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孫子兵法·用間篇》中有這樣一段話:「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說,國家花費了大量時間金錢籌備戰爭,絕不能在獲取情報這件事上吝嗇錢財,不然將會損失重大。由此可見情報對戰爭的勝負起著決定性的重要作用。
1903年7月,中國東北有一條鐵路通車,它就是由當時沙俄所修建的中東鐵路。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日俄雙方籤訂了《樸次茅斯和約》,這條鐵路被轉讓給日本,重新起了個名字,叫做南滿鐵路。1906年,為了管理這條鐵路,日本在滿洲設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這家公司名為鐵路管理公司,實際上卻是日本在滿洲進行侵略活動的指揮中心。

01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建立於大連,在我國東北地區發展煤礦與鐵路行業。並涉及多個領域進行經濟投資和活動,由此積累了雄厚的資金。在華期間,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前後設立了七十多個分公司和相關機構。出版有《滿鐵月報》等刊物,影響力頗廣。
數十年來,滿鐵一直忠實於自己的政府,長時間地搜集整理我國的各種資料,然後源源不斷地送回日本。現在來看這些資料,對我國的歷史學家研究兩國關係、戰爭等問題來說非常珍貴。而這些包括了日本在中國擴張的數據和消息,在某種意義上也揭示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宋代釋惟白在《續傳燈錄》中所言:「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而滿鐵的各種經濟和政治活動都嚴格堅守了這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原則。

後藤新平是滿鐵的第一任總裁,也是當時日本首屈一指的殖民地經營家。基於其自身能力以及政治背景,後藤新平對殖民地的經營自有一套方法。他認為,想要更好的統治中國東北,首要任務就是擁有一個建制齊全的調查機構。
對此,後藤新平為了更好的工作,首先制定了三種調查方案:慣例調查、金融調查和圖書保管。這三種方案直指我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目的就是研究並了解我國東北地區的形勢。隨著滿鐵後期在中國的擴張,他的調查方向也逐漸擴展,所收集的情報還涵蓋了軍事。

滿鐵收集的情報範圍到底有多廣呢?我們來看看這個例子,當時美國國務院有一位官員,想要詳細研究北西伯利亞森林的情況,他跑遍了大量的圖書館,瀏覽了大量的資料,最後失望地發現這些資料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後來他得到了一份滿鐵的調查資料。而且對於滿鐵來說,這是一份非常普通的調查資料,甚至連調查者的姓名都未曾記錄。這位美國官員在讀過資料之後又驚又喜,聲稱:「讀過滿鐵的資料後,根本不需要再去尋找其他資料。」
02
不過,這個美國官員的發言是否過於誇張?我們先來看看這份報告的內容,據說在這份報告中,不但有西伯利亞森林的地理位置,植被覆蓋情況,植被生長速度等記錄,就連其砍伐方式與運輸資源路線都有標註,甚至就連森林中現存的動物種類都被收錄。

滿鐵調查部徵召的工作人員普遍具有較高文化水平,有許多人畢業自日本一流大學,僅是東京帝國大學的畢業生就有100多人,甚至還有很多海外留學生,囊括各個專業。他們都在調查部中擔任要職,或者從事機密工作。並且對於這些人才,滿鐵還有一個針對性極強的政策,那就是他們必須先通過漢語考試。而且對通過漢語考試的人才待遇十分優厚——三等及格會配發五元大洋。但是如果沒有通過漢語考試就只能享受到非正式待遇。
03
九一八事變後,滿鐵的調查對東北地區更加著重,對東北人口經濟農業等情況,都曾經花費大力氣研究。甚至早在滿鐵建立初期,就已經有大量農民學家從日本前往中國,對東北地區展開考察。

此後,滿鐵的調查內容和地區範圍越來越廣,最初他們只是以中國的東北地區作為主要調查目標,主要目的是讓日本當局提供「立法和資政依據」。隨著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滿鐵的調查工作始終活躍在戰場第一線。
由此可見,滿鐵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時最得力的情報系統與特務機構,他們剛進入中國,就在為日後的侵略算計籌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滿鐵的就業員工有40萬人。他們為日軍提供了關於中國各方面詳細的資料和情報。可以說日軍在入侵之初的暢通無阻,滿鐵功不可沒。

結語
情報的準確度和時效性,在很多時候都是決定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從古至今的戰爭,沒有哪一次不需要精準的情報作為支持。而在現代戰爭中,有各種高科技支持的情報機構,為了獲取和傳送情報千方百計,各種手段更為可靠隱秘,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在戰爭中為本國佔取先機。
參考資料:
《孫子兵法·用間篇》
《續傳燈錄》
《日本特殊的情報機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