典理論
    中的「物」指的就是「道」,這個「物」就是現代科學宇宙大爆炸理論中的「奇點」。現代科學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點是一種無中心、無邊際的混沌狀態。沒有體積大小,也沒有邊際界限可言。《道德經》·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 人類起源的秘密,露西理論和夏娃理論,人類祖先究竟是誰?
    人類的起源,一直都是很多科學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不僅現代人對此感到好奇,我們的前輩同樣好奇。不過受到當時科學水平的限制,因此古人只能夠將人類的起源歸結於一種神秘的力量。例如西方的上帝創世說,上帝在前6天的時間裡創造了世間萬物,在第7天的時候創造了亞當。
  • 皆葉英夫加入《女神側身像 起源》美術團隊,首張主美宣傳...
    自從《女神側身像》系列的最新作——《女神側身像 起源》(Valkyrie Anatomia -The Origin-/ヴァルキリー アナト ジオリジン)在上周末正式發表後,「手遊大廠」SQUARE ENIX 一直非常勤快地揭載著遊戲新情報,比如本周一來就曝光了3名重要角色的聲優陣容。
  • 《特種部隊:蛇眼起源》演員都有誰 劇情角色起源介紹
    日前,由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特種部隊:蛇眼起源》亮相2020巴西漫展(CCXP)。片中「蛇眼」扮演者亨利·戈爾丁與角色創始人拉裡·哈馬連線參與座談會,並為廣大粉絲及觀眾首度揭露影片面紗。  亨利·戈爾丁透露影片將全面挖掘「蛇眼」這個角色的神秘背景,令觀眾見證其複雜魅力。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最初只是一個點,這個點在科學上稱為奇點,它具有無限的密度和質量,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奇點發生了爆炸,從那一刻起,時空就產生了,宇宙隨之誕生了,自從奇點爆炸以來,宇宙一直在不斷地膨脹,而且膨脹的速度毫無疑問超過了光速。
  • 《特種部隊:蛇眼起源》亮相巴西漫展 首揭角色起源打戲加倍
    全面溯源挖掘蛇眼複雜背景 活動現場,《特種部隊:蛇眼起源》眾主創開啟問答環節,片中飾演「哈德大師」的伊科·烏艾斯(Iwo Uwais)向「蛇眼」亨利·戈爾丁發問,希望他可以向粉絲介紹這部新片的獨特看點。戈爾丁坦言:「《特種部隊:蛇眼起源》全面挖掘了蛇眼這個角色的起源,你將會看到他的缺點,看到他犯下的錯誤,同時也會見證到他為一些你想像不到的過失而拼盡全力彌補。
  • 量子理論是現代新興的先進學科,對「宇宙起源」提出了新模型
    美國天文學家加莫夫和蘇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接受並發展了「宇宙大爆炸」思想,於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學說。該學說認為,在200億年以前,宇宙所有天體的物質都集中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密度極大,溫度高達10^8k的原始火球——奇點。
  • 民族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日本與中國跨文明的傳播
    三年後,安東尼·史密斯(Anthony D.Smith) 的《民族的族群起源》一書問世,把有關民族主義的學術討論推向高潮。儘管這三本專著在民族主義理論領域影響甚遠,在它們問世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對民族主義的理解依然撲朔迷離。
  • 日本土佐的起源及其雜交史
    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日本土佐的起源及其複雜的雜交發展過程。土佐犬的起源歷史土佐犬是四國土佐省土生土長的鬥犬,高知縣的舊稱即為土佐。「土佐」來自於古代日本的神話傳說,被稱作為「土佐國建依別」,其意思是指英勇男子漢的國度。在這片土地上的土佐犬也自然灌注了該地區的人文氣息。
  • 我國科學家在Nature子刊發表板塊起源新說
    7月17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唐春安教授(第一作者)及其國際合作團隊的研究新成果,題為「Breaking Earth’s shell into a global plate network」。
  •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邱紅梅 摘要:中世紀英國城市的起源、興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英國歷史學家詹姆斯·泰特(James Tait)根據考古資料指出,英國最初的城鎮產生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 世界是怎麼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與宇宙起源
    它引發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 為什麼會有「都卜勒效應」呢?都卜勒解釋說聲音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聲波,它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聲波在聲源趨近時被壓縮,音調相應地升高;相反,隨著聲波舒展遠去,音調也隨之降低。都卜勒證實,光波也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與觀測者反方向運動,光源的光波發生譜線紅移,波長變長;相反,當光源向著觀測者運動時,譜線就向紫端位移,光波也隨之變短。
  • 考古材料的真實性問題:廢棄過程理論研究及其啟示
    考古探索 考古材料的真實性問題:廢棄過程理論研究及其啟示 陳勝前(1972—),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考古學理論、石器分析、史前藝術、農業起源、考古教育。 考古學家通過研究過去的實物遺存來了解古代社會,我們把經過系統調查發掘的物質遺存稱為考古材料,它們是進行考古學解釋的基礎。然而,考古材料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在中國考古學研究中較少有學者討論。
  • 教育學考研之學習及其理論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其教育應用:觀察學習理論人的許多知識、技能,社會規範等的學習都來自間接經驗。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以及行為的後果而間接地產生學習,班杜拉稱這種學習為觀察學習。代表了聯結派的這個學說,學習方面的理論。(三)認知派的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一發現說: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採用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習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 宇宙起源,是能「算」出來的?
    宇宙起源什麼?起源於穩態膨脹?起源於蟲洞噴發?但是相信絕大多數知名的物理學家都會支持宇宙起源「爆炸論」,因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所有實驗內容多數都已經被驗證,更加堅定了「宇宙爆炸」起源說。正是基於這個理論,研究量子動力學計算理論將會是攻取科學桂冠的唯一途徑。這也將會是繼19世紀牛頓奠定力學基礎,20世紀愛因斯坦奠定廣義相對論後,21世紀物理學界最為重要的科學發現。  2018年9月19日在國際國內數十位頂尖物理學家們共同見證下,威圖成為科學研究道路上重要的助推器。由威圖提供的IT基礎設施——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系高性能計算模塊化數據機房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