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若衝辭世220周年:腕底灑脫無拘,亦有淡淡悲情

2020-12-12 騰訊網

今年是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的知名畫家伊藤若衝(1716-1800)逝世220周年,澎湃新聞獲悉,位於京都嵐山地區的福田美術館正在舉行「若衝誕生——難解心結的對面」紀念展,展出包括新發現的若衝初期作品《蘿蔔雙雞圖》在內的眾多佳作,約30幅未曾公開展示的畫作也將一併公開。

伊藤若衝《蘿蔔雙雞圖》

伊藤若衝誕生在日本京都錦小路高倉地區的一家蔬果批發商店「枡屋」中,身為長男應當繼承家業,二十三歲喪父之後他便承襲「源右衛門」之名號而主持經營活動。當時傳言若衝因不善經營而導致家業險些遭人掠奪,而他也於寶曆五年(1755)四十歲時將家主之職傳給其弟,此後專心繪事,過上了優遊自在的隱居生活,最終得享天年。「若衝」之號語出《老子》「大盈若衝,其用不窮」,正映照了畫家不受世俗牽絆、隨心所欲的藝術生涯。

二十五歲以後,若衝開始正式學畫,初學以大阪畫家大岡春卜為代表的民間狩野派畫風——不同於在江戶幕府身居高位而畫風漸趨僵化的御用畫師狩野一族,關西的狩野派畫家對流行非常敏感,畫作也講求實用性。其後若衝進一步學習宋元花鳥畫,自中國東南地區傳入日本的明畫和當時客居長崎的清人畫家沈南蘋的筆法都是若衝積極學習模仿的對象。

伊藤若衝《雪中雄雞圖》

他的初期畫作中,《雪中雄雞圖》描繪的是啄食雄雞這一花鳥畫的傳統題材,而注重明暗對比,精細地描繪了動物的特徵,而雄雞周圍凌霜傲雪的竹、菊是象徵高潔人格的花木,作為畫作主角的雄雞也因而帶有「遠離世俗、貫徹己道」的高尚意味。運用土坡的重疊表現縱深感的技巧雖不見於其他雄雞圖,但表現複雜糾纏的枝葉與附著其上的積雪的筆觸都非常精細。《雪梅雄雞圖》中的雄雞雖然姿態相近,但其脖頸與下方羽毛的連結被描繪得更為流暢自然,顯示了畫家高超的觀察能力和表現力,雞冠的鮮紅色與山茶花瓣的顏色相呼應,更為畫面增添了豔麗之感。

傳李公麟筆《虎圖》

模仿明代畫家文正《鳴鶴圖》創作的《白鶴圖》與模仿傳北宋李公麟所作(實際上當系明代職業畫家所作)《虎圖》所作的《猛虎圖》,強調勾勒線條,並用均一的筆觸描繪動物皮毛的細節部分,呈現出與原作有所不同的情趣。

伊藤若衝《芍藥群蝶圖》

「動植彩繪」(現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是若衝進獻給京都相國寺的三十幅動植物畫作的統稱,由畫家親自命名,創作於寶曆七年(1757)前後至明和二年(1765)之間。不同於中國花鳥畫完整地描繪花卉的作風,《芍藥群蝶圖》的芍藥花和蝴蝶仿佛懸浮於空中,環繞成中空的圓形,以胡粉精細勾勒的花瓣邊緣和從莖條到花蕊的柔軟曲線,都令花朵顯得婀娜多姿。

伊藤若衝《梅花皓月圖》

伊藤若衝《梅花小禽圖》

《梅花皓月圖》和《梅花小禽圖》利用胡粉呈現出沸水氣泡一般繁麗的梅花。運用胡粉為畫面增添豐富情致的作品還有《雪中鴛鴦圖》,若衝自中國畫中學習了吹撒胡粉的技法,創造出甘美而又悽切動人的雪景;象徵夫妻恩愛而常被畫成雙鳥並肩的鴛鴦,在若衝筆下變為羽毛華美的雄鳥立於高處、樸素的雌鳥則半身沒入水中又被柳枝遮蓋,顯示出獨具匠心、在人工的世界中力求獨創的一面。

伊藤若衝《向日葵雄雞圖》

雞的形象在「動植彩繪」系列中也有所變化。不同於過去的啄餌雞造型,《向日葵雄雞圖》、《紫陽花雙雞圖》等畫作中的雄雞無不昂首挺胸、定睛注視著某處。雞雖是隨處可見的家禽,但在若衝筆下變得金碧輝煌,造型和色彩之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強調。

伊藤若衝《南天雄雞圖》

《南天雄雞圖》中的鬥雞全身包裹著鎧甲一般的羽毛,置身於南天竹繁茂生長的環境之中,作為畫作主角的動物與背景之間的緊張感達到了幾乎前所未有的高度。

伊藤若衝《薔薇小禽圖》

伊藤若衝《牡丹小禽圖》

與之相對,《薔薇小禽圖》、《牡丹小禽圖》則是富有蓬勃生命力的花朵充滿整個畫面,小鳥在其中悠然自得地嬉戲,體現的不是試圖逃離社會的焦灼不安,而是能夠享受世界的豐饒色彩的閒情逸緻。

伊藤若衝《貝甲圖》

呼應了同時代流行的博物學趣味的《貝甲圖》在種種貝類之間穿插波浪的起伏,並將貝殼畫成妖怪面孔,這類畫作看似遊戲筆墨,卻也與悠然心境有著一脈相承之處。

伊藤若衝《老松白鳳圖》

伊藤若衝《旭日鳳凰圖》

創作時間相對稍後的畫作中,《老松白鳳圖》與此前的《旭日鳳凰圖》同樣描繪鳳凰,但一改後者的獰猛形象,採用了柔和的線條,羽毛潔白、展翅翱翔的鳳凰給人以優美的印象,表情也顯得豔麗生動。

伊藤若衝《菊花流水圖》

《菊花流水圖》則將簡潔的創意與光琳風格的流水紋樣、清澈的色彩相結合,創造出優雅穩重的畫面。「動植彩繪」可謂是日本濃彩花鳥畫中的登峰造極之作。

若衝在水墨畫方面也取得了高度成就,不僅創作單幅畫作,還留下了眾多障壁畫、屏風畫的佳作。寶曆九年(1759)為京都鹿苑寺大書院繪製的障壁畫中,若衝嘗試以水墨描繪著色彩繪的題材,強調筆勢和造型之意趣,《墨竹圖》與障壁畫中的四面「墨竹圖襖」筆致相似,可以推斷為同一時期的作品。畫家以搖晃的曲線連接橢圓形,在畫面上方用筆尖畫上許多墨點,但確實將竹節彎曲、竹葉頂端閃爍著細密光芒的竹叢景色展現在觀眾面前。

伊藤若衝《墨竹圖》

《松竹梅群鶴圖》運用樹木、土坡強化了對角線構圖,而畫面主體的濃墨筆觸奔放灑脫,給人以無拘無束之感。

伊藤若衝《松竹梅群鶴圖》

《梅鶴圖》以一筆畫就的橢圓形狀和修長雙腳構成白鶴,表現手法幽默生動,橢圓形看似隨意揮灑,實則是一邊確認形狀一邊徐緩地運筆勾勒而成,濃墨畫成的鶴羽和梅花樹幹也有淡墨打底,顯示了畫家精心巧思的一面。

伊藤若衝《梅鶴圖》

《蔬果涅槃圖》是將釋迦涅槃這一傳統佛畫題材中的人物變換為各色蔬果的戲仿之作,正中央橫臥在倒置果籃上的人形白蘿蔔即為釋迦,後方的八株玉米代表娑羅雙樹,環繞四周的柿、桃、白蘿蔔、芋頭等種種蔬果代表了諸羅漢與各種動物,運用各種濃淡有別的墨色和滲墨、枯筆等技巧,描繪了近六十種蔬果。長年經營蔬果批發生意的若衝巧妙地把握住各種蔬果的特徵,並以畫筆賦予了它們生命,口不能言的蔬果仿佛含有了悲哀之情一般。此外,若衝還製作有數種版畫,包括描繪京阪地區的澱川兩岸風光的《乘興舟》、描繪花鳥昆蟲的《玄圃瑤華》、《素絢帖》等作品。

伊藤若衝《蔬果涅槃圖》

作為生於京都、長於京都、終老於京都的畫家,若衝尤其受到京都各大美術館的喜愛,除去收藏於宮內廳的全套「動植彩繪」之外,京都國立博物館、京都市美術館、細見美術館都藏有數量豐富的若衝畫作,新近設立的福田美術館也不甘落後。相信今後將陸續有各種若衝畫展奉獻給觀眾。

伊藤若衝《雲中阿彌陀如來像》

伊藤若衝《仔犬圖》

伊藤若衝《寒山拾得圖》

伊藤若衝《小槌寶珠圖》

展覽現場,伊藤若衝45歲作品《四季花鳥押繪貼圖屏風》

本次「若衝誕生」展出期間為3月28日至6月21日(受疫情影響,4月6日起臨時休館,恢復展出的時間未定)。

相關焦點

  • 感受伊藤若衝作品中的生命光輝
    伊藤若衝逝世220周年特別展伊藤若衝是日本江戶時期奇想畫家,擅長畫花、鳥、蟲與雞,他的《雪中雄雞圖》尤其出名。雖然40歲便早早隱退,卻在京都各大寺廟留下了許多真跡。近日,最早開始收藏其作品的細見美術館,聯合京都相國寺等8大寺廟,將其30~80歲期間珍貴真跡齊聚一堂,在大阪高島屋舉辦了一場「京都時期的若沖與廟宇-生命的光輝-」特別展,一起感受伊藤若衝畫作中的生命光輝!
  • 超越時空的日本藝術:葛飾北齋、伊藤若衝若在當下如何創作?
    花鳥畫(伊藤若衝為首)×川內倫子:草木花鳥皆有靈看川內倫子(1972年)的攝影,首先想到Ins上小清新攝影,帶著陽光下清澈的濾鏡,卻也也照射出美麗、醜陋、快樂、悲哀等情緒。到了桃山時期開始出現華貴的彩色花鳥畫屏風,而伊藤若衝和圓山四條派的畫家則在江戶時代中期確立了日本的寫生畫。市川其融,《四季花草蟲圖》,江戶後期,個人藏伊藤若衝(1716-1800)出生於京都錦市場的蔬果商之家,無經商之才,卻鍾情繪畫。
  • 西方藝術史:日本江戶時期寫實畫家 伊藤若衝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伊藤若衝(Ito, Jakuchu. 1716-1800年)日本江戶時期的畫家,號鬥米庵。
  • 西方藝術史:日本江戶時期寫實畫家 伊藤若衝106
    亞洲美術 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伊藤若衝(Ito, Jakuchu. 1716-1800年)日本江戶時期的畫家,號鬥米庵。
  • 92歲原日軍女護士伊藤鬱子辭世,生前加入解放軍為日本贖罪
    伊藤鬱子,出生於日本,生前曾是如皋市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29歲開始,她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如皋的衛生計生事業。昨天(12月8日)下午6點05分,伊藤鬱子在如皋辭世,享年92歲。伊藤鬱子,女,1925年出生於日本巖手,原日軍駐東北第一陸軍醫院護士。
  • 紅旗超市腊味飄香,伊藤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
    紅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成都伊藤洋華堂、紅旗連鎖超市裡,生活必需品、口罩、個人消毒、居家消毒等相關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早上8點,成都伊藤洋華堂賣場的工作人員從貨架上拿起一袋袋綠油油的蔬菜,按訂單揀選商品,並按屬性打包商品,再三檢查後交付給配送員。早上9點,「伊藤到家」配送員備好頭盔,消毒水,口罩後開始對商品進行配送。
  • 紅旗超市腊味飄香 伊藤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
    記者走訪發現,成都伊藤洋華堂、紅旗連鎖超市裡,生活必需品、口罩、個人消毒、居家消毒等相關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早上8點,成都伊藤洋華堂賣場的工作人員從貨架上拿起一袋袋綠油油的蔬菜,按訂單揀選商品,並按屬性打包商品,再三檢查後交付給配送員。早上9點,「伊藤到家」配送員備好頭盔、消毒水、口罩後開始對商品進行配送。在顧客樓下通過電話對「無接觸服務」進行說明後交付貨物。
  • 友少「肉」聲優伊藤加奈惠出道5周年紀念 主演日劇曝光
    友少「肉」聲優伊藤加奈惠出道5周年紀念 主演日劇曝光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4-03-06 09:44:47
  • 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古名句詩考》之一
    「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烘託了金銅仙人(實為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悲涼的情懷,意境高遠,感情深沉,無愧為千古名句。譯文:茂陵裡埋葬的劉郎,好像秋風過客匆匆而逝。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 「中國笛王」陸春齡97歲高齡辭世 一代民樂宗師尚有「心願未了」
    新華社上海5月22日電題:「中國笛王」陸春齡97歲高齡辭世 一代民樂宗師尚有「心願未了」新華社記者孫麗萍記者從上海音樂學院獲悉,以「中國笛王」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春齡22日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7歲。
  •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還被毛澤東引用到他的詩作《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後世人作品引用也甚多。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歷史上極負盛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的說法。
  • 佛教三大古佛:拘那含牟尼佛、大梵天、燃燈古佛
    02拘那含牟尼佛拘那含牟尼佛,意譯金色仙、金儒、金寂,謂金則明現,寂則無礙。《大智度論》雲,又名迦那伽牟尼,華言金仙人,謂身金色故也。據《長阿含經》記載,拘那含牟尼佛於人壽三萬歲時出生於清淨城,為婆羅門種姓,姓為迦葉。其父名為大德,母為善勝。佛陀於烏暫婆羅樹下成道,曾有一會的說法,度化弟子三萬人,上首弟子有舒般那多、鬱多羅等。
  • 伊藤潤二:有一種恐怖,來自於生活
    而伊藤老師的許多作品有為如此。像《隔壁的窗戶》便是源於兒時人們對窗外的幻想與恐懼。《團體病房》對醫院的恐懼。《長夢》是對夢的恐懼與思考。《壞小孩》是對人性與人心的恐懼。而比這些更為恐怖的細節,便是伊藤對人類身體的恐懼。1.舌頭舌頭是人全身最堅韌、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塊肌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它的存在。
  • 歌曲Seasons in the sun 背後有個淡淡憂鬱的故事
    這首聽起來帶著淡淡憂鬱的歌曲背後有個長故事。  這首歌最初於1961年,由法國歌手Jacques Brel發表,原名叫做《Le Moribond》(將死的人)。歌曲的內容大致描述一個罹患癌症、不久於人世的男子,在面臨死亡的時候,對父親、妻子以及摯友的依依難捨。
  • 尼塔庫將於伊藤美誠生日之際出伊藤定製底板 紫白配色由伊藤設計
    2020年是尼塔庫創立100周年,他們將在伊藤美誠20歲生日(2020年10月21日)之際發售為伊藤美誠定製的底板「伊藤美誠碳素」。據悉,這款底板是以伊藤美誠一直以來使用的「尼塔庫木吉他碳素」為基礎來進行研發的。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表達了什麼意思?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龔自珍有詩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李賀詩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異曲同工,賦予「天」這個虛無的自然現象以人格特點,是擬人的手法。
  • 天若有情天亦老,道盡了歲月滄桑、人生無常
    相信詩友們會給出很多答案,我更青睞於「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驚天之語。人生易老,蒼天能夠衰老嗎?偉大領袖毛主席1929年在《採桑子.重陽》中已經有了答案:「人生易老天難老」。自古至今,人類有生老病死,壽命也就是在百歲左右,而蒼天卻是永恆的。
  • 典慶金剛不壞,驚鯢察言觀色,若無矛盾分裂,縱橫亦隕命大澤山
    最近《秦時明月》第六季又開始放送了,並且劇情進度條也快速了起來,農家這邊故事即將落幕,這段故事是要即將落幕,可網友們的討論並沒有停止,反而由於《秦時明月》第六季驚鯢VS縱橫的一番話,更掀起了一場激烈討論~ 典慶金剛不壞,驚鯢察言觀色,若無矛盾分裂,縱橫是否亦會命隕大澤山?
  • ...為紀念漫畫家伊藤潤二職業生涯30周年,決定將其作品動畫化,至於...
    6月30日宣布,為紀念漫畫家伊藤潤二職業生涯30周年,決定將其作品動畫化,至於是哪一部作品暫未公布。另外,從7月1日起ヴィレッジヴァンガード、丸善ジュンク堂書店、明林堂書店、有隣堂還將舉辦伊藤潤二30周年夏季活動,購買《富江系列》以及《至死不渝的愛》兩部作品,根據店面附贈不同的特典禮品。
  • 李賀千古名句「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如何賞析?
    這兩句詩中最有名的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因為是仄收,而且比喻新奇、意境高邈,屬於天之絕筆,曾經被眾多文人一字不改地化用在自己的詩詞當中——這樣的句子才能真正稱得上「千古名句」。我們最熟悉的當然是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