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縣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
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的實踐與啟示
崇信縣轄4鎮2鄉1個工業集中區,79個行政村,總人口10.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2萬人。全縣有基層黨組織344個,黨員6039人,有各類幹部3844名。近年來,崇信縣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省、市總體部署,把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緊扣實施「五大戰略」、壯大提升「五大產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要求,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堅持在目標方向、思路措施、推進模式、支撐保障上深度融入融合,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為建設活力創新法治美麗幸福新崇信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具體實踐
1.始終堅持目標方向深度融合,靶向施策,精準發力。把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與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任務,作為加強黨建工作的總品牌、總載體、總抓手,著力下好「三手棋」。一是堅持統籌抓,下好謀劃部署棋。縣委把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和「一強三創」行動放到全縣改革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先後召開8次常委會、3次黨建工作會議和2次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工作座談會議,深入研究中央、省、市委關於加強黨的建設重大部署、黨支部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有關要求,研究制定了《關於在全縣開展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推進方案》《進一步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堅持與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二是堅持重點抓,下好融合結合棋。把基層黨建各項任務納入標準化體系,制定了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責任清單,督導基層緊密結合本單位、本部門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隊伍實際,把黨支部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組織生活、隊伍建設、基礎保障、考核評價等標準有機融入政治建設、組織創先、機制創新、作風創優等要求,以標準化促進規範化,以規範化推動「一強三創」行動任務落實,有效解決了「單打一」「兩張皮」的問題。三是堅持聚力抓,下好推動落實棋。把黨支部標準化和「一強三創」行動納入基層黨組織任務、問題、責任「三項」清單,建立了縣級黨員領導幹部「三聯三包」黨建聯繫點制度和黨(工)委書記、支部書記「三個一」責任目標制度,縣委每季度研究1次黨建工作,每半年聽取1次工作匯報,分析情況,解決問題,推動落實。修改完善了黨委(黨組)黨建責任目標考核管理辦法,把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一強三創」納入領導班子政績考核、述職考核的重要內容,先後組織開展基層黨建觀摩4次,開展督查11次,下發督辦函380份,約談黨組織書記30人。
2.始終堅持推進思路措施深度融合,抓主抓重,整體推進。堅持把黨支部標準化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最基本的操作規範,把「一強三創」作為抓好基層黨建系統性載體平臺,結合起來把握、協同起來落實,做到「四個一體推進」。一是一體推進「政治建設標準」與「強化政治建設」。對照「政治建設標準」,結合開展主題教育,縣委常委班子帶頭,採取「八個一」方式開展學習教育,舉辦讀書班104場(次)、開展集中學習910場(次)、專題研討319場(次),選樹縣內先進人物開展典型教育103場(次),全員輪訓科級幹部和黨支部書記2600人(次),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幹部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對照「組織生活標準」,堅持從縣委常委部門、機關單位和黨員領導幹部抓起,從思想匯報、交納黨費、上黨課等基礎工作抓起,解決了黨內政治生活隨意化、庸俗化的問題;同時,利用「甘肅黨建」信息化平臺部署指導、預警排查等功能,督促各級黨組織規範落實黨內政治生活,「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完成率每月均在99%以上。二是一體推進規範達標與組織創先。把「組織建設標準」作為組織創先的「基礎分」,堅持整頓、提升、創優同步推進。持續抓好後進黨支部整頓轉化,對確定的錦屏鎮於家灣等20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採取「一支一策」和「四個一」包抓措施,21名縣級領導帶頭調研摸底、指導整頓,存在的突出問題已全部整頓到位,通過逐級驗收,省委組織部第三方測評全部實現轉化提升。堅持從基礎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基本活動抓起,通過系統化設計、項目化推進,培育了平頭溝村「支部+窯洞養牛」、黨窪村「黨建+現代農業」等57個黨建經濟「雙典型」和「樣板黨支部」,在帶動各領域黨支部全面達標,推動基層黨建整體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三是一體推進基礎保障與機制創新。堅持用機制創新推動「基礎保障標準」各項任務落實,不斷提升基層基礎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創新完善黨建基礎保障機制,縣財政每年列支500多萬元黨建工作專項經費,把村、社幹部報酬增加到每人每年3萬元和0.9萬元,推行專職化的村幹部平均報酬3.27萬元,村級辦公經費增加到5萬元,社區辦公經費達到10萬元。創新完善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探索推行項目扶持、建辦合作組織、「三變」改革等六種模式,整合項目資金600多萬元,新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全縣79個村全部有了集體經濟收入,其中5萬元以上的村14個。創新完善村級陣地建設提升機制,建立了財政投入、黨費支持、項目扶持保障制度,近三年來,共投入資金1300萬元,新建改擴建村部24個,統一設置「一中心六室」,村部標準化達到100%。四是一體推進隊伍建設與作風創優。對照「隊伍建設標準」,組織實施村幹部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開展村「兩委」成員任職資格聯審,調整撤換村幹部70人,在49個村開展村幹部專職化試點,70個村實現了「一肩挑」,公開考聘村文書79名,公開選聘專職村黨支部書記7名。加大村後備幹部力量培養,調整補充完善村級後備幹部庫,對315名後備幹部實行跟蹤培養,動態調整。建立「三個帶頭人」培養管理機制,累計培育1292名,推行「1+N」幫帶模式,對270名作用發揮突出的帶頭人進行表彰獎勵。推進黨員隊伍標準化,推行政治審查和預審聯審制度,近兩年共發展黨員245名,35歲以下年輕黨員佔79%。持續推進作風轉變,堅持「四個一線」「五個一批」幹部培養鍛鍊機制,先後選派74名幹部到貧困村掛職鍛鍊,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61名,調整不宜擔任現職科級幹部10名,激勵黨員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
3.始終堅持創新模式深度融合,分類指導,整體提升。堅持把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在程序、內容、頻次方面的具體規範與「一強三創」行動在機制創新、質量效果方面的共性要求對接起來,創新推進模式,不斷強化功能,提升支部組織力,推進各領域黨建工作全面進步,重點做到「五個推行」。一是推行「黨建+」模式,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服務需求,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全面推廣「黨組織+公司+專業合作社+貧困戶」黨建扶貧體系和「四鏈富民」做法,先後在黃寨鎮恆盛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新興組織中成立黨支部38個,組建產業化黨小組31個,建成黨員創業帶富基地22個,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二是推行「6+X」黨建模式,提升服務能力。研究制定了加強和改進機關黨建工作的意見和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推行黨工委主題黨日預安排制度,98個機關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結對幫扶,1200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參與社區治理和疫情防控,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機關幹部大走訪、政策大宣講、村情大調研、環境大整治、問題大整改「五項活動」,提升了服務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能力。三是推行「一核多元」模式,引領基層治理。不斷強化城市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建立了城市社區「大工委」和社區黨支部兼職委員工作機制和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選任8個駐區單位主要負責人兼任黨工委委員、駐區單位26名負責人兼任社區黨支部委員,探索推行居民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群眾議單「四單」服務和「小區議事廳」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子。四是推行「雙培雙促」模式,強化黨的領導。研究制定了加強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意見,突出加強黨對業務工作的領導和對高知識群眾的政治吸納,先後將31名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將18名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推行事業單位黨組織書記與負責人「一肩挑」,在學校開展「雙培雙促進」活動,在醫療衛生單位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進。五是推行「三崗聯創」模式,提升覆蓋質量。堅持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健全完善「三本臺帳」,先後成立黨組織47個,註銷殭屍企業和社會組織132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達到89.8%和67.85%,創建黨員先鋒崗38個、黨員示範崗21個、黨員責任區4個,探索建立了「支部+公司(協會)+貧困戶」扶貧機制,13個非公企業黨支部幫扶15個貧困村280個貧困戶,切實增強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政治引領力、凝聚群眾力和推動發展力。
4.始終堅持支撐保障深度融合,完善機制,強化落實。堅持把制度擺在前面,用有效管用的制度保障推動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重點任務落實,重點完善「三項機制」。一是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建立了縣委常委會定期研究、督查指導、情況通報等制度,不斷強化了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組織推動、監督檢查的職能作用,探索推行「問題清單、每月提醒、微信督辦、電視曝光、定題破題」等工作法,先後組織開展觀摩交流4次、理論研討及情況通報會3次,通過集中亮相,相互交流,共同答題,在相互學習、借鑑中提升抓黨建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完善督查指導機制。建立了「月提醒調度、季交叉督導、半年現場推進、全年觀摩述評」工作督促落實機制,形成全程督導,跟蹤落實的閉環推進體系。圍繞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先後採取「四不兩直」方式督查12次,召開工作推進會議5次,對存在問題較多的10個黨(工)委書記、9個黨支部進行了約談,向14個黨(工)委和178個黨支部下發提醒函和督辦件,有效推動工作落實。三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修訂完善了黨建責任目標考核辦法,把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納入基層黨建重點考核內容,量化考核評價指標,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綜合運用平時考核、述職考核、觀摩考核結果,對抓黨建突出的8個黨工委40個黨支部進行表彰,對黨建工作長期處於後進位次的11個黨支部書記進行約談。
二、幾點啟示
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經過在崇信縣近三年來的具體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一是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深化認識是基礎。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的創新舉措,是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總抓手、總載體、總品牌,基層黨員幹部有個了解和接受的過程。為此,我們通過舉辦專題業務培訓會、邀請市委組織部科室負責同志專題輔導、製作示意圖和「口袋書」等措施,讓黨員幹部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是什麼、為什麼、抓什麼、如何融合、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要求等,統一了思想,深化了認識,增強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因此,只有站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市改革發展大局,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幹部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確保市委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實效。二是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壓實責任是關鍵。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思想、組織、制度、作風建設等各個方面,既有對黨支部的基礎性規範,又有對整體工作的部署設計,內容多,任務重,必須多方發力、集中攻堅、全力推進。我們通過制定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考核辦法,納入領導班子政績考核,落實「三考排位」等措施,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形成了縣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級黨組織和書記全力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因此,只有抓住黨建責任制這個關鍵,突出「書記抓、抓書記」這個重點,細化目標任務,逐級落實責任,強化推進措施,才能把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落到實處。三是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融入融合是重點。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重在發揮黨建統領效應,推動整體工作上水平、創一流。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重在落實基本規範,夯實基礎,推進支部整體工作全面規範達標。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目標任務要通過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來實現,兩者緊密聯繫,相互貫通。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注重從謀劃部署、目標方向、工作實踐、推進措施、考核評價方面深度融合,把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的政治建設標準、組織建設標準等指標要求有機地融入「一強三創」政治建設、組織創先、機制創新、作風創優相關體系中,通過做實基礎工作,做優特色亮點,實現了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促全面規範,以「一強三創」行動促爭創一流。因此,只有將兩者貫穿起來把握理解,統籌起來謀劃部署,一體化推進落實,才能有效破解基層黨組織就標準化搞標準化,就「一強三創」抓「一強三創」,「單打一」「兩張皮」的問題。四是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助推發展是目標。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是市委緊扣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現實需要,探索提出的新時期基層黨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型載體,最終落實的效果集中體現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通過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健全完善,黨員幹部隊伍作用發揮更加突出,各領域黨建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黨建工作質量進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2018年全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先後為全國牛業發展大會和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會提供了觀摩點,舉辦了兩屆崇信發展大會,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牛果菜產業擴量提質,「十大生態產業」初見成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我們感到,只有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融入和貫穿於改革發展的全過程,才能實現抓黨建與抓發展互促互進,真正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果來檢驗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的效果。
來源:中共崇信縣委組織部
來源:中共崇信縣委組織部
審核:縣融媒體中心/吳文斌
編輯:縣融媒體中心/趙亞楠