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小子林語堂娶了富家女,結婚當天把婚書撕了,新娘卻笑了

2020-12-12 李砍柴

他一生三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卻與之失之交臂。儘管如此,他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成為與世界文學大師比肩而立的中國作家。

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長河中,林語堂是個特殊的存在。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他成了華語文壇最幽默、最睿智的「一支筆」。

他與魯迅打口水戰,與賽珍珠翻臉。又因為與左翼文學觀念相左,他始終為中國文壇所詬病,被讀者誤讀、曲解。

在人生這座大舞臺上,他一路開掛,行雲流水,成就了一個極具國際視野的林語堂。

他用喜劇態度,幽默地對待生活中病態,他用藝術的智慧,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收穫了快意人生。

1895年,福建平和坂仔鎮,林牧師家裡的第七個孩子呱呱墜地。

這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父慈母愛,家庭氛圍寬鬆、快樂。

父親林至誠是鄉村牧師,天然的樂天派,幽默詼諧,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在這樣的環境裡,閒適、幽默和快樂的種子在林語堂心裡,悄然生根、發芽。

那時候,父親布道回家,母親便會端上一碗熱汽騰騰的豬肝面,父親捨不得吃完,剩下的全給他吃。兩人共享美食的時刻,是他最幸福的事兒了。

閩南家鄉的山水漳洲大地的文化都是林語堂堅實的後盾,為生命塗抹上最鮮亮的底色。

8歲的林語堂,曾被老師批評行文笨拙,」如巨蟒過小徑」。

林語堂馬上回敬「似小蚓過荒原」。他把自己自嘲為小蚯蚓,在沙漠上爬行,大有胡適的「進一寸有一寸之歡喜」的小確幸。

像很多家庭一樣,父母望子成龍,尤其對聰慧的林語堂寄予厚望。

在同齡孩子還在摸魚撈蝦的年齡,10歲的林語堂背起行囊,走出小山村,到鼓浪嶼開啟了求學生涯。

後來,懷揣著父親借來的100銀元,到當時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求學。

大學畢業,他被清華大學聘為英文教員。三年後,到哈佛大學留學,後來到萊比錫大學獲取博士學位回國,擔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期間,他發表批判北洋政府的言論,沒人敢發表他的文章。還被不明身份的人,以「保護」的名義盯梢、騷擾。

「三一八慘案」爆發時,他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教務長,當有深厚文化依託的看到白天還活蹦亂跳,晚上變成一具屍體的學生劉和珍,林語堂憤然走上街頭,反對軍警鎮壓學生運動。

和魯迅雙雙被軍閥通緝,魯迅躲在租界不敢路面,林語堂在好友家藏匿二十餘日後,被迫離京,一路南下,逃亡到荒郊野地的廈門大學,擔任文學院主任兼國學院秘書、外文系教授。

東躲西藏,經歷了身心煎熬的歷程,林語堂厭倦了政治,不再熱衷革命。

白色恐怖時期,他先後創辦 《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刊物,提倡幽默和小品文,曲折地表達對世道人心的不滿。

用這樣的方式,在世俗社會之外,林語堂為自己保留了一塊精神的領地,在這裡,他可以超越塵世的羈絆,保持心靈的獨立與自由與豁達。

為此,他被貼上了一個標籤:與魯迅和左翼作家的步調不一致。因此,不為文學史所接受,遭到左翼作家的批評和諷刺,甚至有人稱他為「賣國文人」。

中華民族危難當頭,革命需要一條出路。在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大敵當前,作家們同仇敵愾,以左翼作家聯盟為旗幟,同當局做艱苦卓絕的鬥爭。

林語堂的刊物以幽默之風暢銷上海,缺乏滾燙的熱情。他倡導的超政治、近人情的文學觀念,缺少了投槍和匕首的戰鬥性,與當時的形勢格格不入。

暢銷書作家:視讀者如知己

動蕩的年代,國家風雨飄搖,知識分子何去何從,如何承擔社會責任?這是每個中國人面臨的困境。

1935年,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女士的邀請,林語堂旅居美國,用英文寫作,為好萊塢做編劇,介紹中國文化。這個時期,是林語堂創作的高峰期,寫出了多部暢銷書,風靡歐美市場。

當時,很多外國人寫的書,都是極盡醜化、歪曲中國和中國文化。林語堂坐不住了,他決定拿起筆,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

林語堂為西方人建構了一個中國形象,在那裡,飽含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生命力的珍視,有深厚文化底蘊依託。

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而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憑藉這個優勢,林語堂成為美國出版業的寵兒。在美國,林語堂擔當著戰時中國的民間發言人,當下中國時政的詮釋者、評論家的角色。

英文散文集《吾國與吾民》,向西方展示了一個真實而豐富的民族形象,剖析了中國這個民族的精神和特質。

一經出版,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成為歐美各階層的枕邊書。僅1935年四個月就印刷了7版,首次讓外國人知曉,中國不僅有鴉片和小腳,還有孔子、老子、蘇東坡,以及他們偉大的生活智慧。

1937年,《生活的藝術》在國外掀起了「林語堂熱」,該書穩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52周,在美國印刷超過40版,還被翻譯成英、法、意、荷等十幾種文字,廣為傳播。

美國權威評論家在《紐約時報》刊文:「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想跑到唐人街,遇見一個中國人便向他鞠躬。」

1941年底,《風聲鶴唳:一部戰火硝煙中的中國小說》又登上暢銷書榜,作者用悠閒的筆調,創作了一部浪漫小說。

歷史長篇小說《京華煙雲》從文化的角度,為中國抗戰搖旗吶喊。

一個富有良知、擔當道義的作家,應在作品裡展示美好與希望,創作詩意的棲居。

他的筆,沒有深陷中國的悲苦中看不到希望,而是從人生的苦難中尋找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員,林語堂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順應天性,成為最好的自己

在聖約翰大學,林語堂與陳錦端第一次見面,就著了魔,木訥得說不出話來。與陳錦端雙雙墜入愛河,陶醉在愛情的歡樂時光裡。

當時,陳錦端在一牆之隔的聖瑪麗女子學校學習藝術,畫得一手好畫。她天真爛漫,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青春活力。

一個是出身牧師家庭,家世平平;一個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廈門巨富。階層的差距猶如一條鴻溝,陳父並不看好才子佳人的姻緣,棒打鴛鴦。

還設法林語堂找好了下家,成功撮合了自己的鄰居,廖家二小姐,來彌補那份心中的不安。

擦乾眼淚,他接受了殘酷的現實,自嘲道:人不能只吃點心不吃飯,只要愛情不要人生。

於是,接受了溫柔可愛的廖翠鳳,邁向婚姻殿堂。新婚蜜月是在去美國哈佛大學,橫渡太平洋的輪船上度過的。

廖翠鳳患了盲腸炎,林語堂寸步不離,守在船艙要照顧她,還被同行的清華學子笑話太黏人。

當庚子賠款專項獎學金意外被停後,兩人生活困難,捉襟見肘,依靠嫁妝維持生活。嫁妝花完了,自小嬌生慣養的廖翠鳳,只得變賣首飾度日。

後來定居上海,在蔡元培研究院擔任英文編輯後,林語堂才把妻女接來上海,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家。

婚後,擔心丈夫會喜新厭舊,廖翠鳳問他:「人家做了教授,出名了,都一窩蜂地離了黃臉老妻娶新潮女生,你就不趕時髦?」

林語堂堅定地說:「我才不要娶新潮女生為妻,我要的是賢妻良母,你就是。離了你,我活不成呀。」

在當時,林語堂是少數沒有緋聞的作家之一。作為暢銷書作家,身邊不乏女粉絲。他潔身自好,悉心呵護這段不了情緣。

1969年,在臺北陽明山麓林家花園的客廳裡,林語堂和妻子慶祝結婚50周年。他送給妻子一枚金質胸章,上面鑄了"金玉緣"和他翻譯的詩歌《老情人》。

他說:這枚胸章,是表彰她當年強有力的決定。50年來一次又一次為家庭的幸福做出的犧牲。

一生一世一雙人。新婚夜,林語堂義無反顧地燒毀了一紙婚書;他用一輩子踐行一份承諾 、愛和責任。

兩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琴瑟和鳴成為婚姻生活的佳話和典範。難怪林語堂得意地說:我們把舊式婚姻過成了美好的愛情!

幽默人生:用藝術的姿態與悲苦的生活過招

林語堂一生順從自己的本能,對愛情、婚姻、人生做了藝術化的理解。

愛河共渡心暖暖,情海無涯浪濤濤。大女兒如斯婚姻不如意,為情所困,林語堂76歲時,如斯留下一紙遺書,在博物院上吊自殺。

大女兒出生時難產,為了讓她健康成長,林語堂和妻子投注了更多的心血。如斯的死,掏空了林語堂的心。白髮人送黑髮人,悲愴的心境,不言自明。

此時,二女兒林太乙疑惑地問父親:人生是為了什麼?

他安慰女兒活著要快樂一定要快樂地活下去!

怎麼才能快樂?

林語堂一生受莊子、蘇東坡的影響,他從中國道家思想裡找到了答案:「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終是一個對人生有一種建築在明慧的悟性上達觀的人。」

既然生命是悲劇的,就要善待人生,努力工作,盡情享受,學會生活的藝術。從生活的細節處發現真善美,還有無窮的詩意。

他以獨有的浪漫氣質、理想之光照亮現實,用勇氣和信念戰勝生活的一切困難,在出世與入世間遊刃有餘。

一點童心猶未滅,半絲白鬢尚且無」在四十生日之際林語堂寫了這樣的詩句。

在外人面前,林語堂是作家,是教授;回到家裡,變身為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一個有趣的丈夫。

對生活充滿熱情,他能將稀鬆平常的平凡歲月,變著法兒翻出新的花樣,活出與眾不同的情味。

二女兒的兩個孩子是他的玩伴,林語堂將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裁剪下來,和兩個外孫的拼在一起,成為「三個孩子」。

聚會時,林語堂總是大家的開心果,屋裡笑聲不斷,其樂融融。吃豬手時,故意讓豬手的「膠原蛋白」黏住嘴唇,嘴巴在一張一合間,吐出長長的「線絲」。

和外孫一起釣魚,他拿出夫人的指甲油,塗抹到魚餌蒼蠅的翅膀上。他讓蒼蠅就有了色彩,就不會因為成為大魚的食物而悲傷。

有時,他看著忙裡忙外的廖翠鳳,故意藏起菸斗,在屋裡亂跑:「鳳啊,我的菸斗不見了!」。

待夫人騰出手來幫忙時,又見房間煙霧繚繞,林語堂正調皮地眨眨眼睛,在書桌旁龍飛鳳舞呢!

「我是一個孩子,睜圓眼睛,注視這極奇異的世界。」

無論悲苦還是順遂,他一生都保持著一顆不老的童心,一餐飯、一杯茶,認真對待,獨處、聚會,都要滿懷自在的樂趣。

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在香港病逝。四月,移靈臺北。至此,他長眠於故居後園中,與美麗的故鄉廈門隔海相望。

人生如戲。當他的人生舞臺謝幕時,林語堂是否會滿意地感慨:這是一齣好戲?

他用喜劇的人生態度,看待悲劇化的人生,為平凡的日子加持藝術的智慧,樂觀地面對悲苦。洗盡鉛華,化蝶為蛹,實現了生命的升華。

他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會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配角。

縱令這塵世是一個黑暗的地牢但我們總得盡力使生活美滿。」

. END .

【文| 鹿鳴】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相關焦點

  • 林語堂和妻子廖翠鳳風雨五十年,結婚紀念日溫馨感人
    他在小說《圍城》裡通過方鴻漸的口說:"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的資本了。"但是,在林語堂眼裡,婚姻就是一雙鞋子,穿久了,自然就會合腳。(上圖:晚年林語堂,坐在他陽明山的家裡,眺望著山邊的餘暉。)關於婚姻,林語堂還曾有過一個非常精闢的比喻:婚姻是飯,有飯,才是踏實的。
  • 結婚當天新娘家再提要求,新郎現場換新娘
    只見一輛紅色保時捷婚車裡走出一位瀟灑俊朗、衣冠楚楚的新郎,他三步並成兩步跑上樓敲響了新娘家的大門。新娘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姐妹們,就堵著門不讓進,讓唱歌新郎就唱歌,讓吟詩他也吟了,眼看著紅包都發光了,新郎還是沒能進門。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屋裡終於有一個老太太的聲音傳了出來:「你想進門娶我家姑娘,還得再答應我一個條件,再去買一套家庭影院回來。」
  • 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父親百般反對,沒想到50年後窮小子變中國首富
    在電視劇裡面,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的戲碼總是不斷上演。不過這樣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因為這樣的故事在現實裡面少之又少。由於大家生活的圈子不同,一個富家女遇到窮小子的可能性非常低的。在哈佛讀書的留學生裡面,大家基本上都是來自富裕家庭。
  • 娶一個窮家女還是富家女對以後的生活更好
    那要看你的層次了,如果你是有錢人,娶富家女最好。其他的人還是門當戶對最好。我之所以會這樣說,是有原因的。富家女,她受生活環境薰陶,從小就敢做敢當,格局大,眼光高遠,處事更有遠見,能成大事;富家女,接觸的人脈廣,圈子大,遇事有人幫。
  • 富家女愛上窮小子死活要嫁,父母只說一句話,揭開男方真面目
    因為並不是窮小子在追求富家女的時候,都懷著一顆真心。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的戲碼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事情也往往鬧到以斷絕父女關係來收場。面對此情此景,父母們似乎也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勸說一根筋「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女兒。我就聽說過周圍的一件事,這家的父母倒很明智,直接用一句話揭開了男方的真面目,也讓女兒迷途知返。到底是什麼話?
  • 《火鳥2020》首播,洪秀兒李在宇主演,窮小子對富千金的逆襲
    這部電視劇之所以值得注意一下,實在是因為,它的原作電視劇《火鳥》曾是窮小子逆襲富千金的「經典之作」。《火鳥》2004年開播之後,曾一度成為現象級的作品,至今,該劇在豆瓣依舊保持著7.9分的較好成績。
  • 《阿郎的故事》富家女愛上窮小子,出軌打老婆,浪子回頭金不換?
    富家女愛上窮小子 故事是個俗套又經典的故事。張艾嘉演的富家女波波在年少無知的年紀愛上了周潤發演的粗野浪子阿郎。 並且不顧家人反對,不惜與家人決裂嫁給了窮小子。 其實阿郎不僅僅是窮,而且沒文化沒教養,性情粗野固執,處事簡單粗暴,還好色放浪…… 這一系列惡習,女主都無視了。被愛情蒙住雙眼的少女啊,不顧一切離家出走,跟浪子阿郎私奔了。
  • 社會越發現實,為啥女孩都喜歡找有錢人結婚,而不願意找窮小子
    有不少男孩說,社會越發現實,為啥女孩都喜歡找有錢人結婚,而不願意找窮小子。確實,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不少男孩因為城市中沒房子,找不到跟他結婚的女孩,一直在為房子努力奮鬥中。為什么女孩有這種心理,這麼現實呢?
  • 農村俗語:「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經常聽老人們說這樣一句話:「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意思是在娶媳婦的時候,哪怕娶一個富人家的奴婢,也不要找窮人家的女兒,這也是古人的一種婚姻觀念,那麼這種婚姻觀念放到現在還適用嗎?所謂的「富家奴」就是以前富人家的丫環或者奴婢。
  • 結婚當天新娘失蹤,媒人急紅了臉:娶我女兒!誰知挑中了最牛女婿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國藩已經22歲了,但卻還沒有娶個媳婦,在當時,曾國藩身邊的同齡人都結婚生有孩子了,父親曾毓濟和母親曾江氏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女方是當地的王氏家族,相貌不錯,家裡的條件也和曾家差不多,最初曾家和王家也談得不錯,於是就雙雙辦起了婚事,婚嫁六禮都已經順利完成,可到了結婚當天,卻發生一件讓曾國藩下不來臺的事情。
  • 盤點七本男主窮小子,女主白富美的小說
    女主是富家女,家裡情況很複雜,耳朵聽不到,用助聽器,有點叛逆;男主是窮小子,媽媽的名聲不好,輟學賺錢給媽媽治病。相遇是一次旅行,男主是臨時導遊,各種坑遊客的錢,哈哈哈,這個時候的女主對男主的印象不好,因為男主表現得把錢看得很重。旅遊結束,分開的時候男主送了女主一個鈴鐺手繩。後來男主被女主爸爸資助,住到女主家,開始了漫漫溫暖路。互撩吧,女主很寵男的啦!
  • 佐助是富家公子,鳴人是逆襲的窮小子
    鳴人從小無父無母,靠著宗主的照顧,師兄弟的施捨生活,但是因為無人教養,鳴人非常的頑皮,經常把宗門搞得雞飛狗跳,今兒個這家丟只雞,明兒個那家少只豬的事是家常便飯。宗門裡的人都習以為常,但卻把鳴人視作災星,因為在鳴人出生的那個夜晚,宗門遭受了災難。
  • 別人家的婚禮又來了:福建、廣東結婚時新娘掛滿一身的黃金
    很多外省朋友紛紛感嘆:「沒到結婚的那一天,都不知道原來身邊的廣東人這麼有錢!」壓力好大啊!現在結婚都要戴成這樣嗎!!!!看了這麼多的黃金,大家都圍著來問:「你們結婚的金飾是借的嗎?」「你們這麼愛搞排場嗎?」
  • 名門富家女愛上窮小子,鬥不過「小三專業戶」,遺產被搶走
    名門小姐愛上窮小子的戲碼仿佛只有在電視劇中才出現,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這一幕卻真真實實的發生過。侯佩岑是非常著名的美女主持人,當年還曾是不少男星的心儀對象,如今嫁入豪門,生活幸福。不過,侯佩岑的身世也比較特殊,自己的父親是有名的富豪侯世宏,不過一直將她視如己出的是繼父邱嘉雄。
  • 好哥們宣布要結婚,不料新娘卻是我前任,婚禮當天……兄弟別走!
    開心一刻:好哥們宣布要結婚,不料新娘卻是我前任,婚禮當天我…1:給女領導發簡訊,手誤發給媳婦,媳婦秒回道……大半夜發什麼神經,不是今天白天剛見過面麼,別胡思亂想了,趕緊睡吧,明天你還上班呢,晚上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吧…2:老婆最近痴迷網購。
  •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什麼窮死都不能娶?
    這就是我們如今膾炙人口的很多俗語的由來,可是其中有很多是帶著偏見的,比如說這句「寧窮死,別娶生妻」,究竟為什麼不可以呢? 「生妻」的由來、本意及延伸意義 「生妻」這個詞語的由來,要追溯到古時候的一本書中,《文選·李陵》:「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 小夥與富家女閃婚,以為撿到寶,誰知是「撿了」孩子還戴了「帽子」
    可其實現在社會,不論男女,都有人希望可以通過婚姻來讓自己少奮鬥幾年,小張就是在這種想法中與妻子小鄧選擇閃婚的,結婚時兩人認識不足半年。兩人相識之後,小張覺得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的橋段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讓他感到不可思議,但是他卻很享受這種感覺,於是兩人相識不久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不久小鄧就告知小張自己懷孕了,起初小張並未多想。不過兩人因為閃婚,婚後的感情始終一般。
  • 結婚當天,新娘穿的婚鞋不能穿回娘家?關於新娘婚鞋禁忌
    新娘在結婚之後都有回娘家的習俗,稱之為回門,一般新婚夫婦會在結婚後的1~3天回嶽父母家。回門的講究很多,比如回娘家穿結婚的婚鞋,會給娘家帶來黴運,有人會說都什麼年代了……但如果娘家很看重的話,那你大概會遭「白眼」!
  • 胡婷婷和老公胡立歐結婚1年分手 外界不看好富家女與窮小子(圖)
    由於Soler在2006年因合約糾紛被爆破產,還負債2244萬,雙方懸殊的背景讓外界普遍不看好這段富家女與窮小子之戀。28日凌晨,在Soler的臉書專頁上,出現一則圖檔的文字聲明,內容是「我們,Giulio Acconci和胡婷婷,已經於日前協議分手,這是雙方一個很平和的決定,沒有爭吵,也沒有傷害,我們仍是彼此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