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食用酵素髮展之管見!

2020-12-07 騰訊網

近年來,酵素產品與酵素產業都較為熱門。

關於酵素,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在《食用酵素髮展之管見》這樣說到: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首先就是健康,能夠吃上健康食品。

健康是人民的追求與嚮往,健康食品是食品產業的發展方向,要促進食品與健康融合,酵素理應成為健康食品,而不是藥品!

美味與健康是食用酵素髮展的命脈,要加強酵素的科普工作,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酵素,合理消費酵素,讓酵素逐漸成為生活必需品。

要通過科技創新提升酵素產品競爭力;要通過標準規範酵素產業健康發展;要增強對酵素產業的自信,講好酵素故事,努力使食用酵素成為一種大眾食品。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民間的地位,中國作為飲食之邦,其飲食文化可謂豐富多彩。食用酵素最早起源於中國傳統發酵食品,擁有幾千年的歷史。

發酵指人們藉助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來製備微生物菌體本身、或者直接代謝產物或次級代謝產物的過程。

發酵食品是指人們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在我們的生活中佔了很大部分,它們不僅風味獨特,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1 提高營養物質吸收率

發酵時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細胞壁,提高營養素的利用程度。如肉和奶等動物性食品在發酵過程中會分解蛋白質,更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

2 合成新營養

微生物還能合成一些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2;在發酵過程中分泌的植物酶,有助於分解植酸,提高人體對鈣、鐵等礦物質的利用率。

3 分解不利因子

在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不但保留了原來食物中的多糖、膳食纖維、生物類黃酮等對機體有益的物質;還能分解某些對人體不利的因子,如豆類中的低聚糖、脹氣因子等。另外,微生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不少代謝物,能抑制體內有害物質生成;還會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所以發酵食物的脂肪含量較低。

浙江千草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運用現代微生物技術,專業從事酵素、桑黃、紅曲、益生菌等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一直秉持著科技傳承的發展理念,擁有院士工作指導站,也是中國生物發酵產業酵素飲料標準起草單位之一,12年來,公司一直致力於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千草素酵素,採用國家發明專利菌種,從百餘種果蔬中精選出青梅、獼猴桃、菠蘿、藍莓、檸檬等有食療食補作用的植物食材,經微生物發酵製得的含有特定活性成分的產品。

其中酵素中已知的特定活性成分含有機酸、多肽、寡糖、維生素、黃酮、多酚、胺基酸、天然抗生素、礦物元素、抗氧化物等。

酵素富含的低聚果糖(小分子糖)可以直接進入腸道,促進腸道內的有益菌群雙歧桿菌快速增殖,提升腸道動力,清理腸道垃圾。

千草素酵素,常喝常暢通!

相關焦點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中國工程院於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下面一起來看看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有哪些知名院士吧!何德全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管委會主任何德全,中國工程院院士。1933年生,從事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領域研究,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0項。
  • 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11月30日,校黨委書記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羅公利對李德仁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近期發展情況,希望李德仁院士為學校測繪學科提供支持與幫助,幫助相關學科發展和提高。李德仁院士對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成就表示讚賞,表示願意與山東科技大學加強交流與合作,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秦昌盛、院長陽凡林參加會見。會見後,李德仁院士應邀為學校師生作了題為「新基建時代地理信息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1院士的級別待遇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 李毅在京走訪慰問孫寶國和王浩院士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毅近日在北京走訪慰問了與我市聯繫緊密並作出貢獻的孫寶國和王浩兩位院士專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節日祝福。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3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共話「廢棄礦井變寶」
    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煤炭學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西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合肥工業大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第31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協同創新組織
  • 汽車人再次上榜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有智慧]  在過去的那些年裡,傳統的汽車行業要出院士,真的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其原因追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國過去的工業、科技、創新等水平都不發達。在汽車行業裡,我國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入門晚、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技術發展緩慢,就更別提科研成果了。
  • 多名汽車人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
    引言 | 過去那些年真的是很難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是指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即便是教育改革後,當今能成為教授依然是了不得的事,如果能當院士那就是上天了。日前,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名單公布,汽車行業有多達三人入圍。
  • 農業數字經濟未來發展前景如何?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這麼看
    據了解,「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數字農業種植競賽,大賽評委及科學顧問團隊匯聚了全球數字農業領域的頂級專家,評委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領銜。趙春江當天一亮相就引起現場關注。
  • 中國科協評出52名中科院和172名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3月20-24日,中國科協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評審會、中國科協提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評審會先後在京召開。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在講話中指出,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是中央交給中國科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 俄羅斯工程院中國中心在京成立
    夏賓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夏賓)俄羅斯工程院中國中心成立暨新當選院士頒證活動22日在京舉行。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部委單位代表,俄羅斯工程院中國籍院士和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級專家代表,以及北京和各地人才、科技等部門單位代表等70餘人參加。活動採取線下線上結合、中俄視頻互動方式進行。
  • 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綠色發展戰略與途徑...
    本網訊 5月12日上午,由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綠色發展戰略與途徑」啟動會以視頻會形式順利召開。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劉旭院士、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任、中國農業大學康紹忠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李德發院士、寧波大學陳劍平院士、貴州大學宋寶安院士、瀋陽農業大學李天來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中國工程院二局左家和副局長、中國工程院二局黃海濤二級巡視員,以及項目主持人,課題負責人和骨幹成員60餘人參加了這次會議。
  • ...蔡敏婕 韋傑夫)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2日在國家呼吸醫學中心...
    中新網廣州12月22日電 (蔡敏婕 韋傑夫)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2日在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掛牌暨協同醫院合作啟動大會上稱,英國發現的變種新冠病毒,其毒性、致死率等還沒有進一步證據,對現有疫苗的有效性是否有影響要看發展。
  •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
    4月27日,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科院「二零八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科院院長郭劍波在致辭中指出,隨著知識創新理論研究的發展和開放式創新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驅動。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人工智慧機器人應建立「免疫系統」
    12月4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2020首屆中國人工智慧與安全學術會議上了解到,本次大會邀請了眾多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領域專家、從業者,圍繞國家政策、人工智慧與安全、大安全時代等主題展開討論。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作了題為《用主動免疫可信計算築牢人工智慧安全防線》的院士特邀報告。他闡釋了當下計算機病毒查殺方面存在的漏洞,並提出一套全新的「免疫式」防護系統。沈昌祥表示,網絡空間目前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
  •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高材生,空空飛彈研究專家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高材生,空空飛彈研究專家洛陽是千年古都,基本上就是濃縮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洛陽不僅誕生出了趙普、元稹、賈誼等文學大家,也是我國近現代的科學重鎮,湧現出了李恆德、陳俊武、李俊賢、李圭白等院士。江山代有才人出,當代科學家中,洛陽人也有一席之地。
  • 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一行蒞臨南雄產業園調研
    11月22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國家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帶領團隊到南雄絲苗米產業園調研。南雄市長林小龍、市政協副主席羅戰勇參加調研,南雄天潤公司副總經理姚文慧陪同調研。傅廷棟建議,南雄產業園是為農服務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平臺,要繼續辦好產業園,一要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稟賦優勢,探索開展稻菜輪作高產高效創新模式,提高土壤可持續性;二要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種植收益,形成品牌效應;三是繼續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與農民共贏,助力南雄鄉村振興。
  • 臺網友流傳「孫中山年輕帥照」,臺媒闢謠: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近日臺灣社交網站上流傳著幾張「孫中山年輕時帥照」,但臺媒「中央社」12月4日報導指出,這幾張照片均不是孫中山本人,其中一張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的照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大學入學照片新華網曾刊發王德民大學入學照片報導指出,這3張照片中有兩張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專家王德民年輕時的照片,包括一張王德民1955年就讀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的註冊入學照片,目前該照片陳列在中國石油大學校史館裡,大陸主流媒體也都報導過;另一張則是電視節目刊出的王德民高中時期的照片
  • ...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研究項目「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
    近日,廳長羅平主持召開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研究項目「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啟動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項目負責人陸軍及其博士團隊,有關專家與部門、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陸軍院士在會上作了「信息系統發展思考」和「用科學體系工程方法開展量子計算機研製」兩個專題報告。參會專家圍繞報告開展交流研討。羅平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與會專家為項目研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項目研究開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