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義子、天水歷史文化名人石作瑞和石家巷的故事

2020-12-22 騰訊網

在甘肅天水市,石姓很廣泛,石家人一提起「石道臺石作瑞」的名號,個個都能說上一段故事,且言談舉止中充滿了尊敬、敬仰之情。

·清朝官員畫像·

一、清官道臺

石作瑞,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具體生卒年月不詳。據天水著名學者王耀先生考究,其大約生活在清乾隆初年(1737年)至嘉慶十二年(1807年)之間。

石作瑞祖籍天水市秦州區關子鎮朱槽溝村或劉家灣村,也有專家認為是附近的陳石村,筆者認為都對,因為至今三個村莊石姓之人敬奉的祖先在同一處廟宇,足見一脈相傳,同根同源。

石作瑞祖上世代務農,以耕讀傳家,後移居秦州西關,以經營糧食為業,相繼為朝廷代籌糧餉軍需,家業也隨之興旺。

石作瑞自幼生活在儒商家庭,殷實的家業令他從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相傳9歲即會作詩文,常有精闢之句,周圍都視為奇才。乾隆6年被派往四川川北清溪任知縣,後任彭縣縣令、建昌道道臺、川北道道臺等。乾隆54年任川南永寧道道臺加巡按使,並授予通儀大夫。

據史料記載,石作瑞為官時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從「以民為本,處置民事得當」「能按軍需積極籌措糧款」等辭可見一二。後來他還帶兵平西康廓爾喀叛亂,為此朝廷特賜「頂戴花翎」。

·清朝官員的官帽·

乾隆60年,達州發生變亂,乾隆派石作瑞總管軍需。他恪盡職守,盡心盡責,「在任上督察防守器械,儲備糧草。併兼安撫收容難民,為穩定社會秩序盡力做事」,為此朝廷授以按察使銜。

變亂平息後,石作瑞受奸人誣陷,蒙不白之冤,朝廷查之無過,官復原職,遂調任贊參軍營,協助軍務,後赴任永寧道道臺。朝廷念其功德,曾賞金五十兩,石作瑞分文未留,悉數捐出,作天水伏羲廟修繕之用。

二、乾隆義子

也有民間傳說,乾隆年間石作瑞為皇后祝壽時被皇后收為義子並加官進爵。

其子石鈞勒嘉慶12年為父親石作瑞曾立墓碑,其碑文曰:「大清誥授通儀大夫,歷任四川永寧、建昌、川北道兵備道加按察使銜,石作瑞墓」。由此可見,石作瑞為官時在四川,官至通儀大夫加按察使銜,並未提及乾隆義子之事。

石作瑞是不是乾隆義子並不重要,也無從考究。他一生清正廉潔,不貪不腐,奔波蜀地,勤政為民,有德於蜀地人民這才是史實,也是值得後人敬仰的地方。

石作瑞為朝廷恪盡職守,勞頓奔波,終因積勞成疾,逝世於官邸,享年70餘歲,後葬於老家秦州城西南赤峪河畔。

三、石家巷:永恆的記憶

天水石家巷位於伏羲城東門十字路口東南角,原名叫尚武巷、愛武巷,後因天水名人石作瑞在此居住過而改名石家巷。

石作瑞故居共七座院落,為北鬥七星布局。佔地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為清代早期建築群,今為「甘肅省級文物保護院落」。

七座院落排列於巷道東西兩側,每院以封閉式獨成小院。全院東西南北以四面房合圍形成四合院。

石作瑞故居木雕很是出名,堪稱秦州民間木雕工藝美術館。其木雕工藝精美,圖案花飾品種繁多,為秦州古民居中的一絕。

石作瑞故居的蠟梅也很稀有,院東北角有株蠟梅樹齡約100年,為目前秦州最為古老的黃梅,有人稱為「秦州黃梅第一樹」,花開時節,梅香滿院,令人流連忘返。

石家巷歷經300多年風雨滄桑,至今依然屹立不倒,不光是因為石道臺的廉政故事,也是後人敬仰清官、前赴後繼修繕保護的結果。

每當走過這條百年小巷時,巷口豎立的「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欣聞天水市要創建西關古城、對西關的文物古蹟進行保護性重建,石家巷也在保護、修繕之列,這是天水之幸,也是文化之幸。

我是@歷史蟲二,歷史的天空下,每個人都有一葉故事。關注我,一起分享不一樣的人文故事。

相關焦點

  • 如何運用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
    摘 要:本文從蒙善宇蒙元亨蒙應瑞三代文化同四川南充閬中古城的旅遊開發相結合,探索討論閬中古城對於蒙善宇蒙元亨蒙應瑞歷史名人資源開發的現狀,以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對策,旨在促進閬中古城關於對蒙氏歷史名人的旅遊資源開發。
  • 十堰首批「歷史名人」和「歷史文化」評選結果揭曉
    歷史文化活化工程」組委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十堰「歷史名人」和「歷史文化」評選結果。首批十堰「歷史文化」共有6項,分別是:武當文化、漢水文化、汽車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詩經文化、古人類文化。據組委會辦公室介紹,第一批十堰10位「歷史名人」和6項「歷史文化」是在全市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共申報基礎上,經過資格初審、組委會辦公室覆審、專家組評審、網上投票公選、專家組覆審、組委會審定等環節最終確定出來的。
  • 天水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名!
    天水,甘肅省下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裡」之稱。這裡的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天水這三位上古名人,都為後世留下不朽的傳奇,你知道是哪三位嗎
    #天水#天水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國縣制初始地,天水市甘谷縣具有華夏第一縣的美譽,著名三國人物姜維就誕生於此。2500年的春秋古柏映襯著這座古老的城市,天水八千年的歷史文化譜寫了中華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譽為「歷史古城」,天水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位天水上古時代的名人。
  • 昌邑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黃藥師」之稱!
    昌邑市屬於濰坊市下轄的縣級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被譽為中國絲綢之鄉、華僑之鄉和中國溴·鹽之鄉。這裡的綠博園位於昌邑市區中部,濰河東岸,佔地2000多畝。處處彰顯著「以水為脈、以古為骨、以綠為衣、以文為蘊、以人為本」的無限魅力,是「水、綠、古」完美結合的典範。
  • ...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盤活名人故居資源 擦亮歷史文化名片
    對李國豪院士故居的修繕提升,是梅江區推動名人故居保護利用工作的又一個具體實踐。通過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和建築特色,梅江區進一步發揮名人故居效應,講好名人故事,傳承嘉應文脈。 ●本報記者 鍾幸鈺 故居修繕 提升人居環境 名人故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見證著城市歷史文明,是觸摸歷史的「活化石」,也是梅江區對外展示的文化窗口。
  • 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四川歷史名人叢書推廣活動啟幕
    四川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認識、了解、傳承、發揚好四川歷史名人的精神文化價值,有益於增強川人的文化自信。  10月15日下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眉山市新聞出版局、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 歷史談誦:東坡文化精神的中國意義暨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傳播推廣啟動儀式」在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舉行。
  • 記致力於天水與十堰,伏羲文化與武當文化不斷交流的盧迎生道長
    讓傳統文化肇啟現代文明及經濟文化發展一記潛心修道並致力於天水與十堰,伏羲文化與武當文化不斷交流的盧迎生道長文|屈榮芳1、氣態暄和,道風清奇。這是我見到盧迎生道長的第一印象。那麼天水呢,一般認為地名來源於西漢時天河注水的傳說,1985年由天水地區變更為天水市,亦可勉強稱為一山一水一城,一山是麥積山,一水是藉河水,一城是伏羲城。天水是1992年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多年蟬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現在正在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國際化都市。羲皇故裡天水有著八千年的文明,中華文明的源頭在天水,有號稱東方雕塑館的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 。
  • 哪些文化歷史名人是湖北的?有何故事?
    從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楚辭之祖屈原,幾千年來湖北地區精彩人文故事層出不窮,我們有精彩的過去,必將創造更加精彩的未來。我們一起走進湖北歷史文化名人。楚辭之祖——屈原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國丹陽,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清愛堂」的傳承(七十一)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清愛堂」的傳承(七十一) 2020-10-24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晉王李克用廣收義子,但沒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只在義子中排名第二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方式逐漸地擴展開來,在同行業或者同地區人群中也有廣泛的開展。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便是這種情況的一種典型表現,也是殘唐五代十國時藩鎮內部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在早期的結義關係中,結義並不是很隨便的事情,而是非常莊重的。結義的雙方或多方,需要徵得家庭和家族的同意,甚至需要在家族的族譜等法定層面進行認定。
  • 深挖文化內涵 定安舉辦歷史名人詩詞誦讀賽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劉夢曉 通訊員程守滿  作為海南歡樂節定安開展的系列慶祝活動之一,12月12日,由定安縣旅文局主辦,以「靜美定安 傳承經典」為主題的第二屆「探花杯」歷史名人詩詞誦讀賽,在定安縣龍湖鎮探花故裡高林村舉辦。  當天,來自全省各市縣的26組家庭參加了比賽。
  • 甘肅省十大歷史名人
    甘肅省十大歷史名人(一)唐高祖李淵(唐朝)唐高祖李淵(566-635),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二)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唐太宗李世民(598-649),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中國古代十大賢君之一。
  • 歷史名人雕塑——分享名人故事,欣賞名人風採
    邊州陣法》等軍事著作,並把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功地應用在軍事科學上,為提高兵器和裝備的質量做出了一定貢獻。名人雕像,王陽明石雕,傳統工藝雕塑 蘇東坡銅雕,名人雕像,校園景觀雕塑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宋史》載有他棄官千裡尋母之事,他是流傳甚廣的所謂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清乾隆九年至十一年(1744一1746年)任嘉應州知州。他勤政愛民,興利除弊。到任之初,見歷年積案2000餘宗,立即明諮密訪,進行清查。在任三年,基本査清積案,並加妥善處置。時「因程江屢漲,自城西渡江津以下古岸坍削,蕩及民居」。為解除水患,王者輔親率吏民實地勘查,制定御水方案,並督促施行。僅半年,築成上自渡江津,下至南門大榕閣6個堤壩,控制梅、程兩江匯流水勢,減輕洪患。
  • 關於典當,歷史上還有這些名人故事!
    說到典當,我們童年的時候也曾經看到過一部電視劇《第八號當鋪》,該故事主要來自於一個流傳千年的民間傳說,據說只要你能找到第8號當鋪,無論任何需求,都能夠如願以償,但必須付出等值的代價。當時的我們被韓諾和阿精之間的愛情故事感動得五體投地,卻也是無法感同身受。
  • 港臺同胞天水祭伏羲 心牽文化傳承
    「我建議來西部投資的企業,攜手並肩,在增強伏羲文化與精神的民族認同感的同時,緊跟黨的步伐,讓企業的航行更加磅礴。」奧特萊斯(中國)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洪煒說道。6月22日上午,2020(庚子)年甘肅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裡·天水舉辦。
  • 【城事】「天水第一松」掛牌啦~
    古樹是「綠色文物」隨著古樹物種逐漸稀少它們保存下來基因資源將無比珍貴保護古樹就是保護生態資源也是保護著古樹年輪裡深藏的光陰故事和回憶經天水市區兩級政府林草部門排摸鑑定,不論樹高、胸圍、年齡均超過天水石門山古油松群和張家川縣張川鎮、馬鹿鄉等10株古油松,堪稱「天水第一松」。
  • 【網絡名人看綏化】網絡大V聚焦體驗綏化歷史文化主題遊|寒地黑土...
    為落實全省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精神,深入挖掘綏化獨特歷史,講好綏化傳奇故事,傳承綏化人文基因,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市委網信辦,共同推出了「網絡名人看綏化」「走經典旅遊線路·賞美好生活桃花源」之歷史文化主題網絡傳播活動。鄉愁,是人們對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長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