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海歸女碩士回家種地帶領村民致富,引進改良版山地軌道車...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8月10日,婁底蛇形山鎮姚橋村,肖源(左)和農民一起插田。圖/記者吳琳紅

「我過著以前憧憬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裡有我的鄉愁,我的血脈,我的靈魂。」

26歲的肖源,一年前從聖彼得堡大學俄語專業畢業後,回到了老家婁底蛇形山鎮姚橋村。喜歡讀《瓦爾登湖》,嚮往田園生活的她,寫信告訴朋友:「我的夢想很小,回到家鄉我就很滿足了,但我的夢想也很大,我想要做一些於社會、於自己都有意義的事情」。

回鄉之後,26歲的肖源的睡眠淺了。8月10日清晨,不到6點,肖源睡意已然散去,她習慣趴在小房間的窗戶上,隔著玻璃看看對面的果園。「在這裡,時間一下子變得具體起來,什麼時候該做些什麼,內心就有個規劃」。

一年前,肖源從聖彼得堡大學俄語專業畢業後,回到了老家婁底蛇形山鎮姚橋村。父親肖建華已在這裡開墾荒山兩年多的時間,村裡的荒山,在父母的努力下慢慢「鍍」上了綠色。畢業前,擺在肖源面前的選擇有兩個,選擇去大學任職做講師,或者回到故鄉,跟父母一起創業。

「沒有太多糾結,我回來了。」肖源身形嬌小,說話聲音輕輕柔柔,但語氣裡帶著堅定。一年前碩士畢業後,是選擇繼續讀博,還是回到國內找工作?「回來幫幫我吧。」最終,父親的提議讓肖源的職業選擇有了新的方向。

我過著以前憧憬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什麼樣的房子,裝得下鄉愁?

今年1月,肖源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過著以前憧憬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裡有我的鄉愁,我的血脈,我的靈魂。」

在姚橋村西北方向,有一處造型「獨特」的房子,和村裡常見的民宅外形不同,上下兩層全屋為磚混結構。二樓的一個小房間,就是肖源在村裡的住處。「我們在老家沒有宅基地,這是就著工廠搭建的臨時住所。」

不過,小屋的對面兩個山頭,近4萬株貢柚樹正在茁壯成長,掛枝的青果,再過幾個月會呈現出如同檸檬般的明黃色,這也意味著,肖源和父親近三年的精心培育,有了好的結果。肖源笑稱,即便住的不如城裡,但面朝青山綠水,依然能讓她找到陶淵明的感覺。

放棄城市繁華和高薪我從來不曾覺得可惜

對於土地,肖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她喜歡讀《瓦爾登湖》,對於作家筆下的田園生活,有著發自內心的嚮往。

不過初次回到家鄉生活,生活上的差異,還是讓她有些不適應。「蚊子有點多。」肖源笑稱,去看果苗和農田,常常要鑽入田間地頭,不一會就會被咬得一身包。一開始工廠的住房有限,只有一排板房,廁所要走幾分鐘才到,一次深夜去廁所,途中還遇到了蛇,把她當場嚇哭。

「有一次深夜,下著大雨刮著風,我們屋頂被掀翻了。」肖源告訴記者,大風過後她和父母在車裡住了三天,等待房子修好才住進去。

「有人問我,放棄城市那些繁華和高薪可惜嗎?你知道我的,我從來不曾覺得可惜,我的夢想很小,回到家鄉我就很滿足了,但我的夢想也很大,我想要做一些於社會、於自己都有意義的事情。」在給朋友的信裡,肖源回答了大家對她職業選擇的不解,除了想為家鄉做點事,回到故鄉也是肖源和父母共同的選擇,一家人能有更多時間待在一起,「讀書的時候父母在外地工作,一家人聚少離多,現在更希望有時間跟爸媽待在一起」。

打扮清爽簡單,細節藏著女孩愛美的小心思

一身黑T恤黑中褲,穿著雨靴,在村裡工作時,肖源的打扮清爽簡單,不過少女的愛美小心思還是體現在細節之處,「你看,這是在網上淘的,顏色很特別,是墨綠色的。」

不過,鑽入果園田間,肖源頓時認真起來,現階段貢柚已經掛枝,但因為近期雨水充沛,樹的周邊長滿了雜草,「今年已經找工人除了四次,但還是長得快」。因為堅持不打藥,貢柚的日常栽培、施肥、除草、除蟲等工作都依賴於人工。

「她身上那股鑽研的精神很難得。」在父親肖建華看來,女兒對於土地的認真,帶著些學術專研的較真和韌勁,2017年他剛剛回村開墾荒山時,在選擇種植的果木品類時,回鄉休假的肖源陪著他一起選品,第一件事就是把土壤送去實驗室研究。「首先要弄清楚我們土地合適種什麼然後選擇有生命力的產品。」經過檢測,當地土質偏酸,經過多番選擇,肖源找到了黃金貢柚,這也是婁底第一個引進貢柚種植的果園,「這是日本的農產品,在懷化已經成功種植,那邊的土質,跟我們差不多」。

在一處種著貢柚樹的山坡上,安裝著一排蜿蜒起伏的軌道,軌道上擺著一輛小推車,只要啟動開關,這輛「車」能順著軌道在山坡間滑動,這是肖源和父親改良設計的「S形軌道車」。原來,當地農田播種、施肥長期依賴於人工,大型農機設備無法上山作業。為了改變上山施肥,運輸肥料人工效率低的問題,從小在礦區長大的肖源,想出來了常見的礦車,它能沿著坡排列軌道,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反覆上山下山。

2019年上半年,肖源和她的團隊就正式引進了這種「山地軌道車」,這種車型就能用於上山施肥、運輸肥料以及採果,甚至能順利走過S形曲線,不僅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現在,第二批軌道安裝材料正在準備鋪設,「工人們站在山坡上,就能操作指揮這臺車了」。

聲音

我親愛的朋友,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

「她是村裡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年輕人。」邱登華是婁星區自然資源局駐姚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他告訴記者,村裡青壯年外出打工的多,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多,一些土地長期閒置,村裡進行了土地流轉,肖源所在的「源容開」公司承包了村裡集中流轉的2400畝土地進行開發,除了1000多畝貢柚果園,還有新開墾的1000畝農田,雙季稻和再生稻正在快速生長,村裡開辦的養雞場、養豬場,飼養的2萬羽雞、土豬大多已經銷售完,前段時間,肖源還從村裡的貧困戶手中收購了3000羽雞苗,分發給其他貧困戶,自創的「源容開」辣醬廠越辦越紅火,去年製作的8噸辣醬早已銷售一空,在今年的湖南(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獲得銅獎。

目前村鎮2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掛靠在肖源的公司,邱登華介紹,一些貧困戶沒有技術,公司就開展專門的技術培訓,每月都會組織幾次。甚至還會給特殊情況的特意上門開展培訓。村民賀求東在雙峰打工,曾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妻子在家帶孩子,經濟壓力大,現在妻子農閒時,去肖源的公司兼職,做一些水稻插秧工作,還領到了扶貧豬和雞,每月能收入兩千多元。記者了解到,源容開公司對蛇形山鎮38個村進行委託幫扶,22個村進行直接幫扶,今年就已累計幫扶2091人。

再過幾個月,第一批黃金貢柚即將成熟掛枝,翻過貢柚山頭,村民們在水稻田忙著晚稻播種插秧,村裡的土豬土雞也銷售得差不多,通往村裡水塘的方向,一個頗有當地特色的土家菜館也正在建設中。「我們規劃了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每個步驟都是相輔相成,相互助力的。」肖源還在籌劃著,把村裡打造成高質量的鄉村旅遊,「到這裡,可以在青山綠水間,吃最正宗的農家菜,度假、休閒一體化」。

一批集民宿+餐飲相結合的鄉村遊項目已經被納入到了肖源的規劃當中。區別於傳統的農家樂,這個項目更強調安靜和私密性,以獨立院落的形式,同時滿足採摘、吃住、玩樂等各種需求,最大程度讓遊客感覺到舒適和放鬆。

青山綠水間,將如何繼續展開未來生活的新圖景?在與朋友的書信中,肖源這樣回答道:「我親愛的朋友,我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期待你與我一起,一起走在這美麗的鄉村小路上,一起看那越來越富裕的鄉村生活。這不是小的生活,這是我們大的夢想。」

來源:瀟湘晨報

相關焦點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放棄讀博高薪,26歲海歸女碩士回湖南老家種地,上廁所得去五分鐘...
    再過兩天,工廠前坪也會堆滿一缸缸辣椒,這是肖源從村鎮附近搜集來的螺絲椒,混著小麥製成的辣椒醬,前不久,這個叫做「源容開」辣醬產品,在2020湖南(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獲得銅獎。村裡18位村民,成了她公司的固定員工。文學碩士返鄉成了職業農民和很多父母期待孩子留在大城市打拼的期盼不同,肖源的父親,想和女兒在故鄉的綠水青山間,實現一個創業夢。「我學的專業跟現在的工作,可以說八竿子打不著。」
  • 西林縣山地軌道運輸機助力果農增收
    人民網西林12月16日電 「安裝山地軌道運輸機真是好極了,既快速又節省勞力。」近日,在西林縣古障鎮者夯鄉下者屯落毛尖溝劉玉軍沙糖桔果園裡,劉玉軍一邊啟動著軌道運輸機,一邊樂呵呵地對筆者說。劉玉軍這個沙糖桔果園共有50多畝,屬於山丘地貌,山勢比較陡,果樹已全部進入了盛產期,每個枝頭都被沉甸甸、金燦燦的果實壓彎了腰。往年剪果,劉玉軍每次都要僱用好多的搬運工,今年,為提高運果工作效率,劉玉軍投入40000元,率先在自家果園裡安裝了200米的山地軌道運輸機。
  • 廣西山地農業掀「機器換人」熱潮 「致富小火車」成「新寵」
    (中國減貧故事)廣西山地農業掀「機器換人」熱潮 「致富小火車」成「新寵」中新社南寧12月20日電 (林浩 黃文蓮)冬至將至,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的砂糖桔林即將進入收穫期,金燦燦的果實掛滿枝頭。林浩 攝一片寬廣的果園內,果農李源訪面帶笑容,手持遙控器,熟練地利用軌道運輸車,將肥料等農資運到指定地點,為豐收做最後準備。「以前送一噸農資到桔林各處,一個人要花上兩天時間,累得不得了。現在,我只要動動手指,不到半小時,軌道運輸車便能『搞定』。」李源訪對記者說。圖為李源訪利用軌道運輸車運送農資。
  • 一年新增軌道700多條 臨海山地軌道車迎井噴式發展
    眼下,臨海湧泉鎮山地橘園陸續進入成熟期,滿山橘果正由青轉黃,望之令人口齒生津。  山橘好吃,果難摘。山地水果種植,化肥上山和水果下山搬運是個難題。而今,隨著山地軌道車的迅速發展和應用,這個難題正成為過去式。  「這條軌道是前兩年建的,這邊4條是今年6月建的。」  「今年摘橘子,就靠這個小火車了。」
  • 黃俊添:棄商從農成村官 帶領村民齊致富
    2016年,黃俊添偶然從報紙上看到家鄉種植的砂糖桔得了黃龍病,死亡面積達17.6畝,村民們的收入大受影響,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回家鄉種植益腎子。並將廣州的公司轉型,以益腎子產品作為主營業務。得知黃俊添準備返鄉投農,家人和好友都極力勸阻,他們認為農業種植投入大、周期長、風險太高。
  • ...龍泉市舉辦山地茄子、有機肥代替化肥、山地軌道車現場觀摩會
    9月1日,龍泉市組織各鄉鎮(街道)、農技站、蔬菜瓜果產業協會負責人以及蔬菜種植大戶深入田間地頭,舉辦山地茄子、有機肥代替化肥、山地軌道車現場觀摩會。市山地茄子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基地負責人柳土林是龍泉市較早一批種植「龍泉茄」的農戶,也是「龍泉茄」產業的直接受益者。「今年產量怎麼樣?效益如何呢?」
  • 「養豬達人」帶領村民共致富
    劉德山的養殖之路,也得到了村裡重視,為了幫助更多村民,他擴大了養殖規模,村裡也研究決定把屯西南4570平方米的廢棄沙坑批給他發展養殖業。2008年劉德山又投資80餘萬元,興建了德山養豬場。豬舍面積610.85平方米,安裝變壓器一臺,組裝了自動粉碎攪拌機組,實行檔案化、微機化管理。2009年底存欄母豬41頭,種公豬3頭,年出欄700餘頭,年創產值64萬元,純盈利19.6萬元。
  • 重生八零文,改良農作物賺錢經商帶村民致富,從此在村裡橫著走!
    重生八零文,改良農作物賺錢經商帶村民致富,從此在村裡橫著走!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編的百家號裡,感謝大家百忙抽空來看小編的分享,今日小編精心挑選了幾本好看的小說,快往下看吧!其中第一本是小編最推薦的:改良農作物賺錢經商帶村民致富,從此在村裡橫著走!小夥伴們慢慢閱讀吧!
  • 上海五年來引進6.7萬名海歸,超九成有碩士、博士學位
    上海五年來引進6.7萬名海歸,超九成有碩士、博士學位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陳伊萍 實習生 張超焱 2020-12-24 20:26
  • 「瓷娃娃」海歸女碩士求職,英語口語太「牽強」,拔苗助長為哪般
    01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也無錯對於每個父母來說,孩子一出生除了對孩子滿滿的愛意之外,就是對孩子一生行程的詳細籌劃。愛孩子超越了自己的生命,甚至奉上一切也覺得不夠。這應該是每個父母的本能反應。可有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份愛,讓教育變了質。原來有位初中同學就是這樣,父母對他真算煞費苦心。
  • 坐著軌道車,遊虹口臥龍!全國首條山地軌道交通項目來了(附視頻)
    https://fscgc.sctv.com/NewsMedia/2020/03/26/%E9%83%BD%E6%B1%9F%E5%A0%B0%202.0.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眉靈)今天,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扶貧項目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孝昌鄉村旅遊帶頭人如何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李朝輝這個名字,在孝昌縣豐山鎮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他是「孝昌縣回歸人才創新創業之星」、「全國鄉村旅遊帶頭人」、「孝感市第六屆市人大代表」,他憑著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外創業成功後又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聽聽「新時代勞模」湖北瑞豐建築勞務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李朝輝的故事!
  • ...到「幸福村」:「闖將」盧書記帶村民走上致富路,闖出致富經
    正是在村黨支部書記盧運忠的帶領下,南故城村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小村莊,從曾經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的落後村,日益成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幸福村、和諧村。2019年,南故城村村集體收入達到27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2.6萬元。
  • 重生九十年代,她帶領全村種田致富,娶個軍少回家!
    重生九十年代,她帶領全村種田致富,娶個軍少回家!各位愛看小說的朋友們,我又出現啦~大家的評論我都看到了,你們的支持就是小編的動力。希望愛看小說的朋友們可以歡關注小編的百家號,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好看的小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今天給大家推薦4篇重生軍婚文!重生九十年代,她帶領全村種田致富,娶個軍少回家!
  • ...瑣碎疾苦」 帶領村民致富——記隴南山村「第一書記」蕭光畔
    新華社照片,蘭州,2016年11月29日  傾聽「瑣碎疾苦」 帶領村民致富——記隴南山村「第一書記」蕭光畔  在隴南市宕昌縣阿塢鄉葉扎村,蕭光畔(右)和種植戶一起查看榛子樹(10月19日攝)。這個年輕人買了一箱牛奶去看望村裡常年臥床的老奶奶。  這個年輕人名叫蕭光畔,是甘肅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協調指導處的正處級調研員。從省城來到這個小鄉村擔任「第一書記」起,他就給自己定下目標,一定要沉下心、駐在村裡,幫群眾打開脫貧路。  新華社記者 屠國璽 攝 (責任編輯: HN666)
  • 海歸女碩士用河豚毒毒殺男友並給屍體化妝
    男友死後  檢方指控:精心策劃,網購河豚毒素投入酸奶中  2013年光棍節晚上,34歲的海歸女碩士將男友約到她的租住地,將事先在網上購買的河豚毒素、安眠藥混合酸奶下毒,並把有毒酸奶放進冰箱。男友喝下毒酸奶後不幸中毒身亡。屍體在租地客廳沙發上停放7天。
  • 【共話幸福小康】西小王鎮西黃二村:多點「帶動」村民致富「全面...
    「雙節」期間,記者走進無棣縣西小王鎮西黃二村,看看這個鹽鹼地裡的小村莊如何走上致富之路。 雖是「雙節」期間,街道上人並不多。「咱們這邊現在村裡幾乎沒有閒人了,都在忙著拾棉花,自己忙不過來的還需要僱人。」濱州職業學院派駐無棣縣西小王鎮西黃二村「第一書記」王元國告訴記者。
  • 創辦家庭農場帶村民共致富
    為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決定回鄉創業2016年春節,金永剛回到家鄉過年,在節後朋友聚會時,看到昔日的一些同伴,有的還在村裡摸爬滾打,有的要和金永剛一同外出闖一闖。可是有誰知道外出謀生的艱辛,只有嘗試過了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