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曹操,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020-12-24 喚醒匠師

《三國演義》裡面的曹操是個經典的「藝術」,羅貫中小說描寫出來的曹操呢,是有著兩個面的色彩,和《三國志》中的曹操在大體上沒什麼差別。只不過是《三國演義》通過對野史的加入,摻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三國志》裡基本上是羅列信史,功和過留給後人評判的。

正史沒有的事情:華容道「三笑」

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從華容道慌忙而逃走,在《三國志》裡面就一段話,講他中計謀被燒掉船以後,留下曹仁守護江陵城,而他自己「逕自北歸」。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卻是給他添加了非常多的故事情節。

小說裡的曹操啊,他自以為遁走華容道,自己是隱藏得很好,還經常說別人沒有智慧。後來呢確實每次剛說完大話,就被敵軍萬箭齊發,滿天的落石,殺的他是屁滾尿流,敵軍大將帶兵殺出,打得他是到處亂跑。這一段的講述的特別富有戲劇性,這就是小說誇張的成果,就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曹操的目中無人。

在我們看來,曹操逃跑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沒看到,誰也不知道。《三國演義》在顧全歷史上的大事件同時,加了一點滿足大家口味的地方,其實對曹操沒什麼影響。比較大的地方,是在後面引用野史帶出評價的地方。

正史中有個例子:曹操斬楊修

在小說中,曹操有一天正在啃著雞骨頭。不一會有個士兵就來問他:今晚咱們的口令是什麼呢。曹操就隨口說道:雞肋。不過楊修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對旁邊的人說:趕緊收拾東西,準備歸鄉吧!後來曹操知道了,心裡再聯想到楊修過往「一人一口酥」等等自作聰明的事情,對他的才華那是滿心嫉恨,後來就用計謀把他除掉了。

在《三國志》原著裡,沒有寫楊修的傳,裴松之注釋中提到楊修的死因是:曹操感覺他能力特別厲害,還是袁紹的侄子,所以想要殺他。《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按照尋常塑造「才子」的那種方式,用了一些其他的方式來展現楊修的才華橫溢。

可是基本上都是一些聰明露出的「文字遊戲」。如果僅是這種文學上的才華,還不能導致曹操的嫉恨。曹操雖然在政治上是最大成就,可他的文學也是特別厲害的,我們到這就能看出來,《三國演義》與正史的真正區別了!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把一些客觀的東西加入了作者的個人思想,把曹操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了讀者的腦子裡。從表面上看,這裡邊的曹操和《三國志》裡的沒有太大的分別。斬楊修都是因為嫉妒他有才華。但是「嫉賢妒能」是小人的心裡,跟「為了政治原因,剷除心腹隱患」的大格局是不一樣的。也是可以這麼說:因為前一理由而殺人者才是「小人」,因為後一目的而殺人者,就是梟雄。

除此之外,《三國演義》裡還有很多特點描述,是作者參考做出的「文學幻想」。比如曹操「割須斷袍」的經典故事,再比如他喜愛人才,對待關羽、趙雲各種人等等。在寫作當中,在場的人物越少,越是細節的地方越是不可信。《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兩本書的中的曹操刻畫,在大體是沒有很多的差別的,只是在人物「性格」上是有差意。因為前者是小說,就是要寫出人物的「人性」,而後者為史志,史志都講究是「客觀」。

對此大家怎麼看這件事情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有哪些不同點或區別?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有哪些不同或區別!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一個是史書,一個是小說,不在一個臺面的文本,怎麼能對比呢!這完全是在擺噱頭,是的。但作為兩個不同領域的名著,其對三國時期的歷史表述,進行一些必要的了解,有利於提高品讀兩部名著的不同手法和藝術魅力,尤其是對那段歷史中的事件和人物的正確認識,應該是有幫助的,免得被人「忽悠」了。一、兩位作者陳壽(233~297年)西晉時期史學家。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自幼好學,師從蜀中大儒譙周。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都是訴說三國,是什麼關係?
    《三國志》是《三國演義》最重要的史料來源,但《三國志》並未為《三國演義》提供敘事結構框架,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史書《資治通鑑》。對《三國演義》成書有直接影響的史書,主要有《三國志》(包括裴松之注)、《後漢書》、《資治通鑑》、《通鑑綱目》。
  • 日本動漫裡的《三國演義》,曹操諸葛亮和關羽,三國英雄日本化!
    日本動漫裡《三國演義》,曹操諸葛亮和關羽,三國英雄的日本化! 1.《蒼天航路》,這部以曹操為主角的作品。裡面講述關於天下命運的三人」曹孫劉「,都有各自的線來描述,就是曹操主角線多些。2.《鋼鐵三國志》,諸葛居然是陸遜師傅。3.
  • 楊威威:《三國演義》曹操「東有表、繡之患」錯誤探源
    這些書目也是《三國演義》對校時可資參考的資料。2、對「東有表、繡之患」的校勘和追問校勘時,對於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很多校勘者只是改正錯誤,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很少追問「為什麼」。其實,多追問幾個「為什麼」,了解文本創作、流傳中產生問題的原因,有利於更好更多地解決「是什麼」問題。
  • 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看看正史與《三國演義》的差距
    今天小編將繼續為大家系列講述,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二十四部正史,第四部《三國志》,和大家共同感悟史書裡的智慧。讀史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諸君共勉。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
  • 《三國演義》真的抹黑了曹操嗎?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有哪些黑點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藝術成就以及其影響力都是屬於相當頂尖的水平。當然以小說這種藝術作品來說,是絕對少不了作者的藝術加工,《三國演義》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這本巨著是以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這段歷史為背景,就難免會和真正的歷史產生「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
  • 曹操見過大喬、小喬嗎?大喬、小喬之父和曹操什麼關係?
    杜牧曾經有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大概羅貫中就是從這裡得到的靈感,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用兩句賦來激周瑜: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大喬和小喬這裡的二喬,就是孫策、周瑜的妻子大喬小喬。而大喬小喬的父親,在《三國志》中,為「橋公」,在《三國演義》中,為「喬國老」或者「喬公」。
  • 《三國演義》裡關羽有走單騎美談,但事實上關羽真的有走單騎嗎?
    曹操說:「吾言既出,不可追也。」於是關羽離許都,投洛陽,過滎陽,至滑州四,路上過了五個關口,斬了曹操的六員守將,過了黃河,便是袁紹地方。正行之間,忽有孫乾自北而來,告訴關羽說:「皇叔已經脫離袁紹,往汝南會合劉闢去了,特命我在路上相迎,將軍可速往汝南與皇叔相會。」於是關羽又向南返回,向汝南進發。
  • 曹操到底有沒有對不起呂伯奢?《三國志》給出了三種說法
    董卓掌權後,曹操辭官路過呂伯奢家。當晚發生了血案,兇手是曹操。那個晚上,曹操到底幹了什麼?在《三國志》中,有3種答案。三國志分為兩部分,一為陳壽的正文,二為裴松之的注。然而曹操殺人的原因卻變成了懷疑別人圖謀自己。按照這種說法,曹操是有過錯的,他並不確認對方是要圖謀自己,僅僅是有嫌疑,就動手殺了人,殺人之後直接離去。
  • 《三國演義》裡被黑得最慘的人是曹操嗎?其實我們都錯了
    《三國演義》是以「尊劉貶曹」傾向為基礎寫的小說,所以要說小說裡誰被黑得最慘,看過這部小說的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當然是曹操了,其實都錯了,被黑得最慘的人是劉備。《三國演義》黑曹操,主要是把曹操描寫成一個壞人的形象,比如曹操殺呂伯奢一家,面對陳宮的質問,大言不慚的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為給父親報仇,攻打徐州的時候,一路上對百姓痛下殺手,殺得雞犬不留,這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形象,但看了三國演義,都會覺得曹操雖然人品不好,絕對稱得上是一位有胸才大略的明主。
  • 現實歷史中的曹操與《三國演義》的曹操有何不同?
    那時,每個小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將軍夢和俠客夢,而常山趙子龍就是我的理想人物,他沒有關羽的傲;沒有張飛的魯莽;沒有魏延的反骨,怎麼看似乎都是一個小孩子心目中偶像的最佳人選。隨著我的逐步長大和成熟,我對三國的看法也漸漸變得明朗,這得益於易中天老師品讀的三國和袁騰飛老師細說的歷史,在他們精彩解讀下,使得自己對三國人物的看法和見識,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
  • 此人乃是一流猛將,擊敗曹操和孫堅,在演義裡卻被夏侯惇輕鬆擊殺
    此人乃是一流猛將,擊敗曹操和孫堅,殺得曹操丟盔棄甲,數次擊敗江東猛虎孫堅,可是在三國演義裡,此人卻被夏侯惇幾回合輕鬆擊殺。其中之一就是三國裡一閃即逝的「小人物」,但是其實三國裡的小人物並不小,很多被幾回合擊殺的小角色,在歷史上其實是一流的猛將。徐榮,在三國演義裡被夏侯惇幾個回合擊殺的一個小人物,被描述為不入流的角色,但實際上徐榮卻是一個被忽視的猛將,他曾經大敗曹操和孫堅,戰績斐然,堪稱三國一流猛將。
  • 三國志曹操傳單機版下載
    三國志曹操傳單機版下載遊戲亮點:1、【活動豐富】極品裝備豐富獎勵都在活動裡!三國志曹操傳單機版下載遊戲背景:曹操小名阿瞞。年輕時期的曹操非常聰明,但是每天不做實事,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只有你可以拯救天下!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這個人會拯救漢室!」
  • 《三國演義》是如何提高曹操在討董卓聯軍中的身份地位?
    眾所周知,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基本立場是「尊劉反曹」。不過與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同,《三國演義》在很多地方卻拔高了曹操的形象或者地位。比如歷史上的曹操在討董卓聯軍中的身份地位。根據史書記載,曹操是與陳留太守張邈一起參加聯軍的(董卓之亂,太祖與邈首舉義兵)。張邈當時已經是擁有一郡之地和數萬軍隊的軍閥,沒有地盤並只有數千軍隊的曹操不可能與張邈平起平坐。可以推測的是,曹操應該是以張邈的部下或者附庸的身份參加討董聯軍的,因此有些史書記載聯軍名單裡都沒有曹操。
  • 經典街機遊戲《三國志》居然有三個不同結局,分別講的是什麼內容
    很多的街機遊戲都是有幾個結局的,就看玩家是如何觸發的,是否有GET到關鍵點而決定。像是我們熟悉的《戰鬥原始人》《強尼大冒險》《魔法劍》《合金彈頭6》《暴力刑警》《復仇精靈》《魔界村》,這些遊戲都是根據玩家的選擇或者路線而決定最終的結局的。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有啥區別呢?一個浪漫,一個具備真實性
    陳壽的《三國志》是真實客觀地再現社會現實,歷史中確確實實有這個人物存在,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件。因此,《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進行對比,一下子就明目瞭然。》與《三國志》,虛幻與真實,各顯神通以上大概性地講解了將兩書的基本性質,羅貫中是將《三國演義》寫得淋漓盡致,在明清時期走向巔峰。
  •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袁紹是《三國演義》小說裡刻畫很豐滿的一個角色。所講故事大致和《三國志》略同。《三國演義》出身高貴,少有大志《後漢書》卷七十四上有「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司徒湯之孫。父成,五官中郎將,(紹)健壯好交結,大將軍梁冀一下,莫不善之。」《三國志》有,「高祖父安,為漢司徒。
  • 蠢貨害曹操冤殺兩員大將?別聽三國演義胡扯,那倆人壓根沒死
    《三國演義》裡描寫了不少蠢貨,比如袁紹、袁術兄弟,比如劉表父子爺仨,比如蜀地的劉璋,他們不是昏庸就是懦弱,要麼就是鼠目寸光。不過這些蠢貨裡,最蠢的那一隻我覺得應該是蔣幹。 《三國演義》裡的蔣幹真的不是一點點傻,簡直傻到冒煙。
  • 真實的歷史裡,劉備憑什麼讓曹操刮目相看
    但是,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那麼一點不解,就是劉備當初到處流浪的時候就曾經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此時的劉備說句難聽的,就是曹操的一個小馬仔。那到底是什麼讓曹操刮目相看呢?那是建安五年的一天,曹操突然邀請在許都種菜的劉備到府中飲酒。此時正是青梅成熟的季節,青梅酒好喝程度應該不亞於今日的青梅綠茶飲料。正當二人暢談天下之時,曹操突然與劉備論起了天下英雄。
  • 三國演義中,最具有悲劇色彩的兩個角色,呂伯奢和陳宮
    豈知滅門禍,既在宴賓時」,這是一位叫「掃花」的詞人寫的一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故事。呂伯奢這個名字,在整部三國演義中,僅僅出現幾次,在群雄亂舞,各路英雄並起的背景下,呂伯奢宛如曇花一現般,一閃而過。 可以說,呂伯奢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小人物,他的出現,仿佛就是為了引出曹操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