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男輕女的女孩,活著就是個奇蹟

2020-12-15 實用心理

承認自己不被愛,是成長的第一步。

01

前幾天微博熱搜的一個話題,讓我忍不住端出了我珍藏多年的義大利炮。

廣東茂名高州雲潭鎮,一名17歲少女(小閒),今年的中考成績優異。

而她的父母竟然想直接斷了她升學的路,逼她結婚。

小閒求學心切,去鎮婦聯舉報了父母,才換來自己上高中的機會。

讓人感到憤怒的,是她的母親說:

「你搞這麼多事,你爆料別人有錢賺的…」

身為母親,孩子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她卻想讓年僅17歲的小閒早早嫁為人婦。

並且以這樣惡毒的言語來揣測和刺激孩子。

我正困惑,小閒的母親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她的原因。

很快,我就在小閒的言語中找到了答案:

「他們眼裡只有弟弟。」

這是想把姐姐當犧牲品,弟弟做既得利益者,妥妥的重男輕女。

這個話題很沉重,但我還是要說。

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姑娘,懂得認清現實。

不要被原生家庭洗腦。

更不要一輩子活在糊塗中和掙扎中。

02

之前在天涯社區,看到一位父親描寫內心對女兒的真實感受。

「我就是不愛女兒,我相信很多爸爸都有這種感覺。」

「但我會假裝很愛女兒,有時候對她比對兒子還要好,這樣她就能接受我把家產都給兒子了,至於她結婚,給點嫁妝就夠了。」

重男輕女的父母,不是不知道自己偏心,而是怕女兒知道自己偏心。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其實父母不是天生的愛孩子,但孩子是天生愛著父母。

有些家長很聰明,對男孩偏心對同時,也沒忘記對女兒進行親情綁架。

「我們生弟弟是因為怕你太孤單啊,將來我們死了,你跟弟弟才是最親的人。」

「你就這麼一個弟弟,你要是將來有本事了,弟弟還得靠你呢。」

中心思想就是:我們生男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你考慮。

這不就是典型的家庭版pua嗎?

這種隱形偏心至少女兒還能得到一點情緒和心理安慰。

而顯形的偏心,會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無法釋懷的陰影。

有一位讀者跟我分享了她的經歷:

「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剛出生父親就想送人。」

「母親告訴我從出生父親三四個月沒有看過我,上初中時就被送到外婆家,外婆家所有的重活都是我的,還會被嫌棄吃的多。」

「在外婆家經常恐懼,對什麼都怕。現在的我,怕被人笑,怕領導,怕同事,怕老公,只要孩子不聽話,我就不停的指責。小時候的經歷讓我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現在照顧爸媽到金錢上都是我,壓的我不知該怎麼辦?」

一個從小被父母拋棄的女孩,內心一定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在孩子的世界裡:你不要我,不是你不對,而是我不夠好。

那麼以後再進入親密關係時,就會不自覺的順從對方,把自我意志的權利完全的過度給對方。

害怕衝突,害怕被再次被拋棄,對愛一直處於極度饑渴的狀態。

因為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所以一旦有人願意付出一點愛,就會願意赴湯蹈火的回報。

這樣的姑娘,往往是渣男的第一目標對象。

「我沒做什麼壞事,我只是生錯了性別。」

《今日說法》報導過這麼一個事:

1996年,有一對夫妻狠心將二女兒送人,並且放話:天塌下來也不來往。

沒幾年,他們終於如願生了男孩。

但「家寶男」14歲時,患上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骨髓移植。

大女兒的骨髓匹配結果失敗,於是夫妻兩個又把希望寄托在了二女兒身上。

養父母一家非常疼愛這個姑娘,但還是在無奈下答應了夫妻兩的請求,要求就是不能告訴她身世。

姑娘聽說要幫助一個在網上求助的小弟弟,就欣然答應了,匹配結果也吻合。

養父母考慮到女兒的健康問題,提出讓親生父母預留一筆健康保障費,押在第三方。

但親生父母拒絕了,他們覺得兒子的手術費還沒湊齊,交保證金是養父母故意為難他們的。

看見了嗎?

重男輕女的人,兒子活著才重要,女兒能救兒子的命就夠了。

對於重男輕女的人來說,生孩子就是一種投資。

男孩成為了可以被炫耀的工具,而女兒只是別人口中的賠錢貨。

生男孩,不僅面子上有光,心理上也會對未來有正面幻想。

「我兒子以後一定能掙大錢,孝順我。」

生女孩,男人會被說成沒本事,女人會被嚼舌根肚子不爭氣。

「女兒沒用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能指望她孝順?」

2015年11月24日晚,江蘇南通一名僅僅出生四天的女嬰,被踩死,身亡。

而這個兇手,竟然是她的親生奶奶。

兒媳婦頭胎是個女兒,二胎又是個女兒。

想要孫子的奶奶不堪忍受照顧兩個孫女的辛苦,就對二孫女起了殺心,並釀成了悲劇。

僅僅因為是女孩,連生存的機會都被所謂的親人剝奪了。

「生而為女,我很抱歉。」

03

19年6月7日,山東的一個初三女孩楊某立在家中被父親楊某靜殺害。

而楊某立遇害時,僅僅還有三天中考。

4月,楊某立曾向學校和有關部門寫過《求助信》:

「因為我的父親重男輕女和家暴,已嚴重影響了我的人身安全和學習生活,造成我的嚴重不適。」

她的母親李某芝也表示,楊某靜重男輕女,寵小兒子,不願意讓女兒繼續讀書,覺得供女兒讀書,就沒錢給兒子娶媳婦,買房買車。

最讓人無奈的是,女孩的層層求助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

中國人有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

但就是這句話,使無數被家暴的女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三十而已》中鍾曉芹的扮演者毛曉彤,就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生父看到她是個女孩,就要遺棄她。

毛媽媽毅然決然的離婚,獨自撫養毛曉彤成人。

毛媽媽擺過攤,開過飯店,做過美容院,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而這個所謂的生父,不但沒有承擔一毛錢的撫養費,還向毛媽媽索取每個月400元的生活費。

現在毛曉彤出名了,他的生父就獅子大開口了。

竟然向女兒索要5000萬的贍養費,並表示不給就一起下地獄。

還厚顏無恥的用上節目、請記者的方式,和所謂的孝道,對毛曉彤進行親情綁架。

為了自己的私慾,可以完全不顧女兒的死活。

責任和義務向來都是對等的。

作為父親,卻一天都沒有盡到過做父親的責任。

反過來還想敲詐女兒,讓她盡贍養義務?

真的是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前幾天刷到一條抖音,標題是:

「一名女子深夜街邊痛哭」。

04

女孩辛辛苦苦打工六年,省吃儉用存下了20萬,卻被媽媽拿去給弟弟買房。

女孩用了6年,看到了生活的奔頭和希望,卻被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把掐滅。

有多少父母用所謂的「男孩買房論」,吸著女兒的血,處處補貼著兒子。

他們的慣有理論:

「我們辛辛苦苦養你到這麼大,你不得回報我們嗎?你的錢是孝順我們的!」

「你就一個弟弟/哥哥,你忍心看他娶不上媳婦嗎?我們要是不在了,以後還是得你弟弟/哥哥幫你啊。」

「爸媽沒本事,家裡最能掙錢的就是你了,你一個姑娘家以後住老公家就好了,先幫弟弟買房吧。」

他們能控制你,是因為他們完全知道你的痛點在哪裡。

他們明白,你需要他們的關心和愛。

所以,用到你的時候,就用親情和愛綁架你,讓你痛苦的同時,又不得不妥協。

因為,你太需要父母的肯定和誇獎了。

當你在父母面前是有用的,你才能重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04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造成了思想進步的假象。

重男輕女的意識形態,是從農耕社會延續下來的。

封建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勞動作業的。

男耕女織,男性是主要勞動力,是家庭中的物質保障。

女人婚嫁後,冠以夫姓,真正成了夫家的人。

並且孩子的冠姓權也掌握在男性手中。

男性人丁興旺,可以提升一個家庭的物質水平。

父母年老,需要跟隨兒子生活,而女兒並不需要承擔贍養的義務。

現代法律,早已規定,女兒和兒子同樣具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可我依然可以聽到「養兒防老」的聲音。

2017年,《新京報》發布了一條新聞:

《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在女性「健康與生存」指標上,全球144個經濟體,中國排倒數第一。

其中,「新生人口性別比例」方面,中國長期處於嚴重失衡狀態。

時代進步了,可很多人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封建社會。

05

養兒真的百分百可以防老嗎?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

一位老人,在彌留之際,想再見一面兒子。

於是兒子請了喪家回家。

見父親幾天沒有斷氣的兆頭,就抱怨:你到底死不死啊,我請了好幾天假,你讓我怎麼跟老闆交代。

老人氣的喝下了農藥,當場離世。

幾年前,一位男子因想在廣州買房,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只為獲得40萬的保險賠償金...

重男輕女的家庭,對兒子的過於溺愛,最後往往無法「養兒防老」,而是「養兒啃老」,或者是「養兒無人養老。」

這樣的新聞現在依然一搜一大把:

兄弟幾個人,對簿公堂,只為能在養老方面少出一份力;

為了瓜分老人的一點遺產,在老人的病床前打得不可開交。

重男輕女,只會喊寒了女兒的心,助長兒子的氣焰,最終哪頭都撈不著好。

思想的進步和意識境界的提升,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06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承認自己不被愛,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很多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姑娘,一生都在尋找父母愛著自己的證據。

這樣的證據,可以小到一個眼神,甚至是一個動作。

甚至父母都不用給她們洗腦,她們自己會給自己洗腦。

長大進入親密關係後,哪怕男朋友,丈夫對自己不好,甚至是家暴自己,她們也會不斷的尋找細節,來告訴自己其實我是值得被愛的。

於是,掉進了黑暗的漩渦,無法自救。

姑娘,我想告訴你:

你是個成年人了,

你已經離開家,成為一個獨立生活的個體了。

我知道,你害怕沒有人愛,害怕孤獨感。

但,享受不了孤獨,就無法真正的學會自尊自愛。

脫離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收起渴望,自我滿足。

記住:

你的價值,不需要別人來肯定。

你的幸福,不需要別人來給予。

你需要做的,就是成為自己的太陽。

留言互動

你是如何看待重男輕女現象的?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

相關焦點

  • 公婆重男輕女,夫妻頭胎想生女孩,結果生了男孩,遺憾又無可奈何
    遇到重男輕女的家庭,若頭胎生了女兒,多半要生第二胎。雖然重男輕女觀念沒那麼深了,但是很多家庭把生二胎當作你必然選擇,因為要傳宗接代。01小唐結婚後,因為與丈夫三觀一致,都想生個女孩,結果呢,生了一個男娃。公婆因為想抱個孫子,因為重男輕女的緣故,第一胎也隨了他們的願了。兒子一直由小唐的爸媽帶,她已經不想生二胎了,否則還得給父母添包袱。
  • 「重男輕女」是多少女孩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其實「重男輕女」一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就算在現在科技文化發展的如此迅速的今天,「重男輕女」依舊還存在很多家庭當中。據2018年中國男女比例的現狀調查可知在2018年中國的男女比例是116.9:100,也就是男性比女性多3000-4000萬人。 今天我們從四個方面就來聊一聊這可怕的「重男輕女」。
  • 杭州狂犬病腦死亡女孩鄰居:女孩一家人非常團結 重男輕女是亂說
    近日,杭州蕭山一女孩姜某因被狗傷後未及時注射疫苗而引發狂犬病導致腦死亡的事件在網絡熱議。針對網絡上對姜某父母「重男輕女」的懷疑,記者於12月16日在姜某所住社區採訪了她的鄰居。幾位居民表示,網上所說的「重男輕女」現象並不存在,一家人非常的團結。
  • 90後也重男輕女,00後女孩名叫「招娣」,希望生活善待她們
    如果生了小子,那家裡一定是捧在手心裡稀罕,如果是小丫頭那就另別論了,嘴上不說但心裡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還得再生個男孩。如果不是身邊所見,以及網絡上看到的事,我都不會信,90後也重男輕女,甚至還有00後女孩名叫「招娣」。
  • 「我寧願生3個兒子也不要1個女兒」,不是重男輕女,理由很現實
    都更加喜歡女孩了,可能是時代變化,也有可能是經濟壓力太大。「我寧願生3個兒子也不要1個女兒」說這話的是叫做曉蕾的一個寶媽,她是一個二胎寶媽,第一胎是個男孩子,二胎是意外懷上的,不過因為家裡條件也是可以養活一個二胎的。
  • 一個雙向情感障礙女孩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悲劇
    後來那個女孩說:「我爸媽都在北京上班,我跟我爺爺奶奶過,我爺爺奶奶喜歡我弟弟,他們都重男輕女,我每天都不想在家裡呆著。」這時我和老師只能勸她說是不是因為弟弟年紀太小啦,你是不是想太多啦,你不要多想。我聽完之後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心思有點兒重,因為她舉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瑣碎,好像並不能說明她的爺爺奶奶就是重男輕女的,而且我親生父親一家因為重男輕女直接跟我媽媽離婚了,我19年就沒有見到過親生父親一家,我的媽媽和繼父從我5歲去了上海,我從小跟姥姥姥爺長大,難道看起來我不比她慘多了嗎?但隨即我就否定了我這一想法,甚至開始在心裡罵我自己為什麼要說她想得太多。
  • 豆瓣8.8《奇蹟》:活著就是與一切美好的事物邂逅
    今天唐蘇為你解讀的這部電影《奇蹟》正是他的作品,電影一如既往地討論了家庭話題,看似簡單的劇情,卻在是枝裕和文火煲湯一樣的手法運作下,滴滴入味,越品越香。《奇蹟》講述了尚未成年的兩兄弟,因家庭破碎、父母離異,被迫天各一方。哥哥航一隨著母親回到了鹿兒島的外婆家,弟弟龍之介則主動選擇了和追尋音樂夢想的「廢柴」父親木南健次居住在福岡。
  • 婆婆重男輕女怎麼辦?闞清子發文稱:每個女孩的出生都應該被期待
    雖然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善很多了,但是仍然有些家庭的婆媳矛盾逃不開「重男輕女」的問題。01婆婆重男輕女怎麼辦?的扮演者闞清子,昨天也發微博反對 「重男輕女」的觀念,她表示:「女孩不比男孩差,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成為了不起的人,每個女孩的出生都應該被期待!」獲得了眾多網友的支持。
  • 黃磊三胎得子,佟大為曬全家福被諷:期望兒女雙全就是重男輕女?
    我們不了解人家家庭真正的相處方式,就批判人家重男輕女,實在太武斷了。以前,確實有好多非常重男輕女的父母,大家都痛恨這種行為,所以過度敏感了,似乎誰家對兒子好一些,就是是重男輕女了。記得17年演員黃磊三胎得子,就被質疑重男輕女,生三胎是要拼兒子,其實是人家孫莉想要三胎的,他們只是喜歡孩子,而且也能把孩子養育好。
  • 「我不想要女孩」,這麼「重男輕女」的一席話,為啥獲網友怒贊?
    雖然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沒了「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多家庭也確實覺得生男生女無所謂,都是自己的寶貝,是男是女一樣愛。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的家庭不想要女孩,看似非常「重男輕女」的論調,卻並沒有受到抨擊,反而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怒贊和共鳴。
  • 《完美關係》邦尼:父母的重男輕女,道出了多少女孩內心的隱痛
    所以就有許多的女人出生在這樣子的家庭,從小就感受到了父母重男輕女,家庭冷暖。剛剛完結的電視劇《完美關係》熱度還是持續不下。在這部劇當中讓人備受爭議的一個角色,馬邦尼就是一個從農村出來到上海這一個大城市努力打拼的一個女性代表。邦尼的父母也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從小就疼愛她的弟弟,而對她是不管不問,沒有一點的關愛。
  • 00後男孩比女孩多1300萬,父母重男輕女,後代或面臨孤獨終老
    而歐美發達國家卻沒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很多中國孤兒被國外收養。02父母重男輕女小葉子的媽媽與另一個阿姨聊家常,她說女兒已經上大學了。阿姨感覺真的不可思議,一臉羨慕的表情。這件事是媽媽講給小葉子的,她剛聽時不覺得有什麼,再聽一次時,特別感激家人,他們沒有重男輕女,不管她學成什麼樣,都會得到支持。玲玲的媽媽對她說,你雖是女孩,但是我們都很疼你。這句話包含家人對她性別的失望,似乎女孩就沒有權利被人疼似的。
  • 「生下女兒後,我想把她扔了」:身為母親,為什麼也要重男輕女?
    然而被打的原因卻讓大家噤聲了——她想把女兒扔了,生個兒子。作為不被重視的女兒,她在看似擺脫厄運後,為什麼要像父母對待她那樣,讓女兒重複自己的痛苦經歷呢?明明她現在的生活很好,老公也並不重男輕女,怎麼她卻還是那樣輕賤女兒呢?
  • 重男輕女的父母最後下場會怎麼樣?
    其實重男輕女是個貶義詞,說的是一種社會的長期存在的現象,如果一個女孩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不光女孩不受寵,連帶著媽媽可能也被家族歧視,重男輕女的家庭以生男孩為首任,母憑子貴可不是皇宮裡的戲碼,但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卻正在悄悄懲罰這些重男輕女的人,他們的結局殘酷又現實,甚至可以預見。
  • 重男輕女題材再次爆火,《愛的釐米》讓人窒息,誰之過?
    幾乎同時,大嘴美女姚晨主演的電視劇中中,除了爆火的倪大紅,再就是陳瑾扮演的鐵石心腸而且極其重男輕女的母親,作為女兒,姚晨扮演的角色生存的權利都是別人爭取來的,活著都已經是奇蹟,這部電視劇《都挺好》,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人過得好,真是天大的諷刺。
  • 父母這些行為其實是隱形的重男輕女,比真的「重男輕女」還傷女兒
    所以,很多傳統老人的觀念裡,就是喜歡男孩,不喜歡女孩。所以,我們身邊會有許多人,不生兒子決不罷休。也有的人,為了生兒子,不惜傷害自己肚子裡已經成型的女胎。有兒子又有女兒的,那家庭財產一定是兒子來繼承的,女兒不要有半點的想法。這些人都是明明白白的重男輕女,如果你有指責,他就會說,我就是這樣,你又能怎麼樣?
  • 貧困山區重男輕女,這位女老師將1600名女孩送出大山!
    儘管在如今這個年代,儘管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在大山深處,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殘存,有些女孩剛一出生就被拋棄,未被拋棄的「幸運兒」背負著偏見長大後,又早早困在成家生孩的「義務」裡,活在農間地頭的辛勞中,在貧瘠的土地上飛速枯萎成了她們的宿命,她們被奪走了受教育的權利,也失去了走出大山的機會,傳統和愚昧的父輩觀念像一道枷鎖,鎖住了她們去發現世界的步伐,她們甚至以為,那就是她們的「命」!
  • 「重男輕女」可以嚴重到什麼地步?從這個女孩的經歷能得出答案
    她想到第一次來例假,自己嚇得渾身發抖,母親只說了三個字:「賠錢貨!」她想到在外打工,母親每次打電話,只提到一件事,「該往家匯錢了。」同樣是自己的孩子,兒子像捧在手心的夜明珠,女兒卻輕賤得像一根野草。一個母親真的能這麼狠心,到底是什麼心理在作祟?
  • 女孩們終將老去
    05以前天涯有個帖子,某重男輕女的爸爸是這樣說的:我呢,就是不愛女兒,我相信很多爸爸都有這種感覺。所以我從小假裝疼愛女兒,吃穿上面不會虧待她,名牌偶爾買買,甚至在零花錢方面比對兒子大方,讓她覺得我是愛她的。這樣她就不會察覺到我其實是喜歡兒子。
  • 重男輕女對女孩是場獵殺!不成「狼」就成「狗」
    網絡上對於這部片子的褒貶不一,說實話,對於整個劇情來說,確實有很多不太合理的地方,但就是這樣子的一個爛梗的都市家庭倫理劇為什麼備受關注?因為這是一部關於偏心,關於溺愛,關於重男輕女,關於啃老,自強,獨立,成長的女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