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婁底蛇形山鎮姚橋村,肖源(左)和農民一起插田。圖/記者吳琳紅
「我過著以前憧憬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裡有我的鄉愁,我的血脈,我的靈魂。」
26歲的肖源,一年前從聖彼得堡大學俄語專業畢業後,回到了老家婁底蛇形山鎮姚橋村。喜歡讀《瓦爾登湖》,嚮往田園生活的她,寫信告訴朋友:「我的夢想很小,回到家鄉我就很滿足了,但我的夢想也很大,我想要做一些於社會、於自己都有意義的事情」。
回鄉之後,26歲的肖源的睡眠淺了。8月10日清晨,不到6點,肖源睡意已然散去,她習慣趴在小房間的窗戶上,隔著玻璃看看對面的果園。「在這裡,時間一下子變得具體起來,什麼時候該做些什麼,內心就有個規劃」。
一年前,肖源從聖彼得堡大學俄語專業畢業後,回到了老家婁底蛇形山鎮姚橋村。父親肖建華已在這裡開墾荒山兩年多的時間,村裡的荒山,在父母的努力下慢慢「鍍」上了綠色。畢業前,擺在肖源面前的選擇有兩個,選擇去大學任職做講師,或者回到故鄉,跟父母一起創業。
「沒有太多糾結,我回來了。」肖源身形嬌小,說話聲音輕輕柔柔,但語氣裡帶著堅定。一年前碩士畢業後,是選擇繼續讀博,還是回到國內找工作?「回來幫幫我吧。」最終,父親的提議讓肖源的職業選擇有了新的方向。
我過著以前憧憬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什麼樣的房子,裝得下鄉愁?
今年1月,肖源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過著以前憧憬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裡有我的鄉愁,我的血脈,我的靈魂。」
在姚橋村西北方向,有一處造型「獨特」的房子,和村裡常見的民宅外形不同,上下兩層全屋為磚混結構。二樓的一個小房間,就是肖源在村裡的住處。「我們在老家沒有宅基地,這是就著工廠搭建的臨時住所。」
不過,小屋的對面兩個山頭,近4萬株貢柚樹正在茁壯成長,掛枝的青果,再過幾個月會呈現出如同檸檬般的明黃色,這也意味著,肖源和父親近三年的精心培育,有了好的結果。肖源笑稱,即便住的不如城裡,但面朝青山綠水,依然能讓她找到陶淵明的感覺。
放棄城市繁華和高薪我從來不曾覺得可惜
對於土地,肖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她喜歡讀《瓦爾登湖》,對於作家筆下的田園生活,有著發自內心的嚮往。
不過初次回到家鄉生活,生活上的差異,還是讓她有些不適應。「蚊子有點多。」肖源笑稱,去看果苗和農田,常常要鑽入田間地頭,不一會就會被咬得一身包。一開始工廠的住房有限,只有一排板房,廁所要走幾分鐘才到,一次深夜去廁所,途中還遇到了蛇,把她當場嚇哭。
「有一次深夜,下著大雨刮著風,我們屋頂被掀翻了。」肖源告訴記者,大風過後她和父母在車裡住了三天,等待房子修好才住進去。
「有人問我,放棄城市那些繁華和高薪可惜嗎?你知道我的,我從來不曾覺得可惜,我的夢想很小,回到家鄉我就很滿足了,但我的夢想也很大,我想要做一些於社會、於自己都有意義的事情。」在給朋友的信裡,肖源回答了大家對她職業選擇的不解,除了想為家鄉做點事,回到故鄉也是肖源和父母共同的選擇,一家人能有更多時間待在一起,「讀書的時候父母在外地工作,一家人聚少離多,現在更希望有時間跟爸媽待在一起」。
打扮清爽簡單,細節藏著女孩愛美的小心思
一身黑T恤黑中褲,穿著雨靴,在村裡工作時,肖源的打扮清爽簡單,不過少女的愛美小心思還是體現在細節之處,「你看,這是在網上淘的,顏色很特別,是墨綠色的。」
不過,鑽入果園田間,肖源頓時認真起來,現階段貢柚已經掛枝,但因為近期雨水充沛,樹的周邊長滿了雜草,「今年已經找工人除了四次,但還是長得快」。因為堅持不打藥,貢柚的日常栽培、施肥、除草、除蟲等工作都依賴於人工。
「她身上那股鑽研的精神很難得。」在父親肖建華看來,女兒對於土地的認真,帶著些學術專研的較真和韌勁,2017年他剛剛回村開墾荒山時,在選擇種植的果木品類時,回鄉休假的肖源陪著他一起選品,第一件事就是把土壤送去實驗室研究。「首先要弄清楚我們土地合適種什麼然後選擇有生命力的產品。」經過檢測,當地土質偏酸,經過多番選擇,肖源找到了黃金貢柚,這也是婁底第一個引進貢柚種植的果園,「這是日本的農產品,在懷化已經成功種植,那邊的土質,跟我們差不多」。
在一處種著貢柚樹的山坡上,安裝著一排蜿蜒起伏的軌道,軌道上擺著一輛小推車,只要啟動開關,這輛「車」能順著軌道在山坡間滑動,這是肖源和父親改良設計的「S形軌道車」。原來,當地農田播種、施肥長期依賴於人工,大型農機設備無法上山作業。為了改變上山施肥,運輸肥料人工效率低的問題,從小在礦區長大的肖源,想出來了常見的礦車,它能沿著坡排列軌道,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反覆上山下山。
2019年上半年,肖源和她的團隊就正式引進了這種「山地軌道車」,這種車型就能用於上山施肥、運輸肥料以及採果,甚至能順利走過S形曲線,不僅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現在,第二批軌道安裝材料正在準備鋪設,「工人們站在山坡上,就能操作指揮這臺車了」。
聲音
我親愛的朋友,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
「她是村裡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年輕人。」邱登華是婁星區自然資源局駐姚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他告訴記者,村裡青壯年外出打工的多,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多,一些土地長期閒置,村裡進行了土地流轉,肖源所在的「源容開」公司承包了村裡集中流轉的2400畝土地進行開發,除了1000多畝貢柚果園,還有新開墾的1000畝農田,雙季稻和再生稻正在快速生長,村裡開辦的養雞場、養豬場,飼養的2萬羽雞、土豬大多已經銷售完,前段時間,肖源還從村裡的貧困戶手中收購了3000羽雞苗,分發給其他貧困戶,自創的「源容開」辣醬廠越辦越紅火,去年製作的8噸辣醬早已銷售一空,在今年的湖南(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獲得銅獎。
目前村鎮2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掛靠在肖源的公司,邱登華介紹,一些貧困戶沒有技術,公司就開展專門的技術培訓,每月都會組織幾次。甚至還會給特殊情況的特意上門開展培訓。村民賀求東在雙峰打工,曾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妻子在家帶孩子,經濟壓力大,現在妻子農閒時,去肖源的公司兼職,做一些水稻插秧工作,還領到了扶貧豬和雞,每月能收入兩千多元。記者了解到,源容開公司對蛇形山鎮38個村進行委託幫扶,22個村進行直接幫扶,今年就已累計幫扶2091人。
再過幾個月,第一批黃金貢柚即將成熟掛枝,翻過貢柚山頭,村民們在水稻田忙著晚稻播種插秧,村裡的土豬土雞也銷售得差不多,通往村裡水塘的方向,一個頗有當地特色的土家菜館也正在建設中。「我們規劃了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每個步驟都是相輔相成,相互助力的。」肖源還在籌劃著,把村裡打造成高質量的鄉村旅遊,「到這裡,可以在青山綠水間,吃最正宗的農家菜,度假、休閒一體化」。
一批集民宿+餐飲相結合的鄉村遊項目已經被納入到了肖源的規劃當中。區別於傳統的農家樂,這個項目更強調安靜和私密性,以獨立院落的形式,同時滿足採摘、吃住、玩樂等各種需求,最大程度讓遊客感覺到舒適和放鬆。
青山綠水間,將如何繼續展開未來生活的新圖景?在與朋友的書信中,肖源這樣回答道:「我親愛的朋友,我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期待你與我一起,一起走在這美麗的鄉村小路上,一起看那越來越富裕的鄉村生活。這不是小的生活,這是我們大的夢想。」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